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辦國際戲劇節?濮存昕開始並不積極,如何讓他改變

2020-12-17 京報網

感動瞬間

「此時此刻,大涼山是世界戲劇的焦點。」2020西昌國際戲劇論壇舉行時,面對通過網絡參與其中的眾多國際戲劇節負責人,知名導演王曉鷹激動地說道。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西昌,借著戲劇的光芒有了如此高光時刻,這也是眾多發起人和參與者心中最為充盈的一刻。

發起人濮存昕和當地彝族小朋友一起演出。

「我不是月亮,看不見山外;山外那座山,我渴望看見……」作為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開幕大戲,歌劇《聽見索瑪》講述了涼山「懸崖村」從山腰搬到山下的故事,這幾句唱詞抒發著當地彝族人想要看到更大更美好世界的渴望,也回答了許多人的疑問:為什麼當初還未摘下貧困帽子的大涼山要舉辦一個國際戲劇節?因為要讓大涼山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大涼山。

名家發起

僅用一杯茶,定下一個戲劇節

與國內其他戲劇節不同的是,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有個規模龐大的發起人團體——濮存昕、李亭、阿來、黃定山、李伯男、趙淼等23位戲劇、文學等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讓這個新生的戲劇節迅速擴大了知名度。能夠聚集如此之多的文化名家共同做一件事,大涼山到底有什麼魅力?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發起人、著名編劇李亭回憶,決定辦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僅用了一杯茶的時間。

那是在2018年,她第二次從「懸崖村」採風歸來,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希望她能為涼山州首府西昌寫一個脫貧題材的戲。在她位於成都的家裡喝茶時,這位負責人跟她商量能不能在西昌辦個戲劇節,經過一番簡單的討論,大家都覺得可行。

第二天,李亭坐第一班飛機去北京,抵達後給濮存昕打了電話,約定晚上見。見面後,聽到李亭的想法時,濮存昕並沒有太積極,畢竟每年有很多地方約他做戲劇節,在他看來這事兒並不容易。巧的是,沒過多久濮存昕正好去那邊參加活動,順路去了趟西昌。看到美麗的邛海、蔥翠的瀘山,感受到溫暖的陽光,濮存昕的看法改變了,主動和李亭聊起了如何做戲劇節,「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西昌。」

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更為「瘋狂」。從沒到過西昌的他,聽濮存昕說那裡有山有水,還有適合演出的大劇場、小劇場、露天劇場,「聽到這些我就興奮起來,國際上很多戲劇節,比如愛丁堡戲劇節、阿維尼翁戲劇節都是在不起眼的小地方做起來的,在大都市做戲劇節反而很有可能被淹沒。」他覺得,西昌有著多元文化,戲劇節可以更有包容感。

涼山州文旅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康介紹,西昌的金鷹大劇院有800多個座位,在四川大劇院建成之前是西南最大最好的劇場;涼山歌舞團有六十多年歷史,有齊全的設備和技術團隊,「演藝市場不太景氣時,很多都處於閒置狀態,戲劇節期間正好能用上,既降低了成本,又釋放了價值。」

高校助陣

為大涼山作貢獻,責無旁貸

「雖然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能感受到他們靈動的心,所有孩子看上去都不怯場,我小時候可做不到。」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期間,綜藝《聲入人心》年度最終首席、上海音樂學院在讀生蔡程昱以戲劇節公益形象大使的身份亮相,和當地彝族少年一起採風、上音樂公開課,在教室裡擊掌唱歌,還和彝族小朋友一起組成了「高山合唱團」。

蔡程昱來到這裡,是因為上海音樂學院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進行了校企籤約。上海音樂學院向涼山文旅集團授牌「社會教育學院實踐基地」和「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彝族音樂研究與保護中心」,雙方將在涼山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和民族事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很多戲劇節是戲劇人和戲迷的聚會,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則吸引了不少高校的參與,戲劇節期間也舉辦了不少和教育相關的論壇、活動。2020藝術高校合作聯席會議中,全國各地藝術高校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藝術教學資源如何在大涼山落地轉化等話題展開討論。北京舞蹈學院校長郭磊表示:「涼山人民能歌善舞,文化藝術是大涼山的寶貴資源。我們責無旁貸,願意為大涼山的文化藝術發展作貢獻。」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高校在戲劇節期間和大涼山正式牽手,分別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

在論壇上最激動的當屬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沙呷阿依,她是從大涼山走出去的舞蹈家。她說,大涼山的環境和民族文化有獨特魅力,但不來到這兒很難了解。她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到各種民族舞蹈,卻沒有彝族舞蹈,「畢業後我留在民大,就是希望能傳播彝族舞蹈和文化。」沙呷阿依用了三十多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也更能明白戲劇節對家鄉文化傳播能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

