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為何不見「橋」 消失的水心亭公園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月3日訊,歷史上的北京外城南部曾是一片水鄉。明代內城之水從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的「響閘」流出,在虎坊橋東南形成了20餘個大小不等的湖泊。

作者:陳溥

如今的天橋

如今的天橋小年廟會成了北京民俗展示的窗口。城·史

在許多城市都曾有過市井娛樂與消費的集中地,如天津的三不管、南京的夫子廟、鄭州的老墳崗等,而其名聲最大、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可能要算老北京的天橋了。

老天橋市場形成於清末,民國初年得到快速發展,民國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那時的天橋佔地廣闊,其中又分為多個市場,演出各類戲曲、曲藝、戲法、雜技的戲棚及場地遍布市場,各類食品與商業攤棚鱗次櫛比,整天遊人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熱鬧異常。許多回憶天橋的文章寫的正是這個時期。

在某些回憶天橋的文章中,把天橋描繪得過於美好,似乎是座平民樂園,其實絕非如此。舊天橋官匪勾結、惡霸橫行,充滿了窮苦藝人和手工業者的血淚。天橋又是藏汙納垢之處,到處是騙局陷阱,許多家長是不許孩子逛天橋的。有些文章主張恢復舊天橋,這也是絕無必要,更無可能的。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已失去了生存的條件,無法再複製、再重生。

橋在何處

天橋地區真的存在過一座「天橋」嗎?它建於何時?規模如何?現況怎樣?

歷史上的北京外城南部曾是一片水鄉。明代內城之水從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的「響閘」流出,在虎坊橋東南形成了20餘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有一條河從西向東流過,這條河當時無名,清末名龍鬚溝。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麗正門(正陽門)外五裡餘東西兩側各建一壇,東名天地壇,即現天壇;西名山川壇,即現先農壇。為方便帝王拜祭天壇,從正陽門至永定門之間修建了大道。在大道經過龍鬚溝處修建了一座橋,因是天子祭天必經之橋,名曰天橋。天橋修建的具體年代沒有確切的記載,一種認為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以後,具體位置在現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天壇路和永安路四條路的交匯處。

天橋以白色石料修成,南北向,跨於龍鬚溝之上。橋兩側有望柱、望板。橋身很高,據說當年在橋南向北望,看不到正陽門。在橋北向南望,看不到永定門。橋的兩側曾各建一亭,亭內有石幢。

1906年正陽門至永定門之間翻修馬路,將天橋橋面降低。1914年整治龍鬚溝西段,將天橋以西龍鬚溝砌為暗溝。1927年因鋪設有軌電車軌道,將天橋改為平橋。1934年在拓寬馬路時,將天橋拆除,從此天橋「有名無橋」了。

天橋被拆除後,天橋的地名被保留了下來,直至今日。人們說起天橋,早已不是指一座橋而是一個地區。天橋附近的天橋市場也一直被簡稱為天橋。

2012年市規劃委公布重建天橋。由於天橋原址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在原址復建十分困難,決定復建位置向南移動40米。2013年底天橋復建完工。新的漢白玉拱橋和兩座石碑矗立在一片綠化帶中,結束了天橋有名無橋的歷史。

市場何在

天橋一帶直至清中後期依然水質清澈,遍種荷花。清乾隆時曾整理疏浚天橋一帶的積水,補種楊柳,紅荷綠柳,風景更佳。來京應試的舉子和住在宣南的文人常來遊覽,留下了不少詠誦天橋的詩篇。據說詩人朱彝尊常流連於天橋,他有關北京的巨著《日下舊聞》,不少章節是在天橋的酒樓上起草的。

