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美國科學家發文指出美國早期COVID-19病例數量可能比...

2021-01-10 生物谷

2020年6月27日訊/

生物谷

BIOON/---許多流行病學家認為,由於檢測問題、無症狀的人體和症狀交替的個體以及未能識別早期病例,最初的COVID-19感染率被低估了。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長老會醫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估計美國早期COVID-19病例數量可能比最初認為的高出80多倍,而且增長速度幾乎是最初估計的兩倍。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6月22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Using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s to estimate state-specific prevalence of SARS-CoV-2 in the United States」。

圖片來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bc1126。

在這篇論文中,這些作者利用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流感樣疾病(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監測數據,估算了2020年3月三周內有症狀的COVID-19病例的檢出率。

論文第一作者兼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Justin Silverman說,「我們分析了每個州的ILI病例,以估計無法歸因於流感且超過季節性基線水平的病例數量。當減去這些季節性基線水平的病例數量時,就會留下我們所說的超額的ILI病例,也就是既不能用流感也不能用呼吸道病原體的典型季節性變化來解釋的病例。」

這些作者發現,這些超額的ILI病例與COVID-19在美國全國各地的傳播呈現出近乎完美的相關性。

Silverman說,「這表明ILI病例數據正在體現著COVID病例,而且似乎有比原先認為的更大的未

診斷

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觀察到的超額ILI病例激增的規模對應的是3月最後三周超過870萬的新病例,而同期官方報告的病例大約為10萬。

Silverman說,「起初我無法相信我們的估計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意識到,美國各地的死亡人數一直在每三天翻一番,而我們對感染率的估計與自1月15日華盛頓州報告第一例觀察到的病例以來三天翻一番的情況是一致的。」

這些作者還利用這個過程估計了每個州的感染率,並指出人均感染率較高的州也有較高的人均超額ILI病例激增率。他們的估計結果顯示,感染率比最初報告的要高得多,但更接近於各州開始完成抗體檢測後發現的感染率。

以紐約州為例,這些作者的模型顯示,到3月底,該州全部人口中至少有9%的人被感染。在該州對3000名居民進行抗體檢測後,他們發現感染率為13.9%,即270萬紐約人。

這些作者認為,超額的ILI病例似乎在3月中旬達到了頂峰,這是因為症狀輕微的患者就醫人數減少,各州實施了幹預措施,導致傳染率降低。到3月28日,美國近一半的州下達待在家中的命令。

這些研究結果為看待COVID-19大流行提供了另一種思路。Silverman解釋說,「我們的結果表明,COVID-19的壓倒性影響可能與病毒的致命性關係不大,更多的是與它最初能夠在社區中傳播的速度有關。較低的死亡率加上較高的疾病流行率和區域流行病的快速增長,為我們在世界某些地區看到的大量死亡和醫院過度擁擠提供了另一種解釋。」(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Justin D. Silverman et al. Using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s to estimate state-specific prevalence of SARS-CoV-2 in the United State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bc1126.

