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水城記憶:雲山古水道 「戀上」東濠湧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雲山古水道 「戀上」東濠湧

  甘溪水道發源於白雲山 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守護廣州城 明代改道成為東濠湧源頭

  廣州水城記憶系列

  本欄目由廣州日報獨家與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聯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請關注。

  在忠心守衛古廣州的護城河中,至今仍在淙淙流淌的東濠湧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條了。不過,它怎麼能跟白雲山「攀上親戚」呢?背後有一段怎樣「相親相愛」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說一說東濠湧與白雲山的「美好情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月華

  圖/fotoe

  水道溯源

  淙淙甘溪水 流淌兩千年

  話說有經驗的老股民,跟人聊起要買哪一隻個股,常會不由自主來一句:「這家公司的護城河有多寬?」意喻在商場的搏殺中,其會不會輕易被對手「攻城略地」,取而代之。雖說現代城市早已沒有了城牆,但護城河「保城衛民」的重要性,仍然鐫刻在每一個人的潛意識深處,換言之,我們的記憶與情感,都被歷史深深塑造。

  水對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先秦時期的名著《管子篇》已經說得極明白:「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說得通俗一點:建城,一要考慮防禦,必須易守難攻;二要考慮水源,水源不足,城建得再好也沒用。廣州有兩千年的建城史,最早的「任囂城」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它面積太小,放現在看基本上就是個大院,主要功能就是保護將士安全,畢竟在亞熱帶森林裡神出鬼沒、驍勇善戰的南越先民可是讓秦軍吃了大苦頭的。如今且說廣州史上第一座王城——趙陀城。我們以前也說過很多次,南越王城建於今中山四路一帶,東起今舊倉巷一線;西臨今廣大二巷、小馬站一線;南界在今西湖路北側,南城門在今北京路與西湖路交界處以北,此後兩千年間,這一帶一直是古廣州的核心區域,歷代官衙、署衙都建於此。

  趙陀將王城選址於此,以及此後歷朝歷代的樞紐區域都位於此,可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與一條古水道息息相關。這條古水道,源頭在白雲山東麓,沿著山麓蜿蜒流淌,流過今天的上塘、下塘(上塘、下塘的地名正有此而來),經過越秀山麓,又分為兩支,一支往西南流,經過今天大石街,注入西湖(今教育路、西湖路一帶);另一支往東南流,大致沿著今天小北路、舊倉巷的方向,向南注入珠江。趙陀城所在的地方,恰是兩條水道之間的一處高崗。想像一下,趙陀站在這裡,北看是鬱鬱蔥蔥的白雲山,南望是一望無際的「珠海」(江面比現在寬闊十幾倍),左右兩條寬闊的古水道,既是天然的護城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資源,完全符合管仲的「建城戰略」。富麗堂皇的王城就此建了起來,也為此後兩千年的古城格局定了調。

  山水之戀

  源頭出自白雲山 水道寬闊行大船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有些不耐煩了,不是要說東濠湧嗎?怎麼扯了半天還沒影兒?嘿,如果這條古水道跟東濠湧沒關係,我會這麼費勁地說嗎?話說這條古水道就是東濠湧的源頭,從白雲山麓流至越秀山麓的那一段,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甘溪」,得名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水質甘甜」的緣故。在越秀山麓「分手」後,往西南流的取名越溪,它注入的古西湖也是故事多多,我們留到下次再講,你現在只需要知道,廣州以前也有過一個煙波浩渺的西湖就行了(西湖路正是由此得名);往東南流的那一支,得名文溪。

  雖然以「溪」命名,但如果你把文溪想像成潺潺流淌的小溪,可就大錯特錯。宋代年間,這條水道是運送食鹽的交通要道,數不清的運鹽船從這裡出發,再進入珠江,去往內地各處。今天倉邊路、舊倉巷當年都是鹽倉所在地,故而才有了這些地名。

