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2018年快過去了,股民很懷念它。這一年,繼A股「入摩」「入富」後,滬倫通、科創板以超預期速度推進;資本市場監管頻頻發力,長生生物不再「長生」……回望2018年,這十大關鍵詞留下了彌足輕重的痕跡。
01關鍵詞一:公司回購潮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掀起了回購熱潮。證監會副主席李超28日透露,截至12月25日,有365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交易金額合計488億元,其中公司法修改後日均回購交易金額達5.4億元,是修改前的4倍。
回購潮愈演愈烈之時,國家層面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予以支持。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司法》進行專項修改,支持股份回購。制度託底穩定市場預期,上市公司也擁有更多自主權,有利於促進完善公司治理、推動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02關鍵詞二:基金清盤潮
2018年,公募基金清盤潮實屬歷年罕見。Wind統計顯示,按基金份額合併統計,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來累計清盤基金數量達到378隻,幾乎每天超1隻基金清盤;而2017年全年清盤基金數量僅為103隻,2018年基金清盤數量是2017年的3.67倍,更是超過歷年清盤基金數量的總和。
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對媒體表示,委外資金撤出是今年出現基金清盤潮的重要原因。此外,資管新規也是導致今年一些基金清盤的原因。資管新規中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等要求,意味著分級基金面臨清盤或者轉型的選擇。同樣,保本基金也在到期後要麼終止運作要麼轉型,數目逐步減少。
03關鍵詞三:嚴監管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2018年,證監會累計出具120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出具16份市場禁入決定書,針對39人採取市場禁入。長生生物、萬家文化等上市公司及遊資大佬的處罰上了處罰榜,A股的炒作生態悄然改變。
從嚴、全面的監管,對違規操作、操縱市場、欺詐發行、違規定增再融資、內幕交易等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對A股中長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從上半年的全覆蓋、零容忍,到下半年提出的減少對交易的行政幹預,監管層的態度逐漸在變化,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將成為2019年的重點。
04關鍵詞四:強制退市新政
11月16日,因長生生物主要子公司存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對其啟動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
一個月後,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公開表示,今年以來,長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強制退市,金亞科技等3家公司啟動了強制退市程序,「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正在逐漸形成。
「吐故納新」才能細水長流。一段時期以來,市場上對於A股「只進不出」詬病已久,監管層下決心將這類違法違規公司清除出資本市場,為遊走在違法邊緣的上市公司敲響警鐘,更有利於推動形成更為健康、有序的市場生態,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05關鍵詞五:1元退市股
2018年12月28日,在經歷了三十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後,中弘股份正式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中弘股份退市標誌著「1元退市時代」已經來臨,給中國的中小投資者敲響警鐘。
近年來隨著制度不斷升級以及退市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退市第一股」越來越多,說明監管部門正在對市場深惡痛絕的各類重大違法、市場亂象「亮劍」。而那些業績不達標或出現重大經營管理失誤的公司淪為「仙股」將成為業內常態,普通投資者再像以前那樣追漲殺跌會越來越難。
06關鍵詞六:入摩入富
今年5月15日,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體系;9月27日,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提升至「次級新興市場」級別。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從外資流入來看,2018年外資流入額達到了3000億元左右,預計2019年外資流入的速度還會進一步增加,流入A股的量會超過3000億元,這必然會提高外資在A股流通股的佔比,從而提高A股藍籌股表現。
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加快,外資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分析,外資進入,A股的投資邏輯開始出現轉變,由以往重題材炒作轉向了重業績看發展,深度挖掘上市公司基本面,這也將是未來A股長期發展的方向。
07關鍵詞七:科創板
科創板正以超預期的速度推進。目前,市場對於科創板的共識和預期已經形成,雖然政策細則尚未出臺,但方向已經日漸清晰。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對宏觀經濟而言,科創板將疏通風險投資退出渠道,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入科技創新企業,成為我國經濟動能轉換的加速器;對資本市場而言,科創板將有助於培育更多創新型、成長性企業,吸引更多長期穩定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對投資者而言,科創板有望降低有潛力的企業上市門檻,方便投資者參與科創企業投資,分享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紅利。
08關鍵詞八:滬倫通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有一大舉措,「滬倫通」開通漸行漸近。其既有別於陸港通,也與傳統IPO模式不同。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DR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產品」跨境,但投資者仍在本地市場。
從長期來看,滬倫通開通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豐富國內企業融資渠道和投資者投資工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亦將加速。短期來看,由於東向業務不具備融資功能,個人投資者參與門檻較高、參與度低,因此對A股資金面的影響極其有限。
09關鍵詞九:估值底
年內滬指跌破3000點之後,市場就有諸多聲音認為估值底已到來,投資者普遍關心是這輪市場下跌究竟會在何處見底。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當前A股盈利增速仍面臨慣性下行壓力,但在政策底、估值底以及悄然探明的市場底支撐下,中長線配置價值尤為凸顯。
楊德龍表示,從估值上來看,現在A股的估值已經回到歷史大底的位置,不僅低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估值,而且是A股歷史大底的一種估值,估值上對2019年的股市有一定的支撐。從成長和價值來看,明年應該是成長和價值並重的一種結構,傳統的價值股以及一些成長龍頭股都會有一定的機會。
10關鍵詞十:紓困基金
「紓困民企」無疑是貫穿2018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今年以來,為解決上市公司高比例股權質押以及融資難問題,各路紓困基金密集馳援。
為了守住金融領域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11月以來,央行、證監會及銀保監會負責人相繼表態,將積極採取措施紓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風險,多措並舉馳援上市公司,群策群力紓解股權質押困境。而後,深圳、北京等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成立的紓困基金已陸續入場,股權質押風險短期得到一定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