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能生!」但又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

2020-12-04 萊讀教育

生孩子這件事,本就應該由你自主決定,而不是被當作生育的工具。

從結婚的開始,女性仿佛就進入到了「生育、撫養孩子」的軌道中,無法脫身。


在網上就有這樣的聲音:「不生娃,你的婚姻還維持的下去嗎?」


01

原生家庭


對不起,我可能做不好一個爸爸或媽媽。

在《和陌生人說話》這檔節目中有一期主題是《不可說 ·丁克》。

在節目中,邀請來了三個丁克,談論他們的觀念與選擇。

丁克:能生但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

分別是1個男人,2個女人,大家說起自己丁克的理由,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童年創傷。

有的家庭中,父親會家暴母親,母親則家暴自己。

李座峰的父親是一名裝卸工人,母親是一名語文老師,兩個人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小時候,和母親比較親近,而父親幾乎不怎麼溝通,幾句話就能把天聊死。

一家就三口人,他父親察覺自己被邊緣化,為了一家之主的主權,就開始立規矩。

什麼是規矩?

吃飯,必須一口飯一口菜的吃。

如果連吃了兩口菜,他的父親就是一巴掌。

「沒有一個合格的父親給我做榜樣,對婚姻對生育完全沒有信心」。


「給你什麼你吃什麼,給你穿什麼你穿什麼,你不能有任何要求。」

這是父母常對她說的話,所以從小就知道,她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她父母給她買的唯一一個東西是兵乓球拍,是她用雙百成績換回來的。



「愛與被愛很重要,但問題是你需不需要而已。」


父母經常吵架,而她總被拿出來當擋箭牌。

「如果不是你,我們就能有更好的生活,正因為你的存在,我們才這個樣子的啊!」

她媽媽總是歇斯底裡重複著這句話。

「小時候父母吵架,說因為你的存在,我們沒有辦法追求好的生活。」

有些人選擇了丁克,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感受過家庭的「愛」。

因為,童年的不幸和原生家庭的不快樂,選擇丁克是他們對家庭的尊重。

著名國際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02

生育疼痛

生育對女性來說是身體和心理不可逆轉的損傷。

關於生育,從來不是一個數字、一個性別,在孕婦身上,有太多需要被討論的東西了。

在過程中,孕婦究竟要經歷些什麼?又要忍受些什麼?

這部《產後調理院》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女人生產時要經歷什麼。

吳賢珍,是一名職場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孕婦。

懷孕時,她晉升主管常務,為了能穩住自己的工作,也一直忙碌在職場。

當她的羊水破了,還在不停地和客戶洽談合約,籤約成功才淡定的打電話給醫院。

再強悍的母親到了生孩子時,什麼身份都不重要了,她們都要經歷無法忍受的痛苦。

但對於吳賢珍本人而言,書本理論上,把分娩過程分為四個過程:

胎兒做好娩出的準備;

胎兒娩出;

胎盤脫落;

產婦恢復。

● 第一步:屈辱期

灌腸、脫毛、時不時被捅刮拔剪

這是基礎的步驟,當分娩前痛疼時,想要打止痛並不是那麼簡單。

醫生會帶了幾個實習生進行輪番的內檢,連你的意見都不會徵求,更何況是提前說明檢查的過程是什麼。

很多產婦都和她一樣遭遇過同樣的經歷,只是現實比劇情可怕的更多。


●第二步:禽獸期

你以為你能在屈辱後能有短暫的平靜期,但你的寶寶都不同意。

到了最重要的環節,最後真正分娩,仿佛體內進行著規模宏大的大遷徙:

2020年6月10日,孩子出生了。

吳賢珍的人生,結束了。

同樣是高齡產婦的女星Ella,公開了自己分娩的全過程: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預產期當天,一開始和丈夫一起泡在浴缸裡的。

但到了臨界點,分娩的陣痛也會讓她一聲一聲地呼喊。

直到寶寶的第一聲啼哭響起時,Ella才有力氣,和在一邊的丈夫說:

自己好幾次想過要放棄。

生命的誕生之所以是偉大的,就是因為她們在生育過程中的艱辛和不易。

在現實生活中的媽媽們,常常在最脆弱、最需要陪伴鼓勵的時候,身邊往往沒人。

關於產後漏尿、關於子宮和膀胱脫垂、關於分娩過程中的陣痛

她拿自己做為例子,告訴大家生育中會遇到各種艱辛。

這些生育的痛苦,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視而不見就消失了。

但養育孩子,不只把孩子生下來那麼簡單。

03生而不育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確實,世上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小男孩贊恩