清末民初人震鈞所著,刊刻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天咫偶聞》中有些對天橋市場較早的描繪:「天橋南北,地最宏敞,賈人趁墟之貨,每日雲集。……今日天橋左邊,亦無酒樓,但有玩百戲者,如唱書、走索之屬耳。」說明在清末已有商人在天橋附近設攤售貨並出現了曲藝、雜技等娛樂內容。當時在天壇及先農壇壇根設攤不必交納地租。於是擺攤和賣藝者越來越多,漸成市場。清末修建鐵路後,京津鐵路車站設於馬家堡,京漢鐵路車站設於盧溝橋。往來旅客出入永定門,天橋是必經之地,無數的旅客為天橋帶來了繁榮。

1915年,為改善前門的交通,內務總長朱啟鈐主持改建前門。拆除甕城,原甕城兩側東西荷包巷商業街同時被拆,所拆之木石磚瓦移至天橋西,建立市場。天橋市場是總名稱,它以當年的永定門大街北段劃分,街東稱東市場,後為原崇文區管轄。街西為西市場,後屬原宣武區管轄。東市場從北往南依次有一巷至五巷及東街等,還有天橋市場最早建成的三個戲園歌舞臺、燕舞臺和樂舞臺。西市場最早有在先農壇東北建立的水心亭公園,後在水心亭公園舊址上開設公平市場。先農壇東北第一道壇牆拆除後,又先後建起了先農市場、城南商場、惠元商場、三角市場等,成為天橋市場的核心。

天橋市場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在天橋市場說書多年的評書名家連闊如在《江湖叢談》中說:「天橋市場地勢寬闊,面積之大,在北平算是第一。各省市的市場沒有比它大的。東至金魚池(不包括),西至城南遊藝園(不包括),南至先農壇、天壇西門,北至東西溝沿,這些個地方糊裡糊塗地都叫天橋市場。」這就是鼎盛時期天橋市場的範圍。

天橋的絕活兒與戲園

人們常用「萬花筒」來形容天橋市場的豐富多彩和無所不包。在天橋穿的、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各種估衣鋪、綢布攤、鞋帽店、洋貨攤、舊木器家具攤等星羅棋布。各種風味食品如豆汁兒、爆肚兒、切糕、灌腸、硬面餑餑等隨處可見。更有看相、算命、賣假藥等各種騙人的勾當。當時天橋的商品和飲食都是檔次最低的,不可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寶貴的遺產,惟有天橋的「玩兒」有許多是絕活,對戲曲、曲藝、雜技等藝術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也鍛鍊、培養出一批批身懷絕技的藝人,從天橋走出了許多藝術大家。

在天橋出現過許多深受歡迎的藝人,人們把其中技藝最精,表演最為奇特,給遊人帶來最大驚奇與歡樂者稱為「八大怪」。在天橋幾十年的發展中,並不是只有一批「八大怪」,而是有幾批「八大怪」。一般分為庚子時期、辛亥時期和民國時期三批或稱三代。第三代「八大怪」公認的是唱滑稽二黃的雲裡飛、拉洋片的大金牙、說相聲的焦德海、摔跤的沈三、「賽活驢」關德俊、罵大街賣藥糖的大兵黃、賣蹭油皂的周紹棠、從不說話只練不說的拐子頂磚。

一些全國著名的曲藝藝術家也是從天橋走出來的。快板名家高鳳山、琴書泰鬥關學曾、評書大家連闊如、相聲大師侯寶林、北京曲劇創始人魏喜奎等都長期在天橋學藝、賣藝,從天橋的露天書場走向全國的大舞臺。

天橋的戲園子數量多,密度大,不僅在北京,即使在全國其他城市類似的娛樂場所中也名列前茅。據不完全統計有近30家,演出河北梆子、評劇、京劇、哈哈腔、曲藝雜耍等。但其檔次卻是極低的,初期多為戲棚子,觀眾座席為長板凳。1933年左右,天橋發生了一次大火災,燒毀了十多座大棚。當局為避免再次發生火災,明令各家戲園由席棚改為磚灰牆,鉛鐵板蓋頂。