  如果我們穿越回宋代的文溪邊,找個路人問問,東濠在哪裡,對方肯定會翻個白眼,覺得你腦子搭錯線了,就站在「東濠」邊上,你還問「東濠」在那裡?原來,在唐宋年間,人們說的「東濠」,就是指文溪。如果你僱一條小船,從它與「珠海」交匯的河口溯流而上,就可以「搖啊搖」,「搖到」到白雲山,沿途樹影婆娑,稻花飄香,一派郊野風光。說實話,復原水城記憶,最困難的就是站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回想「青山隱隱、綠水悠悠」的田園風光,大腦有時簡直有點不夠用。

  文溪改道守古城 東濠風光留到今

  讀到這兒,你或許又要問了,古時的「東濠」跟今天的東濠湧有什麼關係呢?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我們以前說過,宋代廣州有三城:東城、中城、西城,越溪和文溪就成了這三座城的天然分界線。到了明代,永嘉侯朱亮祖將「三城合一」,又把城區「北擴」至越秀山一線,文溪就從小北門旁入城,變成了城內濠。

  文溪有秀美的一面,但也有「兇狠」的一面,尤其是山洪暴發的時候,水道排洩不及,洪水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崩城門,把整座廣州城都泡在水裡,百姓只得倉皇登上城牆逃命。

  為了防洪,地方官想出了讓文溪「改道」的法子。「三城合一」後,西城牆外有西濠湧,東城牆外也得有一條寬廣的護城河。明代成化年間,總督韓雍在朱亮祖疏浚、擴建東濠(原宋東城外也有城濠)工程的基礎上,開鑿黃華塘峽谷,使文溪轉東南,成為東濠湧的一部分。此後,人們口中的「東濠」,指的就是這條護城河。整條東濠湧,北起白雲山,經今下塘西至今小北路,往東南轉入今北校場附近,然後沿著今越秀中路、越秀南路一路南下,注入珠江。文溪改道後,東濠湧既承擔著護城河的功能,又成為城東最重要的水運幹道。不過,由於商業的繁華,「與水爭地」的一幕不可避免地又出現了,加上甘溪逐漸乾涸,東濠湧漸漸淤塞,雖經屢次疏浚,一些河段還是漸漸淪落成了「臭水溝」,令人扼腕長嘆。

  我們今天看到的東濠湧,是古老護城河的一部分,經過2010年的整治,它成了「一流的生態湧歷史走廊」。如果有空,去河畔漫步,懷想一下這條古老護城河的前生後世,也很有意思吧。

  (註:本文參考了《越秀史稿》《水潤花城 千年水城史話》《廣州城建史話》等資料。)

