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導:《艋舺》讓我再活一回 柏林想見小瀋陽

2020-12-20 Mtime時光網


鈕承澤2007年自導自演的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講述電影人籌資拍片時的艱辛,如今拍《艋舺》,他感受更深。

 


演員爆料稱鈕承澤在拍片時很愛用髒話表達情感。

 

  2010年1月14日的傍晚,鈕承澤(豆導)以及音效指導杜篤之,不間斷奮戰近30個小時後,完成了《艋舺》的後期製作。在騎著單車離開錄音室的回家路上,豆導哭了。在熙攘的臺北市中心街頭,他淚流滿面激動到臉都皺起來。那種沸騰翻湧、激蕩波瀾的情感,除了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的豆導,恐怕沒有別人能體會。構思四年、籌備五個月、前後拍攝70多天,近80天的爭分奪秒的後期製作,成就了這部臺灣電影《艋舺》。當外界過多關注影片中的黑幫打鬥,豆導卻淡定自若地解說,《艋舺》就好比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人不輕狂枉少年,鈕承澤把自己的青蔥歲月搬上了大銀幕,也曾血氣方剛、逞兇鬥狠,也曾不信任這個世界,一度放縱揮霍沉溺酒色,甚至困在憂鬱症的黑色陰影之下……年過不惑的豆導,幾經波折終於學會了,客觀地看待自己,「正是因為我經歷過那樣的偏差,才有了個人閱歷的基礎拍出這樣的故事,裡面有我的感情,也有我最大的人生提醒,也是最好的見證——我終於都走過來了。《艋舺》讓我再活了一回!」

 

  把差點夭折的項目做成大片

 

  信息時報:最近忙宣傳《艋舺》很累吧?

 

  豆導:的確是累到不行,常常也在想說,精神很飽滿。因為這就是我最愛的事情。即使很多人不相信我,瞧不起我,但是現在這部電影的臺前幕後,我現在統稱為我的兄弟們——優秀的電影演員,他們很熱血、誠懇,很有責任心,成為了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臺灣地區已經很多年沒有自己的春節檔大製作。雖然隨著華語片的復甦,也湧現出像《海角七號》等等優秀的電影,但是(臺灣)春節檔期始終是落空的。臺灣是個小地方,沒辦法像大陸,動輒就幾百上千萬的成本來開拍電影。可是《艋舺》現在做到了,已經賣出了100多個拷貝,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相當於《福爾摩斯》這樣的大製作,才能享受的待遇。這都是因為臺灣電影人一直沒有放棄過。

 

  信息時報:這部片子其實醞釀了4年,為什麼用了那麼長時間?

 

  豆導:我在2005年年底想拍這部片子,經歷了很多波折,而且那時候臺灣經濟環境很差,加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客觀條件都不太允許。但是我心裡一直都很想要拍這部戲,也為了等一個適合的時機,在這期間不斷修改劇本,終於等到這一天的來臨,片子終於拍好上映了,不能不說是命運安排。

 

  信息時報:是因為像《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裡的情節那樣找不到投資嗎?

 

  豆導:有很多因素,不止是錢而已。看了《情非得已》就會知道我人生下半場的態度。我希望坦誠,不去預設任何結果,專心去做現在可以感受的事,然後也希望透過這件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艋舺》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所有條件都齊備的情況下,達成的作品。

 

  信息時報:這部片子用了7000萬臺幣,有沒有超支?

 

  豆導:當然有超支啊,在現在的大陸電影中,7000萬隻是一個中小規模的片子,但是在臺灣就是一個大製作了,尤其是在沒有其他投資,特別是在還沒有大陸市場保證上片的情況下,是很有勇氣的一次投資。本來我們的預算是6000萬,包含宣傳、行銷和拍攝。可是光拍攝就花掉了6000萬,但這是在可忍受的範圍之內的超支。

 

  滿族臺客鈕承澤

 

