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25日表示,特區政府持續與內地和香港就進一步恢復通關事宜保持聯繫,澳門健康碼及核酸測試已經與兩地測試,內地健康碼已順利互認,期望7月會有恢復通關的好消息。近期,特區政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澳門本地遊項目多項措施,希望儘快重振消費和旅遊市場。除了大三巴牌坊、媽閣廟等經典景點之外,「澳門遊」還有哪些新選擇呢?答案就在2019年3月出爐的「澳門新八景」之中。
「澳門新八景」由來自6大洲44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餘張實名選票選出,是代表澳門新時代、新裡程、新面貌的八大新景觀。2020年1月,第六屆「CRS中國文化獎」將最佳影響力獎授予 「澳門新八景」全球票選活動的主辦方——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
西山望洋
西山望洋是新八景票選結果中得票數最高的景觀,座落在澳門西面。1622年,葡萄牙人在山頂建起西望洋聖堂,1935年加建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府邸,因此俗稱主教山。主教山前臨南灣湖,西朝內港,東麓為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官邸 (前峰景酒店),山上可飽覽澳門南灣的獨特景致。
雙湖塔影
雙湖中的南灣湖是由海灣整治而成的人工湖;西灣湖為古老名勝,沿堤遍植綠榕,岸邊馬路是一列南歐風情建築群。高338米的旅遊塔與兩湖相依相望,集旅遊、觀光、表演、會議、展覽、購物、餐飲、娛樂於一體,設有「笨豬跳」、 「空中漫步」及「百步登天」等趣味活動。塔頂不僅盡覽珠、澳,甚至可在晴天時望見香港大嶼山。
亭前葡風
「亭前」指的是議事亭前地,位於城市中心區,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議事亭本為16世紀居澳葡萄牙人所設的自治機構議事會,原址為一座庭園,內建一亭子接待明朝來澳視事官員。廣場一帶的建築如市政署大樓、郵電局總部大樓、澳門仁慈堂等,呈現出鮮明的葡萄牙建築藝術風格,多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上世紀90年代初,廣場及相連街道鋪上黑白相間的葡國碎石,砌成代表航海文化的波浪圖案,使之成為葡式風採濃鬱的步行區。
龍爪觀濤
路環黑沙海灘的西南岸以奇巖異石著稱,因有狀似龍爪伏地的黃褐色巨石而得名「龍爪角」。黑沙海灘為1992年評選的「澳門八景」之一,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天然海灘。遊客漫步在「龍爪角海岸徑」,可以感受到澳門的另一面——山海星月之美。
路環漁韻
路環漁村位於路環舊碼頭至譚公廟一帶。考古發現,這裡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相關文物可在澳門博物館中看到。路環曾以漁業為主,沿岸遺留下來的水上棚屋,如今多已改為經營小型飲食店和售賣海產乾貨,大名鼎鼎的安德魯蛋撻總店就位於這裡。老船廠、漁港碼頭、三聖宮、觀音古廟、天后古廟、恩尼斯總統前地、聖方濟各聖堂等歷史遺蹟不僅為這裡留存著清閒寂靜的古樸風採,更體現出澳門中西交融的文化風韻。
愛巷傾情
戀愛巷位於大三巴牌坊下方,全場50米,於20世紀開通,葡文街道名字為「Travessa da Paixo」,原意是紀念耶穌為救贖人類而犧牲的大愛。後因翻譯上的美麗誤會,造就了「戀愛巷」這個唯美街名,加上沿街色彩斑斕的葡式建築,使這裡成為情侶們的「打卡」聖地。
福隆新貌
福隆新街一帶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一條繁華喧囂了數百年的老街,可謂澳門版「十裡秦淮」,與附近的福榮裡、宜安街被譽為澳門的「花國三街」。街道兩旁的青磚瓦頂中式房屋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築群。歷經滄桑的福隆新街如今已成為中西食肆、手信店林立的 「美食一條街」,不少遊客都會專程來此享受美食。
橋牽三地
宏偉的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全長55公裡,於2009年動工,2018年10月通車。這座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橋梁工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長橋飛架,如龍騰海上,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交通網絡的「任督二脈」,為澳門發展創造著新機遇。
澳門新八景,感受無限澳門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