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80後的動漫編年史

2021-02-07 瀟如文化

   關注「瀟如文化」


專業刷新三觀

不僅汙,而且汙得有深度


文 | D·S


這篇文章,是今年初我給北京一位好哥們寫的會議綱要。原本他計劃要參加一場關於「二次元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這樣一個主題的討論會,讓我幫他抽空寫點提綱出來當素材,結果我越寫越來勁,一不小心沒收住,就成了這樣一篇六千多字的東西出來。

如今時過境遷,這稿子一次性扔掉有些可惜,不如就放在這裡權當和大家一起懷個舊吧。

日本動漫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紀元:

時間: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


代表作品

大量盜版翻刻小人書

動畫:《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花仙子》、《聰明的一休》等



這個《鐵臂阿童木》的版本還算是好的,只是單純地裁剪原版漫畫而已,沒有「再加工」……


《森林大帝》是我小時候看的第一本小人書,至今記憶猶新。

日本漫畫初始進入國內,是以當時最流行的漫畫載體「小人書」為格式的,在七十年代,那時國內許多漫畫創作者通過各種海外渠道購得日本漫畫後,將其「轉制」成小人書形式(同一時期的美漫《米老鼠與唐老鴨》也是同樣待遇),在當時引領了一陣小風潮。


經典的少女動畫《花仙子》,然而往往和其他動畫播出時間衝突,小時候因為這個沒少和姐姐搶電視。

而真正將日本動漫在中國引爆的原爆點,則是膾炙人口的《鐵臂阿童木》,這部由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親自創作並監修的動畫剛好趕上了黑白電視機在民眾中普及的第一批風潮,成了無數國人對於「洋動畫片」的第一道記憶。之後,《森林大帝》、《花仙子》等陸續登場,分別填補了男孩與女孩的不同受眾領域。


一張圖概括了複雜的四角關係

至於老少皆宜的《聰明的一休》則在國內電視臺持續播映了將近20年之久,同時也為日本動畫在中國民眾中的形象打下了一個優秀的開端。配合同期其他優秀的日本影視作品的熱映(如《血疑》、《女排五號》、《追捕》等),中日民間關係亦開始破冰。


時間:1980年代前中期

代表作品

動畫

1.以《麥克倫一號(戰國魔神)》、《六神合體》、《絕對無敵》、《魔神英雄傳》等為代表的機器人動畫;

2.以《大白鯨》、《海王子》、《天空戰記》、《魔神壇鬥士》為代表的魔幻類動畫;

3.以《咪咪流浪記》、《奔奔》、《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代表的少年冒險動畫。

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

漫畫:《機器貓(哆啦A夢)》


還記得《大白鯨》這進化版造型的同學,你們已經暴露年齡了……


「麥克倫一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機器人動畫,甚至比變形金剛還要早。


《魔神英雄傳》的夢幻配音陣容堪稱經典,是中國「聲優」黃金時代的巔峰之作。


《魔神壇鬥士》其實只是《聖鬥士》的模仿之作,短暫驚豔之後並沒能火起來。


作為只發售不公映的OVA,《天空戰記》製作的精良度遠超80年代的同期動畫。不花錢就能在家裡電視上直接看到的我們實在是幸運啊。


《咪咪流浪記》的主題曲《星仔走天涯》至今仍在大江南北當童謠傳唱。


《奔奔》算是最早的「汽車總動員」了吧,難以想像如此美式風格的動畫居然出自日本。

這是日本動畫(連續劇式)在中國得以全面普及的時代,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了彩色電視機,以及每晚六點半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的少年觀眾。中國傳統的金字塔家庭結構出現了「爺爺六點聽評書、小孫子六點半看動畫、爸爸七點看新聞」這種以電視文化為主體的合家歡景象。不過這個時代同期還有大量優秀的美國動畫片參與競爭(《變形金剛》、《小不點》、《忍者神龜》、《丹佛-最後的恐龍》等),日本動畫並不算一家獨大。