  鈕承澤,身上流有滿族的血液,他也是名將之後,從小生長在將軍府邸,外婆和媽媽也都在大學的語言中心教中文。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鈕承澤透露:他外婆的父親孔華清是陝甘督辦,是馮玉祥的拜把兄弟,相傳當時還能自己印鈔票。父系家族是滿族鈕祜祿氏,出了六位皇后,為清宮中之冠,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慈安太后,就是鹹豐皇帝的母親,相傳後來被慈禧太后毒死。外公張載宇是將軍,由於飽讀詩書,就算是罵人,也要用八個字開場:『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之後才開始訓示。由於太過溺愛鈕承澤,還曾經帶他到蔣介石官邸的廁所上大號。

 

  鈕承澤的父親19歲跟隨國民黨到臺,一輩子懷念北京胡同,卻抑懷才不遇鬱不得志。在鈕承澤12歲那年,鈕父罹患罕見的『運動神經元萎縮症』(俗稱『漸凍人』),其後靠插呼吸管灌食維生,長達十多年,全身只剩下眼睛能動。鈕承澤一度想逃離面對病床中父親,父親的悲慘情境始終成為他心中最大的恐懼陰影。母親張青琴身為將軍之女,在優渥環境下長大,個性樂觀豁達,曾做大學老師,也曾是知名的國劇編劇,得過國家文藝獎。阿姨嫁給了名中醫師張正懋。

 

  鈕承澤生長在嘉禾新村,是非一般印象的眷村,沒有竹籬笆。外公有當局提供的獨棟四百坪房子(相當於120平方米)。鈕承澤從小就和外公、舅舅一家子住在一起,自小被送進私立的貴族小學,性喜自由的他消極反抗,成績都在全班倒數幾名;後來更被分發到唯一的「放牛班」。由於小時是權貴子弟,且外公的交遊廣闊,在他九歲時,就有電影公司的經紀主動上門找他演戲。十七歲憑藉《小畢的故事》一炮而紅。

 

  不過,弟弟從小體弱,鈕承澤總是覺得母愛都給了弟弟,極度依賴卻又無法佔有的難解情結,最後蔓延爆發了憂鬱症,陷入人生混亂時期,但也直到那一刻,他才找出了童年傷口,一股腦兒向母親傾倒心中痛苦與掙扎,母子在真實擁抱下相擁而泣,心中得到了和解。鈕承澤如今工作再忙,總不忘傳簡訊告訴母親,他有多麼愛她。

 

  去柏林能見到小瀋陽最開心

 

  信息時報:這部片子可以參加柏林電影節,能否讓你興奮得一兩天晚上睡不著?

 

  豆導:沒有,反正我現在人生的下半場都在進行一場滑稽戲。我以前說想拍卻拍不成,以為快要胎死腹中的時候,沒想到它就成了!還能上春節檔期!現在去了柏林,也是為了想跟普羅大眾溝通一下。因為它是一部很touching(打動人)的戲。得知接到了柏林電影節的邀請,聽到它(片子)獲得某些評委的肯定,那當然是非常振奮人心和令人期待的。能夠在一個最高的觀影平臺上——柏林、威尼斯和坎城都是有著最崇高的地位的世界電影節,有著最嚴苛、最好品味的觀眾。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跟大家交流,還可以去看看小瀋陽的演出啊,呵呵。兩岸三地的華語電影這麼熱鬧,大家能有機會一起交流。其實我在鹿特丹電影節的時候,已經遇到一波大陸的年輕導演,交流起來感覺特別過癮!(為什麼?)因為語言相通,都在做電影電視。而我們分別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活,使用著不同的鈔票,呵呵,可是卻喜愛著做同樣的事情,就想著以後密切合作的事情。你想,大家長著一個樣子,說著同樣的話,又熟悉又陌生。

 

  信息時報:你覺得有合作的可能性嗎?

 

  豆導:當然有啊!我很渴望(合作)。兩岸現在的交流這麼密切,我弟弟就長期在北京工作,我自己也是在眷村長大的,這個東西(指兩岸交流的密切)最後一定會形成很好的合作基礎,現在這類合作也一直在發生。

 

  我有非常多非常要好的大陸朋友,比如周迅,我一直很欣賞她。期待著找一個合適的劇本,一起合作拍一部電影。我下一步希望可以拍一部講述大都會,兩岸人交往的愛情片,在社會高度發展的背景之下,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卻又走到了一起。

 

  信息時報: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嗎?

