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學科查得博士在研究人腦功能時發現:大腦發育是有不同的過程階段,到發育成熟時,總共有3次黃金期,在這3次黃金期中,大腦不同的功能區域會有不同的發育情況。
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人腦發育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開發孩子大腦,讓孩子成為一個「小天才」。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優秀?
聰明優秀的孩子總是引人注目,讓人羨慕的;
每個爸爸媽媽也想通過自己的教育,將孩子培養成才,所以爸爸媽媽可別錯失孩子大腦開發的發育期,把握時間,挖掘孩子的潛能。
很多爸爸媽媽以為孩子出生後就只會吃跟睡,但其實孩子出生後到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孩子不僅會吃跟睡,他們還會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並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比如當把手指放到孩子的手心時,孩子能夠做出抓握的反射動作,或是將孩子的大腦轉向一側,孩子能夠自主轉回等,這是大腦中控制四肢的區域正在快速發育的表現。
人的身體反應是靠大腦控制的,在孩子的第一個大腦發育黃金期,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特點,對孩子做一些刺激,強化孩子的反射反應。
比如鼓勵孩子抓握,轉動眼球,觸摸東西等,對於孩子未來練習精細化動作是很有幫助的。
哈佛大學查得教授在研究人腦功能發育時,發現孩子出生時大腦就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大腦處於快速發育階段,到了3歲時,大腦腦重可以達到成人的60%到85%。
為什麼出生都有差不多的神經元細胞,到了3歲卻出現巨大的差異呢?主要原因在於後天的培養跟營養有所不同。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時期練習孩子的反射反應,讓孩子的大腦得到刺激,同時經常給孩子補充營養,保證大腦有足夠的營養攝入。
當孩子在第一個黃金期完成大腦的基礎發育後,孩子就會進入到第二個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也就是在3到6歲這個時間段。
查得教授在研究這個時間段的大腦時,發現大腦的神經髓鞘化基本完成,神經突觸發育開始高速形成,大腦各個區域已經聯繫在一起了。
所以孩子在這個時候,思維能力、注意力、觀察能力等都會體現出來,並得到發展。
根據哈佛大學查得教授的研究,大腦在7歲到10歲處於開發完善的階段,也是大腦完善的最後一個黃金時期,兒童在這個時期心理意識開始發展,很多的行為跟習慣在這個時期也出現固化。
比如不願意上學,愛頂嘴等,或是自我為中心,不服從管教等壞習慣會在這個時候養成,爸爸媽媽要抓住這個黃金期,改善孩子的習慣。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這個時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孩子價值觀念形成的時期,爸爸媽媽要理解並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的個性得到發展。
要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爸爸媽媽還有讓孩子學會獨立。
這樣孩子的大腦才能在各種刺激中做出反應,得到鍛鍊,如果孩子一直被父母照顧,那孩子將不會再使用大腦思考,大腦會變得不靈活。
環境對於大腦的發育是非常有影響的,溫暖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孩子的大腦輕鬆愉快的發展,同時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幫助的。
大腦發育的3個黃金時期,爸爸媽媽可別錯過,要抓住機會,激發孩子大腦潛能。
像哈佛大學這種百年名校,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遠在傳授知識技能之上。哈佛大學更是為學生設計了1400個思維遊戲,全方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心理能力等,讓孩子遊戲的過程中更輕鬆的獲取知識。
這1400個思維遊戲,每一個都有代表性和獨特性,遊戲的難度不同,讓孩子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提高思維能力,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這套書分為6冊,分別從創新想像思維、邏輯推理思維、逆向發散思維、形象立體思維、數學綜合思維、科學分析思維6個不同的角度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當孩子處於第2個大腦發育高峰期時,就可以給孩子挑一些難度不太大的遊戲,培養孩子的關注力,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
這套書的目錄中將每個遊戲都清晰的標註出來,方便尋找,也方便孩子反覆練習。書中還有很多色彩鮮豔的圖畫,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
1400個思維遊戲,現在才50多塊錢,夠孩子玩很長時間,讓孩子從5歲左右開始訓練,步入小學後孩子的思維能力明顯比同齡孩子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