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表現異常、反應遲緩,應警惕腦癱你知道嗎?

2020-12-20 騰訊網

關注我們每天有免費精彩內容

4歲的毅毅(化名)打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直到6個月大,他也不會翻身、抬頭,反應也比同齡的孩子慢上幾分。這些異常的狀況被家人們理解為他是早產兒的緣故——毅毅僅有29周就出生,但這卻給他帶來了將伴隨一生的困擾。

毅毅的母親宋媽告訴記者,因為早產和出生時缺氧,毅毅的異常狀況直到他9個月大的時候,家人們才開始著急起來,想起毅毅當時出生後醫生的囑託:半歲的時候應該去做一次CT,檢測孩子是否得了腦癱。果不其然,宋媽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腦癱。這對日子略顯拮据的家庭來說可以說是晴天霹靂,但宋媽並沒有放棄,而是開始自行給毅毅做康復按摩,希望緩解他的痙攣症狀。

早期發現治療有效率達90%

「腦癱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後早期(一般是指出生後4周之內),在腦發育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形成以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的綜合症。」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寧波介紹,一般導致腦損害原因有早產、產傷、圍產期窒息、核黃疸等疾病,從而帶來的不僅是運動障礙,還可能合併有痙攣或其他類型的肌張力改變,精神遲滯,性格變化等問題,或者伴有聽覺、視覺、觸覺等的感覺障礙。「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治療,腦癱患者的期望壽命僅有30歲。」

痙攣是腦癱的典型症狀,對於較嚴重痙攣的患兒,單純康復訓練往往難以達到滿意效果。對於這類患兒,應施行手術先解除痙攣狀態,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運動訓練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方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這是伴隨終身無法治癒的疾病,只能通過手術和康復儘量緩解症狀。腦癱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三,並且每年以4-5萬的速度遞增。」寧波表示,全球有超過1300萬名腦癱患者,我國患者數量超600萬、12歲以下的患兒超200萬。其中,患兒早期發現治療的有效率高達90%,可進行手術治療的腦癱患兒超70%,但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早產兒更應關注表現異常

因此,關注孩子在新生兒時期的異常狀態從而早期發現尤為重要。寧波指出,民間流傳的所謂「七滾八爬九會坐「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家長進行初步判斷。他表示,腦癱患兒往往表現在肢體動作比正常孩子的發育進程更慢,同時反應也更加遲緩。」因為腦癱患兒大多是因為早產,家長往往將這種異常的原因歸結為早產,導致孩子沒有得到最及時的診斷救治。「寧波指出,腦癱患兒的最佳手術年齡是3-6歲。

然而早產的新生兒,發生腦癱的機率更高,家長對於早產的孩子更應該謹慎留心,出現異常時及時就醫診斷。

「腦癱有痙攣型、失張力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和混合型等,對於不同分型的腦癱,應該採取的術式也不盡相同。「寧波介紹,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痙攣狀態是通過在不同部位打斷牽張反射環路或提高脊髓α運動神經元的抑制功能以降低受累肌肉的興奮性而生效。因此,儘管手術本身的難度不大,但通過一系列檢查判斷患兒的腦癱分型尤為關鍵,醫生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判斷。比如毅毅的痙攣型腦癱,即是行脊神經後根切除術。術後,從之前3年多時間的行走不穩,到如今痙攣基本消除,得以自主行走。

提醒,手術僅僅是腦癱患者治療的一個環節,康復更是應伴隨終身,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可使病人提高肌力和關節控制能力,以提高運動能力和改善功能姿勢。腦癱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不能達到100%的治癒,通過治療取得的功能改善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來維持,否則其運動功能下降很快且恢復更為困難。