文化扶貧

持續浸潤,不必急著問結果

今年戲劇節舉辦期間,四川省人民政府於11月17日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川88個貧困縣至此清零。物質貧困的帽子已經摘下來,但精神文化的富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西昌的聽濤小鎮,品嘗著街邊小吃的居民,被咿咿呀呀的戲曲唱腔吸引,追隨著幾位崑曲演員走進了崑曲《浮生六記》的世界。這場特殊的演出邊走邊唱,把沈復和芸娘的故事搬來了聽濤小鎮,觀眾不僅可以欣賞他們布衣菜飯的生活片段,還能根據情節品嘗到傳統的蘇式小糕點。曾經在蘇州滄浪亭庭院和法國巴黎劇場上演過的廳堂版《浮生六記》,在這裡吸引了許多從未這樣看過戲的觀眾,他們有些緊張,有些羞怯,但更多的是好奇和興奮。

「戲劇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是本屆戲劇節的一個重要話題。在有600多年歷史的建昌古城裡,「土空間」見證著時光長河裡的戲劇生活;白沙灘上先鋒的戲劇觀點進行了碰撞;高原溼地裡,戲劇家與彝族兒童共舞嬉戲;關於社區戲劇的論壇在城門洞社區舉行……整個西昌市像一個不設限的舞臺,戲劇演出和各種活動隨處可見。濮存昕說,看到一個只辦了兩屆的戲劇節如何改變這個貧困的地區自然為時尚早,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王曉鷹也表示,文化是一個持續浸潤的過程。

令人欣慰的是,與去年相比,本屆戲劇節票房增長20%。從整個戲劇節的投入來看,這兩成或許微不足道,但劉康認為,這反映了觀眾和當地人的心態變化,非常了不起。戲劇節期間,還有兩架戲劇包機從深圳起飛,開啟了包機看戲的先河,同時,從昆明、重慶等不同方向來的戲劇專列、戲劇大巴也充盈了戲劇節的人氣。這些都讓每個參與戲劇節的人,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

(原標題 物質貧困的帽子摘下來 精神富足的路子走起來大涼山裡辦起國際戲劇節)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牛春梅

