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持續兩星期的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得以圓滿完成,獲逾178萬市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攬炒派」最初散播的種種謠言和抹黑,包括計劃無助抗疫、市民接受檢測易受感染、有多達25萬個「假陽性」等等說法,在事實面前已不攻自破。
然而,「攬炒派」不但沒有就自己肆意抹黑向普檢計劃參與者、內地支援隊道歉,更一計不成再生毒計,開始用同樣的手法抹黑健康碼,企圖阻撓香港透過使用健康碼逐步啟動經濟民生正常化。香港《文匯報》梳理「攬炒派」四大謊言、抹黑伎倆,逐一踢爆,澄清真相,希望讓市民明白「攬炒派」一貫的抹黑伎倆,不要上當。
圖源:香港《文匯報》
謊言1:侵私隱洩行蹤 真相:符合私隱條例
「攬炒派」抹黑健康碼會「侵犯市民私隱」,手法其實似曾相識,與有關人等抹黑普檢是同出一轍。他們誣衊特區政府隨時可強制市民在手機下載健康碼軟體,利用健康碼「監控」市民行蹤,甚至對市民進行「扣分制」,實行所謂「社會信用評分系統」等等。就此,特區政府已一再澄清絕無此事。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早前就表示,構思中的香港健康碼沒有追蹤功能,只儲存一般出入境需申報的個人資料,包括申請人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證件號碼、聯絡電話、醫療檢測機構名稱及核酸檢測結果,屬「不變」的靜態資料,符合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至於應用於香港本地的「感染風險通知」應用軟體,預料本月完成概念研發,同樣給予市民自主權,是否下載軟體、是否記錄自己在境內的行蹤及到過的場所,都由市民自行決定,目的是在萬一有關場所出現確診者,或曾坐過車的乘客確診時,可以透過應用軟體通知市民,最重要是所有資料並不會被政府記錄,而是存在市民自己手機裡。
謊言2:增加播毒風險 真相:及早截斷疫鏈
「攬炒派」另一個抹黑藉口是健康碼無助抗疫。在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時,「攬炒派」已用同樣的口吻和論調質疑有關計劃,但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普檢計劃獲逾178萬人接受採樣,並為香港發現32名確診者,切斷了逾12條傳播鏈,其中約四成患者更屬無病徵的隱形患者,若非普檢計劃,他們隨時會一直在社區內播疫,或感染無數市民。
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資料圖 圖源:香港《文匯報》
謊言3:檢測結果不準 真相:誤差比率極微
「攬炒派」聲稱,澳粵健康碼系統的網絡保安「不安全」,隨時有黑客入侵,這手法與當初「攬炒派」謠指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假陽比率」極高的抹黑手法同出一轍。其中,屯門醫院心臟專科醫生黃任匡還聲稱,大量「假陽性」個案送入醫院,會進一步拖垮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
但隨著普檢計劃圓滿完成,「攬炒派」這些妖言惑眾的「預言」全部無靈驗:「攬炒派」聲稱檢測的「假陽性」比率達5%,推算有25萬宗「假陽性」。但事實上,最終透過普檢計劃發現32宗全新的確診個案,都經衛生署復檢過,結果也是呈陽性反應。
計劃另外更找到5宗同時被醫管局發現的重疊個案,以及5宗確診者涉及的緊密接觸者感染個案。換言之,整個計劃直接和間接共識別最少42宗確診個案。
同時,在普檢計劃累積採樣160萬個樣本時,疑因採集的樣本分泌量少,導致一宗疑似「假陽性」個案,換言之,「假陽性」比率是百萬分之0.00625,與「攬炒派」所指的5%「假陽性」比率是天差地別。
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資料圖 圖源:香港《文匯報》
謊言4:採樣篤穿鼻腔 真相:普檢無人受傷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採集市民的鼻腔及咽喉混合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但「攬炒派」就將計劃採用的採樣方法與鼻咽拭子混淆,大肆散播謠言稱普檢計劃的採樣員會將拭子插入市民「半個頭」作深度採樣,嚇唬市民指接受採樣可能會鼻血流不止,甚至弄穿鼻咽傷及脊椎等等。
但真相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所採集的鼻腔及咽喉混合拭子,與攬炒派所形容的鼻咽拭子其實是兩種不同採樣方法,普檢採樣時拭子只會放進鼻腔一兩釐米處。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也針對「攬炒派」的謠言一度親身示範闢謠。
而且,絕大部分市民均表示採樣未有令他們感到不適,而在逾178萬參與計劃的市民中,更從未出現「攬炒派」所宣稱的「受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