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向低調的功夫巨星楊紫瓊罕見地曬出三張照片,慶祝與74歲男友相愛6000天。
一張是美麗的白玫瑰,並附有寫著娟秀小字的卡片,想必出自男友之手;
還有一張是楊紫瓊站在花叢前,英姿颯爽,人花相映,渾然看不出楊紫瓊已近耳順之年;
在第三張照片中,是她和男友的親密合照,男友頭髮花白,卻精神矍鑠。兩人相依相偎,仍有年少時的繾綣意濃。
相愛6000天,已超過16年。
與亙古的時間長河相比,這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對於他們來說,已仿佛生生世世。
臺灣作家張曉風曾在一篇散文中寫道: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但沒有拱手相贈的世界,她生命中的每一寸山河,都是她親自「打」下來的。
1、
1962年,楊紫瓊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她的父親是拿督,祖父有龐大煊赫的產業,被稱為馬來西亞交通之父。
她4歲時開始學習芭蕾,15歲就考入了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那時的她立志要成為瑪戈特·芳婷那樣的芭蕾舞藝術家。
後來因為脊柱受傷,楊紫瓊被迫終止了自己熱愛的舞蹈,轉修與舞蹈相關的藝術課程。
年少時的她興趣廣泛:畫畫、鋼琴、騎馬、遊泳、羽毛球、高山滑雪……她似乎在每一個愛好中都能插上翩躚的翅膀,作為失去的舞蹈夢的延續,無意中,也為她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3年,母親為她報名參加「馬來西亞小姐」的選美比賽,楊紫瓊力壓群芳,成為那年的冠軍。
第二年,她便投身於長達數十年的演藝生涯。
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動作片和搞笑片大行其道,但當時的動作片被男演員全部包攬,女演員往往充當落難的公主、被霸凌的孤女等弱勢群體。
楊紫瓊在出演第一部影片《貓頭鷹與小飛象》中,扮演一個總被人欺負的女生。
洪金寶和林子祥打鬥時,楊紫瓊就在一邊細心觀摩,漸有所悟:「我是學舞蹈的,我覺得武打動作和跳芭蕾沒有太大區別,只有出發點的力量不一樣。韻律節奏也像跳舞一樣。」
她希望洪金寶能收她為徒,但洪金寶拒絕了,他認為一個豪門千金根本無法吃拍打戲的苦。
當時,電影公司為她量身規劃的發展路徑,也是只管負責做美麗端莊的「花瓶」,但楊紫瓊無法接受,在她的軟磨硬泡下,洪金寶終於答應她去洪家班試試。
出身優渥,卻毫無大小姐的驕矜之氣,那時的她勤學苦練,舉重,打沙包,跑步,每天訓練五六個小時。
1985年,她主演了第一部動作片 《皇家師姐》,扮演一位瀟灑幹練的帶槍女孩,獨立完成了穿玻璃的危險動作。
一向不服輸的她技驚四座,在接下來的系列功夫片中,她更是大展身手,從此開啟了她的「第一功夫女星」的徵程。
1995年,楊紫瓊拍攝電影《阿金的故事》時發生了意外,她從18米的橋上跳下來後,摔壞了頸椎,斷了3根肋骨,險些癱瘓。
楊紫瓊後來回憶當時的場景,仍心有餘悸:「那一刻,我的頭在兩個墊子的夾縫中,緊接著,兩條腿幾乎折過來了,我可以清楚地感覺我的兩隻腳打到了後腦勺」。
恍惚中,她看到鏡頭前被嚇傻的導演許鞍華眼淚直流。
那些年,她受過的傷不可勝數,從高空摔下,與人對打,斷骨傷筋都是常有的事,但她從沒有退縮過。
當時她的片酬遠超梅豔芳、林青霞,但因為拍攝時她從不用替身,多艱巨多危險的動作都要自己完成,於是,她被拉進了保險業的黑名單:
「成龍、李連杰和我,在香港,沒有保險公司願意賣保險給我們。」
1997年,她以007系列電影《明日帝國》進軍好萊塢,作為第18任邦女郎,楊紫瓊與皮爾斯布魯斯南搭檔,塑造出了果敢、獨立、自信的華人女性新形象。
這種敏捷、強悍、剽勇的華人女性形象在以前的好萊塢是極其罕見的。
之前的17個邦女郎,幾乎無一例外的性感妖嬈,令人血脈僨張,她們的活色生香、她們的「花拳繡腿」大多用來作為詹姆斯·邦德巨大個人魅力的襯託。
美國的報刊雜誌曾這樣評價她:
楊紫瓊不是第一個與邦德平分秋色的邦女郎,但她是唯一一個讓人為之側目的女性,以其漂亮的身手,打下了在好萊塢的江山。
「在好萊塢這樣一個仍然充滿種族偏見的名利場,楊紫瓊作為一個亞洲女演員,在持續地得到進一步的認可。而這種認可,會一步一步瓦解一些不公正的潛在規則。」