 

  豆導:有很多想法,但更多我會以製作人的身份,也期待跟更多優秀導演合作,做出好的作品。

 

  《艋舺》不是黑幫片是青春片

 

  信息時報:據說上個月你剪完片子那天你哭了,那是怎樣的情緒?是感動、解脫還是自豪?

 

  豆導:不是解脫,我是創作的完成。回想起這一路,真的是充滿感動的一趟旅程。這麼多人提意見,對我投入極大的信任。其次,在有限的資源之下,放棄任何一點,都不可能有這部片子。

 

  能跟這些那麼優秀的演員共事,本身就是極大的幸運。看著一部作品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地完成,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滿足感。我也曾經血氣方剛,逞兇鬥狠,也曾經人生路上有過偏差,再到患上憂鬱症,走到今天,能有一個這樣的人生態度,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就是人生的過程。正是因為我經歷過那樣的偏差,才有了個人閱歷的基礎拍出這樣的故事,我終於都走過來了,《艋舺》讓我再活了一回!

 

  信息時報:這部片子跟《情非得已》好像是完全不一樣的調調,完全看不出你曾經患過憂鬱症。

 

  豆導:我覺得也是因為之前有患過憂鬱症,所以之後導致了我的轉變。變得對未來的一切都很豁達,也希望能對自己、對別人都做到坦誠。這都是以前的我所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我現在正在努力去堅持著,也對當下以及未來都滿懷著感激。

 

  信息時報:據說影片很多地方都來自你的親身經歷,是想用這部片子來懷念你的青春時光嗎?

 

  豆導:當然有。成長,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經濟騰飛,臺灣同樣也是,經濟迅速發展,政治格局的重新調整,也經歷了一個壓抑的時期,那個剛好是我的青春歲月。所以其實上世紀80年代,就像《艋舺》裡面說的,一群年輕人對未來懷有憧憬,但是又很壓抑,很想快點脫離父母長大,於是在面對親情、友情、愛情各種矛盾,產生出一個轉變。

 

  我還是要強調,《艋舺》是一部劇情片,是一部有著一點點黑幫背景,其實清白的青春動作片。片子是一段青春紀事,一段友誼的相伴,一群年輕人的轉變。

 

  信息時報:還有在那個特有的時代背景下的氣息?

 

  豆導:當然有一些青春歲月的情懷,可是我會選擇把它當成一個舊社會的亂象,有一點黑道色彩的人作為故事的背景,是因為這些人有獨特的價值觀和偏差的人生觀,造成了一種很大的戲劇張力。另外我們經過大量的民居調查和採訪,收集了當時的社會事件和很多故事,以此講述年輕人迷失的困惑經歷,以及永不回溯的青春往事,它當然也有作者本身的情感。

 

  演員都好,阮經天最大膽

 

  信息時報:片中那麼多演員的表演,哪位跟你的預期最不一樣?

 

  豆導:因為我是演員出身,我在劇本階段反覆的琢磨,所以很多地方我已經讀透了。以我對演員的理解跟掌握,其實我找他們來之前就知道他們要什麼,我也大概知道他們可以走到哪,所以基本上都在我原本設想之中,但每一個人都表現得更好。

 

  信息時報:說一個你們之間的好玩花絮吧!

 

  豆導:跟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陳漢典這些年輕人合作,非常好玩。讓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輕的自己,那麼熱血又衝動,所以其實太子幫有6個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大家的相處就像真的親兄弟一樣,在片場打鬧,互相脫對方的褲子。真的就互相脫來脫去的。

 

  信息時報:誰敢去脫你的褲子啊?

 

  豆導:阮經天。(大笑)

 

  信息時報:《艋舺》會拍續集嗎?

 

  豆導:不知道,我沒有想過。我現在只希望讓最多的人知道這部電影。未來會怎樣,我真的不曉得。

 

  「我沒混過,只是年少輕狂」

 

  信息時報:你剛剛提到有進行調查,就是你請到幾百名黑道上的臨演,豆導在江湖上還是很有地位的吧?

