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學者請辭「資深教授」 盤點各國終身教授制度

2020-12-11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院士終身制」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目前,國家正在醞釀院士退休、退出制度。但有些享有榮譽的資深學者已經等不及了。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88歲的歷史學家章開沅第四次請辭資深教授終於成功,對他來說,退休無門也是一種煩惱。

  章開沅:本身我作為一個退休人員,(可以)拿養老金。我也不願意佔這個位置,享受這些特殊的待遇。

  據了解,我國目前在人文社科領域沒有設立院士頭銜,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是高校自我評選的具有很高學術造詣、良好學術道德風範的人文社科類知名學者,很多學校都給予資深教授兩院院士同等待遇,享有終身特殊待遇。

  院士也好,資深教授也罷,都有著白髮到老的承諾,可謂是對其職業生涯的最高肯定。縱向來看,這與美國院校裡的一些「終身制教授」頗為相似。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叫「Tenure」,有人把它非常形象地翻譯成「甜妞」。

  在歷史上,美國「終身教授制度」被認為最終促進了學術的繁榮。不過歷經歲月,「終身教授制度」也曾引來眾多非議。評論認為它缺乏靈活性、沒有競爭、不能促進更有活力的人才流動。

  美國:減少對教師提供終身教職資格

  鳳凰衛視駐美國記者龐哲介紹,美國「終身教授制」的初衷,就是保障教授們的學術自由,以及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說絕對真話的權利。

  龐哲:美國大學有終身教師資格教授退休問題在美國教育界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大問題,有終身教職資格的教授們不願意退休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從退休待遇來考慮,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是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的角度來考慮,還有老年人懼怕寂寞,能夠跟學生一起渡過每天的時光,似乎也成為享有終身教師制老教授不願退休的另外一個原因。

  學校為了鼓勵老年終身教職的教師退休設計了很多方案,其中包括一次性巨款買斷鼓勵退休,也會以教授和校方雙方同意認定一個時間退休來階段性的提升薪資並保持一定的其他福利,例如健康保險、校方俱樂部特權和名義嘉獎等等條件來換取教授定時退休。也有的學校提供其優越的退休待遇,但必須在指定時間之內申請,過時不補,以期號召老教授們爭相退休。但是由於美國經濟狀況不佳,願意退休的老教授並不多。結果許多大學院校因為經濟負擔沉重,教務職位沒有空缺的原因,無法招收年輕的師資。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目前美國校方已經開始減少對教師提供終身教職資格,而是以助理教授職稱來保持職務的流動性和靈活性,這樣包括健康保險在內的很多福利校方又都不用提供,也不存在退休問題,而是以解除合約方式來結束雙方的合作。

  香港:獲得聘用的教授可獲數百萬港幣年薪

  在亞洲,「終身教授」在哪些國家存在?《中國日報》駐亞太記者李濤觀察了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的情況。

  李濤:新加坡、臺灣還有香港這些地區,採用的都是和美國、加拿大比較相似的體系。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教研主要分為三個職級,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其中助理教授作為教學研究的起點一般都採用合約的形式進行聘用,聘用期大概是三到六年,而副教授和副教授職級則可以採用合約的形式進行聘用或者直接獲得時任的聘用,時任評核都需要通過學院、學系以及大學評核委員會的評審或者首席副教授推薦,最終由校長進行聘任。也有很多3、40歲的助理教授在學校努力了很多年,依然沒有辦法取得學校的時任進而獲得終身教授,只能離開大學的校園。不過香港大學為了吸引國際人才,開出的待遇也遠遠高於很多歐美頂級的學校。很多獲得聘用的教授都可以獲得數百萬港幣的年薪。這些教授的終身制保證了他們退休以後也能獲得非常豐厚的報酬和保障。

