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虎成 代娟 本報通訊員 宋光莉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的「安然回家」,有中國電科22所的一份功勞。該所科研人員研製的搜索定向設備,安裝於搜索直升機和地面車輛上,構建了天地協同、網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網絡,為第一時間準確定位著陸返回器、回收月球樣本提供了保障。
不光「嫦娥奔月」,從「神舟」「天宮」到深海「蛟龍」,從護航北鬥到測量珠峰,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背後,都有「新鄉智慧」的貢獻。
近年來,新鄉市始終堅持科技引領發展的理念,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以保障全市整體工作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為目標,抓培育、促改革、優服務、搭平臺,不斷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財政科技支出近3年平均增速達30%,著力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抓培育
創新指標居全省第一方陣
作為2016年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河南芯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重建設並利用研發平臺開展自主創新,與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等共建了河南省唯一的微電子研究平臺,建有光電集成與傳感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兩個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公司的新東微電子研究院是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他們獨有的「0.33毫米厚度聲電轉換晶片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的一些關鍵技術指標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尚未投產就拿到了訂單,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
該公司近年來的快速成長,是新鄉市創新主體成長的一個縮影。
新鄉市注重壯大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人才和機構的隊伍,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持續提升白鷺化纖、科隆集團、華蘭生物、衛華集團等大企業(集團)的創新能力,大力發展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有效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創新要素向製造業集聚,鼓勵企業進行長期技術創新投入,積極構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龍頭企業的培育鏈條。目前,全市有創新龍頭企業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67家,高新技術企業343家,是自創區獲批前的3.4倍。
該市還高度重視省「十百千」項目爭取工作,按照「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申報一批」的工作思路,通過實施新鄉市重大科技專項,加大項目的儲備力度,積極做好省重大科技專項的培育和輔導工作,確保申報項目的數量和質量。2020年,新鄉市共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25項,支持資金3100萬元,為爭取省重大科技專項奠定了基礎,一批影響該市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得到突破。2020年,新鄉市爭取到省創新示範專項12項,擬支持資金2800萬元,分別佔全省總數的19%和21.4%,均位居全省第二。
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有效彌補了該市大院大所偏少、科技創新資源供給不足的短板。全省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有102家,其中新鄉市佔1/6強(18家),居全省第二位。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具有體制新、機制活、潛力大、成果轉化快的特點,都具有較強的科技研發背景,發揮了科技創新主力軍的作用。如天博物聯網研究院與省外、境外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建設以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的知識創新體系、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科技服務支撐體系,與政府部門協同,推動以科技型創新創業為引領的「雙創」升級發展。該市還投入近300萬元開展5G基站天線項目、83軟體(輔助決策系統原型軟體)項目、短波中距離鏈路點對點通信數據分析項目等多個自主研發項目;開展了能源監測與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反應釜水分檢測系統、短波側向鞭狀天線等示範性項目。目前,該市正在推進中科院數字經濟技術產業研究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塑性加工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紡院中原分院等高端研發機構建設,各類研發平臺達到959家。
新鄉市注重引進創新人才團隊,不惜千金買「寶刀」,實施「牧野英才」「牧野工匠」「名校英才」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建設人才公寓13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5.3萬平方米,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餘個。
促改革
推進自創區高質量發展
「唯有創新才能突破瓶頸,才能快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4年多來,新鄉市以國家自創區建設為龍頭,輻射帶動全市科技工作創新發展。新鄉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評價中連續兩年每年上升8個位次。2019年,在鄭洛新自創區核心區年度考核評價中,新鄉的發展量排名蟬聯第一,爭取到省自創區財政專項資金1.3億元,創歷年新高。
自創區新鄉片區各項成績的取得,是近年來新鄉市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位度創新的結果。近來,新鄉市又打造自創區改革「升級版」,從「服務側」轉到「主體側」。
今年4月8日,新鄉市出臺了簡明扼要的8條新政,簡稱「新八條」,即《關於高質量推進新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為進一步發揮新鄉自創區先行先試的優勢,「新八條」明確提出要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高水平創新人才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激勵政策、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職務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以技術入股創辦科技型企業等7個方面給予補貼和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同時,建立健全改革創新容錯機制,充分調動激發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支持駐新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工作,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優服務
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政務服務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新鄉市強化政策服務指導,幫助區域內企事業單位準確把握優惠政策的核心內容,用足用好各項科技、稅收及財政優惠政策,確保政策應享盡享。該市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時做文章,讓企業在註冊的第一時間就能了解到新鄉市的科技優惠政策,還邀請專家對科技主管部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相關人員進行科技政策宣講和業務培訓。
11月,新鄉市科技局剛剛組織舉辦了兩期全市科技政策宣講培訓會,各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駐新高校科研院所,各研發機構、平臺的相關負責人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金融企業代表等近2000人參加。通過集中解讀宣講,讓全市企業及時掌握各類科技創新政策。
實施科技特派員計劃,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該市繼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個十百」工程,共選派省、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4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隊)12個、各級科技特派員221名。河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建軍培育的4個金銀花優良新品種,推廣面積呈「幾何級」增長。他還研發出高效、智能、綠色的新型烘乾機以及代用茶、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三大系列30多種金銀花深加工產品,開發了金銀花漱口水、牙膏、化妝品、精油等產品,助力做大做強金銀花產業,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讓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他的先進事跡被中組部專題推介。
搭平臺
打造「高博會」開放創新名片
在2018年、2019年連續成功舉辦兩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的基礎上,今年10月25日至26日,第三屆高博會在新鄉成功舉辦。3年來,高博會已成為新鄉市乃至河南省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和又一張「名片」,成為交流國內外科技創新理念、展示科技創新產品、集聚科技創新人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3年來,新鄉科技交流合作的夥伴越來越多,高博會辦會規模不斷壯大、運行機制不斷完善,成為高校院所、科技企業和投融資機構深層次協同合作的平臺,讓世界了解到充滿活力與創新力的新鄉,提升了新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新鄉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新鄉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建立了常態化的交流機制,與浙江大學合作建設了新鄉技術轉移中心;與英國、烏克蘭等國家共同推進河南百合特種光學研究院、歐洲農業物理(新鄉)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促進了政產學研金的深度對接、精準銜接。位於封丘的新鄉富元食品有限公司與高校合作,一年節約成本200萬元——在第一屆高博會上,該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籤訂了合作協議,農大的博士到企業「精準看病」找到「病根」,開出「藥方」,順利解決了麻球油炸不膨脹的難題,隨後,發麵不醒等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創新的成果越來越多。3屆高博會共籤約項目404個,總投資1987.88億元,推動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相繼籤約落戶新鄉。河南茵特賽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諾貝爾獎得主格拉肖教授籤訂了受聘首席科學家並建立綜合細胞庫項目合作協議,推進新鄉市綜合細胞庫及區域細胞製備中心建設,為新鄉市創新發展與產業升級增添了強勁動力。
創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市95%以上的規上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財政科技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技術合同交易額、專利申請總量、專利授權總量等多項指標均穩居全省前列。
●2020年,新鄉市共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25項,支持資金3100萬元,為爭取省重大科技專項奠定了基礎
●2019年,該市繼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個十百」工程,共選派省、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4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隊)12個、各級科技特派員221名
●在2018年、2019年連續成功舉辦兩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的基礎上,今年10月25日至26日,第三屆高博會在新鄉成功舉辦
●3屆高博會共籤約項目404個,總投資1987.88億元,推動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相繼籤約落戶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