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孩子是顧念情分,打掉孩子是母親的自由。尊重和理解她的選擇,雖然這個選擇看起來比較殘忍,但卻非常理性。
一,遺腹子的家庭不健全。
作為遺腹子,孩子一出生就沒有父親,每當他看到別人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再看看自己不健全的家庭,這種無言的落差和折磨多麼令人心碎,孩子每天誠惶誠恐地長大,不敢多說不敢多問,敏感又脆弱,這日子有多麼煎熬呢?
不管這個孩子是不是由自己的母親撫養長大,作為一個媽媽將心比心,我都希望把最好的、最優厚的留給自己的孩子。
作為媽媽,我希望孩子能夠在健康恩愛的家庭中成長;我希望他的爸爸能在周末帶他踢球、跳繩、遊戲、跑步;我希望一家人能夠親親愛愛地手拉著手一起看演出、一起出門旅行……
因為有太多的希望和期盼,所以這個孩子一出生就要接受不公命運的安排 ,作為母親心裡是無比愧疚的,而這個遺腹子完全享受和想像不到的家庭溫暖,又有誰能補償呢?又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彌補嗎?
答案卻是否定的!根本沒有,甚至可以這樣說,孩子一出生就是個悲劇,在不健全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加飽受磨難、艱辛痛苦。
二,公婆年紀漸長,後續問題太多。
撫養孩子最大的壓力是什麼?不是物質條件上的簡單滿足,而是家庭教育的富足。隔代撫養的孩子往往驕縱,而這個遺腹子的爺爺奶奶因為孩子父親的離世,母親的缺失更會對這個孩子寵愛有加,無條件的種種滿足,那又會養出怎樣的個性的孩子呢?
可以想像有極大可能性,這個遺腹子會有敏感、驕縱或是極度自卑、嫉妒的個性,多年缺失的父母之愛會在歲月中慢慢疊加,累積成他心目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隨著爺爺奶奶年事漸長,慢慢變老,可能沒到孩子成年就離開人世,而母親早已再度成家,也極有可能無法繼續照顧孩子,那麼這個遺腹子的悲劇顯而易見了,他可能成了一個無人管照的「孤兒」,這絕對會成為母親心中始終隱隱作痛的長刺。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教育,遺腹子的出生先天不足,家教方面肯定有所缺失,即便爺爺奶奶都受過高等教育,對孩子全力以赴,也很難追趕上健全家庭的家教管理。何況老人生活習慣和教育理念與現代有很大差距,要求他們照顧孩子、教育孩子,實在太過勉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未必有利。
三,生活的壓力令人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說實話看到了這個新聞,讓我想起了身邊的一件家庭。我的一個公務員朋友家道素來殷實,父母為她傾盡心血,為她買房買車,甚至幫她丈夫換了工作,而她的哥哥則接手了家族企業,生活簡單幸福,令人羨慕。
可突如其來的意外打得人措手不及,她唯一的哥哥染病身故了,家中的兩位老人受不住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相繼病倒,家中的企業也草草轉讓,兩位老人苦苦哀求,甚至承諾將家產全部留給孫子,可不到一年,兒媳依舊義無反顧地帶著孫子改嫁了。
我朋友曾經和她嫂子徹夜長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苦口婆心地流淚規勸。希望曾經的嫂子能夠顧念哥哥的情分,考慮下兩位老人家的情況,孩子到了新家庭的種種不適應等。朋友說,只要把孩子留在爺爺奶奶這裡,條件儘管提,要多少錢儘管說,就算是為這個家留條根。我朋友回憶起過往的種種,再對比如今的家庭支離破碎,說到最後聲淚俱下,抱著嫂子哭成了一團,嫂子也邊哭邊掏心掏肺,「如果孩子沒有出生,我一定不會生他了。現在孩子還不滿三歲,我不能讓他受苦……」
對於資產上千萬的家庭來說,即便家裡失去了支柱,只要不像原先那般大手大腳地花錢,生活總維持得下去,算不得太艱難,可孩子的母親依舊認為孩子離開自己的媽媽就是受苦。那麼對於物質條件不如我朋友的家庭呢?我幾乎不敢想像,生活的壓力會怎樣摧殘和折磨人了。
總之,生活如此艱辛,現實那麼殘暴無情,如果決定生下的遺腹子並親自撫養那真是偉大的犧牲,如果媽媽選擇放棄遺腹子也是入情入理的個人自由,不該受到旁人的指摘。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大澄小澄故事多)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