 

  豆導:沒有,我在江湖上沒有任何地位。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所謂的「道上」的人。如果找臨時演員演的話,他們長得不太像(道上的人),所以又通過一些途徑號召一些人來飾演那些角色。

 

  我也沒有江湖地位,你饒了我吧,千萬別害我。我只是在臺灣這個小島上跟比較多的人結交了緣分。我完全不是黑社會,完全不在江湖上,只是一個熱愛電影的電影製作者(笑)。千萬不要(說我是江湖上的人),我要提出強烈的抗議,太恐怖了!臺灣是一個地小人稠的地區,而且性格強烈。打開臺灣地區的移民史,閩南人跟客家人有爭鬥,福建來的漳州人跟泉州人也在鬥,充滿著各式複雜的社區關係。因為臺灣地區有些所謂的地方主義文化——就在一條巷子裡,就會有一群人去搶地盤;然後以這條巷子為基地,各團體劃分地盤產生一種社區心態。在同一社區中又有一種親人般的關係,所以很多人都會互相扶持。

 

  信息時報:那你現在回憶起這種所謂的「混混」的日子,其實你有什麼體會?你覺得是誤入歧途還是人生不枉此行?

 

  豆導:我沒有混過!我沒有誤入歧途!其實就是聚在一起然後互相支援,幹一些年少輕狂的事,就好像是大陸導演姜文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只不過地點換成是臺灣,我的行為還是像姜文的角色一樣,人不輕狂枉少年,所以不能算是誤入歧途。

 

  信息時報:那你年輕時更像片中哪個角色?

 

  豆導:這是一部劇情片,所以影片中很多角色都有我的情感和感性,但哪個角色是演我的?我小時候也常常被欺負,跟蚊子的角色有一點點類似啦,老被欺負,然後一群哥們過來說:「來!不要再被欺負了,我來照顧你。」在這一點上跟蚊子有點像。

 

  鈕承澤與《艋舺》

 

  導演鈕承澤被圈內人稱為「豆導」,16歲即出演侯孝賢名作《小畢的故事》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而後演而優則導,去年憑自導自演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獲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新片《艋舺》頗有豆導年少輕狂歲月的自傳色彩,雖然開拍之初便宣布自己「絕對不會出演」,但還是看到他客串了一個幫派大哥的角色,不過,他把自己的浪漫情懷更多投射在片中「太子幫」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黃鐙輝、蔡昌憲的身上,演繹熱血青春往事,《艋舺》也被豆導稱為「生猛而華麗的青春動作片」。

