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臨產前發生破裂,是圍生期常見的併發症,由於胎膜的破裂,產婦陰道內的病原體更容易上行擴散,造成宮內感染。
破膜時間越長,感染風險越大,進而導致母體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敗血症等嚴重後果。因此抗感染是胎膜早破最關鍵的處理手段之一。
胎膜早破依據發生的孕周分為足月胎膜早破(足月 PROM)和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
足月胎膜早破
足月胎膜早破常常是臨產先兆,主要是因正常生理性胎膜薄弱以及子宮收縮產生的剪切力綜合導致,70% 的孕婦在 24 小時內自然臨產,25% 的孕婦在 24 h - 72 h 內臨產,5% 的孕婦 72 h 內仍不能臨產。
感染風險與破膜時長成正比,但過早的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增加胎兒抗生素的暴露及耐藥性的風險,在合適的時機使用抗生素才會對母嬰產生最大的益處。
Q1: 足月胎膜早破何時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B 族溶血性鏈球菌(GBS)是上行性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導致孕婦產時及產褥期感染、胎兒感染及新生兒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此 GBS 的篩查對抗生素的選用尤為重要。
根據《2020 ACOG 早髮型新生兒 B 族鏈球菌病的預防》,對於足月胎膜早破,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時,建議啟動抗生素預防。
●若之前有過篩查並且 GBS 陽性,則在發生胎膜破裂後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 GBS 培養結果未知,足月 PROM 破膜時間 ≥ 18 h 也應考慮啟動抗生素預防。
Q2: 足月胎膜早破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選擇?
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原菌 GBS 對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等抗菌藥均敏感,但考慮到對母兒的安全性,目前的推薦為:
首選青黴素,如果青黴素過敏則用頭孢菌素類或紅黴素;若頭孢過敏則用克林黴素或紅黴素。
具體用法如下:
青黴素 G 首次劑量 480 萬單位靜脈滴注,然後 240 萬單位/4 h 直至分娩;或氨苄青黴素,負荷量 2 g 靜脈滴注,然後 1 g/4 h 的劑量靜脈滴注直至分娩。
對青黴素過敏者則選用頭孢唑啉,以 2 g 作為起始劑量靜脈滴注,然後每 1 g/8 h 直至分娩。
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者則用紅黴素 500 mg,1 次/6 h 靜脈滴注;或克林黴素 900 mg 靜脈滴注,1 次/8 h。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產婦在孕周未滿 37 周時發生胎膜破裂。研究表明,導致 PPROM 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即使之前沒有感染,隨著破膜時間的增加,也容易導致宮內感染,因此對於 PPROM 孕婦提倡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Q1: 未足月胎膜早破何時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據孕周的不同,處理方案也不同,見下表
表 1
Q2: 未足月胎膜早破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選擇?
對於未足月胎膜早破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國內外指南均有推薦,也各有不同。
表 2
綜上,對於 PPROM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選擇,各國指南均建議使用青黴素類和紅黴素類抗生素。
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內外提出用阿奇黴素來代替紅黴素,阿奇黴素和紅黴素同為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作用類似,且阿奇黴素服用方法簡單、胃腸道耐受性良好、成本效益更高。
兩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阿奇黴素和紅黴素在潛伏期或繼發性結局(如新生兒存活率、敗血症或呼吸窘迫)方面沒有差異,另一篇 2019 年發表在 AJOG 上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因此,如果紅黴素不可用或禁忌,可以將阿奇黴素作為紅黴素的替代品。
Q3:未足月胎膜早破處理流程
對於 PPROM 孕婦應在接診時立即行 GBS 陰道-直腸拭子採樣,若 GBS 培養陽性,即使之前已經應用了廣譜抗生素,臨產後也應重新給予針對 GBS 的抗生素治療。
總之,胎膜早破與宮內感染互為因果,對於胎膜早破的孕婦,要嚴格掌握指徵,規範使用抗生素,才能給予母兒最大的益處。
編輯:mango
題圖: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胎膜早破的診斷與處理指南 (2015)[J]. 中華婦產科雜誌,2015,50(1):3-8.
[2]Prevention of Group B Streptococcal Early-Onset Disease in Newborns: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umber 797.[J] .Obstet Gynecol, 2020, 135: e51-e72.
[3] 孫笑, 時春豔. 未足月胎膜早破抗生素使用 [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18,34(02):160-164.
[4] 劉騱遙, 漆洪波.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胎膜早破指南 2018 版」解讀 [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18,34(03):266-269.
[5] 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 217.[J] .Obstet Gynecol, 2020, 135: e80-e97.
[6] Thomson AJ, on behalf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Care of Women Presenting with Suspected Preterm Prelabour Rupture of Membranes from 24+0 Weeks of Gestation. BJOG 2019; https://doi.org/10.1111/1471-0528.15803
[7] Pierson RC, Gordon SS, Haas DM.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antibiotic regimens for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Obstet Gynecol 2014;124:515–9.
[8] Finneran MM, Appiagyei A, Templin M, Mertz H. Com-parison of azithromycin versus erythromycin for prolon-gation of latency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m J Perinatol 2017;34:1102–7
[9] Navathe Reshama,Schoen Corina N,Heidari Paniz et al. Azithromycin vs erythromyc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J] .Am. J. Obstet. Gynecol., 2019, 221: 144.e1-144.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