年僅12歲的他,卻要費盡周折要把親生父母送進監獄。

因為,他的媽媽又懷孕了。

出身在敘利亞貧民窟裡的贊恩,住在遍地蟑螂、擠滿孩子的破舊房子裡。

作為家裡的長子,除了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掙錢補貼家用。

所以,他小小的肩膀上承擔了太多東西。

不僅要擺地攤、賣果汁、運送煤氣罐,甚至買藥品,製成成毒品賣到監獄裡。

有時顧不上弟弟妹妹,稍微年紀大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己玩耍。

而年紀較小的孩子,卻只能用鐵鏈拴著。

可生活即便如此,他的父母還樂此不疲地生孩子。

在這個大家庭中有7個孩子,他們對待孩子不止是辱罵,拳打腳踢也是家常便飯。

所以,他藉助媒體、電視節目,求助律師,通過法庭來起訴父母。

他的狀詞直截了當: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因為,他不想讓任何孩子,再延續他的悲劇。

現實生活裡,有多少父母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解決,就毫無準備地生下孩子。

又有多少父母因為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這種荒謬的理由,就毫無計劃地生下孩子。

一味地亂生孩子,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的確生不生孩子,是每個人的自由,但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擁有「爸媽」這個稱謂。

想要一個孩子,且只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那就是——

為愛而生的小孩。

其實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很多:

比如養育一個孩子的經濟問題;

國家是否有更好政策來保障媽媽權益的問題;

職場媽媽的壓力問題;

... ...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不愛生孩子了?

