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一些小故事對今天的啟發實在太大了,不得不推薦

2020-12-20 薩摩耶的黑流星文化

當初,李淵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總共達數十人。為此,李世民徵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兒子及兄弟才封為王,其他宗親如果不是有大功勳,便沒有封王的。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僕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李世民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護百姓,怎麼可以勞頓百姓來養護自己的宗族呢!」當年,就下聖旨,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勳卓著的幾位不降。

貞觀元年,長安地區出現了蝗蟲。李世民到玄武門北面的禁苑,看見了蝗蟲,拾取幾隻蝗蟲,禱祝說:「百姓視穀子如生命,而你們卻吃它們,寧肯讓你們吃我的肺腸。」舉手想吞掉蝗蟲,身邊的人勸諫道:「吃髒東西容易得病。」李世民說:「朕為百姓承受災難,為什麼要躲避疾病!」於是吞食掉蝗蟲。這一年,蝗蟲沒有成為災害。這一則故事流傳很廣,成為後世明君的典範。

有一次,李世民與群臣討論防盜問題。有人請求設嚴刑重法以禁盜,李世民微笑著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盜賊,是因為賦役繁重,官吏貪財求賄,百姓饑寒交集,所以便顧不得廉恥了。朕主張應當杜絕奢侈浪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餘,自然不去做盜賊,何必用嚴刑重法呢!」從此經過數年之後,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廷說:「朕每次臨朝聽政,想要說一句話,都要再三思忖,擔心給百姓造成傷害,所以不多說話。」給事中知起居事(專門負責記錄起居注的官)杜正倫說:「我的職責在於記言,陛下的每一個過失,我一定要記上,陛下有過豈止有害於當今,恐怕還會讓後人譏笑。」李世民高興,賜給帛200段。

李世民剛即位時,曾與群臣談到教化問題,李世民說:「如今剛經過一場大劫亂,我擔心百姓不容易教化。」魏徵回答說:「我認為並非如此。長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驕逸,驕逸則難以教化;經過動亂的百姓易於憂患,憂患則容易教化。這如同飢餓的人不苛擇飲食,饑渴的人不苛擇飲水一樣。」李世民深表贊同。封德彝否定其說法,說道:「三代以後,人心漸趨淺薄奸詐,所以秦朝專用法律,漢代採用王道的同時摻雜霸道內容,正是想行仁義教化而不能收效,哪裡是能推行而不想推行呢?魏徵是一介書生,不識時務,如果聽信他的空談,必然敗壞國家。」魏徵說:「五帝、三王不是換掉百姓而施教化,從前黃帝徵伐蚩尤,顓頊誅滅九黎,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紂王,均能達到生前的太平盛世,難道不是承接大動亂之後的緣故嗎?如果說上古人淳樸,後代漸變得淺薄奸詐,那麼到了今天,應當全都化為鬼魅了,君主怎麼能統治他們呢?」李世民最後聽從了魏徵的意見。

這些故事,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制定法律的核心,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除此之外,百官獎賞,刑事民事,徭役稅賦,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核心的手段。

從漢朝開始,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封建統治中佔據了主要位置——雖然有過反覆,比如黃老哲學在漢朝文景年間盛行——但同時其他學派的適用的思想也逐漸被揉進統治理念。在李世民周圍,孔穎達、封德彝、虞世南、姚思廉等人都是儒家學者,前文說到,李世民一有閒暇就去和以「十八學士」為主的文人們討論,更深無睡意,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事實上,李世民本身也可以算得上儒家學派在唐朝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他秉承的也是儒家的治世理念,核心就是一個字:仁,這點和西方的博愛思想其實異曲同工,愛人民,愛百姓,愛天下。但是他和另一個可以稱為大儒的帝王王莽又不一樣,王莽完全依照儒家學說治國,片面恢復堯舜禹三代時期風情,沒有變通,終至毀滅。李世民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活學活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從而創造了一套比較完美的思想體系。這是儒家思想燦爛輝煌的一頁。在李世民前朝後世的帝王們基本都能理解儒家哲學的含義,但真正能做到的屈指可數。

李世民曾經問黃門侍郎王珪:「近代以來國家政治越來越趕不上古代,為什麼呢?」王珪回答:「漢代崇尚儒術,宰相多用通經的儒士,所以風俗淳厚;近代以來重文藝而輕儒術,又輔以法律,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李世民頗以為然。

除了民生基本法律,李世民還制定了其他相關制度,比如文化制度。李世民聚集經史子集四部書二十餘萬卷藏於弘文殿,並於殿旁設置弘文館。遴選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國內精通學術之人,以原職兼任弘文館學士,讓他們輪流值宿,李世民在聽政之暇,領他們進入內殿,講論先哲言行,商榷當朝大政,有時要到午夜時分才結束。又選取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充任弘文館學生。

