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何心悅)在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十三屆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河南將推動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由試點先行到全面鋪開,著力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營高質量,促進城市由注重外延擴張轉向注重內涵提質。那麼,對於百城提質,代表和委員們又有怎樣的看法與建議呢?
提升鄭州在全省城市首位度
對於百城提質,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水泵集團總裁張朝祥著眼於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出了他的見解。「據我所知,鄭州目前城市常住人口約1000萬,地區生產總值接近8000萬,人均GDP 8萬元,建成區面積不到500平方公裡,在所有國家中心城市裡,鄭州基本上處在比較低的位置。」張朝祥告訴大河網記者。
張朝祥說,同屬國家中心城市的武漢,在省會城市中經濟總量佔全省比最高,達到36.8%,一個城市佔整個省份經濟總量近四成,而鄭州經濟總量佔全省只有不到兩成;從省內城市對比來看,武漢經濟總量是省內第二大城市宜昌的3.2倍,鄭州經濟總量只有省內第二大城市洛陽的2.08倍,鄭州與武漢相比首位度明顯不足。
「我認為舉全省之力打造一個強省會,不僅僅是廣大中西部省份的願望,現在也成了東部沿海省份的普遍目標,鄭州的提質不僅關乎自身,更關乎國家中心城市在省內的引領作用。」張朝祥坦言。
因此,張朝祥建議進一步提升鄭州首位度,提升省會城市集聚效應。「全面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中原城市群的進一步發展,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發揮出更為強大的區位優勢和吸引力,引領中原經濟區崛起,能把省會城市提質的效應輻射全省,起更積極的帶動作用。」張朝祥說。
關鍵在於提民生
河南省人大代表、周口市川匯區委書記李宗喜作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對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帶來的變化感觸很深。
在1月16日的代表通道採訪環節,他向大家展示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周口老城區的一條廢棄鐵路線,垃圾遍地、雜草叢生;一張賞心悅目,有觀光小火車和主題公園。原來,去年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過程中,他們把這條廢棄鐵路改造成了鐵路主題公園,公園開園後周邊群眾每天健身有了去處,小孩爭著去坐小火車,中老年人到鐵路文創中心去感受鐵路情結。「老鐵路兩側原來賣不掉、租不出去的房子,隨之一搶而空。」李宗喜興奮地告訴大河網記者。
在周口,像這樣的城市雙修工程還有好幾個,比如老林場改造的5000畝森林公園,老電廠廢棄灰坑改建的1200畝沙河灣溼地公園,老磚瓦窯場改建的2000畝植物園等,都是通過生態修復,使城市變潤了、變美了。
「周口是個界於四線五線城市之間的4.5線城市,歷史欠帳多。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就是還民生帳的過程,也是讓老百姓分享發展成果的過程。」李宗喜說。
李宗喜稱,為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實施大面積棚改,一年裡徵遷1300萬平方米,平均每天徵遷5萬平方米,由於政策對路、群眾認同,徵遷平穩,沒有出現不和諧音符。7萬套安置房建設順利,明年的現在徵遷群眾就可以喬遷新居。
據悉,周口中心城區實施了103個、總投資1300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中心城區改造了一大批主次幹道、老舊小區。新建了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實施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綠化模範城、雙擁城『五城聯創』,城市變得豐滿了、洋氣了,群眾更加高興了,客商也更有投資信心了。」李宗喜欣慰地說,「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充分證明了,這是一招多效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以綠色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鶴壁有獨特的戰略優勢。」河南省人大代表、鶴壁市市長郭浩稱,具體而言,就是通過確定黨的建設高質量「1567」總體思路和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1155」總體思路,鶴壁市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郭浩說:「我們累計成功創建了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國家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市等50多個國家級試點示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明顯並獲國務院表彰,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示範市建設連續3年考核優秀,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考核全國第一。」
事實上,鶴壁也在加快謀划具體項目的實施。例如,在高質量城市發展方面,提出在提升高速西側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高速東側高質量發展城市創新引領區建設,將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管廊城市、生態園林城市、人文城市、綠色城市、節水城市、高端服務業城市等建設理念貫穿其中,先期啟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圍繞高質量發展,今年鶴壁市又將有什麼樣的重點舉措來呢?郭浩代表告訴大河網記者:「今年鶴壁市將力促城鄉融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城市典範,持續推進百城建設提質,紮實開展『六城聯創』,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責任編輯:銀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