「克賽,前來拜訪!」——每次看見這個POSE,腦海中響起的必定是這句臺詞

值得一提的是,《恐龍特急克塞號》作為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特攝片,居然引起了短暫的社會效應,而且吸引了大量成人觀眾,這大概是廣電引進方始料未及的(原本想引進的是《奧特曼》,但因版權費昂貴,轉而隨便選了個二流製作的《克塞號》試水)。不過這個領域有點脫離二次元了,無需多講。


對漫畫黨而言,「野比『這個翻譯聽起來最舒服。

至於漫畫,當時中小學生的書包裡幾乎人手一本《機器貓》(時譯《小叮噹》),這個幾乎是每個學校必備的地下黑市交易硬通貨了,老師們簡直防不勝防,屢禁不止。

時間: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

代表作品

動漫:《聖鬥士星矢》、《七龍珠》、《俠探寒羽良》(《城市獵人》)、《阿拉蕾》、《亂馬1/2》、《足球小將》、《北鬥神拳》等

雜誌:《畫王》


鎧甲、神話、星座、必殺技……當年的聖鬥士幾乎滿足了男孩子對於枯燥生活之外嚮往的一切想像。


原諒我找了這麼一張平行世界版的《龍珠》配圖,老圖實在看膩了。


《城市獵人》嚴格來講當屬於青年漫畫,黃段子無數(可惜國內的《俠探寒羽良》版都給和諧了)。對身處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它絕對是八十年代最好看的漫畫作品,無之一。


《阿拉蕾》的畫風與段子影響了整整一代漫畫人,如今的無數漫畫大師當年都是模仿這部作品起步的。


《亂馬1/2》是高橋留美子老師最高也是最後的巔峰,幾乎是卷卷笑死人不償命


多少人是看完《足球小將》之後開始踢足球的?舉個手——中田英壽同學已經舉了


「你已經死了」——學生時代裡同學們往往一邊互毆一邊喊著這《北鬥神拳》裡的名句

中國剛剛邁出改革開放的第一步,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便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雖然完全不合法),它大膽地引(盜)進(版)了近十年來日本最火熱的幾部少年漫畫,經過刪改修補打碼後堂而皇之地推向市場。儘管手段不敢恭維,但無法否認的是,這是日本二次元動漫文化首次在中國社會發出的響亮啼聲,首當其衝的便是動畫與漫畫雙管齊下的排頭兵《聖鬥士星矢》,其融合了當時剛湧現的熱門元素:星座,瞬間成了街邊巷角路人皆知的動漫作品。直至今天,「聖鬥士」三個字依然是日本動漫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符號代表。一如「俄羅斯方塊」之於電子遊戲的意義。

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中國第一次有了以「動畫、漫畫、遊戲」三者相輔相成(合稱ACG)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今天我們統稱的二次元。


目前一整套《畫王》還靜靜地躺在我床下的箱子裡,見證著整個童年。

漫畫連載半月刊《畫王》就是在這個氛圍下應運而生的,它打著「復興中國傳統漫畫」的旗號,卻依然做著和海南社別無二致的事情——盜版日本熱門漫畫,只是時效性更強了而已,對於《龍珠》等熱門漫畫幾乎和日方進度持平。僅憑這吃遍天的一招鮮,《畫王》迅速成了各大報刊亭的寵兒,巔峰期銷量一度逼近百萬本。然而好景不長,《畫王》在第24期度過一周歲生日後便悄無聲息地無疾而終了,一說是當時雜誌特邀來的日本嘉賓回國後就盜版問題聯合集英社提出了跨國訴訟,一說是海南社背後去文化部告了黑狀(結果把自己也牽進去了)。總之,中國漫畫雜誌的歷史在這裡暫告一段落,《畫王》一手培養出的國內漫畫人新星(顏開、姚非拉、陳翔等)則紛紛獨立「創業」,至今仍可在國內漫畫第一線見到他們的身影。

