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80後作家選一個90後接班人,林卓宇應該是不少人的選擇。
出生於1995年的林卓宇小學五年級時就出版了第一本書《心海潮音》,此後6年,他陸續出版《指尖上的花田》、《落日工廠》等13部著作,還拿下「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冰心作文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等獎項,成為了湖南省作家協會史上最年輕的會員。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95後作家的文學之路離不開一次「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作業。
小學二年級的暑假,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在假期完成60篇作文。林卓宇記得,當時幾乎全班所有人都在抱怨難度太大,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約好忽略這個作業,林卓宇卻成了全班唯一一個完成作業的人。
那年暑假,他搬個小板凳,在家門口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修水泥路的工人、路邊的花花草草第一次讓他有了記錄的衝動。開始寫作時,「字都還沒認全」的他才發現根本下不了筆。但他不想放棄,問父母、查字典,不知不覺中,他居然寫完了60篇作文。
也是這次作業,讓林卓宇真正體會到了駕馭文字的快樂。到了三年級的暑假,嘗到甜頭的他開始制定明確的寫作計劃。那段時間,林卓宇幾乎每天都能寫出四五千字,他確信自己找到了寫作的快樂,「那是一種不可名狀的精神上的豐盛感。」
一個暑假過去了,林卓宇寫完了3個筆記本,握筆的地方長出了繭。寫作也成了他的習慣,林卓宇像著了魔一般飛奔在文學這條路上,根本停不下來。「自己筆下漸漸生出了一個個斑斕盛大的世界,這讓我感到快樂」。6年下來,他出了13本書,作品涉及童話、小說、散文、詩歌。
如此高產,有很多人好奇他靈感的來源。翻看林卓宇的微博,就能找到答案。喜歡閱讀各類書籍的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花鳥蟲魚都能讓他花上一整天去觀察。他飼養小河蟹、種向日葵……自然萬物總能引起他的感悟,「對大自然的觀察可以讓與生俱來的洞察和想像能力被激發出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基礎」。
親近自然、溫暖美好也變成了林卓宇作品的重要標籤,這不一般的文學視角更讓林卓宇從一大批崇尚青春疼痛文學的90後作家中脫穎而出,榮膺「90後作家掌門人」。北京市作協副主席畢淑敏就誇獎他「用自己的心和眼睛,捕捉了大自然的旋律,有思考更有深度」。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更用「輕盈的詩意流淌著,小小的感傷流瀉著,還有一些對生活的真知灼見的感悟被抒發著」來讚嘆林卓宇的詩集《仙境的節奏》。
玩酷文字的林卓宇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樣,「把故事帶入如同動畫電影般的美妙境地,讓讀者在文字中得到庇佑、成長,獲得一種歸宿感。」強調更注重內在理性思考的他將自己創作的視角投向在城市角落默默獨行的人、被現實定義為失敗者的人,「我想誠實地記錄人性當中那些最為精華的部分,那些足以和時間和宇宙抗衡的獨屬於人的精神。」
如今,他開始思考自己作為公眾人物所要肩負的責任。在他眼中,寫作是一件神聖的事情,「畢竟寫作本身就是一種責任,既是對自然萬物的責任,也是對人與社會的責任。」
林卓宇的學姐、湖南科技大學學生何平照顧喪失勞動力的父親、智力殘疾的母親,並獨自帶著患有心臟病的弟弟一起讀書的故事讓他感動不已。他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撰寫出以何平事跡為原型的劇本。去年11月,由他創作的劇本《陽光下的向日葵》被拍成了微電影,「這也是傳遞正能量的一種形式。」
曾經有人擔心「90後作家掌門人」這個帽子太沉,會讓林卓宇成為下一個方仲永。但「玩得酷,靠得住」的林卓宇說:「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努力讓這個稱謂實至名歸。」(實習生 袁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