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般的夢幻-《穆赫蘭道》(有劇透,慎點)

2020-12-19 小小私話

夢,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的事物。夢境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她不受我們主觀意識的控制,如星雲般光怪陸離。有時候會覺得明明是夢境怎麼會如此的真實呢?

夢境就像這星雲一樣朦朧瑰麗。

《穆赫蘭道》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那是噩夢,難以想像如此真實的噩夢,它就這樣出現在你面前的螢屏上,是那麼的怪誕,最後卻又顯得如此真實。

電影就是講故事,這部影片有許多個故事。

片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該部影片的風格,紫色的背景,黑色的人影,瘋狂跳舞的人,一切顯得那麼有力,衝擊著你的視覺。(劇透一下,如果忽略了影片的開頭其結果無異於上數學課撿了支筆的後果。)

電影開場鏡頭拉近,我們可以看到紅色的毯子,然後鏡頭越來越靠近一個枕頭,接著鏡頭完全黑了。再出現影像時,是一個標牌「穆赫蘭道」,一輛車上兩男一女,男是殺手,卻沒想到遇到瘋狂的飛車黨,出了車禍,殺手就這樣領了便當。逃脫的女人便是女主了,後與另一女主貝蒂相遇,卻失憶了,以麗塔自稱。

我們第二個女主貝蒂在片頭便在嘈雜的歡呼與掌聲中閃閃的登場了,是一個勇敢追求明星夢想的女孩。

在日落街道的一家餐廳,一個叫丹的男人因為自己的噩夢來到這裡尋求解脫,在夢中同場景遇到了一個怪人,結果真的發現了那個夢中的怪人,而丹也被突然出現的怪人給嚇死了。(真真是名副其實的噩夢呀!)

在一家電影公司,一名落魄的導演被逼迫使用別人內定的女演員,但他很氣憤並表示拒絕,憤而離開並且砸爛了投資者的車(這個導演很有氣節呢),結果就是他和下屬都失去了工作。失魂落魄的他回到家卻又發現被清潔工在戴了綠帽,憤怒的毀掉了妻子的首

在一棟寫字樓中,殺手因為一個黑名單,開槍射殺了辦公室的主人,卻在偽造現場時,槍枝意外走火,打到隔壁的胖女人,他無奈的去殺那個胖女人卻又被清潔工發現,結果又殺了一個清潔工。(真是一個蹩腳的殺手。)

看著這三件沒有關聯的事真的是一臉懵,不慌,繼續分解。

貝蒂來美國尋夢,住在自己姨母的房子中,卻意外遭遇了失憶的麗塔決定幫助她尋回記憶。檢查了麗塔的皮包發現大筆美金與一把奇怪的藍色鑰匙。

貝蒂決定先去確定發生在穆赫蘭道的車禍事件,卻在日落街道的餐廳讓麗塔看到服務員戴安妮後想起自己叫戴安妮,回去後找到電話地址,前往尋找,卻發現了一具屍體。

受到刺激的麗塔在回去後由貝蒂為其改變了造型,並與貝蒂發生了親密的關係。

念叨著西班牙語「寂靜」與「沒有樂隊」的麗塔深夜醒來決定立刻去尋找,後在那裡發現了一個藍色的盒子。回去打開盒子後,貝蒂與麗塔都消失了。

此處為影片分界線,前面這種種荒誕不羈的故事,都在昭示什麼。後場劇情的更顯混亂,唯一聯繫就是兩位女主間的感情。

光影變幻間,神秘牛仔再次出現打開了門,對著床上的女人身影說:「該起床了,寶貝。」接著,我們看到貝蒂從床上爬起,床上的紅色毯子與枕頭無不揭示著之前發生的一切都是夢境。

回到了現實,貝蒂真實姓名為戴安妮,麗塔名卡米拉,兩人本是來美國尋夢的,在面試時,卡米拉成功,戴安妮卻失敗了,但兩人卻成了同性戀人,深愛著卡米拉的戴安妮在一次探班時目睹了導演(夢中綠帽導演)與其親熱的場景,結果醋意大發。