相關焦點

  • 外面「落雨大水浸街」,不如躲在東濠湧博物館回味廣州水城鄉愁
    既然有雨季的水上大戲,也就有各個地標變身水城威尼斯的實拍,對應大街小巷「開船+撈魚」基本操作。又到了「落雨大水浸街」的日子,要不這次換個過法?不拍各個地標變身水城威尼斯,不在大街小巷搞「開船+撈魚」基本操作,躲到東濠湧博物館,看看過去的廣州水城,如何?但凡說到多水的地方,人們第一印象總是江南水鄉。
  • 千年西濠湧 緊鄰光復路
    這兩天,「重現西關水系,推動西濠湧全面揭蓋復湧」的新聞讓我頗為興奮,要知道,西濠湧與大名鼎鼎的東濠湧一樣,曾是守衛了廣州千年之久的護城河。兩條寬闊的護城河之間,又有玉帶濠連接,舟楫往來,帆影簇簇,形成了「水繞重城儼畫圖,風流應不讓姑蘇」的意境,「東方威尼斯」之稱絕非虛談,老廣州之商業繁榮,西濠湧功不可沒。問題來了,東濠湧大家都已非常熟悉了,那麼,西濠湧到底在哪兒呢?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它又是怎樣一副面容?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西濠湧的前生後世。
  • 全國首個河湧博物館落成「傍」東濠
    東濠湧博物館堪稱東濠湧綜合整治工程完美收官之作,它讓人們在享受如今水清景美的東濠湧同時,能夠重溫廣州過往溫情的「水城」記憶,在現實美景與溫情記憶中,廣州「水城」文化走進現實並得以傳承。而在東濠湧的整治過程中,不少人提議由於東濠湧的歷史悠久及其沿線的歷史建築諸多;且古時廣州就是一座水城,歷史比威尼斯還悠久,城內有眾多縱橫交錯的河網、湖泊、沼澤,而東濠湧就是廣州古城的護城河。儘管清末以後百年間,隨著古城牆拆除、開闢馬路、水運逐漸衰落等使得城內河湧逐漸湮沒而失去「水城」特色。但是,從傳承廣州城建史和傳承「水城」歷史特色的角度來說,應該借東濠湧整治適時建立能夠傳承廣州歷史記憶的載體。
  • 暴雨狂襲羊城河湧暴漲 東濠湧居民半夜要疏散
    東濠湧區域水浸街大陣仗居民家中「抗洪」老街坊:這麼大水浸街未見過13日晚暴雨,讓東濠湧附近成澤國。大水湧進居民家,淹沒大部分家具。居住多年的老街坊紛紛坦言,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陣仗」的水浸街。廣州市房管局工作人員也半夜涉水入街道,疏散尚堅守家中的居民。「阿伯,浸成這樣了還不走?!」
  • 雄紅尾水鴝現身東濠湧
    雄性紅尾水鴝最近一段時間,一隻雄性的紅尾水鴝現身廣州東濠湧近北園酒家河段,引來大量攝影發燒友圍觀拍攝。這隻小鳥一身深藍色的羽毛,而「吸睛」之處是豔紅的尾羽。他們為了拍到此鳥的倩影寧可等上一整天,皆因它極少在市區出現。資料顯示,紅尾水鴝是一種鶇科水鴝屬的小型鳥類,多活動於山溪、河谷的巖石間或者建築物四周,吃昆蟲和種子。
  • 廣州古西湖 米芾讚嘆美
    鑑於圖像資料的缺乏,我們只能參照古代「文青」的詩句,從這樣的古畫中領略廣州古西湖的風採。廣州水城記憶系列本欄目由廣州日報獨家與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聯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請關注。如果你自帶「吃貨」屬性,花上不到100元,可以吃到扶著牆回家;當然,如果你兜裡有銀子,附近商場也會分分鐘對你露出迷人的笑容。總之,這裡是真正的鬧市旺地,跟地名裡的「西湖」兩個字實在扯不上什麼關係。不過,地名總是跟城市記憶緊緊相連的。把時光倒推千年,這裡真有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面積逾十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面積)。
  • 市民疑東濠湧清水是自來水 政府稱是淨化水(圖)
    廣州東濠湧清水是自來水?政府回應是淨化水  南方日報訊(記者/陶達嬪通訊員/汪浩)昨日下午,越秀區建設和水務局公開回應網民質疑,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東濠湧的水並非自來水,而是從珠江抽取經過水質淨化廠淨化後的水。
  • 曾是「水城」的廣州,有過總人口10%的「水上居民」,今在何處
    幾千年前,因為地球氣溫變暖,海面上升,海水進入過廣州, 當時廣州的大部分地區開始慢慢退出廣州, 宋代的時候,廣州城下還是「海」,到了明代,珠江三角水陸面積開始明顯變化,海退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了清代, 海水退出了,但長期以來,廣州依然保留著「水城」的風貌。
  • 南江古水道 停駐在山水間的歲月故事