憑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她成為享譽國際的亞洲動作天后,贏得了「東方第一俠女」的美譽。
2、
在樹立了一代「打女」的形象後,楊紫瓊自然被人們定義為「打星」,但她其後努力打破這個「固化」符號。
1999年,在李安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臥虎藏龍》中,她出演俠女俞秀蓮。
雖身經百戰,但電影剛拍不久,她就受傷了。
那場戲是楊紫瓊與章子怡的替身對打,章子怡蒙面,楊紫瓊追趕。連拍了7個晚班武戲,每次武打動作的鏡頭都很冗長,每個回合裡有二十幾招,轉身、踢腿、對打。
一招一式,迅猛凌厲。
結果,下戲後,楊紫瓊的腿部韌帶整個斷裂了,需要立即做手術,耗時估計三個月。
那時《臥虎藏龍》剛開拍一個月,李安卻不想換人,他對楊紫瓊說:「你弄好你的身體,我們等你回來。」
李安之所以如此執著,是因為他覺得楊紫瓊無可替代:
「放眼天下,俞秀蓮的角色也只有一個楊紫瓊,再沒別人。不管從電影工業、商業、年紀、素質來說,就是她!」
楊紫瓊赴美就醫回來後,在山洞裡拍與李慕白的訣別戲,當時,她的傷腳架在椅子上,只拍臉部近景。
那一幕,向來持重有加的她哭得肝腸寸斷。
多年後,李安回憶當時的拍攝情景時仍心有戚戚:
「我曉得她哭的不只是俞秀蓮的委屈,而是她自己有多少辛酸。拍攝時我自己拍片的苦水也被攪動,在鏡頭後面跟著掉淚。因為夢寐以求的動人場景,多番折騰,終於看到了、拍到了,我很感動。」
在影片中,她把俞秀蓮隱忍冷靜的個性、壓抑深情的內心世界展示得纖毫畢現,與李慕白生離死別、愛而不得的酸楚悲涼,更是催人淚下。
「坎城影展有個外國作家告訴我:『俞秀蓮一出場,望著李慕白,那一個眼神、表情,就道盡她為他壓抑了多久。'在演戲方面,楊紫瓊是我見過的一個特例。從影多年,都已經是大明星了,可是還有那份純真在。她有如孩童般的純真好奇,像一輩子在等這個角色。」
《臥虎藏龍》的空前成功,讓人們驚喜地發現這位身手不凡的功夫片女星,不再是以拳腳打天下,她對人物內心世界恰到好處的呈現,對情感細膩入微地處理,已經讓她渾然天成地順利轉型。
在《臥虎藏龍》之前,楊紫瓊已經有意向文藝片過渡。
1997年,在張婉婷導演的《宋家王朝》裡,她化身世故穩重的宋靄齡,被提名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在《臥虎藏龍》中廣受讚譽後,楊紫瓊開始陸續接拍純文藝片。
2005年,在《藝伎回憶錄》裡,她飾演日本殿堂級藝伎真美羽,作為一代名伶,真美羽不僅色藝雙絕,更兼具左右逢源、通透睿智的生存哲學:「我們成為藝伎不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成為藝伎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在電影中,楊紫瓊不僅再現了真美羽的優雅動人,更將她的足智多謀演繹得真實自然。
六年後,在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翁山蘇姬》裡,楊紫瓊扮演這位緬甸的民族英雄。
她把翁山蘇姬作為女政治家的剛柔相濟、為自由而戰,超越苦難的悲情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並因此受到翁山蘇姬的接見。
2011年電影上映,李安評價說:「我一直以為《臥虎藏龍》是楊紫瓊的巔峰,其實《翁山蘇姬》才是她的巔峰之作。我真的深受感動。」
2018年年底在電影《摘金奇緣》中,楊紫瓊扮演新加坡貴婦人,在片中,她的表演蓋過了混血男主角的風頭,甚至有媒體把她看作是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有力競爭者。
《摘金奇緣》的導演朱浩偉對楊紫瓊評價頗高:「她應該有更多的認可。她和梅麗爾·斯特裡普應該是同一水平的。」
出道多年,楊紫瓊獲得過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等多項榮譽。
楊紫瓊是首位榮膺「世界傑出青年大獎」的華人女性;她還獲得過法國文化部頒發的「騎士榮譽勳章」。
3、
一個在武俠的世界裡攪動漫天風雲的人,在生活中,卻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楊紫瓊為人隨和率真,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拍攝《臥虎藏龍》時,她已經是名動天下的巨星,彼時,章子怡還是一個新人,但她毫無高高在上的架子,常給章子怡買桃子吃,買襪子穿,並耐心地做她的武術指導。