戴安妮去參加了一個宴會,在穆赫蘭道下車走了捷徑,在宴會上,戴安妮發現自己失去了卡米拉,他有了導演,有了新的女伴(夢中要求被換掉的演員),氣極的戴安妮,在落日街道的餐廳僱傭了殺手(夢中的那個蹩腳殺手)去殺卡米拉,殺手給一把藍色鑰匙,約定成功後給她一個盒子為證。

該影片由大衛·林奇執導,喜用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技巧。弗洛伊德所作《夢的解析》中將人的心理分為了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性本能),又將無意識分為壓抑的意識與潛伏的意識。心理即是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這些比較抽象難懂,我們只需記住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即夢是願望的滿足,再這樣來看這部影片。

在夢中戴安妮以自己為貝蒂,即逃避著自己,以貝蒂的身份去美國尋夢並得到了面試者的賞識,現實中的姨母已經死掉了,夢中卻出現了一個理想化的姨母。為了逃避自己僱傭殺手殺卡米拉的事,她將這件事推脫給了電影公司,對於搶走了卡米拉的導演與那個女演員在夢中都被報復,落魄導演和被踢的主演。那個殺手也是如此,戴安妮後悔自己僱傭了一個殺手去殺了卡米拉,在夢中便有了那個蹩腳殺人事件。夢境即是願望的滿足,在夢境中的戴安妮如願以償的又和卡米拉有了親密的關係(無意識中的性本能),又走上了自己的演藝生涯。而從夢中醒來的戴安妮不願意相信自己僱傭的殺手殺害了卡米拉,在愧疚、悔恨與恐懼中自殺了。

整部影片初看很晦澀,但你理解了脈絡後再次去觀賞時,你會發現其中的可怕與美妙,可怕的是噩夢,美妙的是電影本身,我相信直到最後死去戴安妮都是深深的愛著卡米拉的,愛的太深,難以壓抑情感的衝突彩造就了悲劇的發生。片中出現的那個神秘的牛仔其實很耐人尋味,準確的是你無法給他一個明確的定位,他在夢中似乎可以代表任何一個人,又好像誰都不是。《穆赫蘭道》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懸疑電影,我覺得可以算一部愛情電影了,雖然這部電影主體並不在感情線上,但全片足以表現戴安妮對卡米拉的愛是如此的深沉,以至於達到了病態的地步。我們看著戴安妮的噩夢,深刻的揭示了她的內心的恐懼,看著別人的噩夢,會不會想到自己曾經的噩夢,夢境與現實可能只有一線之差,沒有醒來誰又能分辨出這是夢境還是現實呢?