相較於一個遙遠的根本看不到的好處來說,我們都不願意放下當下的好處。

我們沒有辦法為一個新的生命負責,這就是一直在拖延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不是錢,是時間
    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是夢想嗎?是人生嗎?不,是錢。果真如此嗎?現在的房價,你懂的,趁著大冬天,晚飯後下樓走走,瞅瞅自己樓房的入住率,就有數了。我住的老小區,入住率不足50%。很多人春夏秋偶爾住住,冬天根本見不到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長遠來看,錢不是阻礙生娃的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什麼呢?
  • 昆明送子鳥:什麼原因阻礙你生娃?
    有個二胎媽媽就很直白的表示:「有了第二個孩子,我突然精神不那麼緊張了,一個孩子的時候,那種對失去的畏懼和壓力是更大的,現在,他們能夠彼此陪伴,互相照顧,我和老公也更有安全感,更安心。」三胎引起全網熱議近日,更是有消息推出「據觀察者網,中國人口報告2020:專家建議放開三胎」,下面的評論非常多。如果你再不抓緊,可能當你二胎還沒落下,人家三胎已經會跑了(淚奔)。
  • 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網友: 是貧窮!!!
    最近,微博上一個關於#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的話題被大家討論了起來,看過網友的熱門評論以後才發現,對於大多數年輕女性而言,選擇不生孩子或者恐懼生孩子,更多原因是出於無奈。 @勖慧:「生娃或下崗,你會怎麼選?」
  • 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影響,傳統觀念中的結婚生娃,養兒防老已經漸漸的淡出了當今年輕人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是單身族、丁克族等等的不以生娃為結果的婚姻,伴隨著離婚率的逐年飆升,結婚難和難結婚成了當代大齡剩男剩女面臨的巨大挑戰。
  • 我國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民政部部長: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
    即使如今開放了二胎政策,可是現代的年輕人已經紛紛不想生孩子,不願意生孩子了。 可是,即便開放了二胎政策,年輕人依舊不想生孩子,最多也就生一個小孩便罷了,這與我國80年代的時候呈了鮮明的對比。
  • 阻礙了你生娃的原因真的是壓力太大嗎?
    近日新浪微博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了一篇「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的文章引起廣大網友熱議。微博內容中寫道: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
  • 什麼原因阻礙了我生娃?沒錢?單身?還是高學歷?
    CEICDATA生育率是育齡女性(15-44歲)所生子女的平均數量。維持社會人口規模所需的人口更替水平是2.1,低於此數值的國家可能總體人口老齡化,人口數量隨時間減少。根據歷史和國際經驗,總生育率1.5是一條高度敏感的警告線。比如日本自1995年總生育率跌到1.5以下之後,無論國內如何鼓勵生育,總生育率一直沒能回升。
  • 人口出生率3連降,什麼原因阻礙你生娃?
    「二胎政策」又遇冷,什麼是你生娃的阻礙自從2016年「二胎政策」實施以來,我國新生兒的出生率在不斷的下降,人們對於生二胎的意願已不是很大,想起之前國家在實施「計劃生育」的階段,還有有人冒著違反政策的危險,「削尖了腦袋」的偷著生二胎或者多胎,也不在乎超生的罰款,經濟條件普遍都很低下,但是「越窮越生」的現象很多。
  •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什麼原因阻礙了生娃?24歲女研究生扎心自白
    即使是已經結婚的小夫妻,在生娃的問題上也顧慮重重,雖然早已開放二胎,但現在新生兒的數量卻在明顯下降。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生娃提不起興趣呢?
  • 人口發展進入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生娃?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娃呢?也許有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總和生育率,這裡簡單解釋一下。總和生育率也稱總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國際傳統上婦女育齡期一般以15歲至44歲或49歲為準),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於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
  • 是什麼阻礙了你生小孩?其實不是錢
    今天看到熱搜上有個話題:什麼阻礙了你生孩子?我們國家的總體生育率已經破警戒線了,對一個國家來說,生育率太低會導致人口老齡化,整個國家的新鮮血液不足,經濟發展堪憂,未來會受到影響。我對生小孩的態度是很積極的,但這個積極有個轉變,並不是說前幾年我就特熱衷於生小孩,也只是這兩年開始。
  • 什麼原因阻礙年輕人生娃?網友:女的越來越獨立,男的越來越媽寶
    ,親戚朋友會圍一圈,慶祝孩子的到來;而一個老人去世時,能夠圍在身邊的親戚、孩子,又能有幾人?,外面的錢什麼時候都能去賺,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再難彌補,因此,家庭第一,工作第二,為了孩子可以放棄工作。
  • 什麼原因阻礙年輕人生娃?網友:女的越來越獨立,男的越來越媽寶
    很多城市人口一般結婚較晚,生完第一個孩子後,職場上沒有上升的男性,又面臨35歲中年危機,養一個孩子比較吃力,更不敢輕易提及生二胎的事情。養一個孩子是長期投資,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玩樂等,都需要經濟來承載。當於一個孩子出生時,親戚朋友會圍一圈,慶祝孩子的到來;而一個老人去世時,能夠圍在身邊的親戚、孩子,又能有幾人?
  • 什麼阻礙了小夫妻生娃?中國總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此問題是要害
    什麼阻礙了小夫妻生娃?中國總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此問題是要害!眾所周知,前些年的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一些計生辦的人員整天都在忙著催促一些「育齡夫妻」們去做生育查檢,去醫院做不能孩子的「結紮」手術。可是最近兩年呢?
  • 走路生下了個娃?生娃如母雞生蛋,網友:同是生娃,為啥我這麼痛
    看到產婦這麼快速的分娩過程,很多網友表示羨慕:人家走走路就能把就孩子生出來,為啥我卻痛了三天三夜?還有的網友說:如果走走路就能把娃生出來,那我寧願天天走路,也不願意痛得死去活來。隔著屏幕都能想像出有多痛。2.按壓宮底。生完孩子後護士會定期給產婦按壓宮底,促進子宮收縮,讓子宮內的惡露儘快排乾淨。特別是剖腹產的產婦,因為子宮收縮差,所以需要按壓的次數更多。每按壓一次,就劇痛一次。
  • 「我媽在,我才敢生二胎」,姥姥帶娃成潮流,原因現實又無奈
    而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如何把孩子照顧好,養育好,也成為不少寶媽的心頭大事。也正因為有了二胎的到來,姥姥的角色就變得十分重要,不少寶媽更是表示,有媽在,才敢生二胎。尤其在養娃的方式和觀念上,和婆婆經常起爭執,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從兩家的狀態來看,小劉生二胎的信心更加充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媽媽能夠理解自己養娃的心酸,畢竟親媽懂女兒,姥姥和媽媽帶孩子更加和諧親密,也能夠減少教育觀念上的矛盾。帶娃帶累了,媽媽還能幫一下忙,並且向媽媽傾訴。對於別人問起小劉為什麼敢生二胎,小劉表示&34;。
  • 生娃前,我好你就好生娃後,你好我就好
    作者:寶寶知道 朵朵小寶貝生娃前,你蜷縮在我肚子裡,或調皮或安靜;生娃後,你平躺在我枕頭邊,或嬉笑或哭鬧我的生活皆因你的出生而不同,你出生前,我是你的主導者,我的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都影響著肚子裡的你;你出生後,你是我的晴雨表,你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都左右著守護著你的我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上熱搜,生了娃的你後悔了嗎?
    如果不能給女性充足的保障,也會成為女性結婚生娃的顧慮。……這些話題,不定時在熱搜榜上爭論不休。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怎麼看待該話題?已婚已育人士對生娃這件事是什麼態度呢?對於一個快要30歲且收入不高、又有經濟壓力的社畜來說,真的是生不起也養不起,有經濟壓力也有社會壓力。
  • 問一下生過孩子的女人,當初,是什麼讓你下決心生下孩子的?
    當初,我到底是腦子裡哪根筋斷了,竟會答應他爸生孩子。這兩年,備孕、懷孕、生娃、帶娃,他爸只提供了一個精子,還真沒有幫過什麼忙。為了在家帶娃,只能辭掉自己喜歡的工作,當一個沒有收入的寶媽。在家熬成黃臉婆,天天帶娃累成狗,向老公抱怨一下,他就立馬反駁說,不就是帶個孩子嗎?
  • 34歲寶媽生7個娃,原因「清奇」卻令人信服:我願意生10個
    不過也有人劍走偏鋒,和大眾普遍的現象不同,她們女性沉迷於生孩子,理由有很多,因為喜歡孩子、繼承基因、意外……生娃也上癮?寶媽道出的原因「清奇」卻令人信服,網友:我願意生10個這位寶媽生7個孩子的原因也是「清奇」,據她說丈夫是科研人員,智商高達140,為了不浪費丈夫的智商基因和自己的外貌基因,在家庭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用生孩子的方式,將二人的優秀基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