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信任危機:體面人都牴觸「賣慘文化」

2020-12-23 觀察君2017

骨氣與志氣,兩個關鍵詞概括了我的家庭教育,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樣普羅大眾的人,都或多或少被父輩所堅持的那種近乎刻意而為之的奮鬥姿態所影響:踏實做事,老實做人,不忘初心,永遠對社會正義持有熱忱。

不過底層人民堅持所堅持的驕傲姿態,也會在關鍵時刻崩潰,在遭受社會漠視,在涉及生存尊嚴的緊要關頭,骨氣和志氣的崩潰是一瀉千裡的。

一方面,底層人民對社會秩序變動適應能力低,新生事物和先進手段有時候不但無法提升底層人民的幸福感,先進手段的介入反而會因為各種因素侵害底層人民尊嚴。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過程中,城市階層對底層人民娛樂方式和審美趣味的鄙視和汙名化,精英階層利用技術和擦邊球商業手段對底層的經濟掠奪,時時刻刻在發生,並且締造了各種上市奇蹟。

另一方面,底層存在矛盾內化問題。底層人民內部矛盾積攢,形成了「苦人為難苦人」「滑頭與資本家合作為難苦人」的情況,所以底層人民在關鍵時刻只能用矮化自身和販賣苦情方式尋得關注。某著名評論人士、主持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底層人民哪兒會關心底層人民啊?

曾有一天我在帝都的酒店打開電視,北京臺某頻道正在播放一條慈善捐助新聞,並且捐助的是我老家的一所學校。新聞中操著鄉音的充滿感激的中年婦女教師,一看就是那類在底層秩序中恪守踏實做人信條的老實人,她那簡單樸實的言語和那帶有哭腔的語氣,是底層人民「習得性無助」環境呆久了才有的表現。

後續報導中,中年婦女或出於迎合觀者心態的「賣慘」行為,並不出意料,但也感到極為不適。因為我知道我們家鄉的經濟情況,捐助效果和實際境況不可能達到新聞渲染的那般神奇,充滿戲劇性。當我把新聞轉載給同學後,同學對我說:我還不知道咱們那還算貧困地區呢?

實際上,外部視角和內部視角產對慈善行為的觀感形成強烈差異,根源就在於以內部視角觀察社會的人,理解底層真正的問題,例如學校問題:底層教育質量低下不在於玩具和圖書,底層師資素質的低下才是關鍵。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的教師,會讓捐助的圖書和玩具被鎖緊柜子,會讓孩子裝腔作勢表現感謝、應付檢查,假裝學校的圖書館是每天開放的,體育音樂課沒有被語文數學課佔據。

在我理解,教化底層「規矩道德意識」,對底層提出各種精神要求,實際上腐化弱化了自我意識能力;所謂的骨氣和志氣,是馴化忍受能力和讓其接受社會地位低下的手段。明確這個問題,你就能理解為何有許多人,有許多在意行為體面的人,對什麼水滴籌之類的賣慘平臺感到不屑了:體面人對賣慘平臺的不屑,根源在於他們對底層秩序和底層教化不屑,那些賣慘行為讓他們想起了祖輩的貧弱無能,以及因為貧弱無能所做的不體面、無尊嚴的行為,至少是刺激到了「恨鐵不成鋼」這種情緒。

充滿欺騙的賣慘,以及賣慘的手藝

德雲社某演員突發腦出血,京籍、房車具備向大眾眾籌100萬聲稱用於治病,在住ICU之後還買了華為旗艦發微博用來辯駁自身行為,甚至搬出居委會證明來平息爭議的家屬,沒有理解網友的不滿,是基於對「不同階層獲取社會資源難度迥異」這個問題。

捐助平臺上利用信息作假和包裝信息進行詐捐的事件曾出不窮,之前在微信平臺詐捐的羅爾事件仍歷歷在目,今天一個德雲社的演員腦出血說需要大眾救濟,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在德雲社演員家屬涉嫌詐捐後,各路媒體深挖水滴等捐助眾籌平臺周邊的黑產,發現賣慘和乞討一樣是一門手藝,從電商平臺購買文案代寫包裝服務甚至一個字都不用寫,甚至連病例等證據性信息都能代辦,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製造一場大病和一個家庭的災難,然後博取大眾泛濫的同情心,獲得動輒幾萬十幾萬的捐助。

一個專門從事文案代寫的朋友告訴我,眾籌無論是創新產品還是慈善捐助類的,文案甚至基礎設想都是可以代寫的。有時候,一些找企業維權的、舉報當地官網不作為的人,都會到自己的網店裡購買文案代寫,而要求大多是:有多慘寫多慘,儘量引起同情心。

