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了!
國產伺服器巨頭浪潮集團換帥
12月31日下午消息稱,近日浪潮集團召開幹部會議宣布山東國投公司決定,任命鄒慶忠同志為浪潮集團黨委書記,委派為浪潮集團董事,提名為浪潮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孫丕恕同志不再擔任浪潮集團黨委書記,不再委派為浪潮集團董事。
這意味著,被譽為中國伺服器之父、中國數據開放第一人的孫丕恕,將正式告別其任職近40年的浪潮集團。
據悉,經省委研究決定,孫丕恕擬任省直部門(單位)副廳級領導職務。有內部人士稱,身為山東高速(600350,股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鄒慶忠,本周二已現身浪潮集團。
公開信息顯示,孫丕恕1962年出生,青島人,畢業於山東大學,整個工作生涯都在浪潮,是與浪潮一同成長的元老級人物。參加工作之初,孫丕恕就在浪潮集團的前身——山東電子設備廠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IT行業剛起步,連一臺真正的PC機都很難見到。在這種情況下,孫丕恕與同事們攻堅克難研,研發出中國第一代0520系列微機,打破了當時美國的壟斷。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時任浪潮集團副總工程師的孫丕恕看到了伺服器的發展潛力,帶領團隊遠赴新加坡,於1993年開發出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A架構(10CPU)SMP2000小型機伺服器,被稱為「中國伺服器之父」。
2010年,時任浪潮集團董事長的孫丕恕帶領浪潮率先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這一年,浪潮推出了「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高端容錯計算機研製與應用推廣」項目成果——天梭K1,並推出業界首個政務雲,開啟了中國的政務雲時代。
30多年來,孫丕恕與浪潮集團不斷見證並推動IT技術時代的變遷。長久以來,惠普、戴爾、IBM都是伺服器市場的「老三樣」。但云計算、AI時代的到來,開始顛覆伺服器行業的競爭格局,國產品牌正從跟跑者轉變為領跑者。浪潮、聯想、華為已經成功躋身行業前六,並在細分領域開始領跑。
3月31日,孫丕恕在浪潮集團2020財年大會上,宣布浪潮雲已完成Pre-IPO的C輪融資,估值突破100億元,將謀求科創板上市。在孫丕恕看來,浪潮雲IPO(首次公開募股)將是浪潮新型網際網路成功轉型的重要標誌。
浪潮雲成立於2015年3月。官網顯示,浪潮雲是一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發商,以混合雲管理模式為基礎,為政府機構和企業組織提供安全防護機制和服務能力,提供覆蓋IaaS、PaaS、DaaS、政府應用、企業應用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公司官網還稱,浪潮雲已連續6年蟬聯國內政務雲市場第一。
此後的5月份,孫丕恕透露,浪潮雲的估值超過100億元,已經完成C輪融資,「希望今年能推動科創板上市」。他表示:「浪潮雲現在正在做申報前的準備工作,希望今年能報材料,發行成功。」
判了!
AWS陷入商標糾紛賠償7646萬
元月2日消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下達了關於北京炎黃盈動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亞馬遜通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糾紛的一審民事判決書,亞馬遜被判不得再使用 AWS標誌,並賠償原告北京炎黃盈動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7646萬。
判決書表示,亞馬遜通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光環新網(300383,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AWS」標識,無論是被控侵權行為涉及服務項目的服務目的、內容、方式、對象,還是其所涉及的銷售渠道、銷售對象,都與炎黃盈動公司的涉案註冊商標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繫,相關公眾一般認為其存在特定聯繫、容易造成混淆。因此,與炎黃盈動公司的涉案註冊商標均構成類似服務或者類似商品。
2020 年 12 月 30 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的一審判決宣判如下:
· 光環新網、亞馬遜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侵害炎黃盈動第 4249189 號、第 8967031 號和第 8967030 號註冊商標專用權,不得在與上述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AWS」標誌及與其近似的標誌;
· 光環新網、亞馬遜在《中國智慧財產權報》上刊登聲明以消除因涉案侵權行為造成的影響;
· 光環新網、亞馬遜共同賠償炎黃盈動經濟損失 76463000 元及因本案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 260000 元,合計 76723000 元。
北京炎黃盈動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首家BPM軟體和服務供應商。早在2004年炎黃盈動就申請在第42類計算機軟體維護等多個服務上註冊AWS商標,並最終於2008年獲準註冊。
而亞馬遜在2006年開始研發雲計算,並在全球190多個國家中使用「AWS」做為其雲計算的品牌。
亞馬遜全球最大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但是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14年,並且為了符合相關監管規定,2016 年 8 月,亞馬遜通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合同。亞馬遜授權光環新網基於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在中國境內提供並運營北京區域的亞馬遜雲技術及相關服務(AWS 雲服務)。
亞馬遜通辯稱,炎黃盈動在本案中指控的相關行為與亞馬遜通無關。該公司只是在其微信公眾號及技術峰會中將「AWS」標誌與其他要素結合後作為整體在使用,其與炎黃盈動註冊的「AWS」商標均不構成相同或者近似商標,不會侵犯其註冊商標專用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只是一審非終審,如果不服可上訴。
硬了!
