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又一老品牌落幕,曾經家喻戶曉的「鞋王」,比阿迪耐克還火!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帶給我們眾多記憶的品牌到最後都光環不再,消失在了世界的長河之中。比如說80後的記憶——雙星。在面臨著眾多鞋子品牌出現的時候,雙星開始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到現在徹底的消失在了市場上。
談及這個品牌,要從上個世界20年代的時候開始說起,當時雙星主要生產的是解放鞋,不過在後來改革開放之後,解放鞋開始被人們所淘汰,雙星也面臨了第一個難題。好在,作為雙星的領導人汪海,在第一時間採取了正確的戰略,通過了擺地攤大甩賣的方式清空了200萬雙鞋子的庫存,減少了損失,也正式轉型成功。
轉型之後的雙星在知名度上並不響亮,於是在1984年,汪海通過了在會議上給全國多家媒體發送鞋子的舉措,邀請他們試穿和反饋,到最後,通過了媒體打響了雙星的知名度,也成為了眾多鞋品牌中的「王者」。後來為了升級到運動鞋領域中,汪海親自奔赴美國和日本去引進新的技術,打造出了新技術的雙星運動鞋。在巔峰時期的它,雙星也打敗過我們現在熟悉的耐克和阿迪,成功的登上了我們國家這個行業中的第一寶座。
那麼後期這個老牌的品牌是怎麼沒落的呢?因為汪海的重心並不在這個上面,在05年的時候,汪海就開始將主要的重心業務放在了輪胎的生產上,並且也將雙星這個輪胎業務發展成為了我們國內輪胎行業中的佼佼者。只是,當重心不在鞋業上的時候,雙星品牌的鞋子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競爭力完全比不上安踏以及特步等等的品牌,一沒有創新,二來也沒有強有力的定位,也就因此,最後雙星慢慢的在市場上消失,一代巨頭就此隕落。
說來還是頗多感慨,如果依照汪海的能力,能夠把重心放在鞋業上,那麼雙星這個品牌還是會得以保存,說不定在現在的鞋業位置上,雙星依舊還是老大哥。只是很遺憾,汪海在後期並沒有將重點放在這上面,導致了一個巨頭的隕落。不過,這也並不能全然怪在汪海的身上,畢竟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品牌最後走向了這個結局,也並不是汪海想要看到的結果。
其實像是雙星這樣的結局,在眾多倒臺的企業中他並不是第一個。有很多的企業都是因為業務的重心移得太快,在多業務的開發下少於精力去針對主要的業務,導致了一個企業最後的倒臺。由此可見,一個企業想要長遠的發展下去,還是要踏踏實實的堅持,才會有更光明的未來。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有多少人穿過雙星的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