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詩意》是張大千先生於一九三五年創作的一幅難得的「巨構」長卷。是張大千中期寫意山水作品。先生一生創作山水手卷極少,僅存數卷,卷卷精品,令人嘆為觀止!
張大千的山水畫,與其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臨萬卷畫不可分的。大千先生早年欽慕石濤及其他明代遺民畫家,喜歡臨摹清初四僧(石濤、八大山人、髡殘、漸江)的作品,得到他們的精髓。進而「取唐人的樸厚,宋人的法度,下至元、明人的筆墨意境,上下千年,融會通之。」更受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精神所感召,遍遊名川大山,將祖國壯麗河山盡收畫裡。
此作品採用橫式構圖,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卷,即「手卷」。整體的山水之境由粗筆淡墨勾出,畫面由中部的山巒鋪開,山體峭立陡峻,斜倚伸展 平緩綿延之不同形態,筆法粗細結合 ,或蒼勁有力,或彎曲柔婉,布局疏密有致,墨色隨之而變化。樹木表現虛實不一,勾皴之外兼之焦墨渴筆,暈染之法,多次渲染,使其顯出陰陽、向背、高低、遠近之分。人物同亭宇、橋梁穿插安置於山林之中,簡筆勾勒,近樹根、枝分明,遠樹只是用筆「點戳」表現出來的。巧妙運用留白與橋、舟表現溪水。設色方面,層次分明,淡花青與汁綠暈染出樹木苔點、赭色表現房屋,淡花青表現屋瓦,重複暈染 ,富於變化。
讀懂了《少陵詩意》就明白了「何為手卷」。手卷是一種由許多畫心組連而成的橫式畫卷,是書畫裝裱品式中結構最為複雜的一種。手卷因為不便於懸掛,只便於手邊展開,邊欣賞邊卷合,所以叫「手卷」。因為手卷比較長,所以又被人們稱為「長卷」。手卷的內容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詩詞,也可以由多幅獨立的字聯合而成。如果是由獨立的字、幅組成,字體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隸、篆都有的,由多件各自獨立的字混合穿插聯合起來,這種類型的手卷可以是多位書畫家的共同創作,也可以是一位書畫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書畫家,自己作詩作畫,自己書寫,自己繪畫。或自己根據詩意作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三絕」。
《少陵詩意》就是這樣的一幅作品。一般來講,手卷的尺寸比較短的八、九米,長的達二十米以上。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釐米之間。
喜歡我請關注百家號「文藝那點兒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