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31日訊(通訊員 茅思傑 車婷華)守衛古鎮「綠水青山」,對塘栖而言,是工作,更是責任和使命擔當;亦是打造美麗城鎮環境美的最佳體現。
塘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也是杭州的水上門戶。京杭大運河塘栖段,南起崇賢界(西莊),北至德清界(塘栖火石港),東至塘栖龍光橋,全長22公裡,其中古鎮段長3.565公裡,河道寬度為60米,屬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有大運河上僅存的七孔廣濟橋和乾隆御碑。京杭大運河流經塘栖鎮塘北村、邵家壩村、三文村、莫家橋村等10個村社。
近年來,塘栖鎮堅定不移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河道治水剿劣、「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美麗河湖創建等「五水共治」各項工作,轄區內河湖水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水清岸綠、碧波蕩漾、魚蝦成群,重現了詩畫江南水鄉的靚麗底色。
京杭大運河嘉興—杭州段始建於春秋時期(公元前5世紀),北起蘇州與嘉興交界處,南至杭州錢塘江邊,是江南運河聯繫太湖水系與錢塘江水系的重要河道,從北至南包括始建於不同歷史時期的蘇州塘、杭州塘、崇長港、上塘河、杭州中河、龍山河等多段河道。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嘉興—杭州段仍是長三角重要的航運通道,依然是江南重要的內河航道。
▲治理前的大運河塘栖段
▲治理後的大運河塘栖段
近年來,塘栖鎮根據「五水共治」的工作要求,對京杭大運河古鎮段進行水生態綜合治理。首先是開展清淤工程,2015年10月開始,歷時八個月,總清淤量31.5萬立方米,清淤底高程為-1.5米。其次是生態治理工程,2017年開展了廣濟橋兩側各60米的生態治理,採用微納米曝氣—固化微生物系統和以生物控藻引導的水生態立體修復技術進行治理。三是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2019年開始,投資4300萬元對鎮區開展了「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杜絕生活汙水直排運河現象。
為進一步提升塘栖古鎮環境面貌,河道保潔委託第三方進行了每天8小時的循環保潔機制。為了減少河床水位變化,對世界遺產——廣濟橋帶來不利影響,在廣濟橋兩側上下遊各60米處設置子圍堰,對保護範圍內的表層浮土與垃圾進行人工清理,同時落實專人開展定期檢測。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大運河古鎮段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水質由曾經的劣Ⅴ提升到Ⅲ類水以上。同時結合4A級景區打造,河道兩岸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產業興旺。今年,大運河古鎮段將爭創省級美麗河湖。」塘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郭欣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