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來重慶需要爬的梯坎,可能比他吃過的鹽還多。
重慶森林可不是浪得虛名,整座城市完全3D,有無數個平面,連導航都束手無策:沒有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前前後後。
我們的小面,就藏在這些此起彼伏的梯坎裡。不信?破例把清單先放出來,如何才能吃到一碗重慶的重慶小面,先感受一下這些神奇的地址:
等你爬到那豌小面面前,正考慮是先吃肉還是先吃麵,通常會收到老闆的警告:「愣起啷個?使勁『豁』噻,『豁』轉才好吃!」
來看看,重慶人是怎麼豁小面的:
面,其實沒那麼重要
南方的面和北方沒什麼比頭,反正重慶人也並不太在乎吃的到底是什麼面。
除了部分標榜「特製」的店之外,很多麵店都是從工廠直接買鹼水面,雖然保質期短,但這不是麵店老闆考慮的事。他們每次進貨只進一天或半天的量,「賣完著數(拉倒)」。
所以,單就麵條本身而言,重慶小面只能算作普通,但它之所以能夠在麵條界佔據一席之地,靠的是佐料這一獨門絕技。
佐料板眼多
要知道,重慶小面吃的不是面,而是極其繁複的佐料:
辣椒要用油辣子;花椒要切得細細的花椒麵;榨菜一定是涪陵榨菜,而且是切得均勻的顆粒;直接用蒜會被嫌棄,要用高湯+蒜末製成的蒜水,才能增蒜香而不搶味。
此外,可能用到的佐料還有鹽、味精、醬油、蔥、姜、花生、豬油、芝麻(芝麻醬)、豆瓣醬、韭菜、菜籽油、黃豆面,等等。不要小看一碗小面,簡直就是中國調料之集大成!
跟小面講SOP?不存在的。「打佐料」就講一個飄忽手感,這也造就了重慶小面千店千味的特點。
靈魂佐料:油辣子
如果說小面的靈魂是佐料,那麼佐料的靈魂就是油辣子。說一家小麵館油辣子香,無疑就是含金量極高的評價了。
這裡所說的油辣子,其實就是辣椒油,製作起來很麻煩。
選曬乾剪段的朝天椒、大紅袍和二荊條,反覆多次的鐵鍋幹炒和關火炕,才能完全激發那種誘人的香味和辣味,最後搗碎淋上熱油,小面的核心競爭力才算誕生。
豌雜:重慶人最懂豌豆的好
豌豆入骨頭湯小火慢燉,一直燉到軟糯出泥。接著就是雜醬登場,五花肉剁泥,和甜麵醬炒至金黃。肉醬有細碎的顆粒感,豌豆又煮得纏綿,吃起來滿嘴都是醬香和豆香。
豌雜麵幹拌最好,只加極少湯水、甚至不加水。
所以吃之前,你一定冷靜,先把面「豁」均勻再動嘴。這樣麻辣的調料、軟糯的豌豆和香甜的雜醬與筋道的麵條才能充分融合,一口下去味道濃鬱,層次豐富,吃得心花怒放。
碗雜麵代表之@成都巷巷面:吃麵先交錢,後排隊,一鍋麵煮好後,想吃硬一點的先端(拿走),想吃軟一點的後端,自己拿筷子,路邊板凳一坐開吃。用紅油豆瓣代替油辣子,辣味更柔和。
碗雜麵代表之@海關對面:部分豌豆煮爛了,豆粉從薄薄的豌豆殼裡流出來,和雜醬一起粘附在面上,吃麵時既能吃到面的順滑,又能感受到雜醬的顆粒感及豌豆的豆香,安逸得板。
原湯的牛肉
對於不吃肉不舒服星人來說,一頓飯沒有肉是不可能存活的,此時就需要牛肉、肥腸等食物界「硬通貨」來滿足需求。比如大名鼎鼎的臺灣紅燒牛肉麵,在重慶也可以找到漂洋過海前的雛型。
重慶版紅燒牛肉的做法粗中有細,將泡姜、泡海椒和花椒一同爆炒,加入豆瓣醬後燉牛腩,再放一個裝滿八角、桂皮和草果的神器香料袋,燉到牛肉香軟入味。
重慶牛肉的肉質沒話說,帶筋牛肉口感嫩,不帶筋牛肉酥,臥在面上就讓人很想犯罪了!
跟火鍋一樣,重慶牛肉麵也沒有清湯的說法,淋上滿滿一碗牛肉原湯汁的面,也是能辣得人肛腸寸斷;)
牛肉麵代表之@十八梯眼鏡面:剔筋全瘦的牛肉用文火慢燉,做得軟糯、入味、不粘牙,吃完滿嘴牛油香。愛吃辣話,可以單點一碗水煮包包白,沾上牛肉麵的湯汁,才能釋放出重慶最麻辣的一面。
牛肉麵代表之@耍耍面:耍耍面不加牛油,香味略欠,但吃起來更清爽。牛肉選的是帶筋肉,燒得入口即爛,細細一抿,最表面那層皮就滑啦吞掉了。
原教旨小面的原配和新歡
原教旨主義者,有的只賣小面,有的雖然各種澆頭都有,但你問老闆他們的招牌面,老闆會自豪地回答你:小面最好吃——沒有澆頭添味,考驗的是打佐料和煮麵的硬功夫。
也許在冬天,你會看到小白菜、大白菜、萵筍葉躺在小面上。但請相信我,這些菜統統是備胎。夏天,是空心菜的天下。菜莖空心,吃起來清脆可口,菜葉裹味,香辣誘人。曾經小面還沒有五花八門澆頭的時候,它才是小面原配,哦不,是絕配!
除了原配空心菜,小面還有很多新歡。比如,和天南海北的面一樣,小面對煎蛋也從不拒絕。浸入辣湯的煎蛋,蛋白焦香,蛋黃吸滿辣汁,一個真的很難過癮!
有的小麵店還會給配一杯甜豆漿。因為,當你辣得涕淚橫流,麻得嘴都合不上時,一定要喝上這一口甜,豆香對消解麻和辣有奇效,然後你才能獲得重新再戰的勇氣……
小面派代表之@二娃攤攤面:遵循的是傳統小面的做法,麵條起鍋前澆一瓢冷水「斷白」,這樣能讓面保持一定硬度,吃起來更有嚼勁。
小面派代表之@趙伍面莊:老闆用骨頭湯做底,調料就放在大鍋邊上,任你觀摩,但在老闆一勺辣椒一勺花椒的調味中,「打」出了一種只可意會的味道:麻辣而不燥,醇厚濃鬱。
小面派代表之@本地麻辣小面:此店每天只賣到下午1點,只收現金。收一份錢打一份佐料,而且一次只下2-3碗面,因為一次下太多面會影響口感。調料調得特別濃,豁轉後能看見幾乎每一根麵條都包裹了濃濃的、紅得發亮的汁液。
「豁」,在重慶話裡既指攪拌麵條,又能表示社交能力。面豁得轉,自然味道好,人豁得轉,天天吃小面也樂趣無窮嘛。
文|北辰
圖|青魚編輯|阿七 blublu
回復「目的地指南」,看更多城市的美食攻略
或者,戳藍字看我們寫過的面面面面面
上海夏休麵館|上海鴨面|上海陽春麵 |上海冷麵
蘇面大典|蘇面大典番外|桐鄉小鍋面
臺灣牛肉麵|廣式雲吞麵|南京皮肚面
北京炸醬麵|蘭州拉麵
日式烏龍麵|日式拉麵|日式蕎麥麵
或者,來企鵝市集找我們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