唐朝初年,士大夫經過動亂之後,看到動亂中很多人無法保全自己,心有餘悸,很多不願意做官,政府官員人數不夠。自隋代以來,每年銓選人才自十一月開始,至次年春結束;因選拔時間有限,銓選極不精細。李世民任命劉林甫為吏部侍郎,讓他負責人才遴選工作,一年到頭不分日子,只要有人來,隨到隨選,隨時注擬官職,甚為方便。劉林甫銓選謹慎、公允,當時人常將其比隋朝時有知人之鑑的吏部侍郎高孝基。不久,李世民認為以為關中地區米價貴,前來參選的人恐怕承擔不起,因此開始分一部分人在洛州參加銓選。人才越來越多,李世民對房玄齡說:「官吏在於得到合適的人選,而不在於人多。」命令房玄齡裁併削減,只留下文武官員總計643人。這643人就是朝廷中央的所有編制,而隋煬帝去一趟江都就要帶20萬人,兩者一相比較,高下立見。

除了遴選,李世民還要求中央和地方文武百官舉薦人才。有這麼一個故事。李世民令封德彝薦舉賢才,很長時間沒有選薦一個人。李世民質問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盡心竭力,而是現在沒有奇才!」李世民說:「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長處。古時候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君主,難道是從別的時代去借人才的嗎?正應當怪自己不能識別人才,怎麼能誣衊整個時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慚地退下。

法律制定出來了,怎麼施行也是關鍵的,施行不力,或者施行者陽奉陰違,輕則效果不佳,重則規章制度成為一紙空文。貞觀法律制度,是李世民也要遵守的,他把自己拘束在法律框架之內,避免任意妄為。

李世民認為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正耿直,提升他為大理寺少卿。當時許多候選官員都假冒資歷和門蔭,李世民令他們自首,否則即處死。沒過幾天,有假冒被發覺的,李世民要殺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據法律應當流放。」李世民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失信於天下嗎?」戴胄回答道:「敕令出於君主一時的喜怒,法律則是國家用來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氣憤於候選官員的假冒,所以想要殺他們,但是現在已知道這樣做不合適,再按照法律來裁斷,這就是忍住一時的小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李世民立即想通了,說:「你如此執法,朕還有何憂慮!」戴胄前後多次冒犯皇上而執行法律,奏答時滔滔不絕,李世民都聽從他的意見,國內沒有冤案。

貞觀元年時,關中地區鬧饑荒,一鬥米值一匹絹;貞觀二年,全國出現蝗災;貞觀三年發大水。李世民勤勉聽政,並加以安撫,百姓雖然東乞西討,也未曾抱怨。這一年,全國大豐收,背井離鄉的人都回歸故裡,一鬥米不過三四錢,整個一年犯死罪的只有29個人。東到大海,南至五嶺,均夜不閉戶,旅行不帶糧,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貞觀初年,大臣們上書都說:『君王應當獨自運用權威,不能委任給臣下。』又說:『應當耀武揚威,討伐四方。』只有魏徵勸朕說:『放下武力勤修文教,中原安定之後,四方自然欽服。』朕採納他的意見。如今頡利成了俘虜,其部族首領成為宿衛官,各部落都受到中原禮教的薰染,這都是魏徵的功勞,只是遺憾封德彝見不到了!」魏徵再次拜謝說:「突厥滅亡,海內承平,都是陛下的威德,我有何功德呢?」李世民說:「朕能夠重用你,你能夠十分稱職,那麼功勞怎麼能是我一個人的呢?」