流程編輯 u011

相關焦點

  • 鏡頭下的大涼山:走進戲劇節 發現大涼山
    11月7日,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暖暖的冬日西昌盛裝開幕。這是今年全球唯一的一個戲劇節,由濮存昕、吉狄馬加、廖昌永、阿來、李亭、王曉鷹、黃定山等24位中外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共同發起。在近1個月的時間內,將為觀眾呈現超過35部優秀劇目、近300場演出。
  • 「戲劇精神永不停息」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世界看見涼山
    作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重磅活動,2020西昌國際戲劇論壇以「戲劇精神永不停息——世界戲劇節對話西昌」為題拉開大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藝術總監濮存昕和烏鎮戲劇節常任主席賴聲川分別代表國內東西部兩大戲劇節作主題發言,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的著名戲劇人實時視頻連線發言。  賴聲川對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能如期舉辦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予以點讚。
  • 2020萬象戲劇節開幕,匯聚濮存昕、史航、張楚等文藝大咖
    該戲劇節由華潤置地旗下萬象天地劇場發起,從11月21日至29日,匯聚濮存昕、史航、張楚、傅維伯、楊婷、彭濤、呂效平、李玉民、李晏、丁一滕、張然、郭笑、楊明明、 竇穎、王貝貝等眾多戲劇、電影、音樂界文藝大咖,帶來精彩的作品首演、劇本朗讀、學術講座、表演工作坊以及對中國當代戲劇史的回顧,為深圳觀眾獻上藝術的盛宴。
  • 豐富文化生活、助推文旅融合,國際戲劇節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核心閱讀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旅遊……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戲劇走進更多人的日常,也助推文旅融合,帶動涼山進一步發展。戲劇,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城市,當地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多彩。如今,越來越多人與大涼山因戲結緣,走進這座城。當大涼山遇到戲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豐富文化生活、助推文旅融合,國際戲劇節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戲「聚...
    如今,越來越多人與大涼山因戲結緣,走進這座城。當大涼山遇到戲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這個冬日,國際戲劇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作為今年少有的線下舉辦的戲劇節,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在35個場地,舉辦50多部戲劇展演、400多場活動、多場戲劇論壇。
  • 劇協主席濮存昕
    本文刊載於《作家文摘》第2394期濮存昕編者按12月15日,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濮存昕當選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成功連任。在圓滿完成了上一個5年劇協主席的履職工作後,面對如何履新下一個5年,他話語裡滿是希望與振奮。
  • 濮存昕力薦 十大話劇席捲京城
    濮存昕網易娛樂12月22日報導 從11月24日到明年2月,將有十位當前戲劇市場最具原創活力和商業價值的青年導演齊聚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帶來10部共40場精彩的原創作品。作為首個以導演為主題的戲劇作品系列展演,此次的演出備受戲劇界關注,著名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北京戲劇家協會秘書長楊乾武來到發布會現場,傅維伯親自主持發布會,向到場的記者們介紹本次系列演出的盛況。此次系列展演作品中,十位各具風格的導演帶來了他們的代表作品。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高曉松、濮存昕、斯琴高娃朗讀老舍
    日前,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聯手鼓樓西劇場舉辦了一場老舍作品專場朗讀盛會「世間幸虧有過老舍」。朗讀會上,史航、高曉松、濮存昕、李濱、舒濟、斯琴高娃、東東槍、雷志龍,餘皚磊、許亞軍等人作為朗讀嘉賓,先後朗誦了《我的理想家庭》、《想北平》、《宗月大師》、《我有一個志願》、《龍鬚溝》(其中程瘋子的獨白)、《記懶人》、《談談文藝創作的提高問題——在中國作協內蒙古分會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斷魂槍》、《話劇觀眾須知廿則》等。
  • 濮存昕力推十大話劇「新力量」:讓更多人喜歡戲劇
    原標題:濮存昕力推十大話劇「新力量」   11月24日到明年2月,10位青年導演將齊聚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帶來10部共40場原創作品。作為首個以導演為主題的戲劇作品系列展演,前天,著名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表示:「青年導演之所以能夠成為現象,是他們的創新精神開創了更多戲劇的體驗,能夠讓更多人喜歡劇場,更多人以文化消費的方式走進劇場,從而帶動市場的發展。」   據悉,天橋藝術中心此次合作的十大新銳導演,大多是從北京青年戲劇節嶄露頭角,並在後來的各大戲劇節頻頻獲獎,已經成長為當前戲劇界的中堅力量。
  • 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拉開大幕,讓世界「聽見索瑪」
    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將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於11月7日-24日在西昌市舉行。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聚焦了大涼山脫貧攻堅歷程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連演3場,引發了廣泛關注。
  • 烏鎮戲劇節迎來濮存昕:年輕人應該從走路開始學
    濮存昕:年輕人應該從走路開始學烏鎮戲劇節第一天,濮存昕在烏鎮昭明書社舉辦了「尋道·推門」工作坊,為來自全國各地在烏鎮戲劇節參加「青年競演」單元和「小鎮嘉年華」演出的青年表演者上了一堂長達3個小時的戲劇表演課。濮存昕時而凝神觀看,時而側耳傾聽,更多的時候就席地而坐,和同學們一起摸爬滾打,回到了表演最初和最原始的狀態。
  • 濮存昕稱當代人害怕文化沒落 對藝術應謙卑敬畏
    《解放周末》獨家對話濮存昕,不僅因為他人藝副院長的身份,也不僅因為他是中國話劇界迄今作為主角演出場次最多的經歷,更是因為他對藝術不染功利主義的情懷。  我們今天所有對文化的憂患,實際上就是害怕文化的沒落、真正好的品質的消失  解放周末:闊別24年後,北京人藝以成立60周年上海慶典的華麗方式,將再度亮相上海舞臺。
  • 守正創新 不辱使命——訪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
    濮存昕 馬李文博攝/光明圖片12月15日,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濮存昕當選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成功連任。在圓滿完成了上一個五年劇協主席的履職工作後,面對如何履新下一個五年,他話語裡滿是希望與振奮。
  •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演老百姓自己的事,表達中國的人情世故
    濮存昕當選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成功連任。 會議期間,代表們經過充分醞釀,選舉濮存昕為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于魁智、王勇、尹曉東、馮玉萍、任鳴、李樹建、楊鳳一、沈鐵梅、陳彥、茅威濤、孟廣祿、柳萍、韓再芬、謝濤當選副主席;
  • 【今日頭條】《朗讀者》董卿首當製作人 濮存昕自曝曾被叫瘸子
    作者:寶寶知道 張思妍網易娛樂2月19日報導 自去年3月起,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籌備接近1年的時間,2月18日起每周六、日黃金檔CCTV—1和CCTV—3聯合播出。
  • 濮存昕:年輕時常從農場圖書館偷書看(圖)
    提到濮存昕,大家可能會想到他是北京人藝的副院長,也有人會想到他演的影視作品、話劇,抑或是他持續了十多年的愛心公益事業,但幾乎沒有人能想到他和娛樂味兒十足的綜藝節目沾上邊。日前,濮存昕出現在河南衛視第三季《漢字英雄》的節目錄製現場。將自己的綜藝節目首秀放到這樣一個文化類節目中,倒也符合濮存昕的「氣質」。
  • 濮存昕這次不念微信了!聽聽舞臺版什麼效果
    燈光亮起,特邀主持人白巖松與演出發起人濮存昕一同走到舞臺中間,在沉靜優雅的氛圍中,娓娓可親地與觀眾聊起天來。「濮哥,為什麼要做這樣一臺演出?」白巖松好奇地向濮存昕發問。濮存昕表示,從古至今,美一直是人們的天然追求,少年時,正是諸多前輩大師的朗誦給予了自己美育的培養。
  • 舞臺《洋麻將》的大涼山「牌語」
    一出兩代演員皆被奉為教科書式表演的劇目《洋麻將》,將於7月17日在大涼山戲劇節金鷹劇院上演其走出京城的首秀。圖為排練現場。演出開始前,北京青年報文化視頻直播欄目《後臺》帶觀眾「走上」西昌最大的一方舞臺,聽導演唐燁,兩位「牌友」濮存昕、龔麗君聊聊這齣非京味兒的北京人藝經典之作。圖為排練現場。導演唐燁在舞臺上導賞。導演唐燁在舞臺上導賞。導演唐燁在舞臺上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