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自強不息,與未來的自己約定

2020-08-28 友之橋日語

——記重慶市農業學校海外實習就業基地招生說明會

為響應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切實促進重慶市農業人才素質及職業技能的提升,6月11日19時,由友之橋教育集團(Friendly Bridge Education Group)與重慶市農業學校(ChongQing Municipal Agricultrural School)聯袂推出的重慶市農業學校海外實習就業基地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重慶市農業學校德政廳隆重舉行。

重慶市農業學校黨委書記王校長、鄒校長,友之橋教育集團汪小芹董事長、友之橋教育集團重慶分公司負責人趙星楀副總經理出席了本次招生說明會。

王校長致辭

說明會伊始,王校長及鄒校長為本次項目招生說明會致辭。王校長指出農校作為中職院校,應該向高校學習,走出國門。面對出席本次項目招生說明會的三百餘名農業學校的莘莘學子,王校長諄諄教誨道:本次海外實習就業項目,是前往農業發達國家——日本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發展模式,能夠切實改善提升本校學子的專業技能,拓寬國際視野,可能是改變未來的一條成功之路,希望農校學子們能夠秉承百年農校「夯基固本,開拓創新」的校風,「手腦並用,自強不息」的學風,認真對待並聽取本次項目招生說明會的內容。

鄒校長致辭

隨後鄒校長也發言道:農校學子如果走出國門就代表中華民族,是文化的傳播者。百年農校的定位是立足重慶發展全國,放眼世界。學校領導鼎力支持本次項目,是出於對國際化視野的思考,是在中職院校開創先河的重大舉措。學生應當認識到參與此次項目的優勢——開拓國際化視野,提升多語言能力,增強專業技能。

對於王校長及鄒校長的慷慨致辭和對本次國際項目的鼎力支持,友之橋教育集團汪董事長表示衷心感謝,並通過視頻的方式真情實感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以及推出本次罕有的專門面對職教農業人才的國際交流項目的初衷。

重慶農村出身的汪董,數十年以來依靠心中「走出大山,實現理想,回饋社會」的信念,艱苦奮鬥,勤懇耕耘,以期為中日文化教育交流事業略盡綿薄之力,並始終夢想為家鄉重慶學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完成當初與未來的自己的約定——回饋社會。

