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在剛剛得了一個小孩之後,全家歡喜之餘,發現產婦的情緒並不高興,甚至還會有愛哭泣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我們從身心健康角度來看,產後心情低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生孩子也是一個應激事件
所謂「應激事件」,是由危險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是決策心理活動中可能產生的一種心理因素。
很多人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變成了媽媽,在心理上還不能完全接受這一事實,所以不能拿出最好的狀態來度過這一時期,造成了自己心情的低落與各種不適。
2. 產婦自身身體正在調整
大家都知道,女人分娩,等於在「鬼門關」轉了一圈,本身產婦是有恐懼的,生產時失血較多,身體虛弱,加上分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陰道側切、剖腹產等等到後期的產後陣痛,這些痛苦都會影響產婦的心情。
倩倩在生產過程中陰道側切,出了月子後,惡露仍然不斷,去離家較近的小門診看了一下,認為是仍然有炎症,就開始服用消炎藥,用藥後再母乳餵養又怕影響孩子的發育,所以暫時停止母乳餵養。
又過了一個月,倩倩感覺陰道附近仍然斷斷續續地有血痕,還伴有膿水,又跑到醫院就診,才明白是生產過程中,陰道側切的部位縫線的地方有些發炎,外用一些消炎藥就好了。根本不是身體內部的原因。
倩倩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了,但是因為有一陣子沒有對嬰兒進行母乳餵養,已經回奶了,所以不能母乳餵養孩子成了她一個很大的遺憾。
女人生產是一件非常耗氣血的事情,身體的恢復和適應也需要一個過程,再加上其中會遇到的一些不可預知的狀況,都會對產婦的情緒造成波動。
3. 產婦需要適應同時照顧嬰兒需要的狀態
產婦在適應自己身體各方面狀況的同時,有時還要承擔起照顧好新生兒的工作。
例如晚上孩子需要餵奶,尤其是越幼小的嬰兒,晚上需要吃奶的次數越多,產婦就要不停地醒來。
孩子需要換尿布。
怕嬰兒一個姿勢會影響他們今後的身體發育,還要不停地給他們調整躺臥的姿勢,這些的工作,雖然強度不大,但是以其頻繁和瑣碎的特點仍然會影響產婦的休息,進而使她們產生低落的情緒。
4. 產婦對家人的照顧敏感
產婦分娩後升級為媽媽,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花在照顧寶寶上面,難免與親友產生疏離感,若是婆媳關係,夫妻感情出現一點矛盾,就很容易脾氣爆發,時間久了,整個人都會變得煩躁易怒,形成惡性循環。再嚴重些,就可能陷入抑鬱狀態不可自拔。
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多陪伴產婦,如果婆媳關係不好的,建議讓自己的母親來照顧月子,總之在這個特殊時期,多理解和關心產婦,相信大多數產婦都會很順利地度過這段日子。也將變成她們未來美好的回憶。
5. 產婦心靈脆弱需要安撫
近些年,常有產後抑鬱的悲劇發生,產婦攜子跳樓,產婦自殺的新聞時有出現。造成悲劇的關鍵原因,緣於很多人都對產後抑鬱不了解,以為產婦出現負面情緒只是心情不好,而很少會往心理抑鬱方面聯想。等到事情嚴重了才明白深層原因是產後抑鬱。
有些產婦情緒長期低落,總覺得悲觀。這可不是個小事情。
為避免產後抑鬱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減少悲劇的發生,產婦及產婦家屬很有必要提前對產後抑鬱有哪些症狀做個了解,以判斷產婦是否出現了產後抑鬱。
因為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除了物質和生活上的幫助產婦,這時候特別需要家人在心理方面的安撫,所以給她們以理解,讓她們的心理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懷是給產婦最大的支持。
6. 產婦需要家人幫助過渡帶娃狀態
英子是個獨生女,本來在娘家時就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結婚後,老公也是疼愛有加,什麼事也不讓他們做。
但是自從生了寶寶後,情況就不像想得那麼簡單了,英子變成了母親,看著躺在身邊的小寶寶,她變得手足無措,有時候會在晚上躲進被子裡哭。
本來產婦身體在恢復階段,就需要更多的幫助,更何況是從小嬌生慣養的英子。
好在婆婆是個很開明的人,她安慰英子,先養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孩子的事不用擔心,往後日子還長,以後慢慢學。
就這樣,英子的飲食起居由月嫂負責,婆婆又擔起來照顧小寶寶的責任,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她對以後的日子充滿了希望。
人在脆弱的時候都希望得到幫助,如果親人理解,全心全意地來給予幫助,產婦也會變得樂觀和積極;不幸的是,有的產婦得不到這樣的支持,所以也會陷入情緒低落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