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秋收

2021-02-17 思念淡如水

如果告訴現在的孩子們,以前秋收時中小學生往往還有個兩三周長的小假期,他們肯定會錯愕地張大了嘴巴,然後鬼哭狼嚎捶胸頓足地抗議:為什麼啊——憑什麼啊——

也是沒辦法的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廣大的農村,很多的鄉村教師家裡也有地,需要搶收忙種,老師們到地裡忙活去了,哪還有人上課?所以,只好因地因時制宜地把學校大門一關,放假,大家先把緊要的豐收果子收了,其它的往後稍稍;又因為秋忙持續時間長一些,半個月左右的假期便順理成章了。在很多人看來,這可真是太嗨了,而且還沒有學期末考試的壓力。事實上,作為有親身經歷的我,這個假,不僅談不上可愛,甚至在心裡還會有些牴觸。

農家孩子一年要經歷麥收、秋收兩個「收穫的季節」。麥收就如同急行軍,運動會短跑衝刺,講究一個「快」字。每年的五六月份,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裹挾著溫暖溼潤呼嘯而來,原本還帶著蔥綠的小麥一夜之間泛了黃,三天就焦了頭。秸稈們變脆了,快要撐不住沉甸甸的麥穗,等它們耷拉下腦袋,麥子就不好收了,辛苦幾個月所得的糧食有些就要落地裡了。所以得搶,跟打仗似的。此時的老天爺仿佛一個喜歡惡作劇的孩童,時不時地「咕隆隆」打上兩個響雷或者於天的某一角聚厚沓沓的一票烏青雲彩來唬唬下界的百姓生民。農家院裡忙碌起來,大人們三更半夜就起床。婦女們燒水、做乾糧,再準備些其它吃的喝的帶上——往往要勞作一整天的。勞力們取來早就磨好的鐮刀,給地排車打足氣,取來綆繩等物什。小孩子們香甜的美夢常常被打斷,人被從床上拖起,小一點的要去幫著將麥個子(打捆的麥子)從地裡搬到地頭上,大一些的要拿上鐮刀,在父母旁邊割上個一壟兩壟的湊湊數。

秋收就不一樣了,戰線較長,強度稍低,相對溫和一下,不用太看老天的臉色,沒那麼急頭白臉的,不過也得搶。往自家扒糧食,但凡有點腦子的都明白要抓緊一些,連不知道哪個村的傻子都起早貪黑地突突一趟突突一趟地往自家小屋裡倒騰玉米棒子,就是效率低了一些:每趟只有懷裡那幾個。

老家那邊秋季糧食產物主要三樣——玉米、花生、大豆。相較而言,農活裡我最喜歡的是掰玉米。這時候,暑熱已經成過去時,天已經有一丟丟的涼快了。可早晚露水重,溼漉漉的,所以只好頂著太陽幹活。還得用長褂子長褲子把自己裹嚴實,再不停地動著,也屬實悶熱。順著臉流下來的汗能用毛巾擦擦,感覺還好。最煩的是脊背上出的,衣服黏糊糊的貼在身上,癢,還夠不著撓,靠著玉米稈蹭蹭吧,那玩意比川普還不靠譜。滋味當然不好受,但比麥收時強多了,收麥子太刺撓人了。

玉米有兩種掰法,一種是「光腚」剝法,就是把棒槌子不帶皮的直接從秸稈上掰下來;另一種是帶著玉米皮的。之前慣常用的是後一種。當然,皮不是全帶上,外面幾層硬的不帶。玉米的底部有個把,虎口卡住,另一隻手順勢掰扯,玉米便從稈上脫「皮」而出。此情此景這像極了武俠片裡大俠們練功,對於一直夢想行俠仗義獨步江湖的我來說,這是極佳的熟悉招式的機會,我醉心於此,手刀、馬步、摧心掌、高鞭腿等都頗受益,暗器功夫也在扔坷垃中大有長進。

掰下來的玉米棒子被順手扔到趟裡,就近的打成個小堆,再把它們裝進編織袋裡,然後從地裡一趟一趟地突破棒子葉的圍追堵截,「撲啦啦」背出來。有時候秸稈長得旺,人進去如入了汪海大海,倒沒有多麼恐怖嚇人,就是左掰一個,右掰一個,轉來轉去的,竟然覺得地有些斜,讓家人好一頓笑。

把棒子們拉回家後,還要把皮從一頭剝開擼下,摘掉幾片硬的,捋順裡層軟和的,跟另外一個繫到一塊,多個的就綁紮起來,再把它們搭掛到院子裡支好的長粗木棍上、棚子裡、房簷下等地方晾曬。我很不喜歡這種做法,心裡埋怨大人們為什麼不直接「光腚」剝下來,那多省事。現在明白了,應該是儲存的問題。光溜溜的玉米棒子在收拾時固然省氣力,可那會的農村,平房都沒幾家,土路居多,沒有地方晾曬,大家一時消耗不了,也賣不動,所以「晾」起來是最權宜的做法,只是費事一些。

