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回復【解析】查看行測答案解析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筆試雖已落下帷幕,但熱度依然不減。無論在街頭巷尾還是在微博、微信,討論最多的莫過於「申論」取消了大作文,變更為對考生進行應用文體的考察。從考生們的反饋來看,此次國考申論筆試的題目並不「偏」「難」,材料讀來也是簡單易懂,朗朗上口。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結束,在我們翹首等待國考成績之餘,細細分析考試趨勢,把脈考試變化,既總結當下,又可以展望未來,為接下來的公考備考提供思路。
2020年申論國考材料數與過往3年相同,5則材料。但是內容方面較往年有如下變化:
副省6893字,地市7450字,這與2019年國考市地級材料6365字,副省級為6571字相比,材料總字數明顯提升。
2020年國考申論延續2019年的材料特點,但比2019年更加「務實」,更加「接地氣」,尤其是副省級,改變了過往「高高在上,政策分析居多」的特點,而是從群眾身邊,從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視角出發。第二則材料「M農場小李的創業故事」,第三則材料「專家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團的調研日誌」,第四則材料「調查問卷的數據和座談會代表的發言」都讓考生在考場上有一種「讀起來輕鬆,做起來難」的感受。
由於2020年國考題沒有考察「大作文」,所以在材料邏輯上,命題人大膽革新。無論是副省還是地市,都有種「割裂感」,如果說市地級五則材料還算比較集中地關注了「社會治理(或基層治理)」,那麼副省級的「人才培養」「青年創業」「脫貧攻堅」「快遞業從業人員職業發展和社會融入」「招才引智」五個小題就更加多元化,材料之間的聯繫也無需過於嚴密,這給命題人組題、出題留下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最後,但是依然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則是兩套試卷中都沒有考「大作文」,而是考察了一道「大型貫徹執行題」。
副省要求以「推介S省高級人才招納政策」為目的,撰寫一篇推介講話稿;市地則要求「寫一份萊康村參評的推薦材料」,兩個題目看似新穎,但其本質仍是「歸納概括+」,參加過19年聯考的考生對於這種考試形式並不陌生。
總而言之,今年申論題型的變化,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國考的考察方向,更側重於解決問題,更加務實,更加貼近工作。當然,國考大綱「運用領導人新思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要求還會出現在未來的眾多公考考試中,各位考生要見微知著,在接下來的公考備考中做好相應的準備。
從往年情況來看,國考對於省考具有很強的示範和帶動效應,在2020省考申論備考中要吸取哪些國考經驗呢,中公網校專家在此為大家進行總結。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題目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呼應,體現了國考申論在新大綱出來之後的新變化,考查具有深度和高度,這對於2020省考備考來說也是一個很具有指向性,了解國家重大戰略規劃,深研新發展理念,並與本省(市、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將理論用於指導實踐當中,鍛鍊自己貫徹落實能力。
此外,要持續關注官方媒體、主流媒體,比如新聞聯播、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求是》等有分量的內容,長期堅持,形成類似的思維習慣、用語習慣。
2020國考申論試題中應用文考查比重很高,在這種引領示範下,2020各省申論應用文考查也會增加,考查內容更加實用化,更貼近機關工作處理文字材料的實際操作,引導考生注重應用文寫作,以便儘快適應和銜接機關的工作實務。在備考中要多練習應用文寫作,比如寫總結、報告以及講話稿方面的撰寫能力,熟悉用語環境,正確布局格式,把握好各個細節。
但並非是所有省份都如此,還有部分省份自主命題,結合本省特點進行考查,因此考生備考還是要結合實際。不一定省考就會完全放棄申發論述題,考生們也不能完全放棄「大作文」的備考工作,要做到「兩手準備」,充分備考。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申論部分對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出新要求:要求準確理解把握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辦法;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的措施或辦法。解決問題時,考生要明確自身立場,一般題幹未明確說明時,均應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會如何著手解決問題。如果題幹明確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題目要求轉換身份,提出解決方案,而且一定要保證對策切合實際、具體可行。相關資訊及時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