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張德霖
按:2015年4月27日,國土資源部黨組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會上,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張德霖立足自身實際,結合分管工作,作了中心發言。本文即為張德霖同志的發言材料整理而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問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貫穿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又要準確把握系列重要講話體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掌握履職盡責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領。
一、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首先要學深悟透其精神實質、精髓要義。
(一)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對歷史發展的審視和時代變革的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發展脈絡和未來發展趨勢出發,認為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轉折點和關鍵期,改革開放的深水期和攻堅期,處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舉措,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是歷史發展的總結,是時代演進的必然。
(二)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繼承和發展。
系列重要講話始終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典範;充分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要求全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貫穿了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強調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憂難、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創新思維增活力,體現了當代國家治理體系科學化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邃思考和「一覽眾山小」的廣闊眼界。
(三)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制度模式選擇、價值體系建設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新常態」重大戰略判斷和推動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和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的新理念,進而用「四個全面」作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特別是,系列重要講話在繼續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作出創造性科學回答的同時,還圍繞「什麼是改革、進行什麼樣的改革、怎樣改革」這一時代課題,科學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四)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鬥目標和戰略布局的繼承和發展。
系列重要講話中始終貫穿著「革命理想高於天」、「永不動搖信仰」的思想紅線,充滿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心。同時,系列重要講話聯繫5000年中華文明史來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500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來認識社會主義運動的前進方向,聯繫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奮鬥史來闡明中國的復興道路,聯繫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來把握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聯繫「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來展望我們黨的光明前景,聯繫「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來謀劃黨的當前重點工作,反覆強調要勇作為、敢擔當,接好歷史的接力棒,體現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出對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擔當,體現出胸懷天下、憂國憂黨的精神,體現出強國富民、努力復興的使命感,鼓舞著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
(五)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對國土資源事業的高度重視和科學導向。
國土資源是民之所系,國之基礎;國土資源事業是發展之源,興旺之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就國土資源管理的重大問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要主動認識和適應新常態特徵,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國土資源工作;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按照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源頭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制度建設,留住綠水清山;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在保護耕地紅線上不能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的集約化程度;審慎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運用法治思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工作,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國土資源法治管理體系。系列重要講話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土資源事業的高度重視和科學導向,是我們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在履職盡責中用好用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
(一)從國土資源事業全局上把握履職盡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土資源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加強黨的建設、幹部人事和廉潔從政工作是做好國土資源工作的根本保障,加強執法督察是做好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穩妥地推進包括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內的國土資源領域各項改革是做好國土資源工作的根本動力。部黨組提出國土資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是: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積極穩妥地推進國土資源領域改革,加快法治國土建設。這個定位和工作布局準確把握了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在全局中把握局部的大局,我們要勇於擔當、抓好落實。
(二)從擔當好政治責任上履職盡責。
