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的時候,我完整地看了英文版的第六版曼哈頓語法,但其實看了一遍下來,我感覺就記住了一個目錄,根本沒用,一戰的結果也證明了這點。我建議曼哈頓語法只要看第九章,關於固定搭配的,如果真的要看語法書,就用中文的語法書,方便理解+記憶,節約時間。我之後刷了OG16,完整的一遍,OG是一定要刷的,可以幫助咱們進入 GMAT的思維世界,但是我覺得並不需要像網上說的刷 3 遍、4 遍,因為很明顯,到最後錯題都可以記住答案了,這樣刷OG沒有意義啊。刷OG 重要的不是遍數,而是錯題的理解。後來我做了prep07、08、12。prep07、08 基本都刷了,12 沒有來的及。那段時間積累了很多基本語法知識,因為 prep的 SC偏基礎,大部分題都是 550-630 的題目,(這個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所以我感覺能幫到自己的只是補充語法點,並不能提升 sc 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一戰的時候不知道有專門做 GMAT的網站,所以有很多錯題,由於沒有講解,就囫圇吞棗了。事實證明,有一個專門做GMAT 的網站很重要,雷哥GMAT的在線題庫,上面的題目和答案都是整理好的,選項錯誤都一個一個說的很明白,即使有個別不明白的,也都基本都可以解決。
以上就是對一戰方法論的總結,關於GMAT 各單項應該怎麼複習,我會在最後來個大總結。5 月份考完到 8 月末,我就沒碰過 gmat 了,期間也一直在實習。今年 8 月中旬我在網站上研究了好幾家 GMAT培訓,可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複習的瓶頸期,所以想報個班讓老師提點一下。
我上了雷哥GMAT的強化班,阿曼達老師說的SC其實就是考邏輯,讓我恍然大悟。之後阿曼達老師幫我們總結的SC考點,幫我從毫無頭緒的語法點中拯救了出來。我其實真正用於二戰複習的時間差不多只有 20 天,因為學校各種事情。我先是上完了SC、CR、RC、MATH的強化班課程。雷哥的CR講的邏輯方法我覺得以後在生活中非常有用,他教的是一種思維方法,只要掌握思維方法,CR不怎麼用刷題,就可以解決。之後,我就逼著自己模考了,沒做 prep 的整套模考,直接做的GWD整套模考,連續十天,提前培養上考場的感覺。做完十套模考,再根據做題情況,查漏補缺,用 prep 做單項,SC20 題一組。我就練了 SC單項,連續 4 天,每天 80 道 SC。CR和 RC我沒怎麼單項強化、因為二戰全把重點放在SC上了。其實我覺得培訓班最重要的解決複習瓶頸問題,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課後還是花了不少時間鑽研題目的。
這裡可以提醒一下大家,SC在 verbal 中地位是重中之重!!要上 700+,閱讀要對 50%+,邏輯要對 60%+,語法就要對 85%+!可見語法的重要性! 臨考前,開始上機經班。印象最深的就是數學機經班!一般換庫後十天,機經開始豐滿。數學機經老師一口氣講了 200 多道,把思路、答案包括糾正的、還有題目的變體、殘體推斷加補充,使我對於數學題目的熟悉程度大大提升,而不會有一種看了機經卻懵懵懂懂的感覺。最後數學中了 30%左右,難題都中了~。閱讀機經班老師講了 2 看 3 不看,把各種閱讀機經裡最全最接近原始的版本給我們解讀,基本我看到話題就能大概知道文章在講什麼。最後閱讀中了三篇。但是!!!!本人覺得閱讀中三篇的意思是這三篇文章知道大概的中文,只能幫助緩解考場緊張,因為考試時的英文原文裡夾雜大量生詞,題目也是自適應,如果老是想著看過機經,死命去回憶機經,就會造成忽略原文、生搬硬套的後果,得不償失!SC和 CR的機經,本人感覺還不如不看,考場上特別容易潛意識裡去回憶不正確的模糊的機經,幹擾思路。 上面就是我二戰複習方法論總結。接下倆就說說單項的複習攻略吧。 對於 SC,OG要用心刷一遍,(至於具體幾遍看個人),prep 做個 50%的題目量就夠了,GWD的語法可以做,難度接近真實考試。18~20 題一組,計時做題。對於 CR,重在了解以及熟悉運用邏輯方法,看穿邏輯結構,題目做 OG和 prep/GWD。對於 RC,做 OG,另外我就模考的時候做了一下閱讀,所以一直沒有重點複習 RC。對於MATH,OG刷完,之後還要不要刷題,看個人。但是考前機經一定要看!非常有用!數學機經要一題一題刷過去,數學1分,對應總分 20 分。數學其實很重要,但是複習要講究策略。在考前 15 天,可以慢慢空出時間作整套的模考,練習節奏,因為GMAT考試真的是在和時間賽跑啊!手感是很重要的!大概做 8-10 套的樣子,心裡會比較有底。 其實可以看出來,本人並不是特別聰明或者天賦異稟的傢伙,二戰也只是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打了個擦邊球。但是本人比較喜歡總結,這些都是個人備戰GMAT的心路歷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中肯定也有一定的普適性,在此獻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