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再「發燒」,這一次雷軍能擺脫誤解嗎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李傳奇

編輯:李傳奇

出品:量子科技小組

封面圖片作者:Lum3n

截止至今,以最新匯率計算,小米市值已突破一千億美元,正式進入千億美金俱樂部。小米市值的變動,代表資本市場對小米的認知在演進。正值小米十周年,推出小米最新款手機小米11,必須得說小米最近真的非常耀眼。

小米為何被市場看好

小米手機市場佔有率逆襲

股價逆襲的背後,是小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實現了逆襲,三季度時隔六年重回全球智慧型手機排行榜前三,如下圖所示。並且小米很有可能繼續維持這樣的份額。

基於小米在核心供應鏈、產品組合、線下渠道的完善,小米手機業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有望鞏固前三位置並衝擊第二。

小米11市場矚目

12月28日小米11發布,同時其搭載的高通驍龍888處理器也是全球首發,這讓小米11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作為小米「新十年」開篇之作,也是小米全新的高端之作。

這一次雷軍非常高調,發布會的邀請函直接用驍龍888晶片做成,可以說是非常硬核了,成本如此高昂的邀請函也是雷軍在向大家保證:不差晶片,備貨充足

海外市場高歌猛進

就在各手機廠商進程開始緩慢的時候,選手小米申請出戰了。前段時間雷軍在採訪中就曾表示,未來幾年小米要做到歐洲第一!

簡單來說,小米意欲接棒華為,從而統治歐洲市場,此舉就是為了證明小米不止在印度混得開,在發達國家一樣也能如魚得水。

「手機xAloT」的模式讓小米在海外高歌猛進,2020年第三季度在西歐運營商渠道佔比約4.6%,第三季度海外AloT收入同比增長56%,手環、滑板車及掃地機器人收入規模已超國內。

國外市場較高的毛利率可對硬體利潤形成有力的支撐,伴隨海外用戶基數的提升,廣告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從而帶動毛利率的提升。

「那又如何?在我心中,小米就是不行!」這是大部分看空者的心聲,也是小米當下最尷尬的處境之一——大眾對小米的低端固有印象太深刻。

質疑依舊存在

在一個月前的亞布力論壇第二十屆年會上,雷軍就在講話中向大傢伙訴苦了,小米成長的非常快,大家也對小米有些誤解——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小米沒有技術。

對這三個誤解,雷軍是這樣解釋的:小米已經在做中高端產品——比如小米十至尊版;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代工並沒有什麼不妥,代工也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模式;小米沒有技術——他舉了個例子,小米手機的拍照功能在DXOMark的榜單裡於今年年初登頂。他認為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領域,沒有技術小米是不可能一直生存到現在的。

對於雷軍的解釋,自然是有反對的聲音的。

小米10和超大屏電視的熱銷並不能說明小米在高端市場站住腳了,上半年,小米在高端智慧型手機(600美元以上)的國內份額雖然位居第三,然而市場佔有率僅為4%,僅僅是蘋果、華為的零頭。

同樣的,在高端電視領域,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沒有擠進前三,只能和一眾傳統電視廠商在剩下26%的市場份額裡競爭。

從目前來看小米並沒有在目前的高端市場擁有高佔比,現在就下結論小米有沒有高端市場還是為時過早。

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其實說到底代工並沒有什麼問題,代工畢竟是和貼牌有著本質的區別的。說白了大家並不關心小米是否代工,而是關心小米是否有科技和技術,同為手機廠商蘋果也同樣有代工模式,但蘋果這方面卻從未被質疑。這是雷軍需要去真正回答的方面。

那麼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小米有沒有技術?不得不說雷總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很巧妙,他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問題,而是從側面舉例:在有著蘋果、三星、華為等企業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小米若沒有技術根本無法生存。

但在筆者看來,小米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生存下來,並不完全是由技術決定的,小米在其他方面的競爭力也同樣可以支撐小米存活下來。其實若談技術,2019年小米的專利數量超過了一千三百件,並不少,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還是很難在小米身上找到一個清晰的「核心技術」。

ZAKER科技曾這樣評價此事:小米不缺技術和創新,缺乏的是將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技術的轉移、專注。說白了,沒有核心技術,是隨時都有可能被替代的。