賣慘真的是一種手藝,底層人民的苦情和苦難的正當性,正是被賣慘的職業化、工業化給抹殺了。本身體面人就不願參與這種自己牴觸捐助活動,現在因為一個相聲演員妻子的扯淡行為,變的愈加的難以接受了。

最近這些新聞,讓我不禁聯想到街邊攤販吐槽「寶馬乞丐」的見聞:公交車站旁邊的小吃攤販,與客人探討寶馬車接送的職業乞丐,稱他們每天按時上下班,出沒於繁華場所,而自己起早貪黑卻只能掙這點錢。攤販們說著,指著旁邊隱蔽的門臉兒稱,他們就住在那裡,晚上換身衣服也可以去夜總會玩了。

不要習慣賣慘,而是讓其失去土壤

縱容並承認賣慘的必要性,一定程度是反進步的。大病破產問題,通過健保理念普及,購買保險產品,參與網際網路金融的互助產品等手段,以及社會福利組織救助,可以形成普世於大眾的體面的保障機制。而類似於教育和經濟發展扶助層面的問題,則需要改善社會資源分配不平等情況,長久以往堅持才能扭轉,這個問題強化賣慘文化讓人家捐助也是不合適的,你得解決關鍵問題,讓底層人民得到知識和思想的進步。

每當我在網際網路上看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募捐廣告,拿貧困地區瘦弱髒兮兮兒童相片作視覺刺激時,我就感到極為不適,這在無形中鼓勵了「賣慘文化」。知乎網友也曾討論過這種宣傳,相比於保護動物組織放上可愛的動物肖像,效果應該是迥異的——很顯然人們會更加喜歡捐助給動物保護。

我不喜歡刺激情緒的募捐廣告,我喜歡強調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募捐廣告,例如維基百科等非盈利組織的募捐宣傳就令人感到舒適。慈善組織和各類平臺要明白自身是專業媒介,是實現善舉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說——是在代替大眾完成善舉,所以組織和平臺的調性和特徵是至關重要的,你要讓捐助者明確知道:你捐我就辦事。

最近一些聲音,體現出對傳統慈善的反思,出於實幹和效率,講求本質改變的慈善做法得到了廣泛報導,講求技術和商業手段做慈善的案例也成為大眾議題。我覺得,救助救濟苦難,最重要的是踐行「救急不救窮」理念,不要培養思維的懶惰者,讓貧弱無能成為甩不掉的包袱。

我這並不是提倡讓窮人自生自滅,提倡「達爾文社會主義」,而是實行救助的人一定要明確界限。就像某創新金融產品,發揮傳統互助精神,但也對違規參與者和誠信缺失者毫不留情的做法一樣,只有秩序才能保證善心不被利用,只有科學辯證的看待慈善行為,才能真正幫助這個社會,否則思維懶惰者就把什麼水滴眾籌一幹外部救助手段當作社會福利保障,當成提款機了。

最近在朋友身上聽到一個故事,就極具諷刺性:一位南方人同事,沒有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因女友意外懷孕而在短時間內籌劃婚姻和生育兩件人生大事,手忙腳亂、雞飛狗跳;孩子生下後數種先天性疾病找上門,ICU一天費用就一個月工資,一下掏空了家當,最後這位南方人的老闆,給他建議上水滴籌去籌款……

