解讀《古豔歌》:煢煢白兔,東走西顧,人生有時如此

2021-01-07 初衣勝雪

「煢煢白兔,

東走西顧。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漢代《古豔歌》

初衣解詩:這首詩是名為樂府《古豔歌》,其作者不詳。但是很顯然這是一首古歌,成歌的年代至少在漢朝或者漢朝以前。但是收錄的年代卻在宋朝的《太平御覽》裡。有時候我常想中國古代戰亂頻繁,隨著戰爭的興起,有許多美麗的詩都已消失在兵火流離裡吧。這常讓我感到惘然。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這個「煢煢」,仿佛專門是為兔子而生的。你看兔子常常驚恐的站立起來,兩隻爪子緊縮在前胸,豎著耳朵觀察的四周,稍微有風吹草動,立刻就驚慌地躲了起來。

這個「煢煢」不就像兔子站起來的樣子嗎?詩經曰「憂心煢煢,念我無祿」,想必用煢煢來形容倉惶,遠在了漢朝之前,古人善於從自然界的變化裡,領略情緒和萬物的聯繫。這煢煢白兔的歌,只怕起在了更古老之前。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孤單倉惶的小兔子,一會兒向東走,一會兒又折回來,看看西邊。有人專門解釋做在路上回頭。但我怎麼看都有點像連路都很迷茫的樣子。這常使我感到悲戚。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好深邃簡單的言語。衣服不如新的,人永遠不如舊的。

這首詩的詩名叫《古豔歌》,是從民間採風上來的,但果真只是豔歌嗎?通常的解釋是,被拋棄的婦人,如驚慌失措的兔子,被逐離後,一步一回頭,用歌來表達勸誡拋棄她的人,說衣裳是不如新的好,人卻不如舊的好,你這是有了新人忘舊人。

但如果你不去看它的詩名,不局限在豔歌的範疇裡,你是不是分明看到了一種人生倉惶流離的感覺。人像兔子一樣,處在了孤立無援的境界,內心的迷惘,是情感的缺失,故人的離散,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這樣的情境是常態,戰亂饑寒天災遠嫁離鄉漂泊失戀,都可以對應到這種心態。

人是歲月的古董。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並不特指在男女的愛情。所有人世間的感情,都是人生伊始開始奠定,當初可能渾然不覺,歲月催老了容顏,卻另有一種深沉的嘉許,那就是將最初的感情沉澱成酒,在回味的時候,有醇厚,有悽涼,有思念,有惆悵,甚至是斷腸。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可以是男女怨詞,也可以是身在異鄉的思念,是內心倉惶流離的感覺,也可以是滿眼春風百事非。而我們能有所依賴的,就是從過往的歷史和經驗中,去試圖抓住那流逝的溫暖,那人在的安定。

我思故我在,哪怕生如「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因為衣雖如新,有思如故。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古典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