圖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早產兒腦癱表現 怎樣護理腦癱
    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由於父母的一些遺傳或者是不良的習慣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等方面的問題,那麼對於早產兒腦癱表現是什麼呢?怎樣護理腦癱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早產兒腦癱表現1.身體發軟或發硬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腦癱或肌肉系統疾病會有身體發軟、自發運動減少或身體發硬的表現,這些表現如果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出現,並且持續4個月以上,那麼媽媽們就要馬上帶寶寶到醫院做系統的檢查了。
  • 早產兒腦癱症狀 這些方法可以治療腦癱
    早產兒腦癱症狀有哪些?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腦癱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早產兒腦癱症狀1.身體發軟或發硬: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腦癱或肌肉系統疾病會有身體發軟、自發運動減少或身體發硬的表現,這些表現如果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出現,並且持續4個月以上,那麼媽媽們就要馬上帶寶寶到醫院做系統的檢查了。
  • 早產兒腦癱是什麼情況你知道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早產兒腦癱表現早產兒腦癱指的是從胎兒到新生兒又或是嬰兒期發病的由於腦損傷導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視覺、聽覺、語言、行為、情感、心理等障礙。在早產嬰兒中,早產兒腦癱的高危因素還與心肺疾患、敗血症、低鈉血症、孕婦營養及感染等有關。
  • 關注早產兒發育遲緩表現,優博安能為寶寶健康護航
    原標題:關注早產兒發育遲緩表現,優博安能為寶寶健康護航我們都知道,媽媽們要經過「十月懷胎」,寶寶才能夠順利降生,但有些寶寶卻因為種種原因提前來臨了,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發育完善,這些寶寶一生下來就需要特殊的關愛和呵護。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腦癱是種由大腦損傷引起的一種以運動、姿勢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常會引起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身體發硬或發軟)、頭圍異常、固定姿勢等等。所以在孩子表現的近似這些症狀的時候,家長總會往這方面想,害怕是不是的了腦癱。其實不然,腦癱的症狀有很多,雖然很多孩子可能有腦癱的一些常見表現症狀,但絕大多數下並非是腦癱引起的。
  • 「腦癱」早期的異常表現,導致腦癱的 3 個因素不容忽視!
    4、新生兒窒息,心肺功能異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循環衰竭、紅細胞增多症。5、新生兒溶血引起腦缺血缺氧,腦膜或腦皮質硬化、囊腫形成或萎縮致癱。6、低體重兒小於 2500克,包括早產兒、足月未成熟兒。
  • 85%腦癱患兒或同時患有癲癇!寶寶凸顯4個行為異常,警惕腦癱前兆
    腦癱是指寶寶出生之前、出生的過程中或者是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各樣的致病因素導致的、不是進行性的以及永久性的腦損傷症候群。它是中樞神經性的運動及姿勢不正常為主要症狀,並且經常伴有精神發育的遲滯、語言及視覺、行為和感知出現異常等等的障礙。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傷殘就是腦癱,腦癱患者也是兒科康復中的主要對象。
  • 發育遲緩是腦癱嗎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腦癱和發育遲緩有什麼區別?往往發現孩子的情況和腦癱、發育遲緩的情況都比較相似,以為發育遲緩就是腦癱。其實腦癱只是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還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發育遲緩,包括遺傳代謝方面的原因,基因染色體方面有問題的孩子,包括腦癱的孩子都會發育遲緩。
  • 早產兒會智力發育遲緩嗎 早產兒智力怎樣開發
    原標題:早產兒會智力發育遲緩嗎 早產兒智力怎樣開發   早產兒一般都會比正常的寶寶相對差一點,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身體發育上,有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早產兒的智力發育會比正常的寶寶差,究竟早產兒會智力發育遲緩嗎?   究竟早產兒會智力發育遲緩嗎?
  • 早產兒多久能發現是腦癱
