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2020-09-11 蘭州大學

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第一使命,是大學的根和本。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衡的辯證關係。自兩百多年前威廉·馮·洪堡創立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時明確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後,這一原則已成為現代大學的基本標誌。對於以文化和知識傳承、知識創新和創造並重的研究型大學而言,這一辯證關係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識傳承為主的教學型大學,由於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技術,這一關係同樣也清晰明了。縱觀全球大學發展的千年歷史,這一關係雖在各個大學的不同發展階段有所側重,但從未偏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間,我國高等教育無論是在規模和辦學能力上,還是在辦學質量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迅速走過了恢復高考、擴大規模的過程,走進了內涵發展、質量提升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教師也親歷了我國高等教育從小眾受教到大眾受益的發展過程。

四十多年過去了,在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之初進入大學的我們,迄今仍感恩和感動於當年的大學氛圍。當時,老師們在沉寂蹉跎了十多年後,以濃縮升華了的知識、蠟燭般燃己照人的情懷,全身心哺育我們;學生們則像永不知飽的雛鳥,引頸爭食、奮力消化吸收,同時跟隨師長迅速轉入研習探究。教師樂教,學生愛學,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永恆的大學記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任務更加明確、發展路徑愈加清晰、建設目標更為遠大,各校都試圖將自己的定位和視野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加以考量。在歷史變遷、跌宕甚至轉折的關頭,文明與文化的繼承與弘揚,知識與科學的創新與創造,技術與產業的突破與變革,無不依賴於教育,無不依賴於人才培養。此時,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無疑是國家實力的綜合體現。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發展和大學使命的全面復甦,我國高等教育必然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承轉入知識傳承、創新和創造並重的新階段。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既要做好教學、又要精深科研。於是,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上的時間分配、精力投入平衡問題必然顯現。凡認真從事教學的老師都深有體會,教學是一項極費精力和時間的工作,而且是個良心活。然而,正如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哈瑞·劉易斯在《失去靈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一書中指出的:「大學已經忘記了更重要的教育學生的任務。作為知識的創造者和存貯地,這些大學是成功的,但它們忘記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十幾歲的人成長為二十幾歲的人,讓他們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遠大目標。」值得反思的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由於存在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的失衡問題,我國高校中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並不鮮見。教育本身是一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微妙過程,假如高校從教者初心不在、為利所驅,就不可能立德樹人、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師不做教學做什麼?不做科研教什麼?這句常常掛在高校教師和服務管理者嘴邊的話已經大體道出了教學與科研的辯證關係。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第一使命,是大學的根和本。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就我自己幾十年教學科研工作體會,教學在一流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教學對教師而言,是一個系統提升、融通基礎知識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掌握系統紮實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徑。同時,任何教學都具有教育性,即只要有教學活動,就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影響,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引領功能。並且,教師不僅要將自己知道的道理給學生講明白,還要面對來自學生的各種疑難問題,甚至要化解學生為「滴定」教師水平、顯示自己能力而提出的「挑戰性」甚至「挑釁性」問題——這本身就是對教師的一種鍛鍊和提升。以我所熟悉的科研領域而言,被世人稱道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創新和突破,大多基於講授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因此,教學中的知識融通、抽絲剝繭、尋根究源,無疑能促進自己科研的廣度和深度。教學工作則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將自己對科技前沿的學習認識、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同時,在這種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為優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選題、提升自己的科研境界提供反饋和新思路。此外,教學工作還能從學生身上反演看到自己的不足,被學生的靈動所激發,達到教學相長,可謂一舉多得。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在老一輩教師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就應該將教學工作當成天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立德樹人中成就自己。