相關焦點

  •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以後對他幫助頗多,在李世民登基後還繼續勸諫他
    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朝代,每個朝代都發生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隋末唐初的一些事情。當時隋朝的一個大臣長孫晟看上了李淵家的兒子,李世民可是一表人才,論長相才華各方面都非常優秀。還有讓長孫晟放心的一件事情是,他是竇夫人的兒子,竇夫人是一個非常賢惠能幹的人,所以他相信竇夫人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一定會非常的優秀。
  • 李世民為大唐開國皇帝,但也是童心未泯,與大臣魏徵的有趣故事!
    魏徵說:沒什麼,我給皇帝說個故事而。李世民聽到他講的故事,很高興,說:好吧,我很無聊,聽一個故事是好的。魏徵說:皇上今天住在顯仁宮,我就講顯仁宮的故事吧,這裡是由一位皇帝下令建造的,這個皇帝無惡不作。當他建造宮殿時,他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稀奇古怪的石頭,包括江南、武陵山以北的奇石,珍稀的鳥類和動物,一百多萬人被迫勞作。勞作的人們死後,就把屍體埋在宮殿周圍。
  • 李世民讓大臣報乳名玩,一大臣說完乳名,李世民:此人不能留
    這就是今天小班的情況。由於懷疑和擔心他的寶座,皇帝太懷疑,所以他殺死了他的重要大臣。然而,也有懷疑的理由。那麼,大臣究竟是從哪裡得到皇帝的不滿的呢?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帝主動調整了宴會的氣氛,皇帝和他的大臣們共享喜悅,讓他下面的人說出他的暱稱。起初,這是件好事,但是當一位將軍給他起了外號後,他打破了這個禁忌,被皇帝誤解了,最後命令殺了他。
  • 馬卡龍色系硅藻泥推薦,實在是太甜了!
    最近總結了一套硅藻泥神仙馬卡龍色系,當時我自己都震驚了,實在是太夢幻了!哪個女生能夠逃得過這樣的顏色搭配呢?看了看效果圖,裝修出來的空間簡直就是童話故事中公主的房間,身在那樣的空間裡,大概想要不開心都很難吧?
  • 李世民原本只是一個官員的兒子,他後來怎麼就成為了皇帝了呢?
    有一天李淵的一位朋友來看望李淵,經過花園的時候看見正在花園裡習武的李世民,他仔細的看了他一會兒,連連稱讚地對李世民的父親說:「老兄啊,我說你實在是太好命了,不但你自己是貴人,你的兒子更加是貴人中的貴人哪,相信我,不用多久,你的兒子就會成為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物的!」那時候李淵並不相信朋友說的話,就只當是他說的一些抬舉的話而已。
  • 李世民的名字,竟然是早年一個書生給他算命得來的!
    當時有沒有龍在飛不好說,但毫無疑問,李世民天生富貴命,這一點毋庸置疑。沒辦法,因為李家的家世太猛了。李世民的太爺爺,是西魏時的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李世民的母親,則是北周皇族之後。嚴格算起來,李世民的太姥爺,就是那位八柱國之首的宇文泰。而當時坐在皇位上的隋文帝楊堅,則是李世民老爹李淵的小姨夫。
  • 看李世民怎麼認為的
    看李世民怎麼認為的。提到李世民,大家肯定印象深刻,不少電視劇都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為題材拍的,可謂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小編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當時已經是太子的哥哥和第四個弟弟,甚至連兄弟家的兒子也沒放過,他的這一做法在歷史上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他看重權利不看重親情。
  • 李世民賣馬糞,一賣而強國祛災、一箭雙鵰
    (作者聲明:本文為歷史演義故事)唐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經過玄武之變後,坐穩了皇帝的寶座。一面積極修養生息,一面表面上繼續對突厥稱臣,實則暗中積攢力量,準備擇時而發。可李世民想得挺好,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旱,立刻使得李世民君臣,變得焦頭爛額了起來。這天,在朝堂上李世民腫著牙床說:「諸位愛卿,旱情來勢如此兇猛,致使百姓流離,餓殍千裡,朕痛心疾首。」
  • 5本書,推薦給最近不太開心的你
    所以今天,我為大家分享5本我讀過的書,希望可以讓最近不太開心的你,快速開心起來。不得不說,這本書很對我的胃口,一口氣讀完我想到了很多,人這一輩子路很長,還是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 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希望你能在世事變遷中,看到生活的易變性。 沒有什麼狀態是一成不變的,踏實做人做事,才是最實在的。
  • 秦叔寶和尉遲恭是李世民封的門神嗎?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說起秦叔寶和尉遲恭兩個人呢,就不得不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說起,話說李世民稱帝後,經常有惡龍在宮外咆哮嘶吼,導致他晚上總是睡不好覺,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涇河龍王觸犯了天條要被玉帝斬首示眾,而負責斬涇河龍王的人正是自己的手下魏徵,涇河龍王為了能夠活命,於是便向李世民求救,李世民也答應了龍王準備救他一命,於是李世民便準備在魏徵問斬龍王的時候讓魏徵陪自己下棋將他給拖住,可沒想到的是魏徵居然元神出竅去將涇河龍王給斬了
  • 疫情期間,要不要跳槽,這幾個故事也許能給你啟發
