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是意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而且會讓人感覺到複雜,因為我們把英語拆分為詞彙、語法、口語、聽力、閱讀、寫作……
其實英語是種語言,你學中文的時候你有這樣拆分著學嗎?沒有吧。語言這種東西,一定有他的內在邏輯,我們學英語的目的一定不要是應付考試,因為這樣的學習方法你考試過了之後就會發現學了十年的英語,竟然不能講出十句標準的英語。
十年時間啊,那是生命啊,人生總共有幾個十年。
如果建立一些學習英語的技巧體系,中英文要能夠隨意轉換才算學好了英語,而不是考試考高分就能證明你英語好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在做聽力或者閱讀的時候,忍不住要把英文翻譯成中文,似乎不逐句翻譯就無法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這是因為你需要用強勢語言(中文)去幫助理解弱勢語言(英文),這種母語幹擾問題在學習外語初期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但隨著外語水平的提升,它會逐漸減少。
現在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加速這個過程,儘可能減少中文在英語學習中的幹擾,那就是把中文和英文的相關邏輯搭建起來。
今天我們就來看如何用一個公式破解天下英文,讓長難句從此不再困擾你!
公式的推導和基礎運行
在學公式初期,單詞量不用管,語法也不用管,先把邏輯理清,再增加詞彙量。
英文的句子結構是這樣的:(狀1)主(定1)謂(狀2)(賓)(定2/狀1)
中文的句子結構是這樣的:(狀1/定1)主(狀2)謂(定2)(賓)(狀1)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英文有很多句式好吧,沒錯,這個英文的句子結構是陳述句的模型,還不涉及倒裝句等其他句式。你如果把陳述句看懂,其他的句式基本沒問題。
為什麼只看陳述呢,我們說要建立中英文之間的邏輯,因為現代漢語是沒有疑問倒裝這種句式的,現代漢語都是陳述句,一句話加上「啊、哦、嗎、唄、呵呵」就可以了,是不是這樣~
其次要跟大家特別說明的是,在英文公式中沒有插入語,什麼叫插入語呢,用逗號,破折號加入的東西,叫插入語,它是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的,比如she is,(in my opinion),very smart.
in my opinion就是插入語,並且可以放在任何地方,比如:she is very smart,in my opinion
中英對切公式顛覆了以往我們對語法的看法,初中的時候老師說主語前面可以有定語,什麼前置定語後置定語之類的。
但我們認為主語前是沒有定語的,比如A pretty girl is coming這句話,這個主語是girl嗎,不是,是A pretty girl.
只要是短的形容詞在主語前面,你都可以把它和主語看做一個整體,這部分整體都是主語。
因為主語可以是名詞,或者名詞和形容詞加在一起的短語結構,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偏正短語,和中文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認為主語前是沒有定語的,真正的定語是在主語後面——A girl who is wearing red cloth的定語who is wearing red cloth就在後面。
講到這裡,大家對公式是不是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回到句子結構的劃分——
英文句子的結構是:
(狀1)主(定1)謂(狀2)(賓)(定2/狀1)
中文句子的結構是:
(狀1/定1)主(狀2)謂(定2)(賓)(狀1)
對比中英文結構,其中一致的是主謂賓,在陳述邏輯之下,主幹一致,比如我愛你,我恨你,I love U,I hate U,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要把括號裡的「狀、定」進行中英對切,找到主幹和狀語1之後,把剩下的顛倒,英文在後面,中文在前面,就完成了句子基本結構和中英對切的劃分,接下來我們用公式來翻譯一個例句。
來看一個例句:在北京,沒有錢的年輕人以這種方式也能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
先分析句子邏輯,在北京不變,主語是年輕人,謂語是能實現,賓語是夢想,用一個公式邏輯分析,「沒有錢」放「年輕人」的後面,「以這種方式」放「能實現」的後面,「他們心中的」放在「夢想」後面。
於是句子現在被我們拆解成:在北京,年輕人,沒有錢的,能實現,以這種方式,夢想,他們心中的。翻譯成英文就是:in beijing,the young without money can realize in this way the dreams in their hearts.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中文好的你還怕學不好英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