    下面我們來說說早產兒多久能發現腦癱。早產兒多久能發現腦癱正常情況下寶寶6個月是發現腦癱的關鍵月齡。小兒腦癱是指受胎到新生兒或嬰兒期發病的、非進行性的腦損傷所導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癲癇和視覺、聽覺、語言、行為、情感、心理等障礙。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表現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
  • 早產兒腦癱能檢查出來嗎
    如果寶寶患有腦癱,那麼身體發育和今後的人生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腦癱的情況,早治療才可以降低對孩子的傷害,那麼早產兒腦癱能檢查出來嗎?如果孩子剛出生,那麼一般無法確定是不是腦癱,除非有非常明顯的症狀。比如肌張力異常,寶寶拒絕吃奶,出現陣發性發呆,不會笑等情況。
  • 家長注意:寶寶出現這些表現,要高度警惕是腦癱!
    令人遺憾的是,不少腦癱的症狀被誤診為缺鈣所致,結果使患兒失去了早期最佳治療時機。 「軟」是腦癱兒早期表現 腦癱即指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引起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與姿勢異常,部分合併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 你知道早產兒得腦癱的機率有多高嗎?該如何預防呢
    而22周-27周早產兒腦癱發病率可達14.6%,28周-31周早產兒腦癱發病率為6.2%,32周-36周早產兒腦癱發病率為0.7%。 為什麼早產兒容易患腦癱 因為早產兒腦發育不成熟,出生後容易患一些疾病,如呼吸困難,缺氧、腦內出血、腦組織損傷等。此外,早產兒營養常不充足,也影響腦的發育。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機率越高。
  • 早產兒為何易患腦癱 三個因素新媽媽要知道
    原標題:早產兒為何易患腦癱 三個因素新媽媽要知道   由於早產兒全身各系統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子宮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均較差,因此死亡率較高。為了避免早產兒夭折,做好護理工作極其重要。下面我們看看早產兒護理有什麼關鍵點?
  • 寶寶不會翻身是腦癱嗎?什麼是小兒腦癱?
    小東東3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急壞媽媽了,上網查了很多資料,有的說孩子不會翻身當心是腦癱!有的說晚點翻身也不一定是腦癱!真是眾說紛紜,到底寶寶不會翻身是腦癱嗎?正解:寶寶不會翻身是不是腦癱需判斷寶寶的年齡段,寶寶正常的翻身時間是三個月,若寶寶翻身在三四個月,只是稍有遲緩,不一定是腦癱;若寶寶一歲後不會翻身,或持續引發坐立、抬頭、爬等行動遲緩或障礙,則患有腦癱的可能性較大。
  • 兒童腦癱會吃手嗎?
    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高產次、早產、流產是雙胎或多胎證,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臍帶繞頸,早產兒或過期產兒,出生低體重兒、出生後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黃疸、顱內、出血感染、中毒及營養不良等。病變部位在腦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 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 嬰兒足尖著地是腦癱的表現嗎?如何看出寶寶是腦癱呢?
    有很多家長因為寶寶有足尖著地的表現, 擔心寶寶有腦癱的可能,為此到處求醫,有的接受了藥物、治療儀器等很多治療,使孩子遭受痛苦。1、如何區分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還是腦癱引起呢?應注意檢查時是在寶寶的下肢放鬆時進行。有醫生做過研究,觀察100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兒,從3~4個月開始檢查是否有足尖著地現象,同時檢查足背屈角,並觀察嬰兒的運動發育。結果是:23%的嬰兒在4~10月中有足尖著地現象,但這些嬰兒足背屈角均小於70度,運動發育也全部正常。2、什麼情況懷疑腦癱呢?
  • 專家:嬰兒有嗜睡尖叫抽搐等症 家長應警惕防腦癱
    劉海燕介紹,母親圍產期到新生兒出生後7天內都可能引起腦癱,常見的原因有:母親患有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症候群、嚴重貧血、心臟病、急性傳染病、肺結核等。早產兒由於肌張力低和對刺激反應較差,評分也偏低。  單純評分不能預測是否腦癱  雖然出生時低的Apgar評分是遠期小兒發生腦癱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但研究發現,腦癱的孩子有一半在出生時1分鐘評分是7~10分,即沒有窒息或僅有輕度窒息,而且大部分腦癱的孩子5分鐘評分也是7~10分。可見,大部分腦癱的發生和生產前後所發生的缺氧以及Apgar評分沒有直接的關係。
  • 「0-1歲」早產兒發育遲緩能自愈嗎
    早產兒一般就是指早產兒的身體健康素質和正常嬰兒相比是比較弱的,因此父母更需要耐心照料。有的父母會提出疑問,早產兒發育遲緩能自愈嗎?需要了解的是,早產兒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父母一定要給孩子進行醫學幹預,因為它是不會自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