  日本:院士只是一種榮譽 不涉及職務與經濟利益

  在日本、韓國,「終身教授」變得越來越鳳毛麟角。當地媒體用「落下帷幕」形容大學「終身制教授時代」的過去。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記者黃學清:日本任命教授要根據學校教育法、大學設置基準等相關法定進行審核,日本很多企業僱傭都是終身制的,教授也不例外,雖然不稱之為終身教授,但是很多學校會授予退休後的在學校工作過的或在教育上、研究上有顯著貢獻的教授「名譽教授」的頭銜,有了這個頭銜,即使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也可以向文部科學省日本學術振興會申請研究經費。

  日本也有學士院,接近於我們的院士,稱為會員,會員定員150人,在滿150人以後現任會員如果健在就不能增補新的會員。日本的院士們一般都是兼職的,不從所屬的日本學士院直接獲得經濟利益,他們可以通過在學士院內部的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獲得學士院頒發的一些獎金,退休以後每年另外可以獲得十幾萬的退休金,這筆退休金需要上稅,而且比獲得文化功勞獎的演員、作家等的退休金還要少。

  由於日本的院士只是一種榮譽,不涉及職務與經濟利益,所以在評選公正等問題上並不會出現太多的爭議,也從一個方面避免了學術腐敗。

相關焦點

  • 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我是既得利益者 內心不安
    2013年10月02日,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家、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章開沅在發表講話。圖/CFP  人物  章開沅 88歲,歷史學家,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資深教授。  2014年寒假前遞交書面申請,請辭「資深教授」待遇。現今,很多高校評資深教授、終身教授,報備教育部通過,享受院士待遇。  對話動機  再過半個月,章開沅的「資深教授」身份就徹底沒了。  他主動向所在的華中師範大學請求退休,辭去「資深教授」的名稱和所有待遇,包括每年10萬元的津貼。
  • 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 榮譽該和什麼掛鈎?
    連續數日,《武漢晚報》報導了歷史學家章開沅請辭資深教授一事。章老先生前三次的請辭,都因各種原因未能如願。但這次,學校同意了他的要求。這位88歲的歷史學家袒露初衷說: 「我帶頭自我革命,希望對打破學術頭銜終身制有所推動。」  學術造詣是一生的積澱,但學術頭銜到頭來可能成為負累。
  • 清華大學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 首批18位學者名單
    ­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 (馬海燕 夏煜)清華大學21日宣布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來自8個文科院系13個一級學科,平均年齡68歲。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這18位文科資深教授包括:萬俊人、王明旨、劉巨德、杜大愷、李強、李學勤、吳潛濤、汪暉、陳來、胡鞍鋼、柳冠中、錢穎一、閻學通、崔建遠、彭林、韓美林、謝維和、薛瀾。­  當選文科資深教授需在清華任職時間不少於5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5年以上、參評當年的年齡原則上滿60周歲,是所在專業領域公認的優秀學者。
  • 歷史學家耄耋之年請辭資深教授:為了得到自由
    這意味著,章開沅成為人文社科界首位退休的資深教授。章老說,現在的大學就像一座圍城,體制就是圍牆。「我想出去透透氣,所以先拆了自個的圍牆。」他帶頭自我革命,希望能夠打破學術頭銜終身制。他請辭的「資深教授」,是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學術頭銜。資深教授由高校自我評選,在教育部統一報備。資深教授享受與院士同等待遇,且同樣終身制。
  • 最年輕66歲!11位教授當選首屆「華西終身教授」
    6月6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首屆「華西終身教授」頒獎大會在臨床教學樓多功能廳召開,胡廷澤等11人獲得「華西終身教授」稱號。其中,最年輕的66歲,年齡最大的88歲,均是各自領域、全國範圍內的標誌性人物。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潘軍、張春兩位教授領銜 高金開啟講席教授制度
    在加入高金之前,潘軍教授曾在世界頂級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任教近二十年,獲MIT終身教職,並因其在金融學領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榮膺MIT講席教授。,曾擔任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17年之久,他也是第一位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的金融學華人學者。
  • 潘軍、張春兩位教授領銜 高金開啟講席教授制度|SAIF動態
    在加入高金之前,潘軍教授曾在世界頂級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任教近二十年,獲MIT終身教職,並因其在金融學領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榮膺MIT講席教授。張春教授是第一位從新中國到美國一流商學院執教金融學的大陸學者,曾擔任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17年之久,他也是第一位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的金融學華人學者。