時間:1990年代初——1995年


代表作品

動漫:《灌籃高手》、《棒球英豪》、《幽遊白書》、《浪客劍心》《X戰記》、《3X3隻眼》、《JOJO冒險奇遇》等


《直到世界的盡頭》至今仍是無數漫迷在KTV必點的曲目。


《幽遊白書》連載之初其精細度絕對是業界良心,可惜富堅老賊中途墮落了……


《浪客劍心》整體氛圍更像是中國的武俠小說,非常符合國人口味。


《3X3隻眼》其經典地位無異於漫畫界的《山海經》,然而終究是爛尾了……


《JOJO奇妙冒險》絕對是人生必讀漫畫之一,任何時候開卷都不晚。

從這個時期開始,中國的動漫市場徹底被日本壟斷,美系動漫幾乎不見蹤影。《灌籃高手》旋風席捲整個亞洲,在國內更是如日中天,不僅間接拉動了籃球運動,還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情懷風景線。直到今天,任何打著《灌籃高手》這個IP旗號的作品(頁遊、手遊等),即使做得再爛,也會吸引無數粉絲關注。之後的《棒球英豪》、《幽遊白書》等更是日本動漫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國的二次元愛好者中,第一次燃起了情懷的力量。


就沒有人投訴這動畫有猥童嫌疑麼?


歡迎大家收看《隔壁老王復仇記》


官僚政治利益保護傘下催生的畸形騙經費系列,沒有什麼比這更噁心的了

然而,自1995年開始,中央出臺了「限外令」,一時間螢屏上的日系動畫幾乎絕跡,只剩下少數幾個有內部關係的海外動畫在播映(如爛成一朵奇葩的阿根廷版《獅子王》)。國產動畫得以異軍突起,紛紛群起收拾舊山河,然而其表現反而與日系動漫形成了巨大的對比落差(具體參見當時代表作《海爾兄弟》、《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藍貓淘氣3000問》。對此徹底失望的動漫愛好者於是紛紛轉入購買盜版VCD看日本動畫的地下時代。

時間:1996年——21世紀初


代表作品

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劍風傳奇》、《機動戰士高達W》、《獵人》、《麻辣教師GTO》、《名偵探柯南》等

雜誌:《動漫時代》、《夢幻總動員》、《新幹線》


《動漫時代》算是國人對動漫資訊開始系統理解的啟蒙讀物了,這是當年雜誌裡送的磁帶。


在看到《EVA》之前,從沒有人想過一個動畫居然還可以拍得這麼……神棍。


《GTO》最火時風靡整個亞洲,它不僅是一部爆笑的漫畫,更讓整個社會自發地開始探討教育問題,且拋下一切虛偽。


《劍風傳奇》——一部漫畫版的《冰與火之歌》,氣勢磅礴雄渾,至今仍在連載中,同樣是漫迷有生之年必看系列


《W高達》——國內無數觀眾的高達啟蒙之作,然而過於華麗的外形設定與偏誇張的劇情是被老高達迷們吐槽的地方

從這個時期開始,一切正規途徑的日系動漫渠道被徹底鎖死,人們開始轉而從最新的盜版媒介——VCD(後轉成DVD)獲取作品資源。然而,一張光碟,即使盜版,價格依然不菲。如何甄別出哪些作品值得購買呢?以《動漫時代》為首的海量動漫資訊志在這龐大的市場需求下應運而生,為二次元愛好者們提供了極具價值導向的指引,堪稱是中國二次元史上的第一批燈塔。也有藉於此,中國的動漫粉們並沒有錯過《EVA》等多部足以代表20世紀動畫最高裡程碑的作品。這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後來引進的和諧版《天鷹戰士》則徹底淪為了笑柄)


要不是基德等高人氣角色在苦苦支撐,柯南僅憑一人之力斷然是撐不到今天的

有趣的是,在這個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有且僅有一部作品成功避開了廣電總局的各種毒手,得以一刀未剪地在電視屏幕上亮相,這就是《名偵探柯南》,它如同故事情節裡的主角一樣,憑著孩童的天真外表騙過了無數老朽,曲線救國地搞出許多重口味來。也正因此,90後孩子們心目中對經典日本動畫的印象,除了《灌籃高手》,就是這個柯南君了。

時間:2001年——2010年


代表作品

三大民工漫:《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BLEACH》

四王:《遊戲王》、《網球王子》、《通靈王》、《棋靈王》(《棋魂》)

其他:《犬夜叉》、《鋼之鍊金術師》、《機動戰士高達SEED/00》系列、宮崎駿動畫電影系列


尾田完結OP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原本以為《火影忍者》是急流勇退的標杆,結果還沒讚嘆多久《博人傳》就出了……


講道理,《死神BLEACH》在虛圈篇後就該結了,如今恐怕久保帶人已經和晚期的古龍一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些什麼吧?

