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史上最強春節檔」,令電影票變得,比車票還難買。
在家偷懶幾天,我們終於要來好好點評其他電影了。
打頭陣的自然是,在所有人注視下,衝著票房冠軍再次進攻的《捉妖記2》。
海報上,人妖同樂,歡天喜地。
戲外嘛,尷尬了,由於口碑不佳,豆瓣上只有5.3分。
所以在開局各種破紀錄的良好態勢下,於大年初三正式丟掉單日榜冠軍。
且逐漸被「有點腦子和才華」的《唐探2》成功趕超。
包括我們率先安利的《紅海行動》,現在的票房走向,也已完成逆襲,夠燃。
口碑發酵,並能那麼快地作用票房,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是件好事。
原以為《捉妖記2》拍得再差,也不會耽誤它少賺一分錢的夏BB,對目前的博弈結果,表示滿意。
映前肉眼可見的鋪天廣告,據聞片方砸了數億宣發費用。
想著吃檔期紅利再賺回來,踩在《戰狼2》頭上二回登頂,如今看來,唯剩三個字,想得美。
劇本尷尬大拖野心後腿,連笑到最後的底氣都失去。
《捉妖記》第一部,設計了人妖共存的世界觀。
新王登位,妖界大亂,逃亡的老妖后借人類宋天蔭(井柏然 飾)的肚子,生下「小妖王」胡巴。
他和捉妖天師霍小嵐(白百何 飾),一起在照顧並保護胡巴的過程中,對人與妖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新的認識。
第二部,出現硬劈而成的雙線敘事。
一邊天蔭和小嵐踏上「尋親」之路,另一邊重返妖界的胡巴,因為遭遇危機出走,而後碰見黑心賭徒屠四谷(梁朝偉 飾)。
結果變成屠四谷,在照顧並保護胡巴的過程中,對人與妖……誒,這句話怎麼有點眼熟?
看了半天,不知哪條是主線,主角似乎也換成戲份偏向的梁朝偉。
這應該是很多觀眾,看完續集後的最大困惑。
拼湊散漫的劇情,繼續消費「胡巴感化人心」的主題。
對原本的世界觀展開不僅沒幫助,更把好好的一個IP逼入了進退兩難的死胡同。(先拍第三部還是屠四谷外傳,是個問題)
出於惋惜心理,今天我還是陪大家來研究下,胡巴的走紅之謎與失寵之鍋。
為此,我總結了三個字,送給本片——
一個個來,先是,萌。
胡巴到底萌不萌?這恐怕是個會引戰撕逼的問題。
正方觀點,中國式萌物代表,熊卻不惹人討厭,看它皮一下很開心的。
反方觀點,大肉糰子,智障臉,觸手系四肢,一旦歡快地晃動起來,恐引起生理不適。
兩者之間,隔了巨大的審美鴻溝,夏BB在此就不站隊了。
直接討論電影本身,我倒真情實感地喜歡前作,當時看完,有一種外國動畫電影的既視感。
它對人妖世界的想像構建,CG特效的突然長進,模仿迪士尼式歌舞表演,不吹如何經典多麼超前,至少完成得似模似樣了。
畢竟奇幻,和科幻題材一樣,在國產電影的類型範疇下,實在短缺。
後來才了解到本片導演許誠毅的來歷,混跡夢工廠多年,代表作《怪物史萊克》。
歸國後,他用從好萊塢體系學來的,一半不到的故事模式與工業水平,復刻出「中國第一原創奇幻IP」。
在2015年的暑期檔,一口氣大賺24億多的驚人票房。
當時雖然也有影評人罵「東方背景西方妖怪,不倫不類」,最終評分仍拿下6.8,不算難看。
作為動畫電影的愛好者,夏BB深知此類作品走紅的關鍵在於,要有萌系擔當。
《冰河世紀》靠鼠奎特搶戲,《神偷奶爸》火了小黃人,甚至《瘋狂動物城》,你敢說我們兔朱迪女士不萌嗎?
《捉妖記》屬於真人加CG動畫結合,可放在一塊來談。
小主角胡巴,作為人妖產物(?),當下還只是個無公害的養成型Baby,生動表情配合「wuba~wuba~」的兒童奶音,除了賣萌啥也不會。
另外附帶寵物屬性,方便觀眾隨意投射自我情感。
拋下前面的審美偏差,從市場的角度出發,不得不承認它的確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愛,胡巴賣萌成功,本片即成了大半。
人類(形)角色的設定也很重要,第一部同樣主打明星牌,但各個有梗、有趣。
「胡巴他娘」宋天蔭和「他爹」霍小嵐,兩位男女主角之間,通過女攻男受,帶來錯位反差感。
其他喜劇效果,更多來自客串配角:
痴傻阿婆金燕玲、憨厚大叔姜武、思娃闊太閆妮、爛賭鬼湯唯、矯情大廚姚晨、風騷反派鍾漢良……
性格特質鮮明出彩,留下相對深刻的印象。
這些優點,到了第二部被淡化,無論是人是妖,原有的角色幾乎都無成長、無變化,新加的角色又大多偷懶創作、落入俗套。
「堅定的胡巴黑」小十君在看完電影後,給夏BB發來一句話點評:
片方對胡巴的膨脹自信,就跟每天發一百張自家孩子照片,在朋友圈的家長一樣,簡直太可怕了。
讓我當場笑噴飯,直擊要害,以為全片有胡巴賣萌,就夠了?