其實在我看來,如今的小米確實早已不是那個只做中低端手機產品的小米了,在如此長的產品鏈上的成功和海外市場的成功就已經能說明小米的改變是巨大的。

同為國產品牌,小米與華為最大的區別是在品牌這一層,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是改變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關鍵人物。當時的智慧型手機,要不價格虛高要不體驗感很差,而小米憑藉著出色的運營和超高的性價比,獲得了很多年輕的用戶群體。

「小米,為發燒而生」這句經典的slogan的傳播度是後來眾多廣告語也難以望其項背的,這不僅是一句廣告,更是小米對自己的品牌定位,但當時小米手機的發熱問題配合上這句廣告語也毫不違和,也讓其低端的印象深入人心直到現今都很難改變。

在那個「腎換蘋果」的年代,走低端路線的小米,將硬體利潤控制在5%,用性價比極高的優勢成功俘獲了一批有需求卻荷包空空的年輕人,當時小米的成功被其他廠商紛紛效仿。

可是時代是在改變的,如今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正在不斷升級,「不差錢」的消費者已經不那麼看重性價比,更注重品質和品牌背後的故事,這也讓華為、vivo等品牌不斷的對小米的地位進行著衝擊甚至超越。

過低的硬體利潤使得投入研發的利潤也會相應減少,這對小米來說也是十分不利的,這個關鍵的埠上,中高端化路線是小米接下來的必經之路,那麼這條道路光明嗎?

小米正在重新定義高端

必須得說,雷軍的目光是非常長遠的,早在2013年,看到趨勢的雷軍就決定去提前布局,什麼趨勢呢?IoT物聯網的即將大熱的趨勢。

六年過去了,率先提出AIoT(AI+IoT)的小米在IoT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成為AIoT智能生活的定義者。以下為今年小米第三季度的相關數據,各項增長率都非常亮眼。

AIoT是一個複雜又特殊的綜合性領域,這對於品牌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AIoT不僅僅只是串聯各"物",它是一把智慧鑰匙,正在打開未來大門。

最為最早入局AIoT領域的玩家之一,小米在此領域已經有著非常成熟的玩法和心得體會了。

小米在AIoT的獨特之處在於小米將其「人格化」,手機是心臟,智能硬體是器官,小愛是血管,數據是血液,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成就。

智能硬體作為AIoT中的T(Things),小米的超長產品鏈可以幫助小米的AIoT生態覆蓋各種各樣的場景。

總說小米沒品牌沒故事,所以不高端,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真的太片面了。高端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定價和營銷,更重要的是一個品牌以何種形式融入用戶的生活,已經用戶如何感知品牌所提供的服務。

小米建設AIoT生態就是在為小米手機的高端路線鋪路。作為發展蒸蒸日上的小米AIoT生態中的心臟,小米手機只會越來越「高端」。

市場已經不缺乏製造「機皇」的能力了,缺乏的是機皇有好的服務和體驗。誤解歸根結底還是對產品的誤解,所以解決誤解還是要用產品來說話。

儘管小米目前在高端機市場上的佔有率還並不高,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日漸成熟完整的AIoT生態下,無論是小米11、小米12、小米13,它們都會不斷開啟小米高端之路的新篇章。

雷軍用晶片當作邀請函,高調的邀請各路媒體參加小米11的發布會,這一次不再「發燒」的小米手機,可以打破質疑消除誤解嗎?