從這個時期開始進入到大多數人熟悉的領域了,我長話短說吧。

首先,是三大民工漫的強勢地位,在中國造就了一批「偽二次元」,即平時咋咋忽忽地說自己多了解熱愛日本動漫,然而除了三大民工漫別的壓根都沒看過。其實各個領域都有這種人,比如看完《三體》就說自己是科幻小說達人的,讀了兩本村上春樹就說自己是文藝青年的……動漫圈的這種人在21世紀才姍姍來遲,著實有點晚了。


《遊戲王》可說是把動漫與遊戲結合得最好的IP典例,無之一。


和《足球小將》一樣,《網球王子》絕對是一部反網球的作品,絕對的……


《棋魂》的人設著實強悍,僅憑一個圍棋,便衍生出了無數性格鮮明迥異的角色

此外,「四王」也是日本動漫寡頭化的另一個具體表現,不過它們幾個拖得都不算長,影響還好。

寡頭化給動漫界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首先便是在長篇巨製的連載下,留給新人的發展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對整個行業是相當不利的。另外則是審美導向,在寡頭長期盤踞的狀態下,作者們的創意越來越少,模仿痕跡越來越重(比如《妖精的尾巴》,前期基本就是一個完全克隆版的《海賊王》)。


漫畫版的《犬夜叉》看完前十卷就夠了,真的夠了……後面還能堅持下來的絕對都是殺生丸大人的真愛粉。


車田正美老師通過這部作品情真意切地向粉絲們證明了什麼是「江郎才盡」與「困獸猶鬥」


《天使之心》前面還是不錯的,只是後面只能用「狗尾續貂」來形容了

另一個寡頭化的負面現象,就是曾經的大師們開始啃老本,比如高橋留美子的《犬夜叉》,比如車田正美的《BTX鋼鐵神兵》,比如北條司的《天使之心》。然而江郎畢竟才盡,這些作品完全是大師們靠賣臉才得以在周刊雜誌上苟延殘喘地得以連載到完結,而且除了《犬夜叉》外,基本都是不得善終,晚節不保。


《鋼之鍊金術師》重啟版動畫火熱播映中,可惜我還是更喜歡老版的多一點……

在這種氛圍下,像《鋼之鍊金術師》這樣的原創作品能夠橫空出世,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幸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代裡,COSPLAY於國內正式興起,各種動漫社團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油然而生。自從一年一度的ChinaJoy(中國數碼互動娛樂展會)自2004年加入COS大賽之後,各種COS展與漫展紛至沓來。被孔儒傳統文化壓抑了千百年的中國青少年終於找到了一個釋放內心真實自我的大舞臺。圍繞著COS領域的一系列周邊產業,也迅猛地發展開來。

時間:2010年至今

代表作品:三大民工漫為首的騰訊版權下的一切作品

在流行動漫方面,騰訊與日本版權方的接觸從2008年左右就開始了,經歷過一系列繁瑣的手續之後,從2010年開始正式始動。中國人也第一次發現,以往免費的麵包沒有了,在線漫畫與動畫資源悄然進入版權時代。


《十萬個冷笑話》的成功絕對是網絡時代前無古人後也不一定有來者的漫界奇蹟。

在版權法規前所未有的保護下,不僅二次元IP在中國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視,國產個人動漫作品也得以順利成長起來。最典型的代表是《十萬個冷笑話》,這部作品原本是作者寒舞的休閒習作,結果引來瘋狂的轟動效應,改編後的動畫「福祿篇」單集播放過億,最後更被搬上大銀幕做成了電影版,名利雙收。此外,為迎合微博與微信這類新興載體的閱讀習慣,「瀑布流」的漫畫創作形式近年來也大行其道,代表作如使徒子的《一隻狗》。


「救命,我變成狗了!」

剛剛過去的2015,被網際網路業內通稱為「IP元年」。各個領域對知名IP的爭奪激烈異常,二次元相關尤甚。比如我所在的遊戲領域,幾乎所有經典動漫IP都被瓜分殆盡,只剩下《一拳超人》之流新近大火的IP還剩下少數幾個廠商在持幣觀望,但最終都肯定是出價不菲。