說實話,在地裡即使不幹活,風乾日靠的,一天下來,也是疲憊滿身,回到家裡,小孩子最想做的大約就是填飽了肚子去床上躺著,要是能看看電視裡的動畫片,那就頂好不過了,哪還顧得上什麼豐收景象,農家生活的愜意灑脫。可吃過飯,全家還得拿個小板凳蹲坐在玉米堆一旁,就著昏黃的燈光剝玉米、系玉米。玉米皮漸漸地堆積在身旁,玉米棒子一個個地過手,靠裡面的還有些溫和溼潤,好大一會,這如山的一堆似乎沒有減少多少;過一會,腰有點酸,便起身活動活動,捶捶;又過一會,得去喝點水;再過一會,去趟茅房;再再過一會,攥起拳試試螻蛄能不能跑了我的手掌心……堂屋裡的座鐘「嘡嘡嘡」地響了九下,母親便說:

「你先歇著去吧。」

我瞅一眼棒子堆,也想著留下來。

「剝不完明天再剝。你快睡覺去吧。」

我又剝了幾個,然後起身把大人們身邊系好的玉米把子三五個一組的搭到廈子裡的木棍上,又把剝下來的玉米皮抱到廚屋,做完這些,才打著呵欠進屋上床睡覺去了。

這樣的勞作大約要三四天才能將幾畝地的玉米全收回家裡。期間要用地排車把玉米棒子一車一車地從地裡拉回來。路遠,車子沉,鄉間土路坑坑窪窪的不好走,我幫著父親拉偏跨,胳膊穿過繩套,賣力弓背往前,繩子繃緊了,在還顯稚嫩的肩膀上勒出一條痕,母親過來拿塊毛巾給我墊肩上,叫我慢著些。少年人不惜力,一股子一股子的發橫力。父親也不言語,只是架著車轅穩穩向前,像沉悶的牛。上坡時提醒孩子緊跟幾步,下坡時把穩車子收住速度,叫孩子收收繩子。待爺倆從壩子上拐下,上了大道,車子會輕便許多,溜達著就回家了。路上見了鄉鄰便打個招呼,有些叔伯嬸娘,認得一旁出力的少年郎,便誇上兩句。

進到胡同裡,遠遠地見到自家的磚牆小院,少年心裡不由得歡喜起來,加把勁,又將繩子拉直了。後來,他教學生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心中酸楚,眼前浮現的便是此時情形。

玉米在架子上晾曬個差不多的時候,還要趁空把玉米粒從棒芯子上弄下來,又是一件適合小孩子幹的活;地裡的玉米秸還得使钁頭刨起來曬上,這種活計一般是由家裡的壯勞力來完成,但我認為掄起钁頭咔咔刨地的姿態大開大闔,威猛霸氣,我很嚮往,可大人不讓做,只讓拿個扒鉤子敲打曬好的玉米秸的根部,把泥打掉——又是一項適合小孩子幹的活。這類的農活不急,而且比較爽落,做得煩了,收拾收拾螞蚱,逗弄逗弄蟋蟀,或者跑地頭上拿草帽遮了眼,在蔭涼地裡睡一覺還是很美的。有時候也會碰上些蛇、蛤蟆、野兔子、野雞之類的,吵吵一番,便又低頭幹活了。

玉米收個差不多的時候,開始收花生了。這個活計我至今有陰影,跟拔草一樣特別煩人,我給這並齊的哥倆一個稱號:「熬人雙煞」。花生們埋在土裡,個頭小,散,還易於從花生秧上掉落,但是值錢啊,全家人都得小心翼翼。男人用寬大的钁頭將一棵花生連秧刨起,擱置一邊,婦女跟孩子便跟在後面將土鬆了,將花生括子擺在一旁。忙活了半天,一抬頭,就能看到地頭——希望就在眼前;再轉身看,嗨,還沒出「姥娘窩」吶。這活效率極低,天蒙蒙亮就出發,天擦黑才回家,一天弄不了幾分地。回來之後,簡單洗洗,吃完飯,一家老小還得把這些既嬌嫩又嬌貴的小東西從花生秧上磕下來。又得忙活到半夜。累歸累,花生吃起來還是挺香的。有人喜歡吃鮮的,甜絲絲的。我喜歡煮的,香;冬天生爐子的時候,烤著吃也不錯。