隨後,汪董事長為學子們詳細分享了本次海外實習就業項目的詳細內容,現場同學們認真聽講,並在說明會提問環節熱烈響應,踴躍提問,呈現出了積極進取的農校學子風貌。

21時,在熱情洋溢的氛圍中,汪董事長宣布重慶市農業學校海外實習就業項目招生說明會圓滿落幕。

本次國際項目旨在建設重慶農業學校國際化人才海外實習就業基地,提升農業學校畢業生技能水平和國際化背景,同時促成特色辦學項目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影響力。進而為把重慶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經濟制高點,提供國際化優秀職業技能人才,並為振興新鄉村經濟發展做人才戰略儲備。FB始終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基石。數百年來,這種精神濡染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起著巨大的精神支撐作用。  「自強不息」更是一種開拓創新的精神,要求人們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成就。
  • 改變自己,自強不息,不輕言放棄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在任何時候,都絕不能輕易放棄生命,這是對生命尊重,更是對自己的負責。02想要保住飯碗就必須不斷開拓進取一個人的事業,從開創到發展,再到穩定,都是一個「動」的過程。即便在相對穩定的階段,也需要不斷發展來維持穩定。
  • 訪清華大學黃震春研究員:自強不息 共圖「計算」未來
  •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廈門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是陳嘉庚先生創校時亮出的精神話語。1921年4月6日,廈大舉行開校式,演講臺中間就懸掛著陳嘉庚指定的四個大字——「自強不息」。「自強不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味著追求永不歇止,蘊含著雄健浩然之氣,體現了民族自立於世界之林的精神和氣概。「止於至善」為廈大私立時期的林文慶校長確立的校訓。「止於至善」是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決不停止自己的努力。
  • 「浦東」海大附中:自強不息 同舟共濟
    校訓——自強不息,同舟共濟校訓解讀「自強不息,同舟共濟」是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校訓,也是學校「自主立身,合作共贏」辦學理念的思想源頭。學校在「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校訓激勵下,在「自主立身,合作共贏」的辦學理念引領下,代代師生團結奮進,傳承開拓,由一所農村歷史老校逐漸演變為一所現代化、國際化、特色化的大學附中。學校於2010年6月成為浦東新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同年學校成為上海海事大學附中並確立「航海文化教育」辦學特色,旨在培育「自強、堅毅、合作、創新」的新時代高中生。2018年學校被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特色高中。
  • 自強不息 求實創新——信陽大別山高中舉行開學典禮
    校長徐曉以《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為題發表致辭,向為學校發展努力工作、默默奉獻的老師們致以節日的問候,並從「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學校」「我愛我的老師」「我愛我的學生」等五個方面與師生共勉,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在新的學期,能夠務實爭先,積極進取,以主人翁的態度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中去,在新的起點上登上新臺階,創下新成績。
  • 江蘇省水利廳:在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開拓江蘇水利的美好未來
    開拓江蘇水利的美好未來  江蘇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呂振霖   江蘇,是我國唯一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10.26萬平方公裡的省域面積上,長江、淮河橫越東西,  二、歷史水文化對江蘇現代水利創新發展的啟迪  江蘇內涵豐厚的歷史水文化,不僅是江蘇人民長期治水實踐的歷史寫照,而且對江蘇現代水利的創新發展也有深刻的啟迪。  (一)「為政之要,在於治水」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
  • 「一次承上啟下開拓創新的代表大會」
    十七大給我突出的印象是:這是一次承上啟下,開拓創新的代表大會。十七大決定要繼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完全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利益,能最大限度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公民在文化、社會保障、養老制度、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記者:請您具體談談您的觀點。 季塔連科:所謂承上啟下,就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清華校長公開點名稱讚學霸林萬東:唯有自強不息,未來方可期
    在開學典禮上,清華校長公開點名稱讚林萬東學霸是一名自強不息的孩子,面對曲折的命運,勇敢面對。林萬東出生在一個極度貧困的地方,就是雲南宣威市阿都鄉的一個偏遠農村。林萬東的家庭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乘風破浪 開拓未來——北外東坡初中部教職工大會
    這次會議的主題為「乘風破浪,開拓未來」。會議由小學部校長嶽自奎、高中部校長陳慶烈主持。我們確立「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把「胸懷天下,自強不息」作為學校精神,把「仁愛曠達,博學篤行」確定為校訓,薈聚博雅智慧之人師,引導學生「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培養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奮鬥的精神,既有優異的學業又有持續的學力,既有強健的體魄又有曠達的胸襟,既有良好的習慣又有堅韌的性格,既有廣泛的愛好和突出的特長的家國傳承之精英。
  • 京華網校,積澱鑄造實力,創新開拓未來
    對企業而言守正矯枉,歷數成功之艱辛,暢想未來之變局則必不可少。2020年對中小企業,行業格局已發生巨變,疫情不是造成格局變化的根本,而是變化的催化劑,它加速了企業迭代創新的步伐,要求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擁有更高的務實能力和喜迎變化的膽識和決心。行業破局,唯智謀與膽識共存,時常復盤總結才能知道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才能凝心聚力穩步發展。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自強不息』是奮鬥精神,『厚德載物』是兼容精神。這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稱為『中華精神』。」他還說過:「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對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向上。」「我認為這兩種思想: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度在中國文化裡面起了主導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正確的思想。」
  • 中國國家博物館授權《自強不息·中國牛》玉璽問世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此為契機,首次授權發行象徵改革開放中國拼搏精神的玉雕主題作品——自強不息中國牛。四十年的滄桑巨變,給中國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正經歷著的,和曾經發生的,都是這個國家記憶的一個片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正是泱泱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
  • 好學力行自強不息 西安石油大學六十五載「油」國奉公
    原標題:好學力行自強不息 西安石油大學六十五載「油」國奉公因「油」而建,為「油」而興。作為西北地區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學校,西安石油大學即將迎來自己的65歲生日,在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學校始終為國家戰略和石化行業服務,憂國奉公。漫步在西安石油大學的校園中,秋色宜人、鬱鬱蔥蔥,師生面貌朝氣蓬勃。
  • 銳意改革開拓創新
    在教學中,他求真務實,積極探索,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模範履行崗位職責,師德高尚,展現了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黃春榮能與時俱進,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多年來的帶班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方法。在學習上,黃春榮激勵學生力求先全力以赴、持之以恆,實現重點突破,堅定信心後再以點帶面全面發展。
  • 西安翻譯學院董金帥:積極提升專業素質,為自己的未來開拓道路
    在此西安翻譯學院推出2019年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希望他們被更多企業、更多單位所關注,西安翻譯學院希望宣傳明星學子為他們的成長發展賦能,未來更會通過與廣大校友的良性互動,為在校的同學樹立人生楷模,搭建發展的橋梁。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梁啓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清華老學長錢耕森教授解讀清華校訓時提到,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認為清華校訓是世界所有大學最好的校訓,而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則認為,清華校訓的內涵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三十年 開拓創新 專注成就輝煌 新常態 精耕細作 轉型開創未來...
    通過不斷的機制創新、管理創新,使企業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國內走向國際的進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強大的競爭力。雙匯的30年,是改革創新的30年,是企業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的30年。30年,經受了風雨,鑄就了輝煌。未來的雙匯人,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繼續開拓創新,闊步前行。未來展望國際化後的大雙匯已制定了全新的發展戰略,由雙匯國際更名的萬洲國際,將以全球化的視野,布局全球市場。
  • 而今立下凌雲志,自強不息日日新
    今年是辛丑牛年,習主席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三牛精神」,即:樂於苦幹的老黃牛精神、甘於奉獻的孺子牛精神、勇於創新的拓荒牛精神。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幸福需要三牛精神,老師們要進步、同學們要成長更需要三牛精神。我們該怎樣落實三牛精神,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出三點希望:1.
  • 同心同德、忠誠奉獻、創新開拓、追求卓越
    「八個勇於、八個自覺」:勇於崇高站位,強化政治自覺;勇於擔當責任,強化使命自覺;勇於闊大胸襟,強化團結自覺;勇於協調配合,強化全局自覺;勇於創新開拓,強化發展自覺;勇於揚棄自我,強化學習自覺;勇於爭創一流,強化卓越自覺;勇於嚴格要求,強化規矩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