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季,畢業論文成了大學生離校前的最終大考。有報導稱,論文查重價格漲勢兇猛,負擔越來越重。不少準畢業生直言「2月初120元,現在550元,翻倍地漲」「買的時候480元,剛買完就漲到580元」。(6月24日 《工人日報》)
所謂「畢業論文查重」,即是通過防抄襲軟體檢測畢業生論文的重複率和相似度。2016年,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要求高校對畢業生學位論文進行查重,目的是杜絕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使用的查重網站是中國知網。在後者公布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試用協議》中規定,中國知網對此檢測系統享有著作權,高校、研究機構通過本協議取得檢測系統的免費使用權。一般而言,中國知網每年會根據高校當年畢業生的數量來分配免費查重名額,每位學生僅有1-2次查重機會。如果重複率過高,學生將面臨延期畢業甚至取消答辯資格的後果。
由是觀之,論文重複率不啻關乎學術誠信和規範,還關係到準畢業生能否如期畢業,順利拿到學位證書。為避免預期之外的情況發生,不少準畢業生在提交論文前,都會選擇網上銷售的「論文查重」服務,提前進行自費檢測。如今,一些準畢業生圈子更是流傳著「一篇論文查四次」的金科玉律。
按理來說,供求關係影響價格,畢業季是查重需求的爆發期,「物以稀為貴」,價格上漲尚可理解,但就當下而言,付費查重難言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實則是一門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灰色生意。據了解,中國知網僅與高校存在合作關係,是不與企業合作的,網上銷售的很多查重產品雖導向知網入口,卻未獲得授權,商家的查重帳號大多來自高校內部人士的倒賣,是不合法的。但隨著論文自查需求的不斷上升,非法第三方平臺及其服務價格有增不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平臺自查的安全性也令人擔憂。近年來論文被盜用或被他人搶先發表的報導屢見不鮮,而事件調查結果大多將矛頭指向電商平臺售賣的論文查重系統。可見,論文查重已成了一門混亂的生意,必須引起有關部門和高校的重視。
當前學生無法以個人名義在查重系統上自查論文,當「查重」成為「剛需」,他們往往只能鋌而走險,求助於成本高昂、繁雜不一的第三方平臺。鑑於此,學校應對學生需求多加考量,為其爭取正規、合法的免費查重機會,並堅守底線,嚴查內鬼,斷絕查重背後的「生意經」,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提供檢測服務的學術網站也要依法處理非法倒賣帳號,將寄生的「灰色產業」扼殺殆盡,同時本著提供便利的原則,與其讓扭曲的產業生態繼續乘隙抵隙牟取利益,不如考慮上線學生個人自查服務,以合理定價供準畢業生群體自費查重,從而消除查重權過度收緊帶來的結構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