與鞏俐、章子怡聯袂演出《藝伎回憶錄》時,她免費教二人英語,親切溫暖得如同鄰家姐姐。
早年,楊紫瓊與周潤發、張國榮、梅豔芳等人都私交甚篤。
她與梅豔芳骨子裡都有一股男兒氣,都是一樣的有情有義。
她們情投意合,故惺惺相惜。
她們一起唱歌時,梅豔芳會一句一句為她翻譯KTV下面的簡體字幕;當她一次次負傷時,梅豔芳會貼心地陪著她去看醫生;
後來,梅豔芳身患癌症,哪怕拍戲再忙,她也要抽出時間去探望她。
梅豔芳彌留之際,楊紫瓊放下工作,趕往醫院,和最好的知己做最後的道別。並在其葬禮上打破了女性不扶靈的傳統,與張敏儀一道為好友扶靈送行。
2004年,楊紫瓊代梅豔芳領回了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個音樂大獎——MTV亞洲音樂獎的「啟發精神獎」。
2012年,在接受《嘉人》訪問時楊紫瓊說,梅豔芳過世是她最難過的事情。
即便多年以後,當楊紫瓊在媒體面前提起梅豔芳的時候,仍然情難自抑。
楊紫瓊理解梅豔芳的精神追求,即便到了生命最後時日,將自己的一生嫁給舞臺的歌后仍然要開演唱會,「她走之前都要跟你們分享,她最愛的就是唱歌跳舞,所以她堅持要做,我們全都支持她。雖然辛苦,但是她覺得值得。」
語畢,她再一次泫然淚落。
遙想當年,她與梅豔芳、張曼玉一起拍《東方三俠》。那時,張曼玉29歲,梅豔芳30歲,楊紫瓊31歲。
那是屬於她們的最美年華,卻成為一去無返的時光。
如今,伊人早已遠去,張曼玉也消隱無蹤,她們就此流散,各自陰陽與天涯。
4、
楊紫瓊事業堪稱輝煌,為人重情重義,但她的感情之路卻一波三折。
1983年,楊紫瓊參加馬來西亞小姐選美比賽時,結識了香港德寶電影公司的老闆潘迪生,兩人一見鍾情。
後來,楊紫瓊在潘迪生的引薦下,來到香港發展。
潘迪生為楊紫瓊量身打造的《皇家師姐》系列,幫她開創了首席女打星的光明之路。
1988年,楊紫瓊與潘迪生結婚,婚後她應潘迪生的要求全面息影,專心做好潘迪生的賢內助。
她褪盡鉛華,洗手做羹湯,卻不敵歲月與人心的變遷。
三年後,她黯然結束了第一段婚姻。
1999年6月,楊紫瓊與美籍心臟醫生Alan訂婚,但對方同樣要求她息影,與自己一起到美國定居和發展。
這個要求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並不算苛刻,但對於楊紫瓊而言,仿佛是昔日那段失敗婚姻的預演。
她不會重蹈覆轍,不願再次交出人生的主動權。
因此,沒有什麼能讓你獲得自由的靈魂,通透的智慧,以及對命運的主宰,除了你篤定、獨立的選擇。
2000年,楊紫瓊與浩瀚電影公司總裁鍾再思相遇,兩人相戀4年,也遺憾沒有走到最後。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大家閨秀的氣度與風範,對離開她的人,她從未有過一句微辭,更無任何抱怨。
她曾說過:「我以前就認識很多這樣的人,優雅、端莊,卻又不失威嚴。我不會大吼大叫,那有失身份,真正有權威的人不會講話大聲,更不會耗費精力在誰身上,那樣只會折損權威感。」
才子黃霑曾對楊紫瓊的修養欣賞之至:「論斯文大方得體,紫瓊實在是我認識的華裔女星之冠。她的內涵實實在在,絕對不是靠一兩件名牌時裝或名貴首飾裝扮出來的。」
2004年,楊紫瓊與前任法拉利常務董事讓·託德相識。
多年後,託德仍無法忘記當時對楊紫瓊一見鍾情的情形:一向見慣大場面,波瀾不驚的他竟如情竇初開的少年......
迄今為止,託德已向她求婚十餘次,只不過楊紫瓊並未做好結婚的心理準備。
兩人雖然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但託德每次出席重要場合,都把楊紫瓊帶在身邊,逢人就介紹說:「這是我的女人。」
託德也曾多次公開表達:我們,幸福。
35年前,她本可以錦衣玉食,卻踏上了一條異常艱辛與漫長的「俠女」之路;
25年前,她堅持不用替身,從18米高的大橋上一躍而下;
15年前,她於眾多的追求者中,愛上並非最具優勢的託德,這三者其實都如出一轍,不過是遵循本心做出的選擇:
「昨夜風雪落滿頭,今生來與卿白首。」
就像當年,她落在李慕白唇上的絕望一吻,終於,在現實的童話中,找到它真正的歸人。文/薺麥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