相關焦點

  • 鈕承澤《艋舺》轟動臺灣 最初構想來自周董
    以上世紀80年代為背景的《艋舺》,則是趁著這股熱潮而生的,如果說,《海角七號》是靠口碑來慢熱,那《艋舺》則是上映即火爆。為了呈現一個融合復古、創意又具現代感的電影視覺風格。本片美術指導郭志達不僅花了很長的時間作調查,試圖還原20年前的剝皮寮老街,劇組更從南到北找來20年前的摩託車,拍攝太子幫車隊飆車戲。另外,劇組特別找來《老男孩》武術指導梁吉泳設計多場精彩打戲,拳拳到肉的寫實風格。
  • [試聽]《艋舺》電影原聲帶首播
    李烈、鈕承澤親自邀約陳珊妮被《艋舺》劇本感動首度接下電影配樂製作工作建構出融合復古與現代感的《艋舺》音樂氛圍在電影開拍之前,製片李烈與導演鈕承澤(豆導)親自邀請陳珊妮為《艋舺》製作電影配樂。一開始接到豆導約開會的電話她覺得很訝異,為什麼一部這麼陽剛的電影會邀她做配樂?陳珊妮不改一貫的酷說:「先把劇本給我,感覺不對我不接喔。」。
  • 《艋舺》:一起少年的生存之道!
    屬於艋舺的時代過去了,伴隨著黑道們如草一樣的生命;場景和顏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臺味;陳漢典好搞笑,可惜掛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營銷和宣傳做的太好,其實本質只是一部天真爛漫的青春動作片。《艋舺》:一起少年的生存之道!
  • 鈕承澤欲拍《艋舺》續集 將與內地合拍新片(圖)
    在21日下午的媒體見面會上,導演鈕承澤與《艋舺》的製片人李烈笑稱當初決定合作拍攝《艋舺》只用了「一支煙的時間」,是「老天爺的安排」,與此同時,豆導也透露《艋舺》續集有可能在三五年之後拍攝,而他與內地華誼兄弟公司合作的最新的愛情電影也初露端倪。  回憶《艋舺》:一支煙的時間就拍了板  鈕承澤與李烈是相識多年的好友,用豆導的話說是「姐弟」。
  • 阮經天透露《艋舺》續集籌備中 有望明年開拍
    日前,臺灣演員阮經天在京代言某品牌牛仔褲,他表示豆導(鈕承澤)已經在籌備《艋舺》的續集,原計劃今年年底開拍,但是目前計劃不是很順利,很可能會延後。活動中,阮經天以一襲牛仔裝束亮相活動現場,他表示自己是一個牛仔褲的超級粉絲,並已收藏了六七十條牛仔褲,而收藏的第一條牛仔褲就是LEE的。
  • 《艋舺》柏林影展日記 趙又廷鬧胃痛李烈感冒(圖)
    郭採潔(左二)演唱『一頁臺北』主題曲,驚豔柏林   「艋舺」全臺票房破兩億,在柏林影展也受到國際媒體與粉絲熱烈歡迎,在粉絲的包圍下,阮經天抽空一連4天,為讀者記錄「 柏林日記」。   「艋舺」熱賣捧出兩位臺灣新偶像「天廷雙帥」,兩人沒想到在柏林走星光也超級受歡迎,有點意外,來自臺灣、內地女粉絲尖叫不斷,頻頻要求合照,趙又廷有點無奈的說:「原來光合照也是很累人的。」他和阮經天都不忍拒絕粉絲要求,加上柏林行程滿到不行,大家都累壞了,趙又廷鬧胃痛,李烈則是感冒咳不停。
  • 《艋舺》:脆弱的青春史
    鈕承澤選擇了用這樣一種方式祭奠殘酷而壯美的青蔥歲月,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艋舺廟口,五個青澀少年在火拼中結為生死之交,又在動亂裡選擇彼此殘殺。於是部分人選擇退卻,部分人選擇背叛,還有部分人選擇了繼續前行……所有的人在這個人生交叉點分道揚鑣,鋪陳開一幅生猛異常的爆裂青春風情畫,這就是《艋舺》。  如果說《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成功來自一種真誠,那這部新作《艋舺》則只剩下了一份情懷。影片的前段充滿太多的滑稽味道,動作大多帶有電玩風格,後段卻又禁不住回歸到傳統的現實路數,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戲劇化結尾。
  • 鈕承澤性侵事件始末真相 導演鈕承澤黑料為什麼叫豆導
    鈕承澤,是臺灣有名的導演兼演員,是個很有背景的人,關注導演鈕承澤的的人都知道,很多人稱鈕承澤為豆導,鈕承澤為什麼被叫做豆導呢?12月5日,導演鈕承澤傳出涉嫌性侵醜聞,下面,我們去了解下,鈕承澤八卦曝性侵強吻車震是真的嗎?
  • 全方位解讀《艋舺》:近年最出色的臺灣黑幫片
    《艋舺》江湖雜談  青春歲月現在,混黑幫是混曖昧的  不知道鈕承澤是如何定義話題蓋天、博得眼球的新作《艋舺》,如果他說是青春片,甚至是偶像片,那我覺得該片質量堪稱上乘,有各色型男,有灑狗血的煽情細節,甚至有能夠讓時尚達人為之興奮的復古元素??
  • 「努力派偶像」阮經天 願為《艋舺》用命去拼
