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對於很多人而言夏天,能躲在空調房裡面就是一種享受,當然如果能來一瓶冰鎮肥宅快樂水(碳水飲料)那無疑會更消暑。不過在七十多年前的二戰戰場,為了能大兵們能吃好喝好,各參戰國的後勤部門都是的煞費苦心的給前線士兵補充飲料,一方面通過家鄉的飲料提升士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飲料可以為士兵們解暑、解渴提升戰鬥力。
不過因為飲食文化和地域差異等原因,二戰參戰各國在士兵飲料的提供上也是千差萬別。
美國:飲料食譜豪華
美國在二戰時候作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在後勤上以人性化和體系全套而著稱。在二戰前可口可樂就已經風靡美國,其流行程度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對於奶茶的痴迷一樣,去約會沒有順上兩瓶可樂是會讓女伴對自己的印象分大打折扣。本著最大程度滿足廣大美國青年大兵的前線需求,美國政府大肆採購可口可樂,據不完全統計,在二戰期間可口可樂公司就向前線美軍和盟軍提供超過100億瓶可口可樂,無論是在炎熱的北非還是在寒冷的巴斯託尼,可口可樂都成為了美國的精神飲料。而且可口可樂與口香糖、斯帕姆午餐肉一起構成美國對盟軍後勤飲食援助三駕馬車,深受包含英蘇在內的盟國歡迎。
不過考慮到可口可樂可能會像好吃的巧克力一樣引起肥胖等其他健康問題,美國後勤部門倒不會像對待巧克力和午餐肉一樣將其配方改掉,將其變得難吃,而是選擇同時提供水果罐頭來綜合大們的飲食食譜,美國的黃桃罐頭則是大兵們最喜歡的水果罐頭,這種罐頭除了補充水分之外,本身的糖分和桃肉也能給予大兵們一定的能量補充,值得一提的是黃桃罐頭在太平洋上最受陸戰隊士兵歡迎。
德國:芬達碳酸飲料
作為軸心國一方的德國軍隊在對士兵的飲料供應商選擇上也是絞盡腦汁,不過當時德國士兵們前線並沒有專門的飲料供應,在作戰的時候他們只能喝著白開水,或者在戰場間歇和作戰後,喝一杯老家的慕尼黑黑啤,但是開水無味,讓士兵們愛不起來,啤酒倒是挺中意喝的,但啤酒酒精含量高,喝多了也會誤事。因而軍方在41年兩線作戰後,繳獲了不少可口可樂,也是有模有樣也仿製起這種碳酸飲料。還取名叫做芬達。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芬達不是百事旗下的橙味汽水,現在我們所說的芬達是1955年義大利人開發的出來的,而當時德國人的汽水則是口感和可口可樂差不多的糖漿汽水。不過雖然德國也有自己的汽水,但無論是口感還是包裝都比不上原裝的可口可樂,所以很多德國士兵經常在繳獲美國大兵的可口可樂後,嫌棄的扔掉自己背包中的芬達。
日本:效法英國的波子汽水
和歐美等國百年飲料飲用的相比,日本雖然是傳統的茶類大國,茶文化更是延綿數千年,但在現代飲料的發展上更多是以進口國外的為主。
日本本國在二戰前的國民飲料為波子汽水,這種汽水源於英國生產蘇打水,日本在1872年的時候建立了波子汽水的生產線,波子汽水作為碳酸飲料,其酸甜的口感深受當時上流社會的歡迎,但早期的波子汽水,如何讓它不漏氣卻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日本師從英國採用的英國的一種特殊設計——瓶頸向內凹陷,再用一個玻璃球卡住,而因為玻璃球在日本也稱為波子,因此波子汽水的名號就廣為流傳,波子汽水在民間受歡迎,自然也引來軍方的注意。
日本海軍和陸軍向來不和,日本陸軍的波子汽水更多是以玻璃瓶來裝,也就是普通版的波子汽水,在戰爭剛開始時候,在國內被稱為奢侈飲料的波子汽水還能供應普通作戰士兵,但到了戰事擴大,國內物資緊縮,波子汽水很難繼續供應給一線作戰的士兵甚至軍官。和陸軍不同,海軍的波子汽水供應則是闊綽很多,原因在於日本軍艦內部有專門的波子汽水製造機器,隨時都能為一線部隊製造和供應波子汽水,雖然也是要花錢買,但是的相對陸軍他們還是要幸福很多。
雨田君說
中國作為二戰參戰國之一,部分作戰部隊連普通的槍枝和後勤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士兵的飲料供應了。所以我軍士兵的的戰場日常飲料,多為簡單的涼茶和綠茶,就地取材,在非戰時條件下煮完茶放到水壺和茶壺裡面喝,而真正作戰的時候就只能喝白開水;當然除了茶水之外,我軍的飲料更多是靠在作戰中繳獲的敵人飲料,比如繳獲敵人運輸輜重部隊,或者士兵隨身攜帶的飲料。
由此可見我軍在當時極為惡劣的戰場和後勤環境下,仍能與敵人長期對峙和作戰,在歐美國家將飲料當成軍隊的快樂水時,我們能喝著白開水與之戰鬥和抗衡,不能不說我們軍隊信念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