    先看幾個小故事。她的姐姐和妹妹都在芝加哥生活和工作,她的姐姐在一家博物館工作,她的妹妹在餐飲行業工作,疫情在美國爆發後,她的姐姐和妹妹都很快沒有了工資收入,不得不領救濟金,還需要她的爸爸媽媽給一些錢來支援。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約定秋後自覺回來問斬,究竟有人守約嗎
    李世民是中國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作為君主,他知人善任、心胸寬厚,被稱為不殺功臣的君主(除了叛臣,李世民確實沒有怎麼殺功臣)。李世民不殺功臣,除了性格原因之外,也與其高超的馭下之術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古語說一諾千金,這是真的,甚至這一形容還太過謙虛,因為古人有著一諾一命的認知與行為。
  • 小故事啟發大智慧 兒童心智啟發繪本《繽紛動物園》出版上市
    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聯手獲獎插畫師,聚焦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煩惱小故事啟發大智慧,多層次小朋友的世界看似無憂無慮,卻也有屬於他們的煩惱,該如何啟發他們純真的心智呢?請看這套最佳兒童心理叢書!    本套叢書一共有8本,分別是《穿溜冰鞋的烏龜》、《有想法的白鵝》、《照鏡子的獅子》、《愛冒險的兔子》、《有魔法棒的狐狸》、《吹泡泡的藍鯨》、《黃藍色的寶藏》、《善變的雲》。
  • 百戰不殆的唐初名將,晚年李世民賜予2個絕色美女,不久後就死了
    確實沒錯,我今天說的這個神秘武器就是美色,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對人性充分挖掘,然後藉助人性的欲望來誘之以美色,從而殺人於無形之中,古人有云「色是刮骨鋼刀」就是最有力的證據。當然,除了古語之外,我今天要講的這個歷史故事,一樣是對這個道理最好的詮釋。
  • 公元626年,李世民奇怪的舉動,揭開了李淵的不同之處
    三種說法中,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李世民哭了很久,只不過兩唐書說的比較簡單,而《資治通鑑》則加上了「跪而吮上乳」這個動作,這可是大有深意的。我們先來看看李世民在做這個動作之前發生了什麼。於是李淵下了幾道命令,幫助李世民穩定住了局勢,等事件平息之後,李淵召見李世民,這是歷史性的一次召見,在此之前,李淵和李世民這對父子雖不至於時時父慈子孝,但關係並不是很差,即便李淵曾遠離李世民,但到底是他的兒子,他也並沒有太過為難這個兒子。但現在,李世民殺了李淵的兩個兒子,殺子之仇要不要報?但是仇人也是他的兒子啊。
  • 武則天侍奉李世民十二年,為何無子女?進宮時,李世民就出了問題
    一:李世民自貞觀十一年後,就或許喪失了生育能力武則天十四歲時入宮,當時是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才39歲,這個年齡不算太老,他的親爹李淵50多歲時還在生,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平時的保養和醫療也不會差,正常情況下,這個年齡是能有生育能力的。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舊唐書馬周傳》)馬周認為,大安宮地處宮城之外,過於偏僻,而且規格至為卑小,與太上皇的至尊身份不太相稱,無論是在蕃夷人還是在四方百姓看來,都顯得有點丟份。
  • 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曾和李世民並駕齊驅,最後為什麼還能善終?
    簡單來說,李世民的爺爺是老三,李孝恭的爺爺是老七,他們的太爺爺是一個人。 李孝恭出生於公元591年。 到了這時,李淵不得不派出李孝恭為帥,前去徵討輔公祏。 順便說一下,當時的李淵,其實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他的次子李世民雖然更加能打,但是,先後掃平整個北方的李世民,聲威已經太大了,嚴重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自從李世民打垮了劉黑闥之後,李淵基本上就不讓李世民再碰兵權了。
  • 李世民要生吃蝗蟲,大臣說此物太髒,李世民:朕吃給你看
    唐朝貞觀年間,唐朝發生蝗災,李世民應對蝗災的辦法卻很奇特——生吃蝗蟲。 實際上,在此90年前,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已經冒天下之大不韙,吞食蝗蟲了。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不久,長安就發生了蝗災。當時長安是京畿重地,蝗災不僅發生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還發生在長安,這讓李世民非常尷尬。甚至有人私下議論,這時候李世民得位不正,才遭到了「蝗神」的譴責。也就是說,這不僅僅是自然災害,還是朝堂危機。
  • 柴契爾夫人的這個小故事會對你有所啟發
    柴契爾夫人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第一位女首相,對於她在政治上的作為,還沒有去過多了解,但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個小故事,我深受其影響。這種情況,大多數主人都會為顧到賓客的面子而對侍者大加訓斥,但柴契爾夫人不是這樣做,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走到這位女侍者身旁,給她一個擁抱並說道:親愛的你不用緊張,這種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失誤,不要太難過太介意,之後柴契爾夫人才去詢問那位客人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