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2020-12-23 ZG龍宇好先生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

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1429年,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

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

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薩摩藩率軍侵略朝鮮,薩摩軍攻佔首裡王城後,大劫七日,一切可動財物,全部裝箱運走。還將琉球國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直至1611年(日本慶長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尚寧王被迫與薩摩藩籤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

從此琉球進入了「一國兩屬」時期。但在對外關係上,琉球本身擁有獨立的體制和文化,中琉間封貢體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1663年六月清朝正使張學禮抵達琉球,完成冊封,從此琉球開始改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此後琉球不斷遣使進貢,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

1871年9月,66名琉球太平山島人遇到大風,船舶漂流到了臺灣,誤入牡丹社原住民鄉內,被原住民圍殺54人,餘12人因躲在土民楊友旺家始得保全,後被清政府護送回國。

1872年(明治五年)九月十四日,琉球正使伊江王子尚健、副使宜野灣親方向有恆等人抵達東京拜見天皇,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日本政府更借琉球使者不明真相之際,突然宣布改變以往的日琉關係,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並列入華族。

1873年,日本使者副島種臣和柳原前光來到中國,本是來換取1870年與清政府籤訂的《天津修好條約》和《通商章程》文本的。兩人到北京後,副島種臣前往禮部商討覲見同治皇帝的禮節,副使柳原光去了總理衙門,拜會名叫毛昶熙和董恂的兩個清廷官員。

這兩位清廷官員沒話找話,跟日本使者說起不久前發生的臺灣土著殺死琉球國使團人員的事情。在交談中隨口冒出「殺人者皆屬『生番』,系化外之民」的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此時日本蓄意要吞併琉球,正發愁不知該從何處下手,不期突然抓到「生番」、「化外之民」等語。

1874年12月15日,歸國不久的大久保利通即向日本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提出了有關處置琉球的新建議,要求向琉球諭示,肅清與中國的關係。

1875年7月10日,在大久保利通的直接指揮下,內務大丞松田道之等抵達琉球那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今後禁止向中國朝貢,派遣使節,或清帝即位時派遣慶賀使;藩王更替時,禁止接受中國冊封。琉球應當奉行明治年號,年中禮儀應當遵照布告行事;在琉球設置鎮臺分營;以及要求琉球王進京謝恩,按照另紙規定,實行藩制改革等。

1877年10月,日本政府又將琉球的司法權,納入大阪高等法院的管轄之內。日本政府規定:凡是琉球人前往中國,必須向日本政府申請護照,以此控制琉球與中國往來。

1878年,琉球王國在求助清政府未得到協助的無奈情況下,亦開始向國際社會求援。

1879年1月25日,日本為避免琉球問題國際化,加快了吞併琉球的步伐。

1879年2月18日,日本政府決定「處分琉球事宜,3月27日,松田在首裡城向琉球王代理歸仁王子宣布廢藩決定,命令交出有關土地、人民等一切文書,並且當場責令藩吏作嚮導,由隨行人員加封、監管。此外,下令琉球王尚泰移居東京。

