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暑期行,今天說說安徽的查濟古鎮,這裡大俠金庸的祖籍地,查濟古鎮最迷人之處在於,它還沒有那麼商業化。
查濟古鎮位於安徽涇縣以西,東南與黃山,太平湖接壤,北和九華山相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之一。但以前到達查濟古鎮去卻不太方便,隨著新的涇縣長途汽車站的建成,去查濟古鎮終於變得非常便捷了。這個暑期,查濟古鎮迎來了第一批寫生的學生們,雖然數量不多,但卻宣示著旅遊市場的回暖。
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 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築140餘處。其中橋梁40餘座,祠堂30座,廟宇4座。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寶公祠,寶公祠位於許溪下遊的要道,正立面凹形大門,兩側花磚貼面牆,整個祠堂平地而建。祠堂側立面是常見的馬頭牆,牆體高聳,氣勢非凡。
寶公祠,又名敦素堂,始建於明朝,為紀念中興五世祖查寶源而建,建築面積1192平方米。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對該祠的石磉和雕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個石磉(sǎng),意為柱下的石礅。現在,寶公祠內正在進行中華查氏文化家風十周年成果展。
寶公祠儀門由大門、過廳和儀廳組成,主要是祭祀時供鼓樂之用。門廳前有一對方型漢白玉柱,柱底為漢白玉抱玉鼓。
二進為明倫堂,是祭禮祖先和處理本族大事的場所。祠堂內立柱橫梁,錯落有致。門廳內有十二根銀杏木簷柱和二根金桂,上首徑約八十釐米的月梁,刻有精美的雙獅繡球圓雕,下面是圓八邊束腰白石精雕柱礎,直徑達一米,刻有龍鳳鳥獸圖案,國家古建專家組組長羅哲文考察後不禁讚嘆:「這祠堂柱礎之大,梁坊雕刻之精,可以和故宮媲美。」
大廳裡牆壁上介紹,2015年央視春晚公益廣告《中國字·中國年》的拍攝地,就有查濟古鎮。
大廳牆上書有朱熹手體的「忠、孝、節、義」四個大字。
中華查氏文化家風十周年成果展,就在這裡以圖片形式展示。
展覽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形式稍顯單調,主要以文字介紹為主。展覽從查濟古鎮溯源開始,介紹了纂修《中華查氏總譜》的過程,《查氏家規》,修建「中華查氏大宗祠」,查氏文化站的「查氏之最系列」,內容豐富詳實,可對查濟古鎮和查氏家族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個人認為,展覽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查氏文化展」的查氏之最系列,這個系列介紹包羅萬象,貫穿古今,從查氏一世祖、查氏保存最早的先祖陵墓、第一個載入史書記載的「查」姓人—查偉,到近代最著名的詩人——查良錚,新中國開國名將查國禎、查玉升,當然少不了世界文壇巨匠——查良鏞,也就是大俠金庸。
三進為寢樓,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穿過大廳屏風是對稱的左右水池,池中間有石板修築的精緻石拱橋,臨水和橋兩側設有欄杆。三進寢樓設有美人靠,寢樓兩廂設有閣樓,閣樓飛簷翹角。整體建築構思完整精巧,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寶公祠大門外的許溪畔。查濟古鎮作為查姓村落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皖南古鎮古村落景區中,一直比較低調,難得地保持了較為原始的風貌,讓遊客體驗一下愜意閒適的鄉村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