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庫爾勒市:梨樹省力密植 梨農省心管理
亞心網訊 (通訊員 姚成) 11月17日,庫爾勒市的部分梨樹上還掛著黃澄澄的香梨,而在楊衛忠的密植型香梨園裡,香梨早已不見蹤影,或入冷庫貯存,或已上市銷售,最終將和消費者的舌尖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楊衛忠,庫爾勒市上戶鎮喀拉蘇村村民,家裡種了15畝香梨園。迎著初冬的陽光,楊衛忠眯著眼睛,心情一如晴朗的天氣:「過去,一畝地收兩噸梨子就謝天謝地了,今年,輕輕鬆鬆就收了兩噸半,到明年,三四噸都有可能的,這都是託了省力密植技術的福。」
2012年,喀拉蘇村的梨園遭遇了凍害,不少梨樹凍傷甚至凍死。庫爾勒市上戶鎮喀拉蘇村黨總支書記嚴學貴「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清醒地意識到,延續多年「靠天吃飯」的種植模式和種植觀念得改改了。得知庫爾勒市香梨研究中心要去河北保定觀摩省力密植技術,嚴學貴趕緊帶著楊衛忠和幾名梨農報了名,接觸到梨產業技術體系,也系統地學習了香梨省力密植技術。
回到庫爾勒,梨農忍痛挖掉受災的梨樹,用省力密植方式重新定植。談到這項技術,楊衛忠打開了「話匣子」:「過去種香梨,間距一般是4米×4米或3.5米×4米,而省力密植方式的間距是2米×3.5米或1.5米×3.5米。打個比方,原來一畝地可以種30棵樹,現在就能夠種90棵樹,產量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掛果時間從五六年提前到了三四年,摘的時候也不用再爬樹,打開一個人字梯就能摘了。因為沒有修樹枝的鋸口,也減少了病菌的侵入,在抗病方面更好了。遇到嚴寒天氣,還可以通過扣棚的辦法,讓梨樹都能安全過冬……」
和楊衛忠的滿心歡喜相比,嚴學貴心裡還是有一絲遺憾——5年前推廣省力密植技術的時候,一些梨農擔心這樣種會影響到香梨生長和個人收入,沒有嚴格按照省力密植的方式定植,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效果。「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推廣香梨省力密植技術,通過打造密植型香梨園,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此外,還要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努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嚴學貴說。
庫爾勒市香梨研究中心主任李世強說:「如今,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像林果業這樣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目標就是減少人工,提高機械化程度。我們推廣的香梨省力密植技術,在犁地、灌溉、打藥等環節都可以實現機械化管理。今後,我們還要一如既往地給果農提供服務,提高整體產業管理水平,提升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楊衛忠說:「乍一看,密植型香梨園是被災害『逼出來』的,其實還是『三農』工作隊伍引導得好,不然農民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前段時間,我們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裡面提到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照我看,村幹部和香梨研究人員就是這樣的工作隊伍,他們紮根農村、心繫农民,等於給我們吃了『定心丸』,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責任編輯: 章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