以己管見,科研在一流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與教學過程相比,科研過程具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等特點,有助於拓展學生素質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正如洪堡指出的,教學活動不能脫離對科學的具體探討過程,否則教學就變成了空洞的教條傳輸,這樣就束縛了人的潛能,而不是對人類智慧潛能的尊重。科研工作既是創造新知識的必然途徑,也是展示和檢驗教師與學生知識積累、技能才華的重要場合,更是磨鍊研究者意志和品德的必要途徑,與教學工作相輔相成,構成了高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我常和學生說,科研工作是一個以失敗為主旋律的過程,科研的魅力恰在於百折不撓後可能發現的新現象、新原理、新物質、新方法和新技術,由此引領人類文明文化、深化科學認識、提升科技水平、改善人類生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正是科學研究的不斷精進,才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不斷更新的源泉,這就是教學是流、科研是源的辯證統一,也是歷經千年、不斷革新的高等教育發展規律。

當下,全球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各校除了繼續在科研上追求特色、追求引領外,更加重視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技術的探索,更加重視對專業的融通整合,更加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更加重視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和支撐。我國的高等教育經歷了百多年的西風東漸、學習探索、艱苦發展過程,如何在新時代開創東風西漸的大格局,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儘快形成中國特色並為全球共享的高等教育理念和範式,是我們高教從業者的使命,也是青年學生的職責和理想。科學認識教學與科研的辯證關係,更好地貫徹教學和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激發高校發展的內生動力,定是我國高校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學校發展的重心所在。

(作者:嚴純華,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本文發表於《光明日報》2020年09月10日 16版)