家裡綠豆、紅豆基本不種。黃豆種得也少,只曉得在一些偏遠的三級地,在場裡種過一些。應該是很省心,不用做太多的管理。就是有一次點豆子時,那塊地靠近水澤,又是天快黑的時候,蚊子們盛大出行,而我竟然穿的短褲,餵了蚊子很多血,賺回來好多的包。黃豆收起來挺簡單,拿鐮刀割了,一小車就拉回來了。擱院子裡曬,曬得差不多了就用個杈子砸,使豆粒從豆莢中掉落。這是男孩子最喜歡的活,他們可以盡情施展從武俠小說電視電影中的學到的以及自創的各種招式,小小的院落頓時成了縱蹦跳躍、快意情仇、傾灑豪情的江湖。

好景不長,當大部分黃豆收起來,母親歸整出又有豆又有莢又有豆莢的一小堆,孩子只好噘著嘴,拿個小竹筐,搬個小凳子去翻撿其中的豆粒去了,做得不耐煩了,趁大人不注意,抓一把扔豆莢堆裡——管他有豆沒豆吶,能快點完事就好。

差不多忙活完這些,孩子們的愜意生活就來了。大人們要下坡整地耩麥子,糧食晾曬在家裡,孩子們看著,他們可就是老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嘍。

 