(作者小記:插圖為本人繪製,文章亦本人所作,都是初次,還請小夥伴們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幾個震驚的發現——穆赫蘭道密碼
    看完穆赫蘭道,我很鄙視自己,竟然被兩個大美女溜溜騙了近三個小時。因為從一開始我就期待著長得漂亮演技又好姑娘們能給我一齣好戲,可惜就這麼點要求也成奢望。近三個小時的時間裡,我矛盾著,掙扎著,要不是她們脫衣服纏綿了一會兒,我就必須得罵人了。什麼玩意?拿誰不識數呢?
  • 常年居於燒腦電影榜單,《穆赫蘭道》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首先要說明一點,《穆赫蘭道》作為好萊塢鬼才大衛·林奇的成名作,該片燒腦程度極高,整部影片猶如夢境一般沒有邏輯,第一次看不懂很正常。關於這部電影,看過的人眾說紛紜,本人覺得電影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能從中解讀出不同的東西,喜不喜歡更多的是個人問題,與電影本身沒有多大關係。
  • 《穆赫蘭道》精神分裂者的囈症
    《穆赫蘭道》精神分裂者的囈症 時間:2006.04.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穆赫蘭道》,天使之城的魅影怨夢
    想要描述大衛.林奇的名作《穆赫蘭道》2001,是困難的。就像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觀眾的眼中,就有自己解讀的《穆赫蘭道》。因此,戴安的現實,戴安的夢,夢中人物的夢中夢,與各種心理暗示的描寫交叉剪輯在一起,讓《穆赫蘭道》成為了令觀眾迷醉,然而又樂於解謎其中的懸疑片經典。
  • 都不過是南柯一夢——《穆赫蘭道》
    大衛·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被稱為「最接近夢的電影」,影片裡的細節無處不在,在給人提示的同時也讓人眼花繚亂。懸念是電影創作者為之絞盡腦汁的東西,也是《穆赫蘭道》的精髓所在。《穆赫蘭道》成功的實現了懸疑片所應該具有的推理樂趣,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暗含線索,比如夢中警方在車禍現場發現麗塔遺留的珍珠耳環,認為這不屬於任何一個死者,在現實中殺手放在藍盒子裡的信物很有可能就是卡米拉的珍珠耳環,用來證明她已經死亡。
  • 《穆赫蘭道》,裹著被子,嚇得要死也要看完的姬圈恐怖片
    在他眾多經典作品當中,《穆赫蘭道》可以算是其中最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關於穆赫蘭道《穆赫蘭道》(英語:Mulholland Drive)是一部2001年美國新黑色懸疑片。然而,隨著大量在網上流傳的關於其真實涵義的詮釋,《穆赫蘭道》逐漸晉身為殿堂級影片。然而,林奇卻從未對其涵義作任何解釋。雖然英美發行的DVD插頁中包含10條導演提供的線索,但這隻引發了更多關於影片神秘寓義的猜測。
  • 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穆赫蘭道》
    金髮女孩貝蒂想做一個演員,抱著這樣的夢想來到了洛杉磯,暫時借住在姨媽魯絲的家,但是當貝蒂到家的時候,姨媽正好有事外出了,而且家裡多了一個陌生的黑髮女人,這個人就是麗塔,更讓貝蒂驚奇的是,麗塔的包包裡有非常多的現金,還有一把古怪的鑰匙……像《穆赫蘭道》這種電影,一般觀眾看完會有三種狀態:第一種就是沒看懂的,感覺這種電影無聊設置的也無釐頭
  • 被譽為「燒腦神作」的《穆赫蘭道》,和好萊塢到底有什麼關係?
    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影片,是來自導演大衛·林奇的一部殿堂級的電影——《穆赫蘭道》。2001年大衛·林奇憑藉此電影與科恩兄弟的《缺席的人》在坎城電影節首映上共同獲得最佳影片獎。下面咱們來到正題,一起來了解一下《穆赫蘭道》中鮮為人知的事情!如果不熟悉的觀眾可能會有一些迷惑,穆赫蘭道到底是個啥?
  • 懸疑電影《穆赫蘭道》
    --《穆赫蘭道》其實,這部電影的情節相對簡單,但由於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奇特的拍攝手法,以及大量看似尖銳而吸引人的想入非非道具和人物,使得影片一直籠罩在一種詭異而混亂的氛圍中。似乎導演有意將虛幻與真實區分開來,用令人困惑的編輯技巧和似是而非的隱喻引導觀眾進入他所創造的形象迷宮。
  • 《生死停留》、《穆赫蘭道》及《心慌方》經典臺詞及點評
    一,《生死停留》探索了人類潛意識的世界,一場解夢的遊戲;在前120分鐘都只是一個有點離奇的平鋪直敘的故事而已,但最後十分鐘卻有很大的反轉、顛覆了整個影片的視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影視點評:《穆赫蘭道》夢境與現實交錯其中