——END——

點一下,變好看

相關焦點

  • 雷軍渴望撕掉小米的「中低端」標籤
    雷軍又上熱搜了。在2020亞布力論壇上,雷軍談了談外界對於小米產品定位的看法:"幹了10年,大家還是覺得小米是中低端,這一點我挺鬱悶的。"這一番言語,夾雜著雷軍在小米十年成長曆程中始終無法擺脫"中低端"產品定位的鬱鬱寡歡,同時也映射出雷軍對於小米產品定位的持續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小米產品才是消費者眼中的高端產品?小米十年,雷軍是渴望撕掉小米產品"中低端"定位標籤的。帶著些許抱怨、嬌嗔雷軍將"怎麼做高端小米產品?"
  • 雷軍:「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是誤解 未來將立足高端提升口碑
    雷軍:「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是誤解 近日,在第20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社會認為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是誤解。 雷軍稱,十年前,自己從軟體網際網路轉行進入製造業,是為了用網際網路經驗來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解決國貨被人看不起的問題,希望通過提升商業效率和性價比幫助國貨改進產品和設計,卻造成了小米「都是中低端」的誤解。 如今小米嘗試加碼高端市場來消除這個誤解。
  • 小米7年:「發燒友」雷軍的「逆襲」與「妥協」
    從錯過以15萬元的價格投資張小龍,到在電商崛起前夕賣掉卓越網,和了牌的雷軍與「和牌」似乎總差了一步。2010年,40歲的雷軍開始了「最後一次」創業:「為發燒而生」,這句後來為人熟知的slogan,成為了雷軍與小米締結的「初心」。  雷軍號稱自己是「手機超級發燒友」,用過不下100部手機,請來的小米合伙人亦全是技術背景骨幹。
  • 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雷軍:幹了十年大家還誤解,挺鬱悶的……
    據多家媒體報導,11月18日晚間,「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屆年會」開幕式上,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發表演講。他表示,外界對小米有很多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十年前小米希望用網際網路解決製造業的問題。
  • 雷軍罕見澄清質疑小米的三大誤解
    小米在2020年第三季度成功超越蘋果,來到了全球銷量第三的位置,同時又因為第三季度的財報是上市以來成績最好的一份,雷軍也是春風得意,並開始在公開場合回應了關於小米的誤解。
  • 小米等於中低端?全是貼牌貨?沒技術?雷軍表示:我很鬱悶
    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亞布力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談到了外界對小米的三大誤解,心裡很是鬱悶。第一個誤解就是「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在十年前,小米希望用網際網路解決製造業的問題,解決國貨質量差、被人看不起的問題,結果乾了十年,大家覺得小米還是中低端,我挺鬱悶的。
  • 供應鏈不再是噩夢?困擾小米七年的問題解決了
    就在前兩天,湖北仙桃市也就是雷軍的老家,舉辦了一場關於小米的大會。這是一次專門針對小米供應商的大會,這也是小米成立7年來最大的短板。小米手機自從發布以來,雖然款款都是爆品,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缺貨,市場供不應求,用戶哀聲怨道;不僅僅損害了整個小米公司的口碑,還影響了小米手機的整體銷量。
  • 雷軍提前烹飪小米粥:小米MIX Alpha不再量產,米粉能喝得下去?
    2020年8月9日(今天)消息,小米創始人雷軍「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對外表態:澎湃晶片的研發遇到了困難,但這個計劃還在繼續。相對而言,在米粉這個群體當中,他們大多數人都已經默默地跟隨小米的科技腳步,從手機延伸到各類生活家居(小米智能生活)用品當中。
  • 雷軍再爆小米10發燒功能,全面解決手機網絡耗電問題,續航強了
    在小米10周年旗艦機小米10系列手機即將發布之際,雷軍開始瘋狂公布這款旗艦手機的發燒功能,每個功能都非常發燒,非常實用,這堆料太足了,那麼多首發和標配,米粉都有點嚴重懷疑小米10系列手機能否繼續堅持性價比屬性了。
  • 大公司要聞速覽|雷軍澄清對小米三大誤解;歡聚集團回應渾水報告
    今日科技要聞必讀歡聚集團回應渾水報告;雷軍澄清對小米的三大誤解;馬斯克社交媒體回應「感染新冠」;嫦娥五號即將升空;英偉達稱明年完成Arm收購。雷軍澄清對小米的三大誤解國貨在以往似乎總會成為「中低端」的代名詞,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雷軍創立的小米也常常被賦予這種刻板印象。中低端?代工?沒技術?已有十年成長經歷的真實小米與外界對它的認知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偏差?11月18日舉行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屆年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發表主題演講時作出回應。雷軍說,都是誤解。