一是要堅守理想信念。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周永康、徐才厚、薄熙來等案件暴露出來的當前一些黨員幹部蛻化變質,說到底是由於信仰迷失、理想缺失。黨員領導幹部惟有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將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為修身立業的壓艙石,本色做人,才能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現實環境下從容不迫、應對如流,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信之深,方能行之篤。黨員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要站穩黨的立場,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行動上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二是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紀律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講規矩是對領導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和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是要牢固樹立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嚴格遵守黨章、黨的紀律、國家法律以及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將其作為從政之繩、工作之綱、人生之鏡,始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守紀律、講規矩的表率。
三是要牢記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黨、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高度統一的基礎。部黨組對國土資源工作的新定位將保權益放在與保資源、促節約同樣的位置和更高的高度來看待,就是在國土資源領域宗旨意識的彰顯。比如,對於直接面對一線人民群眾的執法督察隊伍而言,就是要認真對待群眾信訪舉報等反映的問題線索,深入實地開展核查,嚴格依法查處侵犯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監督地方政府土地徵收和補償安置政策的落實,保證群眾合法利益不受損;對於機關人事黨建工作而言,就是要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認真傾聽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及時解決幹部職工的危難困苦;對於扶貧工作而言,就是要多調研貧困村,多走訪貧困戶,察實情、辦實事,真扶貧、扶真貧,「翻箱倒櫃、傾囊相助」,把有限的幫扶資源瞄準最需要幫助的困難地區和群體,真正扶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幫助的農戶去,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和走共同富裕道路貢獻國土部門的力量。
(三)以「五心」的態度履職盡責。
一是要「用心」。即用心學習,「學而時習之」,用而時悟之。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就是要「認認真真地學習、與時俱進地學習、持之以恆地學習」。首先,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要用心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理論提高認識,以理論把握規律,以理論指導實踐。其次,要全面學習做好本職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幹一行專一行,幹一行精一行,幹一行成一行。再次,要堅持問題導向來學習,向實踐學習,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熱心」。就是要熱心於崗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講,「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我理解,就是要角色做事。人生大舞臺,無論你是A角、B角還是跑龍套的,只是角色的不同而已。人生因角色而精彩,歲月因故事而回味。角色做事,就是要定好自己的位,站好自己的崗,忠誠於自己的職業,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勤勉敬業,恪盡職守,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同樣令人滿意的成績。比如,做幹部人事工作,就應當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滿懷熱情地關心每一位同志的成長進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事業;做離退休老幹部工作,就應當努力給老同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質上的關懷,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做機關黨委工作,就應當大力宣傳弘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中央和部黨組的要求落實到具體業務工作中,使黨建工作寓於業務工作之中,業務工作體現黨的意志;做執法督察工作,就應當嚴格公正規範文明執法督察,竭力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法治國土、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添磚加瓦。
三是要「公心」。為政之善,莫過於公。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必須將「公」字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古人總結千百年來為官施行經驗教訓得到的「官箴」講:「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要做到公,首先,要在國土資源黨員幹部心目中牢固樹立職權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法治思維,做到紅線不能觸碰、程序不能違反、權限不能突破,使之「不想」;其次,要堅持用制度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權,同時在行使權力時既要注重實體正義,更要注重程序正當,使之「不能」;再次,要充分發揮法治監督、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將行政工作的結果置於陽光之下,以公開促公正,使之「不敢」。
四是要「實心」。為政之要,貴在於實。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就是「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說真話、報真情、做實事、求實效」。總書記在同中央辦公廳幹部職工座談時,要求機關幹部辦文辦會辦事要秉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我的體會,機關工作歸結起來主要就是辦文、辦會、辦事,機關幹部不僅要學辦文、學辦會、學辦事,還要會辦文、會辦會、會辦事,再上一個臺階,就是要辦好文、辦好會、辦好事,用一絲不苟、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態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黨組的部署,雷厲風行,精幹高效。這既是一種責任意識,更是一種擔當精神。
五是要「齊心」。就是要團隊協作,凝心聚力。人心齊,泰山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出戰鬥力、也出幹部,講團結是講政治、顧大局的表現。」打造一個好團隊,必須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把「蒜軸」和「蒜瓣」凝聚起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展其才,團結一心幹事業、齊心協力謀發展,形成整體工作合力。
(四)從嚴格落實廉政責任上履職盡責。
一是要嚴格修身自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近些年,國土資源領域貪汙腐敗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人私慾薰心、走上歧途,既毀了事業,又毀了自己和家庭,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自律上不過關,思想上出了問題,視自律底線和紀律紅線於無物。要做到正己修身,關鍵是要堅守道德底線,築牢思想防線,敬畏廉政紅線,不越雷池半步。
二是要嚴格落實兩個責任,特別是要落實好主體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嚴格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以往我們常常講紀委的監督責任多,講黨委的主體責任少,通過深入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大家逐漸凝聚形成共識,即兩個責任的共同落實是廉政建設的關鍵,其中主體責任是基礎、是前提,監督責任是戒尺、是保障,二者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削弱。把主體責任扛起來,首先要抓「落實責任」,層層傳遞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將主體責任層層分解細化到每個黨員幹部頭上,織密織實織牢「責任網」;其次要抓「推進責任」,把業務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列出任務細化書、落實時間表和相關責任人,保證按時按質推進;再次要抓「監督檢查責任」,加強對部門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黨員幹部苗頭傾向性問題的發現教育;另外特別要抓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管理責任」,要求領導幹部首先管好自己,以上率下,營造良好從政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