  • 南大「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評選公示,張異賓周曉虹周憲在列
    南京大學新一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評選正在進行中。知名學者張異賓、周曉虹、周憲3人,出現在最新一批公示名單中。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有南大版「文科院士」之稱,也是南京大學對人文社科學者的最高學術榮譽。
  • 錢穎一被授予首批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清華大學宣布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這是清華進一步推動文科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文科資深教授是清華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採取提名推薦制。錢穎一錢穎一教授是1977級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考入清華大學數學專業,1981年本科提前畢業。
  • 科學網—講席教授:榮譽背後的制度體系
    本報記者 郝 俊 前不久,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宣布,以「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的名義,設立「夏書章講席教授」榮譽職位。有媒體報導稱,以資深教授個人名義聘請講席教授,在國內還很少見。 榮譽頭銜 據記者了解,我國高校設立「冠名講席教授」的做法並不鮮見,只是冠名方式、評聘程序和職位功能等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此舉都旨在利用社會資源,為吸引一流學者、穩定學術帶頭人、鞏固學科地位等發揮重要作用。
  • 這18人入選清華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他們有多牛?
    清華大學21日宣布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來自8個文科院系13個一級學科,平均年齡68歲。這18位文科資深教授包括:萬俊人、王明旨、劉巨德、杜大愷、李強、李學勤、吳潛濤、汪暉、陳來、胡鞍鋼、柳冠中、錢穎一、閻學通、崔建遠、彭林、韓美林、謝維和、薛瀾。
  • 新聞傳播學者黃旦獲聘浙大文科資深教授
    經浙江大學人才工作辦公室確認,新聞傳播學者黃旦已確定入職浙江大學,出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公開簡歷顯示,黃旦出生於1954年,浙江溫州人,此前擔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 德國大學如何成為一名終身教授,從編外講師到教授,路漫漫其修遠
    德國大學學術職業生涯的真正起點是編外講師, 晉升的頂點則是終身教授,學術人員的招聘、晉升和任用決定了德國高等教育的制度與模式。「概而言之, 傳統的德國大學招聘、晉升和任用制度代表了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最核心的要素。
  • 科學網—德國「講席教授」:榮譽背後的制度體系
    本報記者 郝俊 前不久,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宣布,以「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的名義,設立「夏書章講席教授」榮譽職位。有媒體報導稱,以資深教授個人名義聘請講席教授,在國內還很少見。 榮譽頭銜 據記者了解,我國高校設立「冠名講席教授」的做法並不鮮見,只是冠名方式、評聘程序和職位功能等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此舉都旨在利用社會資源,為吸引一流學者、穩定學術帶頭人、鞏固學科地位等發揮重要作用。
  • 哈醫大一院表彰首批終身教授 92歲老專家仍出診
    哈爾濱新聞網訊(許延慶 張新浩 記者 楊茉)日前,哈醫大一院對39位在黑龍江省醫療工作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老教授授予終身教授、資深教授、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並給予表彰。據悉,這種評選在東北三省尚屬首次,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92歲,但依然工作在臨床一線。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獲獎名單,人稱「惲神」的80後數學奇才惲之瑋,成為了今年唯一的華人獲獎者。西蒙斯基金會自2012年起開始評選西蒙斯學者。評選結束會,基金會將連續5年為獲獎學者提供每年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
  • 桑兵獲聘浙大文科資深教授 為史學領域首位
    2018-08-25 09: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福泉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著名歷史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桑兵日前獲聘為浙大文科資深教授。桑兵成為浙大第10位文科資深教授,也是浙大歷史學系第一位文科資深教授。
  •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英語系終身教授童明:教授治校並非少數專家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