  • 小米10 系列衝到 6000 元,雷軍急需一場勝利
    小米10起售價3999元、頂配售價4699元,小米10 Pro起售價4999元、頂配售價5999元。儘管一年前,雷軍發布小米9時,曾表示2999元的起售價格是小米數字旗艦最後一次定價3000元以內,但顯然,小米10/10 Pro橫跨4000元~6000元的價格還是超出了不少圍觀發布會的米粉的預期。
  • 小米十年500強,雷軍50可知天命
    他在給雷軍重裝系統的時候,把所有的代碼全部格式化了…顯然,那個時候的金山在招聘和人員培訓上不太「正規」。據說雷軍因此無奈的放棄了技術理想,開始認真做起了總經理…不知道這位劉姓工程師今天在何方。如果能找到他,希望小米可以給他一個最佳工程師失誤獎,因為他是真正的小米奠基人。我願意用這麼戲劇化的方式來形容小米的故事,但是內心裡其實是不太相信的。
  • 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雷軍:產品在「貴」上立住才能獲得認可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出席並演講。雷軍表示,過去十年,很多消費者非常關心小米的成長,但也對小米存在很多誤解。「本周禮拜一,高瓴資本的張磊在我的辦公室坐了兩個多小時,跟我聊了非常多的內容,聊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理解到大家對小米的誤解還挺多的」。雷軍說出了「三個誤解」,並加以解釋。
  • 雷軍靈魂三問,小米財報有點打臉
    不知金句製造機小米是對高端有誤解還是對年輕人有誤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雷軍要被打臉了,今年以來的小米要推翻上市前他的承諾了——「小米手機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果有超出部分,將會全部返還給用戶」,注意是「永遠」。 財報數據不會騙人,反問雷總,小米高端路走得還順利嗎?小米技術如何?另外,小米到底是不是代工模式?
  • 小米泡麵、小米枕頭,你贊同雷軍把小米做成中國沃爾瑪嗎?
    仔細一想題主這問題還有點意思,所以回答一下。先說結論:如果雷軍能做到,我當然樂見其成。接著跟一句:難。但也不是不可能。小米是網際網路思維的勝利從免費的MIUI開始吸引喜新厭舊的年輕人,打敗天生就不美麗的安卓原生界面。率先開啟定期(每周?)更新軟體的模式。這種現在很常見,當時很新奇的網際網路軟體開發模式讓大家耳目一新。也正是應了「為發燒而生」那句話,不斷給參與者、給粉絲們新的刺激,讓大家沒有疲勞感。
  • 為什麼要推高端機,雷軍告訴你
    昨天小米發布會的熱度還沒過去,雷軍今天上午就針對 「為什麼要做定價 3299 元的高端機?」 的問題發布了一條長微博。雷軍在微博中稱小米已經成為了中國消費電子的國民品牌,巨大的銷量意味著小米的用戶群體已經開始向更高層次拓展,這也產生了用戶對小米高端手機的需求。
  • 雷軍小米十年演講 並不是一帆風順
    「作為一個投資人,你會投資十年前的小米嗎?」「不會。因為成功概率很低。」雷軍沒有絲毫的猶豫,回答道。小米掀起了網際網路思維和粉絲經濟潮,讓大家感覺,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在小米十周年雷軍的公開演講中,透露了小米高光時刻背後的故事。在小米創辦的第一年,雷軍這個手機外行,花費了80%以上的時間來找人。第一位就是當時在谷歌中國研究院任職的林斌,「硬體+軟體+網際網路」的鐵人三項打動了林斌,讓他能夠毅然決然的加入小米。
  • 雷軍撕不掉小米標籤
    11月26日,小米發出了一份道歉信,稱小米集團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的言論完全不代表公司態度。王嵋在此前的一次發言中曾稱,「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得年輕人得天下。」這引發了部分小米用戶的憤怒,王嵋本人也因此主動請辭。曾幾何時,「屌絲」成為草根網民們的自嘲,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家品牌可以用之來稱呼消費者。
  • 雷軍這麼努力,為什麼小米還是幹不過OV-虎嗅網
    畢竟,從2010年創辦到2018年上市,小米累計融資數百億,以雷軍為首的8位創始人,各個都是業界大牛,而整個團隊的努力和敬業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像雷軍為了推廣自家產品,甚至會親自下場懟競爭對手,其狼性可見一斑。反觀OV兩家,除了早就不過問業務的「甩手股東」段永平,你能說出它們任何一位高管的名字嗎?
  • 這些年被小米玩壞的詞語,你們能想起多少個?
    1「為發燒而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句在小米手機發展階段廣泛宣傳的詞語,現在小米公司幾乎不提及了,這主要是小米手機的策略已經發生改變了。初期小米手機因為miui而瘋狂,很多愛好者刷miui開發版,為性能而測試,但是當小米手機已經普及,並且走向大眾化,原來的策略就發生了改變,小米手機已經不再主要針對發燒友了,而是主要針對小白用戶了,所以再說「為發燒而生」就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