    唐代詩人宋之問的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南江古水道的美麗風景。     驛道地理     南江古水道全長28 .5公裡,途經如今鬱南縣的連灘、東壩、宋桂、河口、大灣等五個鎮,是八條南粵古驛道中唯一一條水道,這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通道,也是領略古代百越文化的首選之地。
  • 一張10年前的廣州房地產廣告,看完後我淚崩了
    養豬場上的積水潭,20年後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廣州大劇院拔地而起。 - 東濠湧 - 東濠湧 10年後再次來到東濠湧,樹木隨風搖曳,沿湧兩岸花團錦簇,小瀑布清水四濺,孩子們在親水平臺戲水,猶如河邊小公園。 - 中華廣場 - 中華廣場
  • 黃埔古村附近這個廣州最大疍家村,艇仔曾多得夠賣很多碗艇仔粥
    上了輪渡回頭看的話,只見一片「腳踩珠江」的吊腳樓,吊腳樓陽臺上曬太陽的漁網,各種小舢板,還有一些正在殺魚或扒著飯的人,感覺有點原始。如果是航拍,把這個小漁村和這十公裡遠的新CBD珠江新城的「靚樓」放在一個畫面,反差更大。仿佛要從珠江新城穿越時空,才能來到這個廣州現存最大的疍家聚居地。在輪渡上看到的長長吊腳樓俗稱水棚。
  • 「鄉土記憶」趟過水城河
    、趟過水城河湯雲明這裡本是一處值得旅遊開發的處女地,但因為是掌鳩河引水工程起點雲龍水庫的水源保護地,所以不能大規模人為開發,也很少見到宣傳廣告,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樣子,景區不允許收門票,只由村委會向遊客收取衛生費。村民連建蓋房子、種地、用農藥都有限制。
  • 這名黨員清掃廣州大街近30年,僅有兩年回老家過年
    凌晨6點,晨光熹微,東濠湧綠道上,李廣榮拿自己改良過的葵掃把專注地打掃每一寸路面,晨練的人們一聲招呼,一天忙碌工作就此展開。 2010年3月,李廣榮擔任濠湧越秀南班的班長,負責的河段一直從東華橋到河湧的珠江出水口,管理著21名工人。 近年來,東濠湧已成為廣州市河湧整治成效的一張靚麗名片,維持乾淨整潔,更是每一刻都不能鬆懈的任務。 每天除了東濠湧兩岸沿線綠道外,還負責果皮箱清洗及沿線沙井清洗的工作。
  • 戀與製作人記憶迷宮玩法攻略 戀與製作人記憶迷宮玩法匯總[圖]
    類型:角色扮演 大小:513.64MB 評分:10 平臺: 標籤:二次元模擬戀愛男生精選 立即下載 戀與製作人記憶迷宮活動室國慶節的重要活動,那麼 戀與製作人記憶迷宮活動怎麼玩呢?相信很多玩家現在還不太清楚吧,下面清風小編為玩家分享戀與製作人記憶迷宮玩法攻略,讓大家輕鬆了解這次的活動詳情吧!
  • 戀與製作人肯德基聯動主題店有哪些 各城市主題門店都在這裡了!
    戀與製作人肯德基聯動主題店有哪些 各城市主題門店都在這裡了!時間:2018-03-14 20:34   來源:8090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戀與製作人肯德基聯動主題店有哪些 各城市主題門店都在這裡了! 最近肯德基的聯動有點多哇,現在大家期待的錢與野男人的聯動也來了。
  • 唐山旅遊|水城遷安——長城一直很美
    水城遷安 ——長城路 萬裡長城: 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象徵, 是中華民族不朽的歷史文化, 如今, 這份凝結在共同記憶裡的傳統文化, 將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為載體, 呈現出她的美麗,
  • 廣州這27個景點統統免費!你去過幾個?
    「城市客廳」是廣州市最大的廣場周邊也有很多景點比如廣州圖書館新館、廣州大劇院、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等等足夠你逛上一整天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路線指南:地鐵:乘坐1號線至芳村站B1出口下車,步行約19分鐘可到公交:乘坐64路/217路至下芳村站下車,步行約14分鐘可到自駕:(大約19分鐘)廣州市-府前路-東風中路-東濠湧高架路
  • 珠光雲山壹號花境設計案例欣賞
    珠光雲山壹號坐落於白雲區廣州大道北雲灝街商圈核心地段,毗連地鐵3號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在珠光雲山壹號外圍綠化設計施工項目中,我們圍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選取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且具有保健作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