到現在才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國家發展了,社會進步了,秋收秋種也變得輕鬆愜意,有機器,有車,道路也通暢。大人都不怎麼忙活,哪還用得著小孩子?有些人甚至直接把地包租出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脫離了「農業社」。但沒了勞動的洗禮,黃土秋風的薰染,藤草蔓秧的纏繞,我總覺得人的性情裡少了一些味道,沒「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秋收不秋收,就看五月二十六」這個日子與秋收有何關係
    五月二十六不在二十四節氣以內,那麼一個普通的日子,與秋收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看五月二十六?因為在久遠的過去,農民們靠天吃飯,又沒有先進的方法可以預知天氣情況,除了根據二十四節氣推算農事,也會通過農曆的天氣情況,來預測農作物是否豐收,年景好不好。
  • csgo秋收農場攻略:狂牙大行動秋收農場通關流程[多圖]
    csgo狂牙大行動秋收農場怎麼通關?這個劇情任務的玩法並不容易,想要通關需要參考攻略了解詳細的玩法,今天小編這裡帶來的就是秋收農場的通關流程,可以參考下面的攻略快速的了解秋收農場的通關玩法哦!csgo秋收農場攻略大行動劇情任務:秋收農場依然是雙人合作精英的劇情模式任務,在被鳳凰戰士佔領的秋收農場裡,你與你的夥伴將執行一場艱巨的任務……csgo狂牙大行動守護者模式秋收農場通關視頻:點擊觀看
  • 秋收農忙 防火勿忘
    AUTUMN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金燦燦的稻穀隨風而舞   告訴我們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秋收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也是火災多發的季節。秋季天乾物燥,加之稻草等可燃物較多,一旦發生火災,極易火燒連營,讓農民朋友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
  • 秋收勞動競賽 傳承農耕文化
    當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秋收勞動競賽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春華村青雲畈的千畝水稻田中舉行。24支參賽隊伍來自富春街道各個村社,競賽內容包括割稻、打稻、裝麻袋、扎稻草等。當地希望通過舉辦傳統秋收農事體驗競賽活動,讓百姓和遊客回味體驗傳統的中國農耕文化。
  • csgo合作精英秋收農場攻略:秋收農場守護模式困難打法[多圖]
    csgo合作精英秋收農場通關方法是什麼?秋收農場守護模式的玩法下面會有攻略為大家解析,幫助大家快速的了解最新通行證的任務玩法,想要了解秋收農場通關方法的玩家,通過下面的攻略也能完成本次任務挑戰。
  • 秋收遇到萬聖節;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為此幼小銜接五班特開展此次「秋收遇到萬聖節」的園本活動。以「尚自然之美」為基礎,帶幼兒戶外闖關尋寶,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麗與樂趣。在老師與家長志願者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美食,打雞蛋、清理南瓜、擀麵包片、做蛋糕、抹蛋液……當成品出爐時,每個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或許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收穫吧!當親手製作的美食分享給弟弟妹妹時,作為老師看到的不僅是孩子們的分享精神,更看到了孩子們的擔當與成長。
  • 汪清縣農業農村局下鄉指導秋收
    10月16號,縣農業農村局秋收技術指導組到大興溝鎮紅日村指導秋收,確保在落雪上凍之前應收盡收、顆粒歸倉。針對受異常天氣影響,秋收時間較比往年延後的實際,指導組提醒農戶要根據地塊溼度、作物倒伏情況等確定收割時間,避免秋收不當導致更多損失。
  • 湖州:璞心農場秋收忙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擔糧
  • 禮賢幼兒園:秋收大「曬」
    禮賢幼兒園以二十四節氣統整課程為園本課程,在秋分節氣開展秋收大「曬」主題活動,一起來看看吧!   秋秀結束後,大班的小朋友將自己展示的秋收農物時裝秀進行了表徵。   本學期禮賢幼兒園在江濱總園課程遊戲化指導下,通過秋收大「曬」活動,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了解秋分節氣,識別秋季大自然中豐富多樣的物產,使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更加充盈,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
  • 汝南縣老君廟鎮房坡小學對學生進行「秋收」防火安全教育
    9月16日上午,老君廟鎮房坡小學對全體師生進行了「秋收首先由少先隊輔導員講了「秋收」防火安全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又以班為單位,向每一位學生發放「秋收」禁燒秸稈宣傳單和致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學生回家後做好宣傳員,讓家長自覺遵守相關規定,保證做到秸稈禁燒的責任。最後,吳志中校長要大家從我做起,從自己家庭做起,即刻投入到「秋收」防火安全行動中去,為「秋收」防火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吳志中)
  • 秋收稻成熟 正是農忙時
    近日,我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沙虎村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秋收季節。金秋十月,稻浪起伏,稻穀飄香,田間一片豐收景象。沙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王新華我們從10月12號開始我們沙虎水稻正式進入秋收階段因為今年晝夜的溫差比較大雨水還很多所以讓雪蓋上的現象很容易發生我們村委會包括動員全體村民把本村的這個收割機
  • 閒話中元節:祭祀先祖,準備秋收
    而這個「開始涼快」了的時候,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中,可是起到了很大的敦促意義——馬上就該秋收了。當然,更為準確的說,是該為當年的秋收,開始著手準備了。畢竟,天氣開始涼爽的時候,人們從煩悶中解脫出來,著手秋收工作,時間上是完全遊刃有餘的。
  • 23屆成果展播|全國獲獎徵文 林書宇《秋收》
    又到了秋收季節,我最喜歡爸媽帶我去鄉下幫爺爺奶奶秋收。掰玉米棒子、採綠豆角、打黃豆、挖番薯,這些活兒都其樂無窮。奶奶卻笑呵呵地說:「媳婦兒手白嫩,這地瓜藤分泌的黏液可是要把手染成猴爪子,我這皮糙肉厚,就無所謂了。再說你們很少幹農活,鐮刀不一定聽她使喚呢!」邊說著繼續刷刷地割著。媽媽看著自己的「全副武裝」,臉色微紅道:「媽,應該讓我來的,我戴著手套呢!您老人家彎著腰會累的!」「不會的,我的身體還硬朗著呢!」奶奶起身攏了攏額前的銀髮,慈祥地笑著說。
  • 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池上秋收藝術節現場。 深圳特區報臺東10月28日電 (駐臺記者 陳晨)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 新縣:秋收農忙正當時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聶建武 陳恭波 焦漢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到一年秋收農忙時,稻穀熟了,田野處處可見一地金黃。新縣廣大種糧大戶和農戶們趁著天氣晴好,忙著搶收搶曬,收穫著豐收的喜悅。
  • 池上秋收藝術節臺東上演 齊豫陳建年稻田獻唱
    10月26日至27日,第11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臺東池上舉行。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共同邀請著名歌手齊豫、臺灣金曲歌王陳建年在豐收的金色稻田裡一展歌喉,為2500名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如詩如畫的藝術盛宴。
  • 與共和國共成長|回家秋收掰玉米,讓我重拾孩童的記憶
    想到家中老父親還種著一畝多地的玉米,假日我無閒心和朋友們垂釣下棋,收拾好行囊,帶著妻兒回家秋收去。濟青高速南線的車流量,沒有預想的那麼擁堵。濃濃的秋風伴著些許晨霧,心情也變得清清爽爽。三個多小時後,車進五蓮界,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輕輕抽動鼻翼,滿口滿鼻都是甜蜜的氣息,老家就是這個味。回到家中,母親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農家飯,此時再說減肥,對不起肚子。
  • 下原鎮山珀小學:村小人聲動,秋收種植園
    山珀小學又迎來2018的金秋,結合本校校本生活教育實踐,11月2日下午,由校長室牽頭,教科室負責在本校科技種植園舉行了主題為「村小人聲動,秋收種植園」的慶豐收實踐活動。   瞧,那芭蕉樹下又迎來了歡快的身影,那是山珀高年級學生,他們自帶的小鍬和籃子,摩拳擦掌,眼睛只往地裡瞟,學校也邀請部分家長演示挖紅薯的過程,帶隊老師囑咐孩子們注意安全。孩子們便散開各自尋找目標,怎麼找?怎麼挖?
  • 一老一小丨秋收農忙,安全勿忘!
    一老一小丨秋收農忙,安全勿忘!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前,正值秋收農忙時節
  • 黑龍江青龍山農場外援機車助力秋收加速度
    黑龍江青龍山農場外援機車助力秋收加速度 2020-10-16 14:39:10來源:建三江農機局作者:呂利民 肖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