建於1910年的歌舞臺,是天橋第一家戲園子。隨後在它南邊建成樂舞臺、燕舞臺,三家一字排開,都以演評戲為主,均在東市場,今自然博物館的位置。20世紀30年代初,三個舞臺均在大火中焚毀,相繼停業。西市場內戲園更多,有吉祥戲園、昇平戲園、丹桂戲園、魁華舞臺、紅樓劇場、萬盛軒戲園、天樂戲園等20餘家。

萬盛軒是其中最有名氣的一家。它是1931年在原茶棚基礎上改建的,專演評戲。1963年萬盛軒翻建,老舍先生題名為「萬勝劇場」。1978年萬勝劇場再次翻修擴建,現在是天橋雜技劇場。天樂戲院在萬盛軒東側,1933年籌建,初演評戲。1977年天樂戲院重新翻建,改稱天橋禮堂,2004年改為天橋樂茶園。由曹禺題寫匾額,茶園內演出曲藝、雜技、戲曲、老天橋絕活兒等,瀰漫著濃鬱的老北京風情。現在德雲社在此演出相聲。丹桂戲院也是20世紀30年代初由茶棚改建而成,初演哈哈腔,後演評戲,上世紀40年代改演河北梆子。1961年經過翻建改名天橋電影院。

消失的水心亭公園

民國初期,天橋市場初步形成後,擁擠異常,十分喧囂,遊人沒有休息納涼之處,更無任何自然景觀。當局提出應在城南開闢一個公園,供人們消夏避暑。民國六年(1917年),北京外右五區署長高爾祿與富商董輔泉共同出資,在先農壇東牆外鑿池引水,在池中央建涼亭式大棚一座,四周有玻璃窗,可以遠眺,名水心亭。亭內設有茶座,午後有各種曲藝演出。池的東、西、北三隅也各建有草亭,分別為六角、八角、三角形。池內種有蓮藕、慈姑等,岸上遍植桃柳,統稱水心亭公園,成為天橋市場旁的一處頗受歡迎的園林。張恨水的名著《啼笑因緣》中的許多情節就發生在水心亭公園和天橋。

但水心亭僅存在了幾年,民國九年、十年,天橋連遭火災,水心亭被焚後沒有再復建。公園北部給電車公司建電車總站,民國十五年(1926年)拆去先農壇外壇牆,在壇的東北角建三角市場、惠元商場、公平市場等。