編輯:李兆秋
責編:許文豔

相關焦點

  • 蘭大校長嚴純華院士: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轉自光明日報)
    特別說明:本文是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談教學與科研關係的文章,原文發表於2020年09月10日的《光明日報》第16版。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衡的辯證關係。自兩百多年前威廉·馮·洪堡創立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時明確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後,這一原則已成為現代大學的基本標誌。對於以文化和知識傳承、知識創新和創造並重的研究型大學而言,這一辯證關係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識傳承為主的教學型大學,由於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技術,這一關係同樣也清晰明了。縱觀全球大學發展的千年歷史,這一關係雖在各個大學的不同發展階段有所側重,但從未偏廢。
  • 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作者:嚴純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第一使命,是大學的根和本。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 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光明日報-光明網
    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第一使命,是大學的根和本。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於言傳,科研側重於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能接納你的,就是最好的大學
    蘭州晚報訊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欄目,與廣大青年分享交流。嚴純華以「我心目中的好大學」為題,解密了傳說中的蘭大學生的「駱駝駕駛證」的同時,還對校園愛情給予了點評:「校園戀愛,一個是學會尊重,另一個是學會自立。用化學術語來解釋就是:激發態永遠是一個快的、短壽的、高能量的狀態,而真真過日子的是靠基態。
  • 能接納你,就是最好的大學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
    能接納你,就是最好的大學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每日甘肅網7月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欄目,與廣大青年分享交流。就青年學子們最為關心的「怎樣的大學是好大學」這一疑問,嚴純華直言:能接納你的,就是最好的大學」。接納你的就是好大學怎樣的大學是好大學?怎樣的老師是好老師?在嚴純華心中,大學就是一個育人之所。他認為,每一所好大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質。而「蘭大人的標誌是板凳能坐十年冷和不求奢華、談吐中自有鴻儒的獨特氣質」。
  • 嚴純華:一錘接一錘 真正做好蘭大的事情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採訪中表示,「今年我兩會主要關注的話題就是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  「他們是在戰疫中更快成熟的一代,是未來希望所在。」  「人們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這些教師就是永遠的守營人。」
  •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 講述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學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講述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學  每日甘肅網7月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6月29日晚,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
  • 【畢業觀】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Be a Decent Person
    在蘭州大學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嚴純華以「Be a Decent Person」為題,勉勵學子。他說「要永遠追逐高遠深邃的夢想。夢想是一粒還沒有生根發芽的種子,你們的心之所向,就是種子生長的模樣。」讓我們一起來看,如何成為一個「decent person」。
  • 最近,蘭州大學的朋友圈又擴大了
    12月18日,受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委託,青海省副省長楊志文率團來蘭州大學訪問並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校長嚴純華出席籤約協議並與來賓座談,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國生主持儀式。楊志文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對蘭州大學長期給予青海發展,尤其是教育科技領域發展的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該省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 蘭州大學召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反饋會
    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專家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內科學教授胡翊群,專家組副組長、中南大學兒科學教授何慶南,專家組成員張愛莉、陳力、陳世耀、武宇明、黃國瓊、朱雪波;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國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徐生誠,黨委副書記曹愛輝,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藺海波,副校長潘保田、李玉民、範寶軍、王銳、沙勇忠等出席會議。
  • 必看|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開講啦》來聽撒貝寧都採訪了些啥?
    提問:上大學的時候你每天去上課的交通工具是什麼?據說,這所大學每年新生入學必須要手持「駱駝駕駛證」不然可能進不了校門……這所大學地處我國西北所在城市有「三寶」一條河——黃河一碗麵——牛肉麵一所大學——蘭州大學駱駝駕駛證這事兒是虛是實?
  •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當你們再次歸來,我希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
    今日,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該校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說。在畢業典禮致辭中,嚴純華向同學們提出四點希望。希望同學們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擔當的力量。埋頭刷手機、枯坐追綜藝,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日常。然而,當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呈現,短暫的歡樂喧囂背後,隱藏的可能是思想的蒼白或精神的萎靡。
  • 終於,蘭州大學引進的人才超過了流失的!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2018年,我們止住了人才隊伍非正常流動。通過大力開展人才引進工作,讓進來的人才多於出去的。」來源:光明微教育蘭州大學雖然是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大學,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仍擋不住人才流失。
  • 蘭大校長嚴純華:把一年的歲月活成365天,還是活一天再重複364次?
    6月29日,蘭州大學2020屆學生第一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校長嚴純華做了題為《做敢擔當能擔當有擔當的蘭大人》的致辭,滿懷深情寄語2020屆畢業生。  嚴純華在致辭中說,「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大時代的使命奔臨在眼前」,2020年,是一段特殊而難忘的歷程,在這場全民戰「疫」中,許許多多感人的壯舉告訴我們,擔當奮鬥已成為新時代最亮麗的底色。
  • 【教發中心】舉辦「教學與科研關係淺談」專題講座
    為發揮教學名師示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促進我校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1月18日,教學發展中心邀請陝西省教學名師花保禎教授開展「教學與科研關係淺談」專題講座。他指出,大學裡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密不可分,只有科研做好了才能在教學中鞭辟入裡、言之有物,同時,做好教學才是教師在高校工作的最高榮譽和最大天職。青年教師一方面要在教學上多花時間,利用教學過程來系統掌握一門學科全方面的知識體系,進而指導開展科研活動,另一方面要把科研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和新觀點不斷形成教學素材,補充進日常教學。他強調,科研和教學不斷相長才能幫助一名教師不斷提升發展,成為學生滿意的好老師。
  • 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與青年學子交流——「能接納你...
    原標題:蘭大校長嚴純華做客央視《開講啦》與青年學子交流能接納你的,就是最好的大學」6月29日22:30,央視綜合頻道《開講啦》繼續「我們的大學」系列,受邀開講的中科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教授在解密「駱駝駕駛證」的同時,與青年學子分享了怎樣的大學是好大學,青年人的flag為何常立常倒……大批青年學子被這位「常常坐在教室後排聽課」的「雙一流」大學校長的幽默戳中笑點
  • 敦煌研究院攜手蘭州大學探「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資源新徑
    8月18日下午,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左)與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敦煌研究院供圖8月18日下午,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左)與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敦煌研究院供圖中新網甘肅敦煌8月19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9日發布消息稱,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全國政協委員嚴純華:「笨」辦法助力學生打好就業「組合拳」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接受人民網視頻連線訪談,圍繞大學生就業話題進行了探討和分享。 大學畢業生人數創新高、疫情的突發打亂求職節奏、企業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今年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堅持「六個引領」 涵育時代新人
    近年來,蘭州大學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以「六個引領」推進「課程思政」,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涵養育人新生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目標引領,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
  • 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月18日下午,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與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來自敦煌研究院、蘭州大學的20多名專家學者在敦煌研究院小學術報告廳現場見證了此次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