「我禿了,然後我變強了。」——X教授《X戰警 天啟》(誤)

我相信,在一個對版權保護越來越健全的法律機制下,國內的二次元市場是有搞頭的。

【以下,是我對這位朋友的建議提煉】

說點實際的吧,聊點乾貨,你整理起來也方便。

綜上所述,我認為,二次元對中國社會,乃至1970後至2010後這四十年間的數代人,產生了以下各方面的影響:

一、價值觀

日本動漫的核心理念是:「團結,努力,勝利。」無論是早年的《聖鬥士》,還是如今的《海賊王》,都是如此。這也是日本最大漫畫雜誌《少年JUMP》的辦刊信條。這個信條,對向來講究「明哲保身」的中國人所造成的思想觸動是很大的。不信你看那些50/60後,乃至部分70後,至今都還奉行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樣的傳統理念。然而,這樣的思維,在今天我們的同齡人乃至小輩裡,幾乎是看不到的。


左上角的白髮便是我筆名的原型——《暗黑破壞神》裡的主角D·S

日本動漫另一個對我們的民族性格產生觸動的,則是一種「防守反擊」的態勢。這種意思我有點概括不太好,總之就是類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斬草除根」的那種精神架勢。這和日本的地域性格有關,每個日本人都是天生不願惹麻煩的,對己對人都是,有時甚至顯得懦弱。但一旦真有禍事上門,卻也並不畏懼。從90年代開始,動漫主角們的性格便開始朝這個方向靠攏,如《EVA》裡的碇真嗣,《高達SEED》裡的吉良大和,《火影忍者》裡的高人氣角色鹿丸……這種觀念恰恰契合了計劃生育的中國這一代人,那種如影隨形的孤獨感,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心態,讓獨生子女們對動漫裡的角色產生了高度認知共鳴,從而影響到了三觀。

二、文化

如今,那些經典的二次元動漫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當有人說出「孫悟空」三個字時,人們可能要想一下,對方指的究竟是我們傳統的齊天大聖,還是《龍珠》裡的超級賽亞人;

當有人說出「金牛座」三個字時,我們腦中浮現的,除了節儉小氣拜金等性格特質外,通常還有個一身黃金聖衣的憨厚大叔;

當有人說出「打籃球」三個字時,大家接下來往往會在場上一邊打球一邊彼此戲謔:你以為自己是三井壽啊,拿著球就投三分。

有這些想法,說出這些話的人,他們很可能並不是二次元人類,只是普通的社會一員而已。他們的愛好可能壓根和動漫沒關,但他們卻知道這些典故,這些角色形象已經從小就鑲嵌在了他們的血液裡。

所以,二次元產業的生意,從來就不是只服務給少數一小眾人的。商機,無處不在。只要有心,哪裡都是賣場。

三、語言

如今,來自日本的舶來語開始成為我們的主流用詞,頻頻出現在各種自然語境,如:「人氣」、「萌」、「XX中」等詞彙……啊啊,這個說起來太多了,去年我就這個話題寫過一篇稿子,明天到公司翻出來發給你當這一段吧!記得提醒我!


「人氣」兩個字就是標準的日本舶來語

總之,進入二次元的門檻遠沒有許多人想的那麼高。不知不覺間,其實你已經在門裡了也說不定。

四、生活方式

最後,舉個慄子,說個我認識的二次元居民吧。


《龍櫻》劇照,阿部寬大叔一直辣麼帥!