雖然非常不幸,但是你也能看見有些事並不完全是「人生無常」,而是事出有因。當你救助一個這樣的家庭的時候,你會連帶想要教育他一頓,但你是個外人時,看見的只是悲慘和急迫的故事,你不會思考也沒有權利思考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水滴籌與輕鬆籌在腫瘤醫院搶病人,水滴籌到底怎麼了?
    也有不少人就陷入了迷惑,這些人為什麼要為了幾個單子,離公司的形象都不顧及,直接大打出手呢?首先我們要先明確水滴籌員工的掙錢制度。這才是水滴籌員工天天竭盡全力想要找到絕症患者的緣由。為了搶單,哪怕沒病都盼著你有病,更別提認真審核患者了,別管貧富,能給我成功上水滴籌的,都是好單。審核純靠舉報,被舉報了,你籌來的錢就取不出來,沒被舉報,哪怕你家裡坐擁豪車,也沒人管你。
  • 「水滴籌們」搶的是什麼
    去年末,水滴籌「掃樓」籌款的風波還歷歷在目,近日,一則輕鬆籌、水滴籌員工在醫院發生肢體衝突的視頻又瞬間將兩家公司推上信任危機的風口浪尖。4月16日,關於雙方肢體衝突的行政處罰落地,但風波卻未就此平息,連同處罰一起被「曝光」的還有網絡眾籌平臺的一眾線下管理問題。
  • 十字路口的水滴籌:香餑餑成燙手山芋
    眾多用戶的參與也使得水滴籌在大病眾籌的市場上份額節節攀升,成為了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不同於其他類型的企業,水滴籌的營收、盈利都離不開廣大用戶的善意和愛心,離不開大眾對於平臺的信任。匯集一滴滴水最終得到改變世界的力量,水滴籌用網際網路的力量整合大眾的愛心為許多需要的人送去了希望。
  • 水滴籌創始人致歉怎麼回事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為什麼致歉說了什麼
    ,他表示,辜負了愛心用戶對我們的信任,我代表水滴籌的全體成員向大家說聲:對不起!這一幕,讓人錯愕。網際網路平臺幫扶大病患者獲得網友救助,幫了很多家庭,很多人為此解囊相助,社會各界也多有肯定。然而,公益事業的生命在於公信力,這種「掃樓式」尋找求助者、按單提成的做法,突破公眾想像,也引發輿論質疑:以拿提成為目的,引導患者籌款提供便利,是不是把慈善當成生意?公眾給困厄中的患者捐款,出於自願和善意,還要基於信任,假如信任受到傷害,誰還會捐款?
  • 我們拿到了一份水滴籌籌款作文完全指南...
    今天下午,水滴籌官微發布最新聲明稱,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展開相應調查,並且全面暫停線下服務,「對於這類事件的出現,我們感到愧疚和痛心,辜負了愛心用戶的信任,我們深表歉意。」水滴籌表示,目前初步調查顯示,線下人員違反服務規範的類似現象確有不同程度存在。公司管理層認為,這類問題核心是公司的管理問題,水滴公司管理層自身必須對此負責,承擔相應管理責任。
  • 水滴籌「爆雷」背後,人性最醜惡的一面被曝光!
    關於「水滴籌」,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朋友圈見過,甚至有不少人在「水滴籌」中捐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作為國內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因開創了國內網絡大病籌款0手續費,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肯定。而且為了讓每一個用戶都能獲得捐款,這些地推人員還為每個用戶準備了一套感人淚下的文案模版。這樣一來,無論用戶的文化程度有多高,文案水平有多低,都可以在自己的捐款求助下撰寫一段讓人涕淚俱下的求助故事!
  • 「水滴籌」掃樓籌款引熱議,誰來保護捐助人的善意?
    12月5日晚,水滴籌創始人、CEO沈鵬在微博發表公開信致歉,表示已成立工作組展開相應調查,並且全面暫停了線下服務,歡迎大眾監督,並稱:「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這是水滴籌被曝出管理危機以來,沈鵬首次公開表態。「掃樓式」籌款,水滴籌哪兒錯了?網際網路公益,誰來保護捐助人的善意?
  • 水滴籌再「爆雷」!我看到了人性最「噁心」的一幕
    為了引導網民更多捐款,地推員們還有一套求助故事的固定模板,有了這套「獨孤九劍」,求助者無論文化水平如何,都可以寫出讓人涕淚俱下、五內俱傷的求助故事。有人肯定會問:為什麼這些地推人員,或者說「志願者」,會這麼積極啊?四個字:利字當頭!
  • 水滴籌獻愛心全力幫扶 助力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舞龍舞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喜慶的日子裡,人們喜歡用舞龍舞獅,去祈禱上天保佑,以求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改革開放後,國內社會經濟水平發展逐步提高,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的多元性發展,傳統文化正受到現代文化的強烈衝擊。民間的舞龍舞獅由於種種原因,正陷入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困境,傳統文化的傳承正面臨著遺失的風險。
  • 朋友圈隨處可見的「水滴籌」,消費者大眾的愛心,網友直呼太心寒
    在朋友圈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轉發各種各樣的「求助」,打開一個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發布人的親戚、朋友之類的人,已經身患重病,面對高昂的手術醫療費用,家裡難以承受,所以想由朋友們之間互相分享,向網友們求助「捐款」。從中也可以看出病人的情況。醫院出具的證明,讓人覺得真的有麻煩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愁」水滴丨你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背後也有一門生意
