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漢正街城管喬裝購房者查源頭
清理了小廣告的天橋確實清爽了許多。
昨天中午,徐東大街汪家墩公交車站,一名環衛工及時撕下街頭張貼的小廣告。
文/本報記者姚傳龍 圖/本報記者楊濤
廣告多為個人張貼難溯源
「如果沒有人亂貼小廣告,我們就能騰出時間和精力,日常的清掃就能做得更好。」這是周重莉和同事們的心聲。徐家棚街道城管中隊隊長王軍介紹說,雖然中隊今年沒有開出罰單,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城管執法隊員一刻沒有放鬆。據統計,每天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下午4點30分至6點30分,是張貼小廣告的尖峰時段。城管會在這段時間加強巡查,制止張貼小廣告的違規行為。
城管部門還嘗試通過電話追溯源頭,從源頭上堵住小廣告。不過,徐東大街上的小廣告有區域特點。今年9月9日,徐家棚街城管查獲了因張貼小廣告被教育多次的周某。周某說,他於2012年開始做二房東,目前手中有徐東商圈及周邊房源50套。他將房子分隔出租。為了招徠租房者,他僱了兩人張貼小廣告,有時自己也親自上陣。
「這一帶租房市場競爭很激烈,別的中介公司和二房東都在貼,我不貼做不了生意。」周某稱,徐東特殊的商業地段,決定了此處多數小廣告都是個人張貼。無辦公地址,只有一個電話,給開罰單帶來了難度。
讀者建議治癬得疏堵結合
「經常有居民把鑰匙鎖在家裡,這時開鎖電話就有用。下水道不通,清理管道的電話這時候就管用。」不少居民說,小廣告屢治不滅,全因其有市場需求。
多名讀者給「零罰單」困局開出了藥方:集中殲滅、特別行動、有序管理、及時曝光。
「徐家棚街道城管部門集中清理牛皮癬,總結牛皮癬張貼時間,本身已經遏制其泛濫。」在社區工作的讀者王新華建議,下一步,應由城管部門牽頭,聯手公安、工商等部門,加大對「貼癬者」的打擊力度,要加大罰單力度,要讓這些人明白徐東大街非法外之地。
「社區可以設置便民廣告牌,集中張貼開鎖、疏通管道、房屋租賃等小廣告。」王新華說,對小廣告要疏堵結合,對那些不在指定地點張貼的小廣告,可以在網絡、社區中曝光。
重罰模式有望在全市推廣
「零罰單」困局到底怎麼破?武漢市城管委負責人說,目前他們正在調研「漢正街模式」,希望將「嚴管重罰」作為破解的鑰匙。
漢正街城管所管轄範圍達1.57平方公裡,外來經商人口近20萬人。大小規模商戶1.6萬戶,其中,臨街巷店鋪約為8500家。旺季時,市場內日人流量高達百萬,是小廣告的重災區。
2009年8月23日,漢正街大夾街,一張辦證刻章的名片式小廣告,被貼到一輛白色警車車頭,有人戲稱「民警為小廣告代言」。2013年03月,漢正街轄區22個社區有寬帶、搬家、借貸、疏通、開鎖等20多家單位張貼的小廣告達120萬張(次)。
2013年3月20日,漢正街城管執法中隊針對一家網絡公司四處違規張貼廣告上千張的情況,上門核實後,對該公司開出頂格罰單——3萬元,這是我市城管部門對小廣告開出的最大金額罰單。從此,該公司再也不敢去漢正街轄區內亂貼小廣告了,漢正街開啟了嚴管重罰模式。
據統計,對亂貼小廣告的行為,漢正街城管中隊2013年開出682張罰單,罰款10.5萬元;2014年開出418張罰單,罰款6.7萬元;2015年開出320張罰單,罰款2.6萬元;2016年截至目前開出180張罰單,罰款2萬多元。
依法辦事、依規處罰,讓亂貼小廣告者承擔違法成本,自吞苦果,在亂貼小廣告的人那裡從此有了「莫到漢正街貼,他們會找上門!」的說法。
城管喬裝購房者查小廣告
「表面上看,罰單數、罰款額雙下降是管理弱化。實際上,恰恰相反,雙下降說明嚴管重罰產生的威懾增強。」礄口區漢正街辦事處副主任佟玉方說,「前期被『嚴管重罰』,後期就不敢在漢正街『率性而為』。」
如何破解零罰單困局,佟玉方的「藥方」有16個字:詳實取證、追逮源頭、耐心勸學、處罰到位。
2016年11月14日,漢口後湖某樓盤售樓人員僱人四處張貼樓盤小廣告,其中一人在漢正街沿街張貼小廣告500餘張。
廣告上只有電話,沒有樓盤名稱和營銷中心地址。漢正街城管執法人員按照小廣告上電話撥打,以購房者的身份,希望看看樓盤。對方十分警惕,要求加微信聯繫。
經過一天多的聯繫,雙方約定在售樓部見面。見面後,城管和街道工作人員亮明身份,查實該售樓人員為張貼小廣告的推手,要求售樓人員學習《武漢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處罰金1萬元。
佟玉方認為,要拿出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治理小廣告。今年以來,他們打了5000多個電話,上門100多次。
「5000多個電話,上門100多次的人力時間成本巨大,該如何堅持?」「相較於以往,執法成本已經大幅下降,隨著威懾力的增強,預計成本還要減少。」但佟玉方心裡也明白,一些小公司、甚至黑公司,他們從事非法生意,警惕性更強,尋找起來會愈發困難,如何讓嚴管重罰有長效機制,這也是今後的工作重點。
專家建議「拉黑」制癬者
在武漢大學尚重生教授看來,亂貼小廣告屢禁不絕主要是成本低。貼「癬」者與城市管理者「打遊擊」、繞圈子,制「癬」者往往躲在背後。要想讓小廣告銷聲匿跡,著力點還是要提高違法成本。
短期上看,漢正街模式可以在全市範圍內推廣,城市管理部門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念,去對待每天的小廣告治理工作。放眼長遠,政府部門以智慧城市為契機,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實名制管理制度。
建立全市共管的網絡平臺,各部門擁有權屬查看信息。城管執法部門可以將小廣告上的手機號記下,通過電話號碼的實名制認證,鎖定小廣告的幕後老闆。對不配合者,記錄次數,適時納入失信人黑名單。
「這好比車輛年審,平日違章不處理,車輛將無法通過年審,沒有路權。個人或者公司一旦進入失信人黑名單,個人徵信受到影響,企業無法年審等。」尚重生說,進入黑名單者接受處罰後可以從黑名單中移除,避免一陣風式的聯合行動。
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的何龍律師認為,隨意張貼小廣告,除了開罰單,還應該豐富城管執法者的強制手段,例如可以讓張貼小廣告者以參加社區服務的方式接受教育。
「允許城管執法人員在查處『貼癬者』時查看身份信息,對『貼癬者』『制癬者』可以處以每張貼小廣告一次,社區服務8小時的懲戒。」何龍建議。
昨天,武昌徐東大街,環衛工周重莉和她的同事們像往常一樣清掃路面。昨天,本報以《城管今年未能開出一張罰單》為題,報導了徐家棚街城管部門面對徐東大街的「牛皮癬」拉鋸戰,因諸多原因陷入「零罰單」的困局。「報紙登了,這裡的小廣告少多了。」暖陽下,她的工作重點不再是隨時留意變電箱、電線桿及站牌上的小廣告,而是一心一意清掃地面,清理犄角旮旯的部位,讓路面更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