2.Initial COVID-19 infection rate may be 80 times greater than originally reported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covid-infection-greater.html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紐約市首批確診的COVID-19病例主要來源於歐洲和美國...
    2020年6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對SARS-CoV-2進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美國紐約市首批確診的COVID-19病例主要來源於歐洲和美國其他地方。
  • JAMA子刊:在武漢疫情爆發早期,很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存在延遲插管
    2020年4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中國,許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可能有延遲插管的情況。
  • Science:自製的COVID-19疫苗充滿了法律、倫理和公共衛生問題
    2020年9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2020年9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標題為「Self-experimentation, ethics, and regulation of vaccines」的文章,開發自製COVID-19疫苗的用心良苦的「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s)」可能認為他們是在為自己接種疫苗
  • 中美科學家新模型顯示: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最高或達9484人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到:「這表明,在新冠病毒早期階段控制其流行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這篇論文發表在一個醫生和研究人員共享信息的論壇上。美國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的確診和疑似病例數量截至3月7日為164例,可能感染的人數明顯高於這個數字。3月8日,一些新聞媒體報導了500多個病例。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國內的頂尖神經科學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薄慕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主任、中科院化學部院士楊學明擔任其戰略編委會成員。儘管志向高遠,但iScience真的能達到Nature Communications這個水平嗎?
  • 【重磅】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
    導言: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2和相關的冠狀病毒病COVID-19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是產科醫生、兒科醫生和患者都特別關注的。在5月22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病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胎兒有影響。
  • Science子刊解讀!空氣汙染真會讓COVID-19的流行變得更加致命嗎?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物中的人群或許更易死於COVID-19。在對美國超過3000個縣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暴露於細小顆粒物(PM2.5)的暴露量只要發生小幅增加,人群死於COVID-19的風險就會增加10%以上。
  • Science子刊:複製性RNA COVID-19疫苗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觸發強大...
    2020年7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用脂質納米顆粒乳液配製的複製性RNA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進行一次免疫就能產生針對COVID-19冠狀病毒(即SARS-CoV-2)的抗體。這些抗體能有效地中和這種病毒。
  • Health Affairs:美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1.3%
    2020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Health Affai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目前美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1.3%,但如果目前的預防措施和衛生保健能力發生改變的話,這一比率可能還會上升。
  • 美國科學家:戴口罩吧,正常呼吸也可感染新冠病毒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其實正常呼吸也有很大的機率感染病毒,這無疑是給那些鬆懈的人當頭一棒。疫情尚未結束,還需大家一起努力!自覺戴口罩,有利你我他!美國科學家稱冠狀病毒可能通過正常呼吸傳播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而不僅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
  • 這本Science子刊,年發文上千篇,今年影響因子13+
    相對來說,Science Advances的東家美國科學進步協會是非營利性組織,不追逐(至少表面上)商業利潤,搜易很注重文章的質量,所以在未來幾年的影響力不可估量,有想法的大牛可以多嘗試。Science Advances與其他開放獲取期刊有何不同?
  • 美國梅奧診所:AI指出腹瀉是新冠病毒的主要早期症狀
    研究團隊成員來自於美國知名醫療機構 Mayo Clinic(梅奧診所)和醫療數據分析初創公司 Nference。論文指出,通過 AI 分析 800 多萬份臨床數據後發現,腹瀉是最值得關注的早期症狀之一。在測試 4-7 天前,絕大多數患者會同時出現咳嗽和腹瀉症狀,伴隨著味覺或嗅覺喪失和大量出汗。這些綜合起來組成了新冠肺炎最早期的症狀清單。
  • Nature:縱向分析顯示重症COVID-19患者遭受免疫功能失調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患者的差異性免疫系統反應有助於預測哪些人將經歷中度和嚴重的疾病後果。這一結果可能有助於在住院早期識別高危重症患者。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在住院早期識別重症高危人群,並建議使用藥物治療COVID-19。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筆者在這裡梳理了這些突破性進展,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1.《Nature Materials》重大突破:追根溯源!原子角度揭示金屬硬化機理人們對金屬硬化的理論解釋是位錯密度的增加導致加工硬化。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1.Science:揭示病情較重的COVID-19患者存在三種不同的免疫反應doi:10.1126/science.abc851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針對SARS-CoV-2感染的三種不同的免疫反應,這可能有助於預測重症COVID-19患者的疾病軌跡,並可能最終為如何最好地治療他們提供信息。
  • 學術活動|曾安 複雜網絡:研究興趣頻繁變化對科學家的發文和被引有什麼影響
    其中,m指網絡中的連邊數量,A表示網絡中節點的鄰接矩陣,ki表示節點i的度,δ函數表示若節點i和j被劃分為一個社團則該函數取值1。本研究採集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開放的1893-2010年旗下期刊出版的48萬餘篇文獻數據,分析發文量逾50篇的科學家和發文量逾20篇的科學家科研生涯研究興趣變化與遷移。
  • Science:新研究解釋了中國採取的社會隔離等措施導致COVID-19病例...
    2020年4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中國,經檢測為COVID-19陽性的病例數最初呈指數增長,但隨後下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項目組負責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Dirk Brockmann博士和他的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F.
  • Nature:大量證據表明無症狀感染者或導致了COVID-19的大流行!
    對這些隱蔽病例的初步詳細估計表明,這些病例可能佔所有感染病例的60%左右。許多科學家懷疑,有一個未被發現的隱蔽病例池,顯示出有限的症狀或者無症狀,因為越來越多的感染者不能與已知的COVID-19病例或疫區聯繫起來。大多數輕度感染的人還沒有病到需要就醫的程度,而且很可能會錯過諸如體溫檢測等篩查方法,因此這種現象的嚴重程度及其在病毒傳播中的作用仍然難以捉摸。
  • Science子刊:揭示MAIT細胞過度激活與重度COVID-19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希望找出MAIT細胞在COVID-19疾病的發病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他們研究了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醫院收治的24名中度至重度COVID-19患者血液樣本中MAIT細胞的存在和特徵,並將這些樣本與14名健康對照者和45名COVID-19康復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比較。這24名患者中的4人在醫院死亡。
  • Science: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生育率可能會下降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 fertility」。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9520。這些作者強調了人口發展和人口轉型階段的差異,以便從現有研究中準確地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