    為拍《艋舺》,從2009年5月開始,不會閩南話的阮經天就開始了語言訓練,還有武術、拳擊訓練,再加上出席活動和拍廣告無論是混黑道,還是混娛樂圈,在阮經天的眼裡,「做人都很辛苦,就像我在《艋舺》;裡演的和尚,這個角色很複雜,我自己在分析腳本的時候,已吃足了苦頭,和尚並不是那麼一個單純的人,比如說他在情緒爆發的時候,他並不是那麼直接的情緒爆發,如同下棋,他下了一步棋,已經想到下面八步棋了。」
  • 艋舺導演鈕承澤疑似性侵女性,過程粗暴,經紀人回應:意料之外
    近日,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曾經指導過《艋舺》等電影的,著名導演鈕承澤,在拍攝最新電影的時候,懷疑有性侵女性的行為。
  • 艋舺導演鈕承澤疑似性侵女性,過程殘忍粗暴,經紀人回應:很震驚
    近日,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曾經指導過《艋舺》等電影的,著名導演鈕承澤,在拍攝最新電影的時候,懷疑有性侵女性的行為。據悉,此女在近日下午已在朋友的護送和保護下,前往當地的警察局親自報案,並且做了詳細的筆錄。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81部《艋舺》
    《艋舺》是一部懷舊電影,透過淡淡的黃色濾鏡顯露的懷舊風,慢鏡頭打鬥時的舒緩音樂,衣裳服飾道具布景的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豆導對80年代青春時光的無限深情。《艋舺》講的是年輕人的故事,講的卻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是對臺灣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懷的紀念。
  • 「艋舺」之後,只有這部青春片再次燃到了我
    2010年,臺灣的鈕承澤豆導集結了一堆臺灣當紅偶像將他們「調教完畢」拍出了近十年最優秀的黑幫青春片[艋舺]時隔七年,鈕承澤歸來這次他作為監製,再次帶來一部可以與前作匹敵的「黑幫青春片」估計有好事者這會兒已經打開豆瓣翻了先別急!
  • 全面解析《艋舺》偶像攻略 打造青春鐵三角
    2009年終於開拍的《艋舺》重新選角,鈕承澤(豆導)這次發動青春偶像攻略,將正當紅的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三位帥氣明星納入旗下,打造出「青春鐵三角」!《艋舺》如訓練營一般,把這些有才華的演員演技磨練的更純熟,而隨著影片熱映,也將「青春鐵三角」推到了臺灣電影的前沿陣地。
  • 《艋舺》導演鈕承澤被控性侵,可惜當年小S沒在《康熙》裡罵醒他!
    對方披露了事件經過:A女自加入由任賢齊主演的電影《跑馬》劇組後,導演鈕承澤就毫不避諱地頻獻殷勤,但劇組人員一開始都以為這是豆導刻意緩和拍攝氣氛的舉動,完全不疑有它。11月下旬,劇組原定要開會,但鈕承澤突然以身心狀態不佳為由取消會議,接著傳信息約A女主管到其住處聊天,並提及可帶A女一起來。
  • 《艋舺》之後,一個了不起的阮經天
    ✎ 文藝同志 關注我《艋舺》之後,缺席50屆金馬獎大合影的阮經天似乎陷入一個困境,參軍退伍後的他
  • 「天廷」雙帥風光返臺 《艋舺》續集可待?
    《艋舺》海報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電影《艋舺》徵戰柏林影展,獲得國際影評肯定!男主角阮經天、趙又廷風光返抵臺,由於票房突破2億臺幣,確定能拿到新聞局4千萬獎勵金,到底《艋舺》有沒有可能拍續集,阮經天先開玩笑,想說服導演拍《艋舺》前傳,這樣才有他的戲份。  「天廷雙帥」風光返臺,熱門電影《艋舺》男主角,阮經天跟趙又廷,順利完成柏林旋風行程,都戴墨鏡遮倦容,還是被同機乘客發現,熱情要籤名,阮經天還開起玩笑,說想拍《艋舺》前傳。
  • 《艋舺》掀「後《海角七號》熱」叫好又叫座
    《艋舺》掀「後《海角七號》熱」叫好又叫座繼《海角七號》後,一部講述黑道青春的電影《艋舺》再次在臺灣青年中掀起熱潮。目前,該片的臺灣票房已突破2億新臺幣,其主創人員近日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影片放映之後好評如潮,使得臺灣電影在國際舞臺上頗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