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後,吃奶吐奶是很常見的現象,家長在給寶寶餵完奶之後,要及時給寶寶拍嗝,不然的話寶寶很容易吐奶。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給寶寶拍嗝嗎?給不同月齡的寶寶拍嗝的正確手法如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老月嫂來為你解答這些疑問。
新生兒需要拍嗝的原因
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新生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可以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
拍嗝對嬰兒的好處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寶寶吸入到氣管內,以至窒息。因此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只要減少了胃裡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餵寶寶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後,如果沒有幫寶寶拍嗝,原則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鐘,空氣就會上升,慢慢地自然排出,寶寶自己就會打嗝。其實,拍打嗝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帶有安撫作用,寶寶其實是很喜歡被輕拍背部的。
拍嗝的時間
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在餵奶過程中經常給寶寶拍嗝,甚至在寶寶還沒出現不舒服時。因為暫時停止餵奶和不斷改變姿勢能減緩寶寶的吞咽,以及減少他吞進去的空氣。
如果是人工餵養寶寶,就每150ml拍嗝一次;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就在換一邊乳房餵奶時,進行拍嗝。
餵奶後怎樣給寶寶拍嗝
俯肩拍嗝(適合新生寶寶)
1、 先鋪一條毛巾在媽媽的肩膀上, 防止媽媽衣服上的細菌和灰塵進入寶寶的呼吸道。
2、 右手扶著寶寶的頭和脖子,左手 託住寶寶的小屁屁,緩緩豎起,將寶寶的下巴處靠在媽媽的左肩上,靠肩時注 意用肩去找寶寶,不要硬往上靠。
3、左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大腿, 給他向上的力,媽媽用自己的左臉部去「扶」著寶寶倒來倒去。
4、 拍嗝的右手鼓起呈接水狀,在寶寶後背的位置小幅度由下至上拍打。1~2 分鐘後,如果還沒有打出嗝,可慢慢將寶寶平放在床上,再重新抱起繼續拍嗝, 這樣的效果會比一直抱著拍要好。
搭臂拍嗝(適合 2 個月的寶寶)
1、兩隻手抱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 橫坐在媽媽大腿上。
2、寶寶的重心前傾,媽媽將左手臂 搭好毛巾,同時從寶寶的腋下穿過,環 抱住寶寶的肩膀,支撐寶寶的體重,並 讓寶寶的手臂搭在媽媽的左手上
3、 讓寶寶的面部朝外,開始拍嗝。
面對面拍嗝( 適合 3 個月以上 的寶寶)
1、媽媽雙腿併攏,讓寶寶端坐在大腿上和媽媽面對面。
2、一隻手從側面環繞住寶寶的後背, 另一隻手拍寶寶後背。 這種姿勢的好處是媽媽和寶寶面對 面,能夠了解寶寶的情況,看清寶寶的 面部表情變化。
給寶寶拍嗝注意事項
1.家長在給寶寶拍打嗝時要注意採用由下往上輕拍的姿勢。
2.不要等到寶寶全部都喝完才開始拍,每給寶寶餵一次奶,大概分兩到三次來拍嗝。
倘若寶寶容易吐奶,脹氣或是在寶寶很餓時,餵奶剛開始就應該先給寶寶拍打嗝,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吐奶或者脹氣的情況。
3.媽咪們學會正確母乳餵養姿勢,或者正確幫寶寶衝配方奶,都能有效預防寶貝吸入過多空氣。
4.幫寶寶拍嗝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確,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時,就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
5.寶寶喝完奶後不要搖晃寶寶,劇烈的搖晃容易讓寶寶眩暈,導致寶寶變成「Shake Baby」,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