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紀念日。
中央組織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956.4萬名,比上年淨增11.7萬名。黨的基層組織457.2萬個,比上年增加5.3萬個。
臨近七一,上海高校裡一批「00後」的大學生,紛紛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講述入黨初心。
同濟大學
2017級本科生利劍韜
希望像軍人父親那樣奮鬥
「我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要從我的父親說起。」同濟大學2017級本科生利劍韜在入黨申請書裡深情地說,「我的父親曾是一名軍人,很早就成了光榮的共產黨員。小時候在部隊生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我的父親和戰友們一起出操訓練,一起巡邏執勤。大到軍隊演習,小到內勤內務,他們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我的父親告訴我,這就是解放軍精神,中國就是靠著這種精神實現了強國偉業」。
那時,利劍韜的父親還會跟講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的故事,講抗日戰爭的故事,講渡江戰役和新中國成立的故事。父親告訴他,中國今天的強盛和繁榮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密不可分,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火種。
利劍韜說,「之後在部隊看到紅旗和黨旗升起的時候,我胸膛就像感受到一團滾燙的火,我希望我以後能和父親一樣,加入共產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在同濟大學,我不僅學到了全球領先的專業知識,還有了更多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機會。許許多多奮鬥在祖國建設第一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同濟人,成為我最優秀的榜樣,他們激勵著我砥礪前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奮鬥不止。我希望在洋溢著青春和熱血的同濟,加入中國共產黨」。
上海交通大學
2017級本科生張澳
入黨想法一直深植於心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張澳在入黨申請開頭這樣說:「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幼年萌芽,少時成長,我希望加入黨的想法一直深植於心。從小到大,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裡,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母等親人,時常用黨史教育我。從小在我的心裡,就已經銘刻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真理。」
張澳說,現在我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更深感責任之重大。在學習上,我珍惜在名校學習的機會,不敢放鬆自己,努力吸收科學文化知識,希望能在未來不辜負家人和國家的期望。在生活中,我堅持在中學養成的勤儉節約的精神,我認為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別人創造的價值的尊重,同時我堅持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更長時間的人生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不僅是我儘可能做到如此,我還盡力影響身邊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張澳坦誠地說,「我從來沒有認為奉獻是一種犧牲,在實現更大價值的過程中,最大收益的是我自己,最顯著的變化是我的能力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善,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我也一直堅信,想要成為一個共產黨人,首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儘可能地引導他人」。
上海交通大學
2017級本科學生李潔
做具有社會擔當的大學生
「我是一名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滿懷著憧憬和期待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十幾年的學習生涯裡,我的內心深處一直藏有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夢想。如今,我已步入大學,也已滿足最低18歲的入黨申請條件。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向黨表達自己的期盼之情了,此時此刻,我正式向尊敬的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上海交通大學2017級本科學生李潔在入黨申請書裡這樣說。
李潔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十多年來我也見證了黨領導下社會的巨大變化。我對黨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少年時代,在父母親的言傳和老師的指導下,幼小的心靈萌發了對中國共產黨的敬慕和嚮往;中學時代,是我人生觀初步形成時期,開始接受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上大學後,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我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在生活中,我接觸到了許多優秀的黨員同志,他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勤勤懇懇工作,從不叫苦叫累,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進一步激發了我加入黨組織的決心和信心。
上海交通大學
2017級本科生李洪吉
父母將入黨的希望寄託於我
「我的父母在家鄉幹個體戶,多年來享受到了許多國家發展的福祉,未能入黨的他們將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在家中就多次談到入黨這一話題。」上海交通大學2017級本科學生李洪吉在入黨申請書裡說,初中時,作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他在校廣播站積極組織推送關於共青團的基本知識,在學雷鋒活動中策劃完成了校宣傳報的設計;進入高中之後,他更加努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行為,才能對得起無數革命先賢鮮血染紅的旗幟」。
當通過高考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後,他更多地了解了黨的歷史,更加堅定地向著入黨這一目標不斷努力前行。
專家點評
有人說,「00後」是蛋蛋後、兩千後;也有人說,「00後」是千禧一代、黃金一代、新新人類;還有人說,「80後」早早老去,「90後」已是叔叔阿姨,「00後」則是行走的青春荷爾蒙。
漫天飛舞的標籤,並不代表全部,更不是主流。
當我們立足於21世紀「中國崛起」這一激動人心的事件,置身於中國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歷史潮流,可以看到,「00後」的成長,恰是中國社會變革的「晴雨表」,他們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步伐,進而折射出「00後」精神成長中的「變」與「不變」。
「00後」的「變」看似繁花迷目、紛繁複雜,但細細觀察,所有的「變」不外乎圍繞三個基本主題,這就是:關注自我意識和自我發展前途,參與社會改革與現代化進程,尋找人生與社會終極價值以確立精神家園。探尋並解答這些問題,構成了「00後」「不變」的精神內核,也成為「00後」思想行為諸多「熱點」的深層動力,並以最敏感、最動態的形式表現著時代精神和社會變革。
在建黨97周年前夕,「00後」的大學生紛紛遞交自己的入黨申請書,講述初心,體現的正是「00後」不變的精神追求。在對人生探索和發展這一主導需求下,「00後」把關注自我與關注社會結合起來,把對人生終極目標、人生理想的追求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結合在一起。這也意味著,改革發展40多年來,社會主導價值觀被青年認同和接受,同樣,我們的主導文化也將因得到青年的反哺而走向年輕,充滿活力。對此,我們的確應該大大地點讚。「00後」在實現自身與社會契合中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正在走近時代變革舞臺中央、扛起時代重任,我們有理由對未來的中國前途和未來的青年價值取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