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標準普洱茶的時候,經常有茶友嗤之以鼻,究其原因,引用某些茶友的話說「都懂了,還能賣出去麼? 老茶本來就是熟人圈子傳播的,不需要鑑定標準。普洱茶難在喝茶的簡單化上,不能市場化推廣。喝普洱,一定要有錢有閒的人,現在錢不好掙就更難有好的銷售了。」
解讀這段文字,在我看來就是說,很多人希望亂,希望讓消費者找不到北,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技術,讓沒問題的老茶在熟人間傳播,讓品質差的,問題茶,假茶流入市場消化,這樣也就使得市場複雜化,並造就了物以稀為貴,從而讓有閒錢的人的玩高尚的情節。簡而言之,希望亂,泡沫多,這樣好渾水摸魚,最後導致複雜化的普洱茶市場對銷售產生了更大的難度,從而難以推廣。
仁易說茶是做普洱茶方案,幫助茶友搞懂普洱茶,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簡單喝茶的,以上問題其實很好解決,那就是喝會標準普洱茶。在我看來,以上話屬於自相矛盾,邏輯是有些問題的,我們解讀以上問題也就能明白喝會標準普洱茶對我們的一些好處了。
首先,都懂了,還能賣出去麼?這句話的意思有兩面性,而這個兩面性在於——信任。邏輯來說,在信任的市場,都懂了,市場才能賣得出去,我們看看所有的市場,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電子產品,只有懂了滿足需求了,才能賣出去,因為,沒有消費者喜歡被割韭菜,或者說沒有消費者喜歡輕易去買一個不信任的產品。與其相反的思維認知是,在不信任的市場,都懂了,那就賣不出去,該信息很容易引導我們,茶葉市場是騙人的,就是要忽悠,也說明了市場泡沫大,炒作,水分多的行情。
關於老茶本來就是熟人圈子傳播的,不需要鑑定標準。在這裡我有些疑問,既然不需要鑑定,只要圈子裡流轉可以了,為什麼還要通過媒體發布?還要人寫專業,寫故事,文化等等?那不就是還要傳播新人來用,傳承,了解茶的真相麼?既然不要鑑定,又是熟人圈子,那麼我們也就不需要生產許可標準了。
「普洱茶難在喝茶的簡單化上,不能市場化推廣。」全網絡都知道我做的是普洱茶解決方案,讓人明明白白喝普洱茶,簡單喝茶,用茶說話的,您卻來跟我說這個?您跟我說這個,我不知道什麼用意,至於不能市場推廣問題,去年有一段時間,有人說學會普洱茶需要一萬小時,他引用了國外的一萬小時定律來說明,我一直覺得這些東西都沒有通過真正的實踐,也忘記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帶你的師父,師資水平是特別重要的,哪個師父有水平,學起點高,進步專業自然飛快,仁易說茶說過,入門只需要28小時,就有現在行業2年以上的喝茶經驗。擁有這樣的技術,簡單喝茶您認為還難麼?有句話說,技術在手,天下無憂,到時候是自己想怎么喝,隨性喝的問題了。大家都專業了,推廣普洱茶是很簡單的事了。
「喝普洱,一定要有錢有閒的人,現在錢不好掙就更難有好的銷售了。」在我看來,明明很多人沒有喝到實際的茶,造成泡沫的直接原因,讓真正的茶物以稀為貴,導致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喝茶的假象,而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理性之後,造成了不好賣。原因還是——泡沫太大,炒作太多,假的多,搞不清楚,說的直接一點——信任沒了。在這裡要澄清一點,科技茶是科技茶,傳統茶是傳統茶,喝不到傳統茶說茶泡沫大,炒作的多,這個鍋,中國傳統茶不背,是人的問題。
怎麼辦?還是那句話,喝會標準普洱茶。喝會標準普洱茶的意義在於,鑑定傳統——茶性人性的真實性。茶是萬病之藥,宣傳了這麼多年,在茶經也說「久服,有力悅志」因此茶也需要完成這一任務與使命。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在網絡上,茶葉是有美容養顏效果的,這個是最起碼要做到的,因此沒有喝到這樣的普洱茶,不能稱之為普洱茶。也就是說,我們買的普洱茶,無論是古樹,名人茶,老茶等等,不能喝出好氣色,好皮膚的茶——名不副實,在這樣的狀態下,商家有沒有底氣承諾,成為我們可以識別人的品性。
那麼,標準普洱茶的好處有哪些?
1,建立彼此信任,這是最起碼的。
2,繼承真正的傳統中國茶,這是必須的。
3,引導消費者對茶的正確認知上來,明白真正的普洱茶。
4,我們傳統說繼承,科學說實踐,全都符合了,實踐證明,傳統的沒有錯。
5,學會了標準普洱茶之後,茶商可以有底氣說茶,說故事,大大方方說價值,消費者有底氣挑茶。大家都可以開心的喝茶,選茶,實現真正的中國價值。
6,證明傳統的理論是對的,有興趣的茶友可以去看看我寫的《茶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與普洱茶究竟有何聯繫?》,該理論證明了中國傳統很多是對的,這條理論是什麼?《道德經》說的——一以貫之。我們祖先的許多學問智慧,理論都是正確的,沒有騙人,通過直接演示,消費者得到實際,並且填補了我們的中國國學只有文化,沒有技術,案例,無法實踐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