    水滴籌這個網上籌款平臺一直挺火特別是在朋友圈本應該是完全公益性質的獻愛心可是現在這獻愛心作為網上的一個籌款平臺水滴籌,本來是為需要幫助的人籌集善款,但是有媒體通過暗訪發現,這個平臺竟然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的各大醫院逐個病房進行推銷,引導病人發起籌款。醫院掃樓月入過萬?這些推銷人是籌款顧問,他們自稱志願者,高薪還有提成。
  • 水滴籌成「故事會」?別讓捐款人寒了心
    看到朋友圈轉發的各種「救助」,許多人難免觸動惻隱之心,慷慨解囊。不過,「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事件正在打擊公眾的信任之心。「網際網路籌款平臺水滴籌員工在醫院招募求助者,模板化撰寫求助故事,每單最高提成150元……」近日,一則關於水滴籌的視頻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 水滴籌籌款顧問張碧月:其實沒有什麼奇蹟,只是有人一直在堅持
    需要籌款的人,往往經濟和文化水平都較差,缺乏專業指導的情況下,獨立發起求助項目有些困難,籌款顧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病患提供諮詢服務和操作指導。(張碧月2年半籌款金額達3000餘萬,為700多位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 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思路 幫助水滴籌成為個人求助代名詞
    都說現在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但是水滴籌這條出發晚的小魚,卻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了個人求助的代名詞,這條快速發展軌跡的背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觀,踏實為用戶做事,就能收到用戶用腳投票的支持。
  • 質疑水滴籌「公益變生意」被要求撤稿,水滴公司,不受慈善法監管
    自媒體質疑水滴籌「變公益為生意」:沉澱百億資金池 利用慈善「賣保險」流傳於社交網絡中的圖片顯示,該溝通撤稿函由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名義發出,蓋有公章,撤稿函投訴一篇名為《水滴籌,把「公益」做成「生意」,年收入超180億》的稿件,涉及帳號為微信公眾號。
  • 水滴籌回應漏洞多說了什麼 水滴籌回應漏洞多怎麼回事
    近日,梨視頻拍客的一段臥底「水滴籌」視頻成為微博熱搜。梨視頻拍客臥底發現,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視頻中曝光了水滴籌籌款的眾多漏洞。對此,水滴籌對外回應稱,針對日前媒體報導線下籌款顧問引發的公眾討論,水滴籌高度重視,已第一時間由水滴籌總經理牽頭,線下各區域籌款顧問負責人以及其他相關負責人成立緊急工作小組,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寧波、鄭州、成都等地,開展相關情況排查。水滴籌同時強調,視頻報導中提到的部分地區個別線下人員的違規現象,嚴重違反了水滴公司價值觀、準則及相關規定,調查清楚後將給以嚴懲。
  • 水滴籌或赴美上市:公益變味兒 穿紅馬甲的商業公司怎麼講資本故事...
    水滴籌和水滴互助的模式雖然有所不同,但本意都是為了解決底層人民因病致窮的痛點。據國際機構凱度調研,以籌款、捐款定義,目前水滴公司的市場份額均已接近70%。公益性質的水滴籌和水滴互助,為水滴公司佔領市場並吸引了3億用戶流量。可同時,水滴公司面臨著「賺流量不賺錢」的尷尬。
  • 水滴籌到底想要做什麼?
    1.水滴籌到底想要做什麼?水滴籌想要做的是讓被病痛折磨的人們得到生的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看到這些求助的案例來思考自己的健康保障問題,從而教育人們重視健康保障問題。水滴籌是真心想要幫助人們,讓更多的人獲得生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保障事業!水滴公司:從公益事業到保險售賣,健康保障需要的服務,它都有!水滴公司真是個神奇的公司,水滴公益、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國人健康保障領域所遇到的問題好像通過水滴公司都可以解決!
  • 水滴籌:嚴厲譴責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某公眾號PS虛假病歷發起水滴籌籌款申請的文章,引發了公眾對水滴籌平臺的誤解。」前述微信公號文章稱,測試者以「丁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為由,在水滴籌發起10萬元愛心籌款。在收到1元錢籌款後,水滴籌系統以簡訊通知當事人,「您的籌款效果不佳」,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發募捐信息。與此同時,籌款人收到水滴保險商城的「600萬醫療保障」險的投保連結。
  • 自媒體質疑水滴籌是生意,水滴公司要求撤稿,稱不受慈善法監管
    經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身患重病的貧困家庭通過使用水滴籌來籌集錢,用於對疾病的救治,很多人遇見這種情況就會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捐一筆錢讓患病的人儘快籌集到醫藥費。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件和水滴籌相關的事情。