然而第二個字,很抱歉,是蠢。
原本主打全年齡段喜劇,已經有聲音嫌棄「低幼」了。
第二部出來,夏BB直接能以「低能」來形容,它對觀眾造成的智商侮辱。
「被胡巴吐過口水,會擁有它的視角」,這種充滿BUG的全新忽悠設定,閉嘴不嘲,以示寬容。
至於說被天師堂抓住的刺妖母子,「只要在一起,坐牢也開心」,這……身為人類簡直難以理解。
那幹嘛還偷偷放掉它們呢?
天蔭甚至受此親情感召,決定和小嵐一起去找胡巴。
可話又講回來,電影開頭,因為思念胡巴得了「產後抑鬱」的那個人,是你吧?
到底誰才是母親的立場,誰是父親的性格,由於他倆在身份扮演中,精分互換,產生了嚴重割裂。
男女主角都能做到前後言行不一致,光速打臉不猶豫,等於向大家坦誠宣布,各位對劇情也不必太較真了。
否則兩人不會轉臉就在路邊碰見胡巴,全靠心有靈犀一點通,爽快乾脆得連「人海中擦肩而過」的揪心基本法,都不要了。(也可能是進度條不夠折騰)它,完全是個一會找爸爸,一會找兒子的簡單無聊故事。
抓胡巴的真正目的,打BOSS的輕而易舉,屠四谷的武力值,天師堂變妖怪「黑窩」,朱金真(李宇春 飾)的後續……全無交代。
請買票看下一部,如果編劇還記得填這些「坑」的話。
整體得過且過的笑料,更如同「動腳編排」——
柳巖出來幹嘛的?必然賣弄性感。大鵬出來幹嘛的?必然是個會裝的屌絲。
屠四谷躲進雜耍戲班,會發生什麼?
必然要變裝一番,硬著頭皮上臺,靠耍槍弄刀製造危機假象和喜劇效果,真不驚喜,不意外。
這種港式喜劇的老橋段,太常見了。
包括屠四谷的設定,人賤嘴毒心不壞,光周星馳本人就已經出演過幾十次同類型角色,再找梁朝偉來詮釋一遍,意義到底何在。
況且如此刻畫得不見誠意的紙片人物,儘管我是影帝粉絲,也無從談喜歡。
全場最大亮點,強勢但痴心的「小朱朱」,則更不新鮮了,新鮮的只是美豔出鏡的李宇春。
她能對應上諸多喜劇片裡扮醜的女主角,備受「賤男主角」嫌棄卻往往是真愛。
比如《食神》的莫文蔚,比如《家有喜事》的吳君如。
重複自己,重複過去,是《捉妖記2》創作上的最大致命傷。
前作至少娛樂元素做足,情節跌宕起伏,沒想到現在徹底投身合家歡喜劇後,立馬放心大膽地把觀眾,全當成5歲兒童去糊弄。
誰蠢誰知道。
最後第三字,崩。
導演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次僅讓胡巴和「爹娘」實現團聚,是有意做小格局。
在隔壁《唐探2》《紅海》劇組,事件、場面統統升級的襯託下,其只謀眼前利益的做法,顯然立不住腳。
妖靠披人皮偽裝,人靠吃妖進大補,諸如此類細思極恐的暗黑腦洞,面對春節檔時,全部進行了自我閹割。
還記得,姚晨飾演的大廚,和森碟、天天扮成的小妖,討論如何烹飪他們那段嗎?
雲淡風輕的幾處閒筆,曾看得夏BB毛骨悚然。
連同宋天蔭和霍小嵐SM意味的調情葷段子,都跟著變得寡淡無味。
因為「從良」所以崩壞,不存在刺激觀眾的興奮點,更扼殺了劇情順勢拓寬的多種可能性。
《捉妖記2》的差,正暴露了春節檔一直以來的尷尬,仿佛被視為合家歡爛作的「圈錢陷阱」。
《捉妖記2》的失利,也能成為一種警示,千萬別圈著圈著,把自己給坑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