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傳奇
編輯:李傳奇
出品:量子科技小組
封面圖片作者:Lum3n
截止至今,以最新匯率計算,小米市值已突破一千億美元,正式進入千億美金俱樂部。小米市值的變動,代表資本市場對小米的認知在演進。正值小米十周年,推出小米最新款手機小米11,必須得說小米最近真的非常耀眼。
小米為何被市場看好
小米手機市場佔有率逆襲
股價逆襲的背後,是小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實現了逆襲,三季度時隔六年重回全球智慧型手機排行榜前三,如下圖所示。並且小米很有可能繼續維持這樣的份額。
基於小米在核心供應鏈、產品組合、線下渠道的完善,小米手機業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有望鞏固前三位置並衝擊第二。
小米11市場矚目
12月28日小米11發布,同時其搭載的高通驍龍888處理器也是全球首發,這讓小米11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作為小米「新十年」開篇之作,也是小米全新的高端之作。
這一次雷軍非常高調,發布會的邀請函直接用驍龍888晶片做成,可以說是非常硬核了,成本如此高昂的邀請函也是雷軍在向大家保證:不差晶片,備貨充足。
海外市場高歌猛進
就在各手機廠商進程開始緩慢的時候,選手小米申請出戰了。前段時間雷軍在採訪中就曾表示,未來幾年小米要做到歐洲第一!
簡單來說,小米意欲接棒華為,從而統治歐洲市場,此舉就是為了證明小米不止在印度混得開,在發達國家一樣也能如魚得水。
「手機xAloT」的模式讓小米在海外高歌猛進,2020年第三季度在西歐運營商渠道佔比約4.6%,第三季度海外AloT收入同比增長56%,手環、滑板車及掃地機器人收入規模已超國內。
國外市場較高的毛利率可對硬體利潤形成有力的支撐,伴隨海外用戶基數的提升,廣告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從而帶動毛利率的提升。
「那又如何?在我心中,小米就是不行!」這是大部分看空者的心聲,也是小米當下最尷尬的處境之一——大眾對小米的低端固有印象太深刻。
質疑依舊存在
在一個月前的亞布力論壇第二十屆年會上,雷軍就在講話中向大傢伙訴苦了,小米成長的非常快,大家也對小米有些誤解——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小米沒有技術。
對這三個誤解,雷軍是這樣解釋的:小米已經在做中高端產品——比如小米十至尊版;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代工並沒有什麼不妥,代工也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模式;小米沒有技術——他舉了個例子,小米手機的拍照功能在DXOMark的榜單裡於今年年初登頂。他認為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領域,沒有技術小米是不可能一直生存到現在的。
對於雷軍的解釋,自然是有反對的聲音的。
小米10和超大屏電視的熱銷並不能說明小米在高端市場站住腳了,上半年,小米在高端智慧型手機(600美元以上)的國內份額雖然位居第三,然而市場佔有率僅為4%,僅僅是蘋果、華為的零頭。
同樣的,在高端電視領域,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沒有擠進前三,只能和一眾傳統電視廠商在剩下26%的市場份額裡競爭。
從目前來看小米並沒有在目前的高端市場擁有高佔比,現在就下結論小米有沒有高端市場還是為時過早。
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其實說到底代工並沒有什麼問題,代工畢竟是和貼牌有著本質的區別的。說白了大家並不關心小米是否代工,而是關心小米是否有科技和技術,同為手機廠商蘋果也同樣有代工模式,但蘋果這方面卻從未被質疑。這是雷軍需要去真正回答的方面。
那麼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小米有沒有技術?不得不說雷總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很巧妙,他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問題,而是從側面舉例:在有著蘋果、三星、華為等企業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小米若沒有技術根本無法生存。
但在筆者看來,小米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生存下來,並不完全是由技術決定的,小米在其他方面的競爭力也同樣可以支撐小米存活下來。其實若談技術,2019年小米的專利數量超過了一千三百件,並不少,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還是很難在小米身上找到一個清晰的「核心技術」。
ZAKER科技曾這樣評價此事:小米不缺技術和創新,缺乏的是將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技術的轉移、專注。說白了,沒有核心技術,是隨時都有可能被替代的。
其實在我看來,如今的小米確實早已不是那個只做中低端手機產品的小米了,在如此長的產品鏈上的成功和海外市場的成功就已經能說明小米的改變是巨大的。
同為國產品牌,小米與華為最大的區別是在品牌這一層,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是改變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關鍵人物。當時的智慧型手機,要不價格虛高要不體驗感很差,而小米憑藉著出色的運營和超高的性價比,獲得了很多年輕的用戶群體。
「小米,為發燒而生」這句經典的slogan的傳播度是後來眾多廣告語也難以望其項背的,這不僅是一句廣告,更是小米對自己的品牌定位,但當時小米手機的發熱問題配合上這句廣告語也毫不違和,也讓其低端的印象深入人心直到現今都很難改變。
在那個「腎換蘋果」的年代,走低端路線的小米,將硬體利潤控制在5%,用性價比極高的優勢成功俘獲了一批有需求卻荷包空空的年輕人,當時小米的成功被其他廠商紛紛效仿。
可是時代是在改變的,如今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正在不斷升級,「不差錢」的消費者已經不那麼看重性價比,更注重品質和品牌背後的故事,這也讓華為、vivo等品牌不斷的對小米的地位進行著衝擊甚至超越。
過低的硬體利潤使得投入研發的利潤也會相應減少,這對小米來說也是十分不利的,這個關鍵的埠上,中高端化路線是小米接下來的必經之路,那麼這條道路光明嗎?
小米正在重新定義高端
必須得說,雷軍的目光是非常長遠的,早在2013年,看到趨勢的雷軍就決定去提前布局,什麼趨勢呢?IoT物聯網的即將大熱的趨勢。
六年過去了,率先提出AIoT(AI+IoT)的小米在IoT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成為AIoT智能生活的定義者。以下為今年小米第三季度的相關數據,各項增長率都非常亮眼。
AIoT是一個複雜又特殊的綜合性領域,這對於品牌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AIoT不僅僅只是串聯各"物",它是一把智慧鑰匙,正在打開未來大門。
最為最早入局AIoT領域的玩家之一,小米在此領域已經有著非常成熟的玩法和心得體會了。
小米在AIoT的獨特之處在於小米將其「人格化」,手機是心臟,智能硬體是器官,小愛是血管,數據是血液,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成就。
智能硬體作為AIoT中的T(Things),小米的超長產品鏈可以幫助小米的AIoT生態覆蓋各種各樣的場景。
總說小米沒品牌沒故事,所以不高端,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真的太片面了。高端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定價和營銷,更重要的是一個品牌以何種形式融入用戶的生活,已經用戶如何感知品牌所提供的服務。
小米建設AIoT生態就是在為小米手機的高端路線鋪路。作為發展蒸蒸日上的小米AIoT生態中的心臟,小米手機只會越來越「高端」。
市場已經不缺乏製造「機皇」的能力了,缺乏的是機皇有好的服務和體驗。誤解歸根結底還是對產品的誤解,所以解決誤解還是要用產品來說話。
儘管小米目前在高端機市場上的佔有率還並不高,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日漸成熟完整的AIoT生態下,無論是小米11、小米12、小米13,它們都會不斷開啟小米高端之路的新篇章。
雷軍用晶片當作邀請函,高調的邀請各路媒體參加小米11的發布會,這一次不再「發燒」的小米手機,可以打破質疑消除誤解嗎?
——END——
點一下,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