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簡單,任正非和馬雲都攤上事兒了!
美國升級了制裁令,切斷華為獲取晶片的一切來源,無奈之下任正非做了一個決定:放榮耀一條生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
而馬雲在外灘上的演講引發了蝴蝶效應,阿里股票跌了,螞蟻金服的上市計劃也擱置了。
到這為止,國人才看清一個真相:任正非太難了,即便華為花了幾十年埋頭苦幹,掌握了全球一流的晶片設計能力,缺少製造環節依舊可以在一夜之間擊垮這個8588億巨頭。而馬雲太簡單了,螞蟻集團操作一下金融槓桿原理就可以躺著賺錢,一年淨賺幾百個億。
對此,俞敏洪的評價一針見血:中國遍地都是投機商,沒有幾個真正的企業家!
2018年,俞敏洪出席在南昌舉辦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做了一場主題為「在動蕩的時代做不動蕩的自己」的演講。演講中他肯定了中國的科技應用水平,認為是可以做出一番事業的。但是中國的科技巨頭普遍眼界太低,幹的都是能撈一把就撈一把的事兒。俞敏洪直擊要害:「不管是拼多多還是阿里巴巴,包括騰訊,都是利用了中國人民喜歡買賣東西、喜歡互相八卦這樣的低級趣味。」
俞敏洪的演講引起了極大的共鳴,一位網友留言表示:所謂的BAT,以及網易、京東、拼多多、美團等等,這些企業的模式大同小異,都是在掙快錢,對中國的實力並不能帶來本質上的提升。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今年6月,美國將哈工大等13所中國高校列入實體清單,受此影響無法使用美國公司出品的商業數學軟體MATLAB,而國內找不到一款可以替代的產品。我們的科技巨頭們扎堆去開發遊戲,沒有一家願意去開發工業用軟體。
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要在這一賽道上保持領先,就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美國就是典型的例子。反觀國內一些巨頭,披著科技的外衣卻做著其他的買賣,比如馬雲的螞蟻金服,紅利收割了一茬又一茬。一旦需要真刀真槍幹一場,就會發現實際上沒有一點看家本領,所以「卡脖子」情況頻頻發生。
看來看去,也只有實幹的華為能夠扛起科技崛起的大旗!任正非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華為自創立之初便一心一意搞科研,並堅持把每年利潤的絕大部分投入產品研發,先後把華為路由器、華為手機、華為5G、麒麟晶片、鴻蒙系統等送上國際的舞臺,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作坊到世界500強的科技巨頭,華為走了整整30年。
任正非向左,馬雲向右,中國從來不缺像馬雲這樣成功的商人,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偉大的企業家。如果多一點像任正非這樣有大格局的企業家,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