有個哥們,比我們年紀小一點,但長得很老成。別誤會,是長得很帥的那種大叔範的老成,有點像《龍櫻》裡的阿部寬。一米八零的身高,相當有範。以前在瀋陽,200多人的公司,每次年會都是他來主持(本來我婚禮也想找他來著……)。他以前是日語教師,待人溫文爾雅,不抽菸不喝酒,獨居,自己做飯菜吃,無任何不良嗜好。現在一個私企工作,月薪在瀋陽能拿到近萬,相當不錯了。按常理推演,這樣的人不久就會結婚生子,然後再步步高升,偶爾搞點小曖昧緋聞,瀟灑且坦然地度過一生對吧。

然而,他是個典型的二次元居民。


我倆的聊天截圖,通常沒幾個人能看懂……

他每天下班後就立刻回家,基本從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認識他三年就跟我喝過兩次酒),然後打遊戲,看動漫,直到凌晨才睡,周而復始,完全樂在其中。在這方面,他是一個極其有計劃性及品位的人,有著一套嚴格的執行體系,比如某某遊戲一定要在限定時間內通關,某某動漫作品一定要反覆溫習多遍,直到過目不忘。舉個例子,《高達》全系列他能從頭到尾背下來,包括各機體數據,比如某某型號的高達重多少噸,裝載的是XX口徑的巴爾幹炮等等……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哪天給他扔臺高達,他能當場開走。

說到未來,他不打算結婚,也不想生小孩。但他喜歡小孩,希望能有自己的後代,傳承自己的精神意志。我說你這不前後矛盾麼?他說不啊,中國法律規定40歲後可以去申請領養的……我就當場真·無語了。


而且,我跟你說,這樣的人真不是個例,我認識的還有好多,男女都有,只是他比較有代表性一些。你說他宅嗎?他真不宅,身材一級棒,還經常去打球郊遊什麼的。每月賺來的錢,幾乎都用在買正版遊戲、動畫以及手辦上面。其他只維持自己基本開銷就夠。

我只能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三次元的人類,找到了二次元的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他很不正常。但,只能說不正常,還能說什麼呢?正常,又是什麼?


同性戀在50年前要被關起來,打飛機在30年前還是病得治,丁克在20年前還是大逆不道。

然而,現在呢。

二次元的生活方式,也許正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悄然成為一種常態,然後慢慢融入我們。

