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是急性胃腸炎的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一種主要致病原。據報導,近年來我國諾如病毒暴發疫情大幅增加,主要發生在學校、託幼機構和醫療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
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鎮發生了流行性腸胃炎,後來從患者糞便中檢查出一種病毒,因此稱這種病毒為諾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再後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於2002年通過了諾如病毒(諾沃克類病毒屬)的名字。根據2013 年發表的系統綜述,全球52.7%的病例和41.2%的暴發發生在冬季(12月-次年2月),78.9% 的病例和71.0%的暴發出現在涼爽的季節(10月-次年3月)
2月10日,黑龍江亞布力一度假村多名遊客在度假村用餐後,陸續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經檢測為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電鏡照片
(諾如病毒為無包膜單股正鏈RNA病毒,病毒衣殼形成二十面體對稱的病毒粒子)
Q1:諾如病毒感染會出現哪些症狀?
諾如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短,通常接觸汙染物或患者後12-48小時發病。
諾如病毒感染髮病以輕症為主,最常見症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其中成人中腹瀉更常見,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嘔吐。
諾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較短,症狀持續時間平均為2-3天,但高齡人群和伴有基礎性疾病患者恢復較慢。
Q2:諾如病毒如何傳播?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
人傳人可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環境而傳播。比如在照顧諾如病毒患者的過程中由於近距離接觸而通過其嘔吐物或糞便感染。
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進行傳播,汙染環節可出現在感染諾如病毒的餐飲從業人員在備餐和供餐中汙染食物,也可出現食物在生產、運輸和分發過程中被含有諾如病毒的人類排洩物或其它物質(如水等)所汙染。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暴發的常見食品。
經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汙染所致。一起暴發中可能存在多種傳播途徑。例如井水因暴雨將糞便衝刷進水井而汙染,水井因距離廁所等汙染源太近,並且井壁為非水泥砌築而造成糞便滲入性汙染,還有可能因為自來水恢復供水時產生虹吸作用造成汙染,也有可能因為桶裝水生產不規範而造成汙染。
Q3:怎麼預防諾如病毒?
目前,針對諾如病毒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和疫苗,其預防控制主要採用非藥物性預防措施,包括病例管理、手衛生、環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風險評估和健康教育。這些措施既適用於聚集性和暴發疫情的處置,也適用於散發病例的預防控制。
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病例管理:患者在其急性期至症狀完全消失後72小時應進行隔離。
手衛生:應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採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紙巾和免衝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標準洗手程序。各集體單位或機構應配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肥皂、水龍頭等),要求相關人員勤洗手。
此外,還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觸即食食品。
環境消毒:最常用含氯消毒劑,按產品說明書現用現配。
重點對患者嘔吐物、排洩物等汙染物汙染的環境物體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飲用水等進行消毒。患者儘量使用專用廁所或者專用便器。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汙染等健康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