原標題:天橋為何不見「橋」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怪橋」當道 過街天橋不能過街
    目擊1橋修好了卻不接地氣朝陽區曙光西路上有一座過街天橋,附近居民戲稱其為真正的「天橋」,是因為橋梁的兩頭沒有臺階,人是根本走不上去的。打開多個版本的電子地圖,在曙光西路上看不到這座過街天橋,但記者實地走訪,橋確實存在。
  • 走在上面顫巍巍的東單銀街天橋消失 到底怎麼回事?
    2007年銀街橋修復 劉航/攝東單路口的過街天橋,幾乎是北京的一處地標性建築。天橋上的「銀街」兩個大字,也經常成為外地遊客拍照的取景點。李博/攝今天下午,記者來到天橋原址探訪,天橋原本的位置已經用灰色圍擋圍住。
  • 深圳「天橋」公園,開了
    *定格深圳 · 遊玩 第267期*深圳又又又又有新公園了悅動天橋、氧氣綠谷、荔林花海活力籃球場、童趣沙坑...這一期,蘇米與八一小姐姐一起遊玩『虎地山公園』走進虎地山公園一眼看到的就是超超超長的悅動天橋從綠道望上去似乎是通往天空的階梯
  • ...北郵電街、人民路、北天橋街、大順路、濱河路、公園北街、西橋...
    關於對鐵西區北體育街、北郵電街、人民路、北天橋街、大順路、濱河路、公園北街、西橋街等8條道路部分路… 2020-05-28 04: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皇崗公園人行天橋規劃10年未建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邱小香)近日有市民反映,福強路皇崗公園人行天橋規劃了10年至今未建成。記者採訪獲悉,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設計、勘查階段,有望下月動工。 福田區寶田苑居民李先生說,門前車流滾滾的福強路,把他們和片區唯一的市政公園——皇崗公園隔離,公園南門近在咫尺,他們卻必須要走很長一段路,繞行益田福強路口或福強水圍路口,再折返到公園門口,距離長,而且還要過紅綠燈,機動車多,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他說,市規劃國土委早在10年前,就批准了在福強路上修建皇崗公園步行天橋的規劃設計,為何到現在連天橋的影子都看不見?
  • 從「天橋的把式」說說老北京天橋的歷史
    北京的天橋,一個非常傳奇的地方,曾是北京的文化地標和最繁華的娛樂場所,擁有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當然了,此「天橋」非彼「天橋」,這裡的天橋是原北京市宣武區正陽門外的天橋。大致範圍是珠市口以南,永定門以北,東臨天壇,西瀕先農壇。過去,這裡曾有一座石橋,明清兩代皇帝每年要到天壇祭祀必須經過這座橋,因此便叫成「天橋」。後來這一帶逐漸形成具有獨特「京味」的天橋市場。
  • 大沙河公園西門人行天橋拆了?官方:存在安全隱患 將在原址重建
    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18日訊 近日,松坪山片區居民在討論一件事情,附近的大沙河生態長廊終於建成開放,但不知為何,原來通往大沙河公園西門之間一座跨河人行橋被拆了。對此,有關部門回應:原橋有安全隱患,計劃拆除後重建。
  • 漳州江濱路將新建天橋連接西溪親水公園和碧湖廣場
    好消息,漳州市江濱路將新增一座人行天橋,連接起西溪親水公園和碧湖城市廣場。  昨日,導報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碧湖城市廣場人行天橋已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該項目建設位置起點接碧湖城市廣場商城二樓入口,終點接江濱路南側江堤路。
  • 連接一中和香山湖公園!珠海這裡將新建人行天橋
    天橋連接市一中與香山湖公園據了解,這座人行天橋跨越健民路,連接市一中與香山湖公園。天橋長54.8米,橋梁寬 4.3米,橋下機動車道淨高不小於4.5米。從橋梁本身來說,本橋具備了城市規劃所要求的必備功能。橋型簡單,通過折線梯道、梯形主梁等突出結構線條美,與周圍開闊的景觀相契合。
  • 綠色廊道、天橋電梯、口袋公園……廣州解放路煥發新活力
    綠色廊道、天橋電梯、口袋公園……廣州解放路煥發新活力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  2020-09-24 品質化提升工程已經完工,迎賓館的人行天橋電梯於
  • 泉州江濱北路天橋方案出爐 將連接萬達江濱體育公園
    閩南網11月1日訊 一座人行天橋如一道彩虹,橫跨江濱北路,連接起江濱體育公園和萬達廣場,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昨日,泉州市規劃局組織召開該方案討論會,兩套橋面景觀方案出爐。就會上部門專家意見,方案設計人員還將進一步完善。