人類社會,可不就是這麼發展過來的麼。


謹以此文,紀念我們80後一代早已逝去的青春。

轉載自有趣點,更多精彩請關注下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我們這一代人是如何變宅的 一個80後眼中的二次元動漫編年史
    (後轉成DVD)獲取作品資源。也正因此,90後孩子們心目中對經典日本動畫的印象,除了《灌籃高手》,就是這個柯南君了。綜上所述,我認為,二次元對中國社會,乃至1970後至2010後這四十年間的數代人,產生了以下各方面的影響:一、價值觀日本動漫的核心理念是:「團結,努力,勝利。」無論是早年的《聖鬥士》,還是如今的《海賊王》,都是如此。
  • 黑色五葉草:給第80集畫質點讚,哥哥讓你一萬步,保留你的尊嚴
    黑色五葉草:給第80集畫質點讚,哥哥讓你一萬步,保留你的尊嚴文/神漫談今天在寫文的時候發現,B站怎麼還沒有把動漫的名字改過來,真的無語,貌似國內自動認準了黑色四葉草的名字,可能是四葉草比五葉草順口的原因
  • 動漫主題信用卡成80後白領新寵
    各種可愛的動漫主題信用卡不但外觀好看,功能也十分實用。(資料圖片)  每逢節假日,就到了信用卡刷卡消費高峰季節。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銀行推出的動漫主題信用卡悄然成80後白領的時尚新寵,比如招商銀行推出的櫻桃小丸子信用卡、建設銀行推出的芭比美麗信用卡、農業銀行推出的喜羊羊系列信用卡等,均大受白領的熱捧。
  • 鳳舞高中弓道部:京都動漫滑鐵盧,已經涼了的弓!太冷門
    太冷門原創動漫文章,請勿抄襲洗稿(素材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及刪)文/神漫談比較熟悉日本動漫製作公司的都知道京都動漫,這個公司以京都臉著稱,其中輕音少女為代表作,還有前段時間大火的紫羅蘭永恆的花園,額,雖然漫談是沒看下去,但是播放量和粉絲超高,京都的動漫很少有冷門的
  • 80後童年動漫攪動懷舊經濟:老動畫如夥伴忘不了
    80後童年動漫攪動懷舊經濟:老動畫如夥伴忘不了   狂歡的「小宇宙」  「80後的騷年們顫抖吧!  米盧懷念地說,那時候特別快樂,現在再在網上看動漫,不管多麼大熱的作品,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網友紅櫻桃說,即使現在看來聖鬥士已經落伍,但是一點都不妨礙它成為80後心中永遠的經典。「哥看的不是動畫,是掉了一地的童真啊!」還有網友這樣解釋無法割捨的動漫懷舊:「姐16歲的時候,流川楓16歲;現在姐快36歲了,流川楓還是16歲。」
  • 80後小夥由修車工起家,如今立足於動漫業尖端
    但誰能想到,一位風雲於財經界的重量級人物,一個「80後」的小夥在動漫產業的成就竟讓郎鹹平表達佩服讚嘆之意。他就是功夫動漫(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竹兵,他是福建泉州人,1982年出生,自小喜好藝術,17歲離家出走闖蕩社會,為了生活,先後做過修車工學徒、洗碗工。但是即便生活艱辛,成長環境惡劣,李竹兵依舊保持著一個追逐夢想的熱血之心。
  • 動漫:80後看過的日本動畫片歌曲,也有中文翻唱的經典歌曲
    電視來說是小夥伴最早接觸動漫或者說動畫片的媒體。對於現在的動漫來說,很多時候都是在網絡上看的,基本上已經很少在電視上看了。對於很多80後90後小夥伴來說,在電視上看動畫片還是小時候很激動的事情。對於現在來說,看了很多動漫,日本的也好,國產的也好,就是感覺日文的歌曲會比較好聽,或許是不同語種,在我們聽來是不一樣的感覺。80後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曾經有幾部在電視上放過的日本動畫的歌曲也是中文的,其中也有相當好聽的呢。
  • 西方中世紀編年史的代表作——《歷史之花朵》
    公元4世紀,凱撒裡亞主教尤西比烏撰寫的編年史已經脫離了復活節年表而以獨立形態存世了。尤西比烏記載的事件開始於以色列人部落首領亞伯拉罕誕生,結束於324年。尤西比烏編年史用希臘文寫成,問世不久即由基督教學者傑羅姆譯成拉丁文,並且續編至380年。傑羅姆的譯本和續編促成了尤西比烏編年史在拉丁基督教世界的流傳,羅傑編年史借鑑並且模仿了這部編年史的體例和內容。
  • 《皇帝編年史》中的帝國與教會-中國社會科學網
    特別是在後現代理論影響下,《皇帝編年史》中所蘊含的史學信息得到了初步展現。莫妮卡·波爾在其博士論文中分析了《皇帝編年史》中所呈現的中世紀統治者形象。⑨阿拉斯泰爾·馬修斯則從文學敘事技巧的角度對其中部分重要章節加以詮釋,涉及查理曼等著名君王在中世紀時期歷史形象的建構。
  • 完整看過這六部動漫的人,一定是一個80後,因為它們早就被禁播了
    動漫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最喜歡看的,若有一個人說他小時候沒有看過動漫,小編還真的有點不信。動漫豐富了我們的童年,動漫裡的超級英雄也成為了我們童年心中的英雄。隨著時光的流逝,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喜歡過那些動漫人物呢?
