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到一年公考季,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報班還是不報班,這是一個問題。
父母也很著急,都希望孩子能夠早點有個著落。家裡再沒有錢,勒緊褲腰帶也想給孩子報個班。看到這種情況,我很痛心。
培訓機構為了賺錢,多少也會推廣宣傳,做出「不入圍就退款」之類的承諾。不過按照大數法則,人家肯定穩賺不賠。
考慮到還有一些家庭貧寒的孩子,他們或者由於經歷的局限,或者由於學習的局限,對公務員考試還不太了解,甚至有的家裡也沒有錢報班。
我計劃利用業餘時間,把行測、申論、面試三個大的方面總體性的介紹一下。希望大學生朋友們能夠理性的看待就業,理性的看待培訓,理性的看待自己。
二
說到底,公務員考試是自己的事,取決你備戰決勝的意志,跟報班沒有決定性的關係,跟風只會證明你缺乏定力和自律。
根本上來說,解除認識遮蔽,消除思想盲區,欲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這是王道。而不是找上一班學員,仿佛自己還是個大學生。
這就是為什麼,有不少人報班上了很長時間,但是真正上考場的話,跟那些平時讀書很多的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層級上。
考公務員其實在考你的學習習慣。那些平時不努力的人,白天遊四方,晚上補褲襠,搞臨時突擊,幻想神秘力量保佑自己有個好結果,那不是白日做夢嗎?
當然也有一些貌似學渣的學霸,天天玩的放飛自我,但卻幾乎不用複習每次考試還很屌。很多人忘了,這類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你不知道人家也在學習。
三
如果非要說什麼技巧的話,以下技巧送給堅定自學的人:
第一,通過大量做題,全面把握考試範圍。公務員考試涉及面廣,如果無目的地亂翻書,反而覺得自己好多都不會。不如直奔主題,直接以真題入手,再結合參考資料的要求,容易快速找到感覺。
第二,在保證一定正確率的基礎上,提高速度。比如,行測本身設計題量就大,大部分人是做不完的,速度和質量也互相掣肘,這事實上在考驗時間管理。所以每次做題都要掐準時間,平均每道題必須在50秒內做完。
第三,對於自己實在不擅長的題型,要有所取捨。通過模擬,總結出自己不擅長的題型,逐漸形成先易後難、穩中求進的答題風格,優先保證自己會做、不費時間的題型能答對,有富餘時間的話再慢慢啃「硬骨頭」題目,不要糾纏過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