  • 鄭州二七廣場,承載一代人記憶的U型天橋開拆了
    承載一代人記憶的二七U型天橋,要跟大家正式說再見了。10年前,你可以站在這裡,看二七廣場周圍美景,看周圍百貨商鋪林立,感受到鄭州的繁華,在這裡有過多少天橋故事,這裡承載著一代鄭州人的回憶。現在路過鄭州二七廣場你會發現,曾經的U型過街天橋,變成成了斷頭路。
  • 貴陽市第一座人行天橋——貴陽大西門天橋,拆了!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胡楠贇)3月8日上午,記者接到網友爆料「貴陽的地標建築大西門天橋正在拆除」。待記者趕到市西路時發現,大西門天橋的確正在拆除,橋上小商鋪已不見了,橋的「原身」顯露出來。  大西門天橋是貴陽的第一座人行天橋,建於1986年10月。
  • 老北京的天橋盛況,在這座地鐵站裡原景重現
    北京的天橋究竟在哪?這是一個難住所有外地遊客的世紀難題,因為從1934年被全部拆除後,天橋就進入了「有名無橋」的時代。但這並不影響北京人的天橋情結。這一座消失匿跡的橋,曾承載了老北京截然相反的兩種文化:明清時,皇帝到天壇祭天時,必經天橋,天橋也因此得名;後來的天橋更有名,這裡雲集著各路藝人、小吃。但歷史變遷中,這兩大盛況均已不再。不過,這天橋盛況在年底開通的地鐵8號線天橋站裡將能「原景重現」。先來說說這一站地位置。地鐵8號線堪稱「地下中軸線」,自然也就穿越了天橋一帶。
  • 「夜光」吉道天橋直通江濱
    吉道天橋夜景效果圖。福州晚報訊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總獲悉,作為我市慢行步道吉道的延伸,橫跨江濱中大道的吉道天橋(暫定名)預計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屆時市民可沿著吉道從光明港公園直達江濱公園。吉道天橋位於臺江區江濱中大道與瀛江路交叉路口附近。項目負責人李翔介紹,天橋北側位於晉安河直排閩江通道綠軸上,銜接已建成的吉道,橫跨江濱中大道後,南側落在閩江北岸,接江濱公園。據介紹,吉道天橋主橋全長66.4米,橋面全寬8米,採用全鋼構結構,外包白色鋁擋板。
  • 汕頭星湖公園跨長平、韓江路兩座人行天橋春節前開放
    近日,市城管部門抓住夜深時段長平路車流較少的有利時機,順利完成星湖公園跨長平路人行天橋實施鋼桁架吊裝工作,長平路恢復交通正常通行。星湖公園(金砂路至中山東路)於2002年建成開放,是東區配套完善、風景優美的全開放式帶狀公園,也是周邊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由於公園沿途被長平路、韓江路分割,到公園休閒的群眾在上述整個園區休閒,需繞行長平路和韓江路紅綠燈路口,給市民遊園造成不便。
  • 廈門同安首座環形景觀天橋下半年將開工建設
    廈門晚報訊 (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李如松)同安區第一座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天橋——「必達天橋」即將開建,這也是同安區首座環形景觀天橋,今後將成為同安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昨日,記者從項目業主單位同安區建設局獲悉,位於環城西路與同蓮路交叉路口(祥平街道鳳崗路口)的環形「必達天橋」,整體設計方案已基本確定,預計下半年將動工建設,總投資約2000萬元。2016年廈門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同安區有兩個,除了盧戇章公園項目外,另一個項目就是「必達天橋」。
  • 有梁沒臺階 有墩沒橋梁 有坡道修一半……這些過街天橋太怪了
    近日,北京晚報集中報導了一些過街天橋使用率過低、需要加裝無障礙設施等問題,報導引起了市民熱切關注。一些市民向本報反映,除了報導中提及的那些問題,還有一些「怪橋」需要關注。這些被稱為「怪橋」的過街天橋究竟怪在哪裡了?昨天,記者逐一進行了探訪。
  • 「鋼琴天橋」亮相石家莊 橋身欄杆成五線譜
    「鋼琴天橋」亮相石家莊 橋身欄杆成五線譜 (1/2) 「← →」翻頁
  • 中華路過街天橋有望本月投入使用
    最近,不少市民在路過城區中華路與高平路時,都會看到這裡的一處過街天橋正在施工當中,而它也是環堤公園第一條人行連接橋梁,目前它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有望在這個月竣工投入使用。1月4日,記者來到中華路、高平路段人行過街天橋施工現場,施工工人正在進行裝鋁板、鋪橋面、安裝調試燈光等工作,目前,橋體的主要工程已經施工完畢,進入收尾工作。中國一冶環堤公園過街天橋現場負責人肖衛方:現在這個橋大致已經完工了,準備收尾,已經到細部處理了,包括這個網格屏裝好了,現在具體做細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