任正非發文雲業務不要簡單學亞馬遜
元月3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在華為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匯報會上的發言於華為心聲社區曝光。
任正非指出,華為企業業務要聚焦戰略重點,繼續做減法,收縮企業業務做戰線,認真弄清楚做作戰模型,「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面面俱到」。
正確理解和定位雲優先。對內,華為優先選擇用雲方式為客戶提供IT基礎平臺服務,對外就是客戶迫切優先選擇華為雲服務。
任正非「我們講雲優先,不是講華為公司所有領域都以雲優先,而僅僅在IT領域要優先實現以下幾點:1、面向客戶的算力和分布式存儲(不含企業存儲)需求時要以華為雲優先;也就是當客戶對伺服器、分布式存儲、虛擬化、私有雲有需求的時候,要引導雲服務優先;2、混合雲要以雲服務的商業模式優先;3、行業解決方案的底座要以華為雲優先。」
他指出,華為雲要研究華為雲由哪些要素構成,華為雲不是公司傳統硬體設備的領先優勢,開發產品並銷售產品,而是華為面向客戶商業模式的改變,即由賣產品改變為賣雲服務。
「必須構建賣雲服務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戶提供雲服務的運營、運維能力。我們向亞馬遜、微軟學習的同時,也要將本身30年的網絡積累做成雲服務市場獨有的優勢,開創更大的空間,構建差異化特色。」任正非說。
華為雲首先要在極致性價比、可用性、數據安全性等基礎能力上構築核心競爭力;同時針對所聚焦的行業、聚焦的場景做好使能層,構建好雲生態體系,構築有競爭力的獲客能力。
華為要打造領先的ICT基礎設施,要在聯接、計算與企業存儲和華為雲三方面都取得勝利。在繼續增強聯接的同時,強化軟體力量的建設,構建一個好的華為雲平臺、雲生態,把適合上雲的行業場景牽引客戶優先上華為雲,成為政企上公有雲的首選。通過客戶上華為雲,反逼華為的平臺進步。我們要將聯接、計算與企業存儲和華為雲有機融合,構築面向所聚焦的行業場景的行業「智能體」,助力智能升級。
結 語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孫丕恕會終老浪潮集團。誰曾想,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一紙壓哨任命,讓孫總離開了為之奮鬥近40年的浪潮。
從1983年進廠的一名技術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浪潮的掌舵人,他的成長也是浪潮的成長,從發展的角度看,孫總無疑是浪潮的功勳人物,尤其「伺服器之父」的讚譽,奠定了他的地位。
浪潮集團換帥,多少出人意料,伺服器市場面對的是戴爾、華為、新華三等厲害的角色,華為咄咄逼人的泰山伺服器,幾年時間就打下了不錯的市場。政務雲是浪潮的主打細分領域,浪潮換帥也許是這個新故事的開始。
AWS商標侵權一案屬於民事糾紛,既然還是一審,AWS的主張一審也有所表達,面對判決,AWS大概率是要上訴。
任總的發文,每次都是一針見血,毫無疑問,未來企業上雲已經是不容辯駁的大趨勢,由此帶來的激烈競爭大家有目共睹,2020年最轟動的時間莫過於阿里2000億VS騰訊5000億在雲計算領域「軍備競賽。」同樣是2020年,阿里、騰訊、華為雲在亞太地區斬獲頗豐。
另外一個不容辯駁的事實是,雲計算的價格戰烽煙四起,如何定位自己的雲服務、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創新?如何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任總在新年伊始的講話,無疑為華為雲確立在自身架構體系中的戰略地位以及如何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指明了方向。
任總的講話似乎或明或暗說明一件事,華為在不放棄硬體優勢的同時,要加大進軍軟體領域來獲得更大的空間,這從鴻蒙一點就可窺一斑。
新年剛過三天,雲計算就連爆三驚雷,2021年,雲計算無疑是風起雲湧的一年。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深度圍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