  • 80後硬核老爸,為女兒自製1000個動漫手辦!
    而在「魔都」上海,有一位80後硬核老爸,親手為自己的女兒自製了1000多個動漫手辦,引發了無數網友的感嘆,「這實在是太寵了吧!」這一事件甚至得到了中國新聞網和央視新聞的官方微博稱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位實力寵女兒的老爸,到底有多麼的硬核吧!
  • 從遊戲廳到手機端 簡析動作遊戲的時代編年史
    提到動作遊戲,從最早的紅白機上的馬裡奧雙截龍開始,跨越遊戲廳的拳皇街霸,網吧黨和家用電腦時代,到如今正式進入移動手機端,不知不覺間,動作遊戲的一部時代編年史,也恰恰構成了我們這代人完整的遊戲回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遊戲廳  動作遊戲編年史的第一個階段,我們不能不說起那個屬於80後輝煌的單機王朝,那時網遊尚在襁褓之中,以黑白電視機裡的小霸王其樂無窮,和街機廳裡的《拳皇》、《街霸》為代表的動作遊戲如日中天。80後玩家通過動作遊戲第一次開始意識到,原來「操作黨」是可以如此受歡迎。
  • 朱君杙、王晉新 | 論世界編年史體裁在加洛林時代的延續和創新
    他最早將古代各個民族和各位君王的往事以及他們被羅馬帝國滅亡的過程,按照編年的方式記載了下來,從而形成了最早的世界編年史——《阿非利加納編年史》。公元3世紀80年代,尤西比烏斯又以《阿非利加納編年史》為底本,創作了一部世界編年史——《尤西比烏斯編年史》。公元326年哲羅姆將《尤西比烏斯編年史》譯成拉丁文並將其續寫至公元378年。
  • 夜神安卓模擬器開啟《幻想編年史》魔幻之旅
    原標題:夜神安卓模擬器開啟《幻想編年史》魔幻之旅   今天將要給大家介紹一款Q萌的MMORPG遊戲:幻想編年史。《幻想編年史》遊戲玩法豐富,獨創騎寵合一、血脈覺醒晝夜變幻等玩法。以高自由度的系統為玩家帶來個性化的玩樂追求。
  • 廣西名小吃螺螄粉走紅 80後回鄉創業以動漫推廣螺螄粉文化
    80後陳宇曾經在廣州讀書工作,漂了近10年。遠在他鄉時,一碗家鄉的螺螄粉讓陳宇牽腸掛肚。「在廣州租房子時,首先考慮的是附近有沒有螺螄粉店。」陳宇說到。2016,柳州市魚峰區政府打造創業孵化基地—柳州創客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客城給創業者前半年減免租金,並提供配套服務支撐。
  • 許多80,90年代回憶感的動漫,你看過幾個?
    上面一首自己很喜歡的音樂,送給你們,如果你們還看過什麼值得懷念的動漫,我們評論區見。灌籃高手90年代的經典作之一,灌籃高手是井上雄彥創造的經典運動籃球題材漫畫改編的動畫作品,90後的我猜都看過吧哆啦A夢陪了大雄80年,在大雄臨死前,他對哆啦A夢說:「我走之後你就回到屬於你的地方吧。」哆啦A夢同意了,大雄死後,哆啦A夢用時光機回到了80年前,對小時候的大雄說:「大雄你好,我叫哆啦A夢。」
  • 武漢一母親10年為孩子書寫26萬字「成長編年史」
    」列印成冊 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武漢1月16日電 (武一力 劉江華)近日,武漢市一家長在QQ空間為孩子書寫的「成長編年史」走紅網絡。這部「成長編年史」長達26萬字,記錄了孩子酸甜苦辣的生活點滴。  記者了解到,這位家長是武漢市武鋼三中16歲高中生胡承宇的母親王曉麗。2009年10月18日,王曉麗寫下了第一篇成長日誌。如今,她已堅持紀錄了10年,寫下130篇日誌,單篇平均2000字,並將之列印成冊。
  • CJ2015:《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Assassin『s Creed Chronicles...
    早在今年5月份,在採訪中,育碧中國總經理周寧女士對於育碧中國未來的計劃進行了介紹,其中《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Assassin『s Creed Chronicles: China)》更是玩家關心的重中之重,作為少有的中國元素遊戲,又有著刺客信條這樣的金字招牌保駕護航,自然中國玩家非常希望能夠在國行主機上看到這款遊戲
  • 刺客信條編年史:印度 PC中英文免安裝正版下載
    遊戲名稱:刺客信條編年史:印度   英文名稱:Assassin’s Creed Chronicles: India   遊戲類型
  • 宋仲基婚後首部作品,奇幻電視劇《阿斯達編年史》收視第一
    奇幻大劇《權力的遊戲》最終在觀眾的噓聲中落幕,韓國奇幻電視劇《阿斯達編年史》就悄悄燃起。在6月1日兒童節這天,古裝奇幻電視劇《阿斯達編年史》在韓國首播,這是2019年最受期待新劇,《阿斯達編年史》首集收視率就達6.6%,且最高收視率8.1%,霸佔同時間收視率第一名。目前該劇被稱為韓劇史詩級巨作,演員列表有:宋仲基、張東健、金玉彬、金智媛、金義城、樸海俊、趙成夏、樸炳垠等韓國的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