4月4日,日本宣布琉球改為衝繩縣,日本人鍋島直彬為第一任縣令。5月27日,尚泰王被迫抱病前往東京,琉球王國滅亡。

相關焦點

  • 日本吞併琉球清朝不敢向日本問罪 導致琉球亡國
    《琉球新報》刊登照片顯示,1879年日本政府派軍佔領首裡城歡會門,武力脅迫琉球國王尚泰「同意合併」為衝繩縣。劉 剛從1609年薩摩島津氏一度侵略琉球,再到1879年「琉球處分」,經過近三個世紀的謀劃經略和十年運作,日本一舉吞併延續500多年的琉球王國。然而對於這次吞併過程的細節,日本一直語焉不詳。
  • 曾是我國藩屬,日本是如何吞併琉球的?
    中國元素、美國元素和日本元素在這裡都可以見到,而衝繩最著名的旅遊景點——首裡城,更是滿滿的漢風,尚清王時代建造的守禮門,門上更是掛著寫有「守禮之邦」的排匾。這一切都昭示著,衝繩曾經屬於中國,並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那麼這塊放在如今戰略地位極其顯赫的海外列島、通往太平洋的門戶(因為宮古水道的存在),是如何從中國失去,並一步一步被日本奪走設縣的呢?
  • 晚清時期,日本如何吞併琉球群島?
    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將該地更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琉球王國曾存在於琉球群島,是中國的藩屬國,使用部分中國文字,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1429年(明宣宗朱瞻基時期),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3600平方公裡。
  • 琉球王國有復國的可能嗎?
    第一,當下的衝繩的有關琉球的歷史與文化已經幾乎為大和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所佔領。遍及衝繩的歷史與紀念設施除了與二戰時美軍登陸,衝繩當地民眾如何「玉碎」外,有關琉球的歷史記憶幾乎全部從衝繩抹消。連歷史記憶都沒有的地方,如何喚起當地土著人的琉球「復國」?衝繩當地土著人尤其是年輕人中問起琉球時,幾乎無人知道。事實上,經過若干代的「洗腦」,「琉球」已經不復存在。
  • 中國、琉球與日本的恩怨情仇,為何熱愛中國的小弟會被日本吞併
    2019年的日本衝繩縣,發生了琉球王國的故都-首裡城慘遭大火的新聞,許多重要文化遺產遭到焚毀,不過,琉球王國的外交檔案卻登陸在臺灣的世界記憶國家名錄中,你沒看錯,可不是登錄在日本,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琉球曾是日本南部海域的小王國,被日本吞併後才改成衝繩,那琉球是怎麼被吞併的呢?這就得從中國與日本爭奪東亞老大的亂局說起。
  • 被日本吞併的琉球和被印度吞併的錫金, 哪個復國的可能性大?
    琉球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強勢崛起,琉球沒有逃脫,被日本吞併,並將它改名為衝繩縣。那麼被日本吞併的琉球和被印度吞併的錫金,哪個復國的可能性大?如果一個被吞併的國家想要在多年後實現獨立,確實難度很大,而且需要很多要素。首先是這個民族要有不斷反抗的意識,這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 日本暴雨衝垮了琉球遺址,「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
    今歸仁城是13世紀末期,琉球王國建立的一個城市。筆者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呢? 1.「明朝藩屬」最早對琉球的記載是在隋朝,到1372年,琉球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憑藉「朝貢貿易」的優勢,琉球成為了當時海上的一個巨大的貿易中轉站。日本的刀、東南亞的香料等通過琉球輸送到明朝,而瓷器、絲綢等貨物則通過琉球銷往了世界。可惜好景不長,因為琉球的北邊有一個「兇悍」的鄰居。
  • 日法學家撰文質疑本國吞併琉球 或促琉球獨立公決
    【環球時報記者 郭芳】近日,兩位日本法律專家在《琉球新報》提出見解稱,當年日本明治王朝吞併琉球完全違反國際法。「以前持這樣觀點的多是衝繩人和左翼人士,日本法律專家這麼嚴密地做此表述還是第一次。」衝繩大學教授劉剛7月3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 日本是如何吞併琉球國的
    迄今,日本政府不僅沒有徹底反省和認真清理這段歷史,反而竭力維護這一虛擬的所謂 「國益」,是這一問題難以得到解決的根源所在。日本政府稱 「尖閣諸島 (釣魚島列島)是日本固有領土」,隸屬衝繩縣管轄。 但是,衝繩縣曾經是有500多年歷史的琉球國,而非日本固有領土,更何況釣魚島並非琉球國土,因而所謂釣魚島列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之說毫無根據。那麼,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將琉球國吞併的呢?
  • 消失的國家:日本是如何消化掉琉球的?
    琉球國是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國家,最初有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公元1429年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梁」。早在1372年,中國明朝朱元璋在位時期,琉球已經是中國的藩屬國。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日廷下詔以琉球為藩,封琉王尚泰為藩王,作為日本吞併琉球的第一步。轉年(日明治六年)以琉球與日本府縣同列,受內務省管轄,租稅繳納大藏省。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明治七年),日本藉口臺灣土人殺害琉球人,出兵進攻臺灣,取得清廷的撫恤,並在條約中承認「臺灣『生番』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為加害」。
  • 古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遺址所在地——日本衝繩縣那霸
    那霸位於衝繩本島的南部,是古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遺址所在地。是衝繩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38平方公裡,人口約75萬。在我國的臺灣與日本的九州島之間,有一串像珍珠一樣的島嶼,那就是琉球群島。
  • 琉球群島被日本吞併,斷絕與清廷的宗藩關係後,王室還有後裔嗎?
    群島曾經建立過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又在1429年統一為琉球王國。這個王國具體位置在灣灣和日本九州島之間,總面積達到3600平方公裡,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商業發達,號稱「萬國津梁」。當時中國處於明朝時期,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
  • 誰在阻礙琉球復國?為何琉球王國的復國進程遙遙無期?
    琉球王國想要復國,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太多,缺一不可;而將復國攪黃的因素,一個就夠了,而現實情況中還不止一個。這就非常尷尬了。雖然近年來琉球群島獨立的呼聲此起彼伏,但始終雷聲大沒雨點,獨立之路更是遙遙無期。
  • 虛偽的和事老:看美國人是如何幫助日本吞併琉球..
    格蘭特在中國見李鴻章時曾表示,「琉球自為一國,日本乃欲吞滅以自廣」,但赴日後則被日方以《中日北京專約》為由搪塞,只好力勸中日互讓,以免失和。美國還非正式地提出試探性「琉球三分案」,即琉球南部歸中國,中部歸琉球,北部歸日本。從中國清朝末年開始,中日之間圍繞琉球問題、日本首次入侵臺灣等問題發生爭議時,都有美國從中介入。
  • 中國藩屬國琉球國,被日本一步步吞併
    1429年,南、中山、山北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 琉球是如何成為日本領土的?
    當時的琉球王國與大明王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君主受到明朝的冊封和認可今日的衝繩,大體上即曾經的琉球王國。這與原先的琉球王國範圍還是有著不少的區別這樣一個在地理距離和區域特色等方面,與日本有著較大不同的主權國家,為何最終淪為他國的一部分?在琉球失陷、衝繩誕生的過程中,除了日本,又是否還有其他力量在背後推波助瀾?「衝繩人」還是「琉球人」,當地民眾對於這段遠去的歷史,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和訴求呢?
  • 國內外學者研討琉球問題 稱「琉球不是日本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欣】「琉球不是日本的」——5月21日,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危機論壇——琉球問題研討會上發出了上述呼聲。繼《人民日報》於5月8日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之後,此次研討會被視作對琉球的歷史和法律地位提出了新的解讀和視角。
  • 琉球是中國的傳統藩屬國,為何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文/寂寞的紅酒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西部,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像一串珍珠撒在太平洋上。歷史上,琉球是個獨立的王國,是中國傳統的藩屬國。琉球和中國貿易往來密切,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素有「小中華」之稱。
  • 【延伸閱讀】琉球王國的歷史
    1609年遭日本侵略,1693年,薩摩藩逼迫割讓北部的奄美群島給予日本,從此日本展開了逐步吞併琉球國的計劃。1879年3月30日(光緒五年三月初八日)被日本滅亡, 1879年,琉球國被併入日本版圖,同年設衝繩縣。1945年日本戰敗,《波茨坦公告》第八條:「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琉球主權重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