    看完《穆赫蘭道》,倒吸一口涼氣!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做過類似的噩夢,而是沒有想到有人能把夢魘如此真實地展現在大銀幕上,經歷他人的噩夢也許比自己經歷噩夢更加可怕。 《穆赫蘭道》是一部奇怪的文藝片,它那揭露好萊塢造夢機器的思想內涵一點也不含糊,但它的表象卻讓人猜不透。
  • 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燒腦電影《穆赫蘭道》到底在講什麼?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說一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電影《穆赫蘭道》,有不少人稱其為史上最燒腦的電影,今天就和大家來拆解一下這部電影。之後有一部打醬油的電影徵選女主角,丹丹也去試鏡了,不過丹丹的演技比較一般,最終落選了,一個叫做小米的女孩以高超的演技成為了女主角。
  • 《穆赫蘭道》:我在夢裡擁有全世界,醒來卻一無所有
    《穆赫蘭道》 電影截圖如果喜歡懸疑片,那麼值得一看。如果對慢節奏的懸疑片不感興趣,那就無需打開這部電影了。有段時間很喜歡燒腦電影,在網友的推薦下看了這部《穆赫蘭道》。當時看完之後的感覺是:我看了個啥?黑人問號臉。看不懂。於是只能上網找影片解析,各種分析一大堆仍然一知半解。總感覺導演故弄玄虛。
  • 《穆赫蘭道》——好萊塢眾多欲望大道中的一「道」。
    對此,網上很多人就有吐槽了:花幾十萬去送死,這是圖什麼呢? 也許持這種觀點的影迷朋友在看了《穆赫蘭道》這部影片後也會訕訕地來一句:花了兩個小時,找了一場虐,這是圖什麼呢?其實,據我所知,許多慕名觀看此片的影迷們都把此片看了不止一次,甚至反反覆覆多次觀看,以期能真正完全能看懂此片,這有點和那些捨命徵服珠峰的攀登者有些相像。
  • 沒看過這部電影,絕對是人生一大遺憾,懸疑電影《穆赫蘭道》
    ——《穆赫蘭道》影片的劇情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但因為敘事方式的特別、拍攝手法的詭異、加之劇中穿插了大量的似有所指、引人想入非非的小道具以及角色,使得影片自始至終籠罩在一層怪誕、迷離的氛圍之中。導演似乎有意地抹去了虛幻與現實的分界線,用一種混淆視聽的剪輯手法與似是而非的隱喻來引導觀眾進入他製造的影像迷宮。
  • 我對《穆赫蘭道》有話說
    圈圈最近重燃起了對懸疑片的熱情,於是在百無聊賴之時,第二遍擼了一下堪稱經典的《穆赫蘭道》。想當年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第一次欣賞大名鼎鼎的《穆赫蘭道》。當影片結束,打出片尾字幕,我整個人是懵逼的。天啊,如此令人懵逼的電影一定是好電影,沒看懂不能怪林奇,肯定是我自己智商不夠。
  • 《穆赫蘭道》裡的Silencio俱樂部,真有一家在巴黎
    《穆赫蘭道》裡的Silencio俱樂部,真有一家在巴黎 唐克揚 2014-11-16 12:00 來源:澎湃新聞
  • 影片新推薦——影評《至愛梵谷》&《穆赫蘭道》
    穆赫蘭道讀懂大衛林奇,你需要一點點的靈感、觀察力,以及大量的耐心有位仁兄說:能看大衛林奇的電影兩個小時不睡著的,都是狠人。伴隨著眩光和搖鏡,《穆赫蘭道》的故事伴隨著導演埋下的最大伏筆緩緩展開。前一個小時內混亂不成線的故事結構已經足夠勸退一部分不夠硬核的觀眾,因此大量觀眾也錯失了後半個小時內最震撼的揭秘翻轉:支離破碎的前半段隨著現實的再現回攏,成為主角嗑藥後的幻覺以及雨夜裡的噩夢。沒錯,影片的前4/5都是主角戴安所做的一個夢。
  • 顛覆電影的大師——《穆赫蘭道》觀後感
    《穆赫蘭道》,史上最難懂、最晦澀、最不解、最考驗智力的大片,愚下老實說看過好幾遍愣沒找到北,真是霧裡雲裡了多少年。從根本上來說,這壓根兒就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和觀眾智力角鬥的「第七科技」。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有個習慣,就是看電影稍有不明白的地兒,結束後必然會到網上噠溜一圈,看看影評,往往很容易被帶溝裡。
  • 大衛林奇《穆赫蘭道》|燒腦懸疑片|最接近夢的電影
    《穆赫蘭道》大衛林奇導演的代表作最接近夢的電影今天館主想要挑戰自己,為大家推薦一位偉大導演大衛林奇的一部偉大作品——《穆赫蘭道》。《穆赫蘭道》被稱為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也被稱為「最接近夢的電影」。大衛林奇導演的作品《雙峰鎮》《我心狂野》《象人》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這部林奇導演最著名的作品《穆赫蘭道》大部分人肯定也是看過的,而且我估計看過不止一遍,因為只看一遍是遠遠不能看懂的。大衛林奇在這部電影中,將夢境、現實和回憶不斷交錯,並且在這三方面的轉